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鴻章從德國引進的克虜伯大炮有多牛?

羽幻成昕


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得到了曾國藩的大力栽培,是晚清的名臣之一,是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

一,李鴻章其人

李鴻章創辦了江南製造總局,是當時中國最大的製造工廠,生產了很多仿照洋人的器械,並且引進了不少洋人的先進器械,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但是李鴻章也因為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所以形象不佳。

李鴻章思想還比較開放,比如他想在慈禧晚年建設鐵路,但是開始慈禧覺得會破壞老祖宗的風水沒同意。後來李鴻章也意識到沒有武器,武器落後就要捱打,於是就想到了去外國買大炮。因為本國沒有先進的技術,根本製造不出來。



正是洋務運動的開展,促進了中國向國外買大炮。洋務運動是清政府發起的自救運動,目的在於向西方學習,不再閉關鎖國,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實現自強和求富的目標。從而擺脫被侵略,被殖民的命運,走上先進國家的道路。

二,李鴻章派代表團去國外考察購買大炮

清朝先派遣了代表團,去了英國,去了法國,表達了自己想購買大炮的意圖,但是這兩個國家太橫,買賣沒有做成。

後來,清朝的代表團又去了德國,受到了德國的熱情招待。德國兵工廠建造的武器非常先進,而且他主要就是靠賣兵器發家,自然哪家都是買家,只要給錢都行,當時日本也從德國買了不少先進的武器。

1871年,李鴻章代表大清向德國克虜伯公司訂購了數量高達328門的各種口徑的大炮。



克虜伯大炮口徑280毫米。炮管長11.2米、重44噸,仰角可達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炮彈3000米內可穿透65.8mm的鋼板,每分鐘可發射1—2發炮彈。第一批114門大炮克虜伯大炮運抵中國後,被李鴻章列裝在淮軍中,一共裝備了19個炮營。

此後的20年間,李鴻章又先後多次從德國買大炮,共計2000多門。

三,克虜伯大炮顯威力

後來,在著名的德國和法國的一次戰爭中,也就是那次色當會戰中,德國士兵用的大炮就是克虜伯大炮,威力非常巨大,打的法國找不著北,法國損失慘重,共有十幾萬人失去了生命,而德國僅僅付出了不到1萬人生命的代價。

所以這就是堅定了李鴻章堅持不斷的向德國購買這種大炮的原因。因為他知道落後就要捱打。

克虜伯大炮在後面的日本侵略我方的”廈門要塞保衛戰”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奠定了我方勝利的格局。



1937年9月3日早上,日本南支艦隊突然攻擊我國廈門機場以及周邊要塞。等著日軍艦隊走近了,達到了有效的射程,大約5公里的時候,各炮臺上的克虜伯大炮對著日軍艦隊一起發炮,日軍艦隊中的主力驅逐艦立即被擊中,斷成兩截,傷亡慘重,最後慘淡撤退。

雖然李鴻章引進的克虜伯大炮威力無窮,但是風雨飄搖的清政府已經走到了末日。先進的大炮依然無法挽救腐朽的清政府,只學習西方的軍事,卻不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和制度,也只是一種短視的行為,再先進的武器也絲毫扭轉不了清朝滅亡的結局。


歷史漫談君


李鴻章從德國引進的克虜伯大炮有多牛?四十年後的抗日戰爭時,一炮擊爛日軍艦艇。

克虜伯大炮,在近代世界上的名聲是非常大的,可它在中國的名聲更大。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克虜伯大炮。

克虜伯大炮,它的口徑有280毫米,炮管長11.2米,重44噸,最大仰角可以達到30度,有效射程能達到19,760米,在3000米的範圍內,炮彈可穿透65.8毫米的鋼板。

它是由德國的克虜伯公司生產的。李鴻章於1871年訂購了328門各種口徑的克虜伯大炮。

第1批運到中國的克虜伯大炮共有114門。這114門大炮,全都被李鴻章裝備在了淮軍當中。這次共裝備完成了19個炮營,可以算是中國近代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炮兵部隊。

克虜伯大炮在中國的名聲非常大,不光是因為清王朝用它組建了中國近代的第一支炮兵部隊,還在於1896年左右裝備在的克虜伯大炮,在過了40年後的抗日戰爭,這些大炮還可以使用,並且做出了大的貢獻。

1937年日軍進攻廈門的時候,裝備在湖裡山炮臺上的克虜伯大炮,只一炮,就打爛了日軍的一艘輕巡洋艦“若竹”號。

李鴻章為什麼選擇了德國的克虜伯大炮?

