03.06 農村的一些年輕人為什麼要走出農村?

品味人生1659320


這是一個很現實很無奈的現象。農村是我們的根,那裡有陪伴我們成長的一草一木,怎麼會不愛呢?也許每一個在城市討生活的農村人都有一個讓人淚溼枕巾的夢,夢裡又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家鄉,醒來是家裡老人孩子到處需要錢的現實。

以前大家都生活在村子裡,外面沒有地方打工,除了種莊稼,沒有來錢道。辛辛苦苦一年勉強可以夠吃,白麵少,玉米麵地瓜面都吃。養雞下蛋都不捨得吃,賣錢買油鹽醬醋,給孩子交學費,好容易養頭豬,這是家裡經濟的大進項,賣的錢還得用來買化肥。家裡就怕有生病的,能拖垮一個家。記得我有個小學同學,她爸爸常年生病,她還有一個年齡很大的奶奶,一個弟弟一個妹妹,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一家人的生活就落在了她媽媽身上,飯都吃不飽,她妹妹偷吃被綁起來打。那時人們過得很艱難也沒地方打工,出去也沒人用掙不到錢,沒辦法只好在家裡種地苟延殘喘。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老家興起了打工熱,一些小學畢業或是正上初中的女孩子紛紛去了我們臨近的城市,去一些外貿或者合資的廠子上班,比起在老家打草餵豬掙錢多了。現在人們在城市打工的路越走越遠,出國打工已不再是稀奇事。出門在外,舉目無親,其中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家裡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上毛病多了得花錢,孩子到了結婚的年齡買房買車得花錢,自己不能和老輩人一樣指望子女吧,也得給自己攢養老錢,這所有的這些迫使他們不得了到異鄉打工。

再有現在的年輕人,土地連他們的父母都養不了了,更別說他們了。父母幫忙買好房,然後結婚生子,可是他們的根還是在家裡,除了偶爾有住的近的同學老鄉,城市裡沒有他們的親人,村裡人看他們是城裡人,其實骨子裡他們更願意做一個村裡人。只是沒有辦法,這裡能給孩子好的教育,能給他們提供好的工作,能讓父母感覺臉上有光。

他們愛農村,可是回不去了。





冰原落雪


小時候上學時,家裡老人常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在城裡找個體面的工作。當時機械化水平不高的年代,看著父母辛勞的背影,便想著一定要好好學習,走出農村,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我想這是每個家庭都會對自己孩子說的話。好好學習,上個好大學,不要再當農民了。所以許多年輕人畢業後不管在外面城市混的好與壞。都不想再回到農村發展。這除了從小灌輸的思想,還有一點就是許多年輕人去城市生活已經習慣了城市生活節奏。回到農村會感到很不適應。思想上也會覺得從城市回到農村是自己人生的一個退步。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計劃生育的影響。現在許多農村的父母即使再累,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幫助自己幹農活。所以許多現在從農村走進社會的年輕人都不太會種地。即使有些人初中畢業或者小學沒畢業走進社會的。父母也會想辦法讓孩子學個一技之長養活自己。而不是選擇讓孩子回家種地。



另外,現在農村種地也不賺錢,許多年輕人不會種地,也不想種地。便把土地流轉給別人去種。而農村就業機會較少,所以許許多多的年輕人便揹著行李去外面闖蕩,賺錢養家餬口。許多年輕人發展的較好便會選擇在城市定居。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機械代替了人工,人們現在種植越來越簡單了。以後得農業發展不可能在以家庭為主進行種植。取而代之的是大規模大面積的機械化種植。雖然現在不是很明顯,但這是一個趨勢,也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所以許多人出去工作發展符合這個規律,這種現象的發生,不是年輕人不愛農村而是為了生活不得已而為之。正如農民種地一樣,說是情懷我不否定,但大部分不還是為了養家餬口?


景非景517


我也是農村的,說一下我們那邊的情況。我們那邊的年輕人8成都去城市了,世界這麼大,誰都想出去看看,年輕人誰想一輩子在農村幹那點農活,而且收入又低,年輕人都想見識見識世面,在城市裡工作比在農村乾的那點活輕鬆一些,錢也多一些,何樂而不為。

我也出來打拼10年了,每次都是過年才回家,家裡的農活都是兩個老人在家理,沒什麼事基本不回農村。

未來想在城市買房定居就不回去了,夢想肯定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老實人說故事


我是來自農村的年輕人,對這一個問題感觸很深,想說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很喜歡農村,喜歡家鄉的一草一木。可是我不敢回去。農村的出路太少了,幾乎為零。

