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家風 家教 家訓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教,是家長對子女的言傳身教;家訓,是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此三者歷來被中華民族所重視,數千年來無數家庭因此而門風純良、家業興盛。良好的家風、家教、家訓對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標準、操守品行,乃至生活習慣的形成,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的《家風 家教 家訓》(原名《尋求民族共有的價值觀念》)一文言辭質樸,意味深長,對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極有啟發意義,轉發於此,以饗讀者。

家風 家教 家訓

三十多年的飛速發展讓中國的物質財富有了巨大的增長,不過我們也感受到了各種各樣的困惑,其中最重要的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之間的落差。在這樣的前提下,特別需要尋求我們民族共有的價值觀念。

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源異常豐富,家風、家教、家訓就是極具價值的一個系列。《大學》裡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正是個人與國家、社會之間最重要的連接點。每個人都是由“家”走入社會的。毫無疑問,良好的家風、家規、家教對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標準、操守品行,乃至生活習慣的形成,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社會由個人組成,家風是社會風氣的基礎。

家風 家教 家訓

《曾國藩家書》內容廣博,既有治軍為政之道,又有人生處世之談

良好家風的形成必須靠家教。不幸的是,我們今天已經不自覺地將“教育”窄化為“學校教育”,以為“學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我們並沒有將“家教”安置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在這種語境下,“家教”甚至成了校外補課的同義詞。這難道不讓人擔憂嗎?曾國藩晚年在《與弟書》中寫道:“子弟之賢否,六分本於天生,四分由於家教。”我們真應該三思其言。

在傳統中國,幾乎每家、每族、每姓都有自己的家訓,通常在匯聚族人祭祀祖先時,由族中長老領誦,敬謹恭讀,這就讓族中子弟從小耳濡目染。可惜的是,這一優良傳統曾經被我們自己摧毀並且遺忘;可喜的是,近年來,它已經在民間復甦並且復興。凝聚著祖先智慧的教誨、訓誡,又重新在子孫後代的耳畔響起,滋潤著他們的心田,培育著良善的種子。

家風 家教 家訓

《了凡四訓》為明代袁了凡所著訓子善書,用自身經歷講訴立命之學,為後世所有立志改變自身的人指明瞭方向

以我們吳越錢氏為例,近年已經恢復了祭祖時奉頌《錢氏家訓》的儀式。為了便於今人記誦,古老的《錢氏家訓》採用了新的形式,分為“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章。“個人”章強調“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家庭”章強調“內外門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妯娌弟兄和睦友愛”,強調要慎終追遠,教化後人;“社會”章強調“信交朋友,惠普鄉鄰”“恤寡矜孤,敬老懷幼”;“國家”章強調“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等等。

類似的“家訓”不僅是每個家族的財富,也是社會的財富。“家教”不僅關乎每個家族的子弟,也關乎社會整體。良好的“家風”,非常有助於構建和諧社會。

今天,我們應該認識到,教育不等同於教養,文化不等同於文明。教育必須體現為教養,文化必須落實為文明,才有真實的價值與意義,否則一切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都是令人懷疑的。

從教養、文明的角度看,家訓、家教、家風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不言自明、毋庸置疑了。


作者簡介:錢文忠先生,1966年出生於上海,師從我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先生。現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更多精選文章、潘麟先生著作有聲書、公益視頻和課程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東方生命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