  • 清王朝派人到歐洲求個先進武器,卻遭到英法等國的領域,唯獨德國克洛勃公司熱情接待了他們。

我們知道,在中國的19世紀60年代左右,以李鴻章,張之洞等為代表的洋務派發起了一場以自強、求富為主旨的洋務運動。

洋務派們認為,要想使國家更快的強大起來,就要組建起一支強大的軍隊。而近代中國的軍隊戰鬥力低下的原因就是因為武器的落後。

所以,1866年清王朝派了一支選購武器的考察團到歐洲國家去考察。

本來這是一筆很大的生意,但不知為什麼,英國和法國等國都對他們很冷淡。唯獨到德國,他們卻受到了非常熱情的接待。

尤其是德國的克虜伯公司,那更是招待的非常周到。克虜伯公司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 克虜伯親自接見了考察團。這讓收到消息的李鴻章對克虜伯公司充滿了好感。

  • 克虜伯大炮在色當會戰中表現出強大的火力,讓李鴻章決心購買克虜伯大炮

就在李鴻章對克虜伯公司充滿好感,準備購買克虜伯大炮的時候,克虜伯大炮在普法戰爭中表現出了強大的威力。

在非常著名的色當會戰中,普魯士軍隊利用強大火力的克虜伯大炮使得法國軍隊損失非常慘重。

獲勝的普魯士軍隊僅僅損失了9000多人,而法國軍隊卻損失了12.4萬人。

聽到這個消息後,李鴻章這樣向朝廷做了如下彙報:

後膛裝藥槍炮最為近時利器。查格林炮一宗不能及遠,僅可為守營牆護大炮之用。惟德國克虜伯四磅鋼炮可以命中致遠,質堅體輕,用馬拖拉,行走如飛,現在俄德英法各國平地戰陣皆以此器為最利,陸軍炮隊專用此種,所需子彈之價格與炮價相等。”

至此,李和章確定使用德國克虜伯公司的克虜伯大炮。前面我們就說了,他一口氣採購了328門,各種口徑的克虜伯大炮。

後來在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的時候,購買的外國艦船上所配備的大炮均為克虜伯大炮。

據統計,從1877年到1896年,清王朝共向德國克虜伯公司購買的克虜伯大炮約有2000多門之多。當時中國沿海主要城市的炮臺上,裝備的大炮,基本上都是克虜伯大炮。

可是,因為清王朝本身的腐朽,有如此威力巨大的克虜伯大炮,依然沒有擋得住列強的入侵,中國還是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當中。所以說,不管多牛的武器,真正要發揮作用還是要使用這個武器的人足夠牛。

大家認為,是不是這樣呢?


摯守靜篤


1937年9月3日,日本海空軍進犯廈門。廈門海防胡裡山炮臺在指揮官何榮冠的指揮下,率先開炮迎擊,一發命中,重創日軍驅逐艦若竹號,其他兩艘軍艦見若竹號受重創,連忙夾帶若竹號向外海逃跑。

胡裡山炮臺乃是1888年李鴻章搞洋務運動時,從德國引進的克虜伯大炮,當時一共買了328門,只有兩門安置在胡裡山,其他大部分安置在旅順、大連、威海、煙臺等環渤海地區。

不言而喻,清政府購買這些克虜伯大炮的首要目的,是拱衛京畿。

克虜伯大炮擁有280毫米的口徑,炮管長11.2米、重44噸,最大射程近20公里,炮彈3公里內可穿透65.8mm的鋼板。在當時,擁有質量過硬的克虜伯大炮就相當於擁有“真理”,李鴻章採購克虜伯大炮,不失為明智之舉。