現在,村裡確實沒啥年輕人了,普遍年齡在四十歲以上了。

並不是所有的農村都洋樓別墅,山清水秀。

我的家鄉在山區,多以山地為主,水源匱乏,交通也差,每戶有五到六畝地,基本算靠天吃飯。一般可以在城裡找份工作的,絕不會回家種地的。

舉個例子:今年我們這邊非常乾旱,沒水灌溉的小麥畝產僅四百斤左右,小麥價格在一塊一二,所以一畝地收入頂不上在外面幹兩天的。

另外的花生,玉米等農作物,風調雨順的年景,每畝能有一千塊收入算好的了。

外面打兩個月工,就頂種一年地,年輕人誰還種地。家鄉的縣城。

農村搞養殖風險很大,現在查環保也嚴,養殖不具備規模也不好賺錢的。。。

現在,我看網上有不少做三農自媒體的年輕人,他們拍攝農村生活,開設農村電商。看到有些人幹得風生水起,確實挺讓人羨慕的。他們或許找到了一條年輕人回到農村的致富路。

但是,大浪淘沙,出名的三農自媒體畢竟少數,多數年輕人奔忙在城市的角落,逢年過年,才能回到家鄉。

農村的出路太少了,年輕人養家餬口太難了。

所以說,並不是年輕人不願在農村,而是不得不離開。為了買房子結婚(尤其是現在農村都不劃分宅基地了,不得不縣城買房),掙錢養家,我們不得不遠離父母故鄉,在城市奔波。

等生活的壓力小了,我還是想回到家鄉的。傍晚的鄉村。


流浪的多魚


大家好,我是“六月垚垚”專注於分享各種想法和思考所得,每日更新,如果喜歡“垚垚”的觀點和想法請點贊並關注“垚垚”,謝謝。下面說一下我的看發。

垚垚認為:其實並不是不愛了,不管你走過千重山還是萬里路,故鄉始終在心中。對於故鄉的愛,如此根深蒂固。那林間的鳥語是美妙的,那田野的花是美麗的,那從海邊吹來的風是溫暖的。

離家多年,垚垚每次回到故鄉,珍惜著每一個晨昏,珍惜著每一寸相伴的時光。生活的豐滿,並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回來一次少一次,儘量珍惜當下。


城市機會更多,資源更多自然發展空間更大,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不得不跑出去追求,拼搏和奮鬥,,尤其是年輕人,從上學,從軍而後直接在城市裡就業安家,很少年輕人願意再回去當農民,過自己先輩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說到底還是農村不掙錢,年輕人不願意幹農活,不願意做農村人了,祖祖輩輩被撈上農村人的印記。

城市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的完善,不可否認的是,城市的教育水平,教育資源,醫療水平等,農村是沒有辦法可比擬的。生老病死,扶育下一代是我們永恆的話題,誰都想生病了第一時間得到醫治,孩子能夠接受最好的教育。


長大、離開、歸來、再出發,似乎是很多鄉村裡出來的孩子永恆的話題。

可是,當越來越多的人只有過年過節才回來,甚至好幾年都不回去,當我們的村落越來越小,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村落,正走向消失。中國有句古話叫“落葉歸根”當村落消失以後我們的“根”在何處?


六月垚垚


農村的一些年輕人為什麼要走出農村?現在國家是提倡振興農村的,讓農民過上好日子。但是目前的現狀則是老年人居多,大多數年輕人都去城市裡打拼。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農村?

現在農村有一個很明顯的現狀,在村子裡大多數都是有照顧自己能力的老年人,這也是一輩子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他們習慣了農村簡單樸素的生活,沒有太高的要求。所以只要是能照顧了自己的老人,是不願意去城市給兒女添加麻煩的。而農村留守老人只期盼著兒女過年過節能回來看自己就行,也不責怪兒女們去城市生活。畢竟,離開農村的年輕人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一類年輕人是在父母的薰陶下,相信知識改變命運,考上大學走出農村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桑葉功效”的一個表哥就是如此,他是村子裡唯一的博士。他從小在農村生活,小學、初中是村裡,高中在鎮裡,大學才去的北京。現如今在北京有一份IT工作,還在通州貸款買房,要長久在北京發展下去。


第二類農村年輕人是從小就跟著父母來城市裡,享受著比農村要良好的教育資源。在城市裡生活,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教育資源都要比農村好很多,所以還有很多青壯年為了不讓下一代遭罪,就早早的離開村子選擇去城市打拼。

從另一方面來說,不少農村家庭因為孩子到城市上學的問題,而使得大多數夫妻面臨分居困擾。而長期兩地分居,必然會出現一些矛盾,從而增加離婚的風險。所以為了家庭和睦,很多夫妻選擇兩人一塊帶著孩子進城。

第三類年輕人則是因為種地太辛苦,種地掙錢少,種地來錢慢,所以為了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而去選擇去城市打拼。畢竟城市裡的就業機會以及創業機會還是很多的,以及城市裡豐富多彩的生活也要比農村的田間地頭有趣的多。


第四類年輕人離開農村則是有些無奈,他們熟悉國家對於農村發展有利的政策,並且也有靈活善用的頭腦,按說在農村幹出一番事業也是希望很大的。不過有些鄉村很難將政策落實,甚至找到領導幹部也沒有什麼效果。這類年輕人無奈之下,之後背井離鄉,另謀出路。

大家還有什麼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我是“桑葉功效”


桑葉功效


走出農村的孩子,真的是不愛家鄉了嗎?

