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你老了以后你的儿女嫌弃你,你会怎么做?

情感书生谈感情


木林解答:这个问题会是每一个将要年老的人内心担心的,本来以为辛苦一辈子可以安享晚年,现在却变成嫌弃,那么该怎么办呢?

中华传统,“父养子小,子待父老”,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却被自己的孩子嫌弃了,说明这一生自己的教育很失败,这个是已经无法回头的路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儿女会嫌弃老人哪几点,而老人又该如何应对。

1、嫌弃老人没有经济来源

恐怕所有被嫌弃的老人,都和“钱”分不开。如果一个人老人身价上千万,我想很难出现儿女当面嫌弃的状况。即使有,也是眼神,而不是语言或者动作。

能够嫌弃老人的儿女,本身在道德上已经不在意了。这个时候能够唤醒“良知”的只有金钱。同样,也会因为老人没有经济来源,而口无遮拦、随意指责。

建议:

尽量缩减自己的经济开支,不要想着把钱留给孙子,能照顾好自己就算不错了。如果一点经济收入都没有的老人,那就只能面对现实了。

2、嫌弃老人生活不能料理

年纪大了,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痛。有的仅仅是不舒服,还能自我料理。有的已经完全影响生活,自我不能移动等。

儿女因为老人的身体状况而嫌弃的话,那么在他们眼中,老人完全是拖累了。如果没有老人,他们的生活将会很美好,这是儿女不争的心态。

建议:

我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婆婆在儿子婚后对媳妇各种不满,但是媳妇都忍着。几年后,儿子撒手人寰,婆婆得了中风,女儿看着都不管。唯独媳妇还照顾着,但言语之间有所调侃。老人满心的后悔又无奈,没办法,谁让自己不能动,而活着又是每个人的心愿。

3、嫌弃你啰里啰嗦

这一点的嫌弃就和钱和自身状况没有多大关系了,只和老人的三观不合有关系。老人总觉得自己的生活经验丰富,总觉得儿女的日子过得不正确,所以处处想插手。

但是换来的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好,而是婆媳之间的争斗,与儿女之间的争执。到头来,自己内心满是怨气,儿女家里也乌烟瘴气。

建议:

有句老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既然已经成家立业了,那就放手吧。你管得越紧,仇恨越多。到头来,弄得彼此都不开心,甚至断了来往,就不是可以再回头的了。

综上所述: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到了发生的时候,还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比如这个被嫌弃的老人。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让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就安排好一切。

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可以依靠儿女“关心”,但不是依赖儿女“施舍”。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经济、住房。

同时老人也应该有老人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每天只会插手年轻人的世界,指指点点。


我是@木林谈心理 ,我喜欢用正能量的文字来探讨生活中的心理学,给您带来温暖的感觉,陪您一路前行。

木林谈心理


我觉得我老了没机会让儿女们嫌弃!

因为我自己虽然已经过了五十岁了,因为在多年打工的生活中,年轻时因为养儿女、养父母等多种原因没多少积蓄。但过了四十岁后突然觉得这样下去老了咋办?所以我再找工作就找单位给交养老保险的,只是有点买迟了,所以还不能退休。在这期间,我有买了几份商业保险,加上我一直注重保健、养生,所以身体特棒!

现在趁还可以赚钱,就留在城里再打几年工。等真的不想干了,就回农村去,把父母留给我的看房子拆掉。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再重新盖成两三层的乡村别墅。

我自己在老家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儿女们想回老家了,就可以带上孩子回农村享受来自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走时带给他们些自家种的瓜果蔬菜,这样儿女们哪有机会嫌弃我呢?!

如果真到了生活无法自理的时候,我觉得我可能会去老年公寓生活,不过我就期待能像父母那样都突然来个急病,自己一点罪不受,也不拖累儿女。这样儿女们会难受一段时间,但对要走的人来说,应该是最好的安排吧!



沉默不寡言129263386


养儿防老放到现在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儿女现在都在啃老,这个啃老不仅仅是金钱还有精力和时间。我有儿子,但我从未将养老的希望放在他身上,姑且不谈他是否有这份孝心和耐心,我老的时候他要工作要养家,根本无暇照顾我。当我不能自理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安乐死!


兰花不谢


我老了,如果孩子需要我带孩子就带着老伴去给孩子当保姆带孩子希望不要影响他们工作,如果孩子不需要我带孩子我就带着老伴出去环球旅游,如果孩子不需要我老伴又死了我能生活自理的就一个人在家自己生活,如果孩子不需要我老伴又死了我自己生活也不能自理了我就进养老院花钱请护工,直到死亡。反正我绝对不影响孩子的工作生活,我希望孩子工作生活都要越来越好不要被我拖累才好。当然如果这个孩子不是我亲生的只是我领养的,那我就希望孩子一定要养我老了,我养他小他养我老很正常


更好234


嫌弃是双方的,代沟造成的。本人七十三了,十年前为照顾孙子,与儿子媳妇住在一起。虽然相处还算融洽,但本人还是感到有些别扭,比如领孙子外面玩,孙子想吃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儿子媳妇见了就批评,说不卫生,可我就是按照他们平时买的,照样买的,他们买的就卫生,我买的怎么就不卫生了?孙子调皮,他们俩当着我的面训孙子,孙子吱哇地哭,这不是给我难看吗?