從半個世紀之後,胡裡山炮臺一彈將日軍驅逐艦若竹號打成重傷也可看出,克虜伯大炮的威力的確不俗。

“克虜伯”這個漢譯名字(原名kruup),也出自李鴻章。

在中國,克,意味著克敵制勝;虜,則指代蠻夷番邦;伯,是一種貴族頭銜。克虜伯三字,無疑寄託了李鴻章的厚望。

不過,克虜伯大炮的短板也非常明顯——巨大、笨重、操作複雜。

因此,這個笨重的大傢伙自安置海防開始,一直都是在戰略上威脅敵人,真正發揮實戰效用的機會不多。

從購買克虜伯大炮到重創若竹號,更是過去了近半個世紀!

被克虜伯大炮重創的若竹號,又是怎樣的角色呢?

1921年,若竹號在日本川崎造船廠動工,次年竣工下水。它的標準排水量900噸,航速35.5節。其主要特點就是輕便、快捷,機動性強。因這一特點,若竹號在日海軍主要擔任警備任務。

與克虜伯大炮誕生時的同時代軍艦相比,若竹號在速度上有絕對的優勢——甲午戰爭中,清日雙方時速最快的軍艦吉野號,也只有22.5節。以若竹號的速度,說它“來無影去無蹤”,一點也不為過。

普通的岸防炮想要打中這樣的快速移動目標,真真有點兒難。

縱向來看,若竹號與胡裡山克虜伯大炮相比,超出了不止一個時代。從實戰表現來看,即便過去了半個世紀,克虜伯大炮的威力依舊。

須知,這些克虜伯大炮乃是清政府斥巨資購買,每門大炮的至少2萬兩白銀,而當時清政府購買的北洋水師主力艦定遠艦、鎮遠艦加起來也才340萬兩。

清政府為了鞏固京畿,僅從克虜伯公司購買大炮,就用了600萬兩白銀。加上為這些大炮構築炮臺、培訓炮兵、解決吃喝度用等開銷,則清政府的花費將十倍不止,而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才7500萬兩白銀。

清政府花了這麼多錢,克虜伯在晚清動盪的時局中,表現如何呢?

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李鴻章一手創建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傾力打造的炮臺防禦體系幾乎沒怎麼發揮作用,守炮臺的士兵便不戰而逃。

六年後,悲劇再度上演。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固若金湯的環渤海炮臺陣地的代表大沽口炮臺,僅僅堅持了6個小時,失陷。駐守炮臺的近千名清軍官兵陣亡,敵軍僅陣亡255人——守城戰爭打成這個樣子,真真是對不起清政府花的那麼多銀子。

讓八國聯軍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當他們登上大沽口炮臺,驚奇地發現,這裡竟然有96門克虜伯大炮、84門德式速射機關炮、3萬支毛瑟槍和來福槍、以及無數的彈藥;而侵華的八國聯軍僅有83門各式火炮。

如果守城清軍能夠合理利用這些槍支彈藥,八國聯軍很難登陸。

結果呢,清軍擁有這麼多先進的大炮,依舊沒能拱衛京畿,甚至還把京畿丟了!大沽口等一系列海防炮臺,也在戰後被拆除。

縱觀清末的對外戰爭,說清政府“花做多的錢,挨最痛的打”,真真不為過。

克虜伯大炮的威力如此之強,在渤海灣安置了上百門這樣的“真理”武器,清軍在甲午戰爭中為何還會落得慘敗?

或許有一點可以揭示其失敗的原因:李鴻章出訪歐洲,受到克虜伯公司的熱情款待,克虜伯承諾李鴻章,如果清政府從他們這裡購買軍火,將給他3釐的回扣。僅僅購買克虜伯大炮這一項,李鴻章就拿了43萬馬克回扣。

窺一斑而見全貌,清軍之慘敗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只可惜,克虜伯大炮無罪,卻要替大清國的衰亡背黑鍋。有一種說法就是,買這麼多大炮也沒發揮什麼作用,還不如用來買軍艦,這樣就有可能贏下甲午海戰!