新農村軼事,說兩句自己的感受:

小的時候,農村人都盼著孩子以後有出息,考上大學,走出農村,混出個樣來!

幾十年後,大學生不值錢了,考上大學也並不意味著能在城市紮根落地!但是,家卻離自己越來越遠。為什麼呢?

1、上過大學的農村孩子,見到了世面,知道自己以前所在的家鄉跟城市比可能就像井底一般,人人都有好強心,也想靠自己的努力去留在城裡。

2、自己學了專業,或者自己的工作經驗作為生存之本,這些技能放到農村可能毫無用武之地。要想生存,可能要換崗位從零開始,時間成本太大!

3、年輕一代更喜歡城裡的社交方式和生活節奏,不喜歡家鄉一成不變的生活和複雜的人情往來。

4、很多人之所以去大城市發展,拼死也要留下來,除了為自己,也為以後孩子上學條件、老人養老醫療考慮。

但是,很多人在城裡呆了一輩子,卻又想回到家鄉,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濃濃的戀家情節,只不過在自己的處境中做一個權衡罷了。

最後說一句,在城裡也好,在農村也罷,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我覺得都是一個完整的家!





新農村軼事


為什麼走出農村,很好解釋因為農村實在是太苦了,家裡的幾畝地如果光種糧食的話一年最多幾千塊錢的收入,遇上老天爺不給活路,那就是絕收,再說現在有幾個年輕人不向往大城市的生活,農村除了空氣好環境好點,真沒什麼發展的機會,可能有人說那不是有不少人在農村發了財,那只是少數,在農村搞種養殖沒有過硬的技術和銷路,那隻會血本無歸。






皖風


農村的一些年輕人為什麼要走出農村?是不愛農村了嗎?

我覺得農村年輕人走出農村並不是不愛農村了,而是生活所逼。


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壓力也隨之而來。以前家家戶戶都是在家種田,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雖說掙不到什麼大錢,但能解決溫飽。由於沒有人出去,家家戶戶收入都差不多,雖然只是解決溫飽,但生活壓力少,人們都感覺很滿足了。

2、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出去打工賺到了錢,農村貧富差距拉大,攀比之風形成。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收入越來越不能滿足生活花銷,為了賺到更多的錢,減少和別人的差距,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只能走出農村進城了。



3、農村收入單一,在農村只能種田賣農產品賺錢。可現在種田根本賺不到錢,有可能還虧本。種子貴,化肥農藥貴,人工貴,農產品的價格卻不高。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除去成本和各項支出,到頭來所剩無幾,有可能還虧本。年輕人種田掙不到錢,只能想著走出農村進城尋找更好賺錢的門路。

4、城裡賺錢比農村來的快,可能你在農村辛辛苦苦一年還不如在城裡打工三個月賺的多。而且城裡的生活節奏適合年輕人,很多年輕人出來了就不願意回農村了。生活很方便,想要什麼有什麼,還有各種遊玩的地方,城裡的生活更適合年輕人。

5、家裡父母孩子要養,孩子讀書要錢,父母孩子生病要錢。各種壓力很大,只有走出農村才能掙更多的錢去滿足家庭的各項開支。所以說不是年輕人不愛農村,而是生活所逼,他們為了更好的生活只能走出農村了。

綜上所述,農村的一些年輕走出農村,不是不愛農村了,而是生活所逼,他們在農村收入單一,無法滿足家庭需要,只有走出農村才能賺到更多的錢滿足家庭需要,減少與別人的貧富差距,讓自己和家人有面子。

以上就是小歐個人看法,大家覺得小歐說的有道理點贊關注轉發一下,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孤狼小歐


由於農村相比與城市,基礎設施落後,生活條件艱苦,農村年輕人難以找到適合的就業崗位,依賴土地傳統的耕作,難以達到想要的生命,不得依依不捨離開農村,湧進城市裡去謀生。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實施,土地經營已不需要過多的人參與,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都離不開巨資的投入,也伴隨著難以預料的風險,受益週期長等特點,土地上的一些青年人遠離風險挑戰,選擇了進城打工,雖辛苦卻安逸。更有甚至學習到了技術本領,掙到了高額工資,在城市裡買車買房過上了市民的生活。

農業產業化發展,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更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投入,能實現。應該是一個團隊、一個村,或幾個村、幾個鄉整合起來,共同參與,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引進先進技術,投入大量資金,還得有才能的領頭人,天勢、地利、人和俱全,方能實現。為了創造相應的條件,也不得不進入城市,刻苦學習,鑽研技術,以企待對農村產業的振興。

也有些青年熱衷於對商業的興趣,從事於商業經營,擠進了城市。

還有些農村子弟,從小學習優秀,憑藉自己的天資,進入國家一流大學,學業完成後,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留在城市,為其發展奉獻力量。

農村青年無論在農村,還昰在城市,都發揮了自己的特長、技能,對社會發展,城市繁榮,發揮了自身作用,經過自身努力,也過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實現了人生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