圖為若竹號模型

同樣的克虜伯大炮,在換了一群官兵操控之後,即便它落後了一個時代,依舊將日軍若竹號打得狼狽逃竄。

不得不說,仗是用武器打,決定最終勝負的,還是靠人。


記者李滿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當時李鴻章從德國購買的克虜伯大炮威力確實很強

他的有效射程達到了一萬六千米的距離,威力也一點也不小,在後面的抗戰中更是一炮

就擊沉了日本的巡洋艦。

在甲午戰爭當中,清軍其實對日軍也是造成了極大的傷亡,日軍當時也是付出了一萬多

人的傷亡,而清軍傷亡也有31000多人,這當中除了是將士有著很強的決心之外,最重

要的原因當時從德國購買了許多先進的裝備,特別是從德國克虜伯公司買來的大炮更是

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李鴻章其實很早就有購買裝備的想法,但是強大的英法兩國並沒有答應李鴻章的請求,

反而是德國克虜伯公司,十分熱情地接待了當時清朝的代表團,在雙方交談之後,李鴻

章就準備從德國購買328門大炮。

這些大炮的這個口徑也是不相同的,李鴻章也是得在自己的淮軍當中組建了一支專門的

炮兵部隊。並在此後的二十多年中,李鴻章一直的從德國買來了大炮,可能有兩千門克

虜伯大炮左右。

在1893年的時候,李鴻章就從德國買來兩門2口徑長達280毫米的大炮,威力十分強,

有效的射程也是達到了一萬六千米的距離,後來這兩門巨炮也是被安置在了胡裡山炮

臺。

在1937年9月的時候,日軍準備對廈門發起進攻,可是這裡的克虜伯大炮依舊好用,於

是就在雙方激烈的交戰當中,克虜伯大炮成功擊中了日軍的輕巡洋艦,並且讓他沉沒

了。不光是這樣,還成功重創多艘日軍戰艦。


江水趣談


克虜伯大炮號稱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大炮,是路上炮臺中的王者存在,然而到了滿清手裡,還真就只是放放禮炮用的。

當年李鴻章在鎮壓完太平天國之後,深感武器裝備對於戰爭的巨大影響,所以李鴻章提出了建新軍,購置西洋裝備。

由此也就拉開了洋務運動的大幕,這場洋務運動以強軍為主,建立不少的軍工企業,購買了不少武器裝備。

像當時的北洋艦隊,就幾乎全部都是購買而來。這些裝備的維修幾乎都得靠他國支持,十分的被動。

而李鴻章痛定思痛之後,開始了建立自己的軍工工業,並且成功仿製了德國的克虜伯系列大炮。

其實也就是將生產線買過來,然後進行再加工生產,但是由於漢陽鐵廠的鐵水不合格,使得大炮質量難以保證。



為此在建設威海衛的海軍基地和旅順要塞的時候,李鴻章又斥資直接購買了德國最新式的克虜伯型號大炮。

按照李鴻章的設想,陸地炮臺加上北洋艦隊,足以捍衛京師。所以有人罵李鴻章甲午戰爭時期避敵保船,這其實是不正確的。


李鴻章只是清楚北洋艦隊實力不足以抗衡日本聯合艦隊,只有藉助陸地炮臺才有可能勝利。

然而當年甲午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先是從陸地上包抄了威海衛,先奪取了陸地炮臺,然後便是調轉炮臺轟擊北洋艦隊。

為了摧毀陸上炮臺,北洋艦隊官兵不得不派出敢死隊去炸燬,犧牲了一百多名優秀水兵才得以摧毀部分炮臺。

可以說克虜伯大炮威力是有的,然而卻是最終成為了敵人的利器,這隻能說腐朽的國度,再怎麼先進的武器都是徒然。


小司馬遷論史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先說下克格勃大炮多牛,答案是:很牛。


李鴻章在1871年訂購328門大炮,在1937年抗日戰爭這批大炮其中一門擊沉日軍巡洋艦。質量牛逼不,這門炮的戰鬥力在六十多年後還能發揮作用。六十多年啊!將近當時一代人的時間。

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張之洞在上書慈禧的奏摺裡面寫到:“中國欲自強,唯有學習西人的先進經驗,尤其是要學習西方以武器裝備為為主的軍事技術作為強大的後盾。因此,應當選拔人才,直接到先進的國家內部去學習。”

從1872年初,再到1875年末,清政府用了四年時間,在全國選拔了120名具有優秀才學,又天資聰穎的幼童,讓他們坐著蒸汽輪船,去美國留學。但是,中國面對當時虎視眈眈的日本沙俄,迫切的增強自己的實力已經是刻不容緩了。李鴻章首先將目光瞄準了當時最具有威力的攻堅武器,大炮身上。


李鴻章下定決心要徹底改革,那麼自然要引進最好的東西,在給朝廷的奏摺當中,如實彙報了克虜伯大炮的威力:

“後膛裝藥槍炮最為近時利器。查格林炮一宗不能及遠,僅可為守營牆護大炮之用。惟德國克虜伯四磅鋼炮可以命中致遠,質堅體輕,用馬拖拉,行走如飛,現在俄德英法各國平地戰陣皆以此器為最利,陸軍炮隊專用此種,所需子彈之價格與炮價相等。”

1870年李鴻章就一口氣向德國的克虜伯公司定製了328門大炮,有沒有回扣不知道,當時就將它們放置在沿海的炮臺上。還配置給了當時中國最大的西式戰艦“致遠”和“靖遠”上,這兩艘戰艦在甲午中日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威力,擊沉擊傷多艘日本戰艦。


隨著清朝倒塌,不少軍隊設備設施也被民國所繼承,抗日戰爭爆發時克格勃炮已經遠遠算不上先進,但是裝備簡陋的中國軍隊只能使用這種大炮來佈置海防。1937年的淞滬戰場上,沿著長江一線的克伯格炮臺有效阻截了日軍軍艦沿著長江順江而下的攻勢,有一艘日本軍艦就被一炮擊沉,為抗日戰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儘管已經過去了六十多年,令人吃驚的是克格勃大炮依然能夠發揮威力,不得不感嘆他們的質量好。


深貓


德國的軍事裝備從一戰起就是十分厲害的存在而克虜伯則是德國軍工的代表,晚晴引進的克虜伯大炮不論是在近代戰爭中還是四十年後的抗日戰爭都發揮出了,它超強的戰力,並在抗日戰爭中成功擊中日本軍艦。

要了解克虜伯大炮有多牛,我們要知道克虜伯公司有多牛。

克虜伯家族一直是德意志軍國主義的柱石,受到國家最高當局的垂青。恪守時間、遵從紀律並且執行命令是這個家族的傳統。克虜伯家族的奠基人叫阿爾弗雷德·克虜伯(1812—1886),他生產的大炮曾使俾斯麥在19世紀中葉先後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這就是克虜伯大炮。克虜伯大炮,口徑280毫米。炮管長11.2米、重44噸,仰角可達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炮彈3000米內可穿透65.8mm的鋼板,每分鐘可發射1—2發炮彈。此外克虜伯還生產戰車。

19世紀普法戰爭爆發,當時德國名為德意志聯邦是由很多小國組成,而法國還是第二帝國時期,在位的是拿破崙三世是拿破崙的後代,他依然有這稱霸歐洲大陸的野心,普魯士在鐵血宰相俾斯麥帶領下逐漸強勢。普法戰爭前夕,實行普遍徵兵制的普魯士軍隊是西歐兵力最強大的軍隊。北德意志聯邦軍隊(包括德國南部諸邦軍隊)的兵力戰時可達100萬以上(其中作戰軍隊69萬餘人)。幾乎是法國兵力的2倍以上。戰時,各軍統一編為若干個集團軍。德軍炮兵裝備有克虜伯兵工廠製造的鋼管線膛炮,其有效射程為3.5公里。法軍當時實行常備兵制度,部隊久經戰陣,各級指揮員經驗豐富,打遍了歐、亞、非和美洲。但法軍體制平時不設軍、師兩級編制(近衛軍除外),臨戰時方倉卒編組,故不能保障部(分)隊應有的協調,這是法國軍事首腦機關一個重大失誤。法國事先沒有制定周密的戰爭計劃,而倉卒制定的計劃存在著很多錯誤。

在至關重要的色當會戰中依靠德軍本身出色的戰術配合和克虜伯大炮的神奇威力,法軍大敗,戰損達到10.2萬人,而德軍只有9000人,這就意味著這場戰爭是包圍了法軍之後對著法軍陣地就是一陣炮轟。普魯士依靠此戰普魯士國王迎來人生巔峰,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德意志帝國成立。帝國成為但是歐洲大陸霸主。而克虜伯依靠其出色的性能和威力。成為德國軍國支柱一直延續到現在。

李鴻章對於法國人向來不感冒,可以說是厭惡,在見識到了克虜伯在普法戰爭中起到了出色的作用後決定引進克虜伯大炮。

1866年6月27日清政府第一個外交使團訪問了德國。得到了克虜伯熱情的款待,這種有別於其他國家的尊重,給清使團帶來了極大的好感,另一面德方又表示無意侵略中國,多方考慮後李鴻章在1871年購買了328門克虜伯大炮。瑞乃爾、李勱協、漢納根等一批德國軍事教官指導淮軍操練炮法。並與克虜伯公司談判只有克虜伯方肯為華軍事培訓,中國才肯繼續採購。1876年第一批派往德國進行軍事培訓的淮軍有7人。1888年李鴻章又從北洋武備學堂選拔了一批優秀學生前往德國留學。其中一名學生就是段祺瑞。在甲午戰爭說清軍連炮都不會放實屬杜撰。

克虜伯的利炮開始一尊接著一尊的運往中國沿海,李鴻章並沒有滿足於大炮,並在德國訂購了,定遠號、鎮遠號、濟遠號,軍艦全部配有克虜伯大炮。

克虜伯成為了中國海防的象徵,中國人在給他額翻譯中用“克虜伯”帶有色彩的漢語翻譯。克虜伯在隨後的中法戰爭,中日戰爭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佔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卻因滬尾(今臺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訢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臺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總理茹費裡等內閣集體垮臺。此次戰役清軍還取得“淡水大捷”實為對於列強少有之勝利。

通過引進克虜伯軍工,同時清朝也進性著效仿,克虜伯一度成為晚晴通往軍事強國的一盞明燈

自從引進克虜伯火炮後,“克虜伯技術”就成了近代中國軍工的標杆,各種各樣的克虜伯火炮,從此被掰碎了研究:1881年,山東機器局成功仿製了克虜伯炮彈,金陵機器局也在19世紀80年代,成功製出了克虜伯小型火炮。1890年至1894年,得到克虜伯技術支持的湖北兵工廠,已經實現了對克虜伯火炮、彈藥、炮架的系統生產體系。

雖然以張之洞的話說,此時清末的火炮製造業,比起克虜伯的核心技術還“尚隔一層”,但是,這驚人的發展速度,正拉近著彼此的差距。

與之相呼應的,更是晚清日新月異的火炮技術:19世紀中葉時還無力自造近代火炮的清王朝,到了甲午戰爭前夜,已經可以生產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後膛管退炮,且“技藝不下去任何歐洲工廠工人”。比起同時代的日本來,清王朝的制炮工業,直到1893年時,還領先日本九年以上。對克虜伯的引進與仿製,成為那時代苦苦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軍工業,至關重要的助推。

然而軍事向來是人的重要性高於武器,哪怕北洋水師已經成為亞洲第一,清軍的海防已然不錯但是甲午戰爭依然給國人上了一課,人的腐敗是武器拯救不了的,官員的大部分貪生怕死,行政和軍事制度的落後都是原因。


闡釋君


早在清光緒年間,李鴻章為了加強沿海的岸防能力特意從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購買了四門280毫米後膛海岸炮,分別放置在閩江口電光山炮臺和胡裡山炮臺,目前僅存胡裡山炮臺一門。在當時那個年代,克虜伯大炮無論是從射程還是從威力上,都堪稱世界第一!其在30度仰角射程可達19760米。胡裡山炮臺建成後,共在1896年至1985年經歷了三次海戰,其中1937年9月3日日本艦隊進攻廈門時,守軍憑藉胡裡山炮臺成功擊退來犯之敵。

圖、胡裡山克虜伯巨炮的理論射程

胡裡山炮臺位於廈門市東南沿海地區,現在炮臺中僅存有一門德國克虜伯280毫米海岸炮,這也是現存19世紀世界上最達的海岸炮。這門克虜伯大炮全重87123千克,其中管重4.4噸,炮長11200毫米,炮尾管壁厚約500毫米,炮口管壁厚約80毫米。這門280毫米巨炮採用六層筒緊身管,能使身管壁內產生有效的應力分佈。其中在裝填藥室是巨炮最堅固的地方,該圓柱形藥室長2140毫米,壁厚約500毫米。

圖、胡裡山炮臺鳥瞰圖

胡裡山炮臺的克虜伯巨炮採用後膛火炮結構,每分鐘可以發射1~2枚炮彈,能夠連續發射數百枚炮彈。克虜伯巨炮為了保障擊發效率還採用提彈裝填系統和彈丸輸送系統,在戰時提單彈系統能快速將270~345千克的彈丸提升至2.85米高。從設計上看,胡裡山炮臺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炮臺結構為半城堡半城垣式。軍艦在外處難以識別,而炮臺內部則有暗道相同,利於堅守攻擊。

胡裡山炮臺威脅巨大,即使到了民國時期仍有較大威脅。胡裡山炮臺原有2門巨炮,其中一門在1958年的大鍊鋼鐵時被拆毀,先僅存一門,有興趣的軍迷可以前往一睹尊榮。


航空之家


克虜伯大炮在近代世界戰爭史上,真可謂大名鼎鼎,不僅備受德軍的鐘愛,而且更是受到了李鴻章的追捧。為此,李鴻章不惜花費巨資在10年裡購買了2000多門克虜伯大炮,不僅將它作為晚清的岸防炮使用,而且還將其安裝在了北洋水師的艦船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克虜伯大炮就是近代晚清海防的代名詞。那麼,李鴻章為何如此喜歡德國的克虜伯大炮,還有就是這個克虜伯大炮到底有多厲害呢?萬萬沒有想到它竟然在抗日戰爭中大顯神威!

克虜伯大炮誕生於德國埃森的克虜伯公司,這是一種鋼鐵後膛大炮,口徑280毫米,炮管長11.2米、重44噸,仰角可達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每分鐘可發射1-2發炮彈,這真的就是一尊鋼鐵巨獸。這克虜伯大炮不僅看起來就令人膽戰心驚,而且實戰更是了得,克虜伯大炮在普法戰爭中大顯神威。當時,法國攻入萊茵河,普魯士阻擊法軍,本來實力懸殊,普魯士岌岌可危,但是克虜伯大炮的加入完全扭轉了戰局,使得這場戰爭反而變成了普魯士對法國的屠殺!在此戰,普魯士僅僅損失9000多人,而法國軍隊損失12.4萬人,戰損比達到了1:14。

此戰之後,克虜伯大炮聲名遠揚,成為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巨炮。恰逢此時,清朝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李鴻章大規模地購買外國先進的武器裝備,威力巨大的克虜伯大炮自然引起了李鴻章的注意。隨後,清政府派了一個外交使團出使德國,得到了德國熱情的款待,這種有別於其它列強的尊重,給清政府帶了極大的好感。就這樣經過一番考察,清政府認為德國的克虜伯大炮不僅威力巨大而且價格也不貴,還負責培訓,用戶體驗極好。於是乎,在1871年,李鴻章向克虜伯公司開出了一張鉅額訂單——328門各種口徑的克虜伯大炮,並且後續一直繼續追加訂單,不僅將其作為岸防炮使用,而且還將其搬上了北洋水師的軍艦。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厲害的巨炮,卻並沒有在此後清軍的作戰中大顯神威。在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擁有大量克虜伯大炮的清軍,一敗塗地。那麼,為何在普法戰爭中威力無比的克虜伯大炮在清軍手中就成了一堆破銅爛鐵,難道是克虜伯大炮落伍了嗎?

當然不是了,當時的克虜伯大炮依然是非常先進的,即使在一戰中依然是德軍的主力,令敵人聞風喪膽。在清軍與帝國主義列強的作戰中,清軍的武器並不差,甚至比外國人的裝備還要好,之所以清軍不堪一擊,不是清軍武器不如人,而是清軍鮮有像聶士成一樣有死戰之心的將士,遇到洋人就不戰而逃,再好的武器又有什麼用呢?

雖然李鴻章購買了數量眾多的克虜伯大炮,但並沒有清軍與洋人的作戰中大顯神威,只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是克虜伯大炮子在抗日戰爭中大顯神威。1937年9月,在抗日戰爭時期,當年李鴻章購買的克虜伯大炮依然是我們海防的主力軍。當時,日軍進犯廈門,胡裡山炮臺上配備的克虜伯大炮發出了怒吼,一聲巨響,一炮就擊毀了日軍的“若竹”號輕巡洋艦,令日軍膽戰心驚,這是李鴻章萬萬沒有想到的!


密探零零發


清朝在中期火器普及率很高,並不是我們想像用的都是冷兵器,這完全扯淡,清朝武器更新大發展期是洋務運動後了,如江南製造局就已經可以生產西洋12磅一直到32磅的大型前裝滑膛炮。到了1878年就已經可以生產英國阿姆斯特朗40磅鋼膛線膛炮,而且還採用了熱套工藝。在1888年,9英寸口徑的阿姆斯特朗大炮也開始在清朝可以生產出來,這是一種250磅炮彈的後裝線膛重炮,要使用液壓制退的彈性炮架,最重也達到了25噸。

1890年,清朝生產的阿姆斯特朗12英寸口徑超級重炮,則是一種305毫米口徑的重炮,這種大炮採用800磅超重炮彈,全重也達到了50噸。清朝巨炮,能打穿480毫米厚的鐵靶,是中國迄今為止生產過的體量最重,口徑最大的大炮。還生產了小型的管退式75毫米山炮,克魯森2磅子架退後裝線膛炮,阿姆斯特朗120毫米口徑速射炮,150毫米口徑阿姆斯特朗快炮,230毫米口徑升降後裝線膛炮。清朝在,1880年更是已經開始生產80磅和120磅的巨型阿姆斯特朗重炮。這是一種150口徑的大炮,全炮重量也達到了4.5噸的體量。而1886年生產 203毫米口徑,18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則更是一口氣就生產了56門。890年,清朝生產的阿姆斯特朗12英寸口徑超級重炮,則是一種305毫米口徑的重炮,這種大炮採用800磅超重炮彈,全重也達到了50噸。



德國的海防炮,如德國克虜伯兵工廠造的大炮,全炮重量為87噸,膛線84條,炮長13.96米,口徑280毫米,大炮管長11200毫米,射程19760米(射擊仰角在5度~30度)。按照李鴻章“船堅還需炮利”的思想,大口徑克虜伯大炮構成了北洋水師的中堅。光緒六年(1880年),清朝向德國伏爾鏗船廠訂購了兩艘7000噸級一等鐵甲艦,分別是定遠號和鎮遠號,耗銀總計282萬兩。1881年3月31日,定遠開工,年底下水,鎮遠於次年11月28日下水,1884年兩艦竣工。1885年,兩艦在大沽口加入了北洋水師。


兩艦的主炮採用的是305毫米兩座雙聯裝克虜伯炮塔,兩門150毫米克虜伯後膛炮作為副炮,同時配有各種口徑機關炮和速射炮門十六門,14吋魚雷發射管3具。兩艦無論是火力,還是噸位,堪稱“亞洲第一鉅艦”。而北洋艦隊所有主力艦,也裝備了2至8門克虜伯炮。

在引進克虜伯大炮的同時,洋務派積極聘請德國技術顧問,加快對克虜伯大炮的仿製……


雖然,清朝有能力製造大口徑的大炮,但軍隊綜合素質低,紀律鬆散和缺乏訓練,射擊精度差導致戰鬥力低下,無論是海防戰還是甲午都能看出來清軍缺乏戰術上的配合,也不要太迷戀大口徑武器,克虜伯大炮雖威力大,但速射和裝填上繁瑣,西方包括日本都已經是學習馬漢的《海權論》,而大清還不知馬漢是何人。在好的武器,也是人操作的,如果將士缺乏訓練,那麼武器就是“雞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