孙子大了,上学了,就与儿子媳妇分开居住。可心里还是老惦记孙子。又感觉还是住在一起好。人就是这样的,犯溅,两代人住在一起难免产生矛盾,分开了又互相牵挂。


赵日金141


我今年五十一了,真想过这问题,首先我和老伴都有退休金,老伴已退休,我还没到年龄,决不和孩子一起住,远了香,近了臭,让他们自立(两个儿子)。我曾经和孩子们说过,真要是我病的严重了千万别在治了,治好了也没意义了,活就活的有尊严,躺在床上整天需要人伺候太累,不想给孩子们增加负担。这决对是我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北方9047


我的儿女嫌弃我时,我会自责我教育失缺,或者回忆我是否有过这种,不良行为影响到孩子。没有,现在开始教育不晚。亲亲热热的告诉孩子妈妈老了,有些行为,语言都词不达意了,你平时多帮助妈妈,提醒妈妈,妈会当好老小孩听话。千万别在用你印象中,精明强干的妈要求我,也别和当年精力充沛的妈妈相比较,岁月不饶人,人老了身体机能都退化了,别人会嫌弃我,是个窝囊的老太太,但妈头脑还清醒,你不会也嫌弃我吧?我晚年生活是否幸福,孩子就靠你了。以前可能妈妈在这方面,没和你说过,今天就算给你补一课,(哈哈大笑)有谁嫌弃我你可要挺身而出,替我出气,让妈妈也为有儿女呵护而骄傲。谁都有老的时候。


76小孩儿


女儿现在都嫌弃我,我不生气,我们家喝水都有各人的杯子,给娃娃夹菜用筷子另一头夹,或者那双没吃过的筷子夹,有时候娃娃喝我的杯子我都说大人的杯子对于娃娃来说是有细菌的不能喝爸爸妈妈的杯子,喝自己杯子,娃娃奶奶外婆都不会给夹菜等,我们老了,我自然不会打扰娃娃,如果鼻浓口水的,我就在自己家里,准备好垃圾桶,等,不会那样的,当然如果全身瘫痪了那就没办法了哈哈哈


360度循环圆


我今年五十一岁,儿子还没结婚,我想做老人的,把媳妇当自已亲生女一样,错了就懂得往自已身上找问题,而且我从小就教导儿子尊敬老人,我对我家婆也很好,就象自亲妈一样,所以老人家也知道我对她好,我想我以后媳妇也会象我一样对待老人家吧。


手机用户3619469978


人老了,子女不待见,社会遭嫌弃,见怪不怪,深受其害。

谁之错?谁之过?

有人做过访谈,全国近三亿60岁以上老人中,大约有近2亿老人,为自己和子女关系所苦恼,困扰,挣扎。而问题的集中爆发点恰恰在,不少子女嫌弃自己的父母。

主要表现:

1,嫌父母思想老,观念旧,满脑子老古董,老一套,老道理,老观点。

2,嫌父母话啰嗦,没完没了,东扯西拉,不会聊天,尽说些不想听,不爱听的废话。

3,嫌父母耳背忘事,三个电话漏听一个,一个电话三句话掛机,交待的事时常被忘记,躭误。

4,嫌父母行动慢,一歺饭弄半天,一点小事做一天。成天手脚不停,结果不知道忙么名堂。

5,嫌父母瞎操心,这也问,那也管,担心这个,操心那个,自找烦恼。

6,嫌父母身体差,操心着急的烦心事多,各种病痛不断,吃药,打针,住院成常态。

7,嫌父母太自私,自顾自,过日子。该给的不给,能帮的不帮。对子女考虑少,帮衬少,资助少。

8,嫌父母不公平,该分的钱物不分,己分的分配不公。对个人所分得钱财,房产,手饰等不满足。

两代人之间,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细想分析,原因如下:

管教疏忽。子不孝,父之过。现在40岁左右的子女,大多是独子,或两子。从小都是被父母哄大,宠大,惯大的。不知道自己对父母有赡养之责,有回报之情,有感恩之心。

经济自主。 父母经济自主,生活独立,不与其子女同吃同住,客观上拉大了两代人的身心,感情的距离。

生活压力。现在子女普遍生活压力大,上班,家务,教孩事事重要。如此一来,照顾父母的时间,精力,自然有限。

利益驱动。子女眼里,父母所有都是自已的。分得父母的钱财,房产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反之,轻者纠缠不休,重者犯上作乱。更有甚者,反目成仇。

人是老了,日子还得过。怎么过好讨子女嫌的老年生活?

我认为应该这样做:

一是转好弯子。过去总认为养子防老是祖训,不会有错。现在,时代不同了,事实证明不靠谱。怎么办?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树立自立,自强意识。

二是找准位子。将自已生活立足于,自己过自己,自己靠自已,自己救自已的定位,自己事情自己做,不问不管子女事。

三是守住房子。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将房产分给子女,保证居所无忧。

四是积蓄票子。在每月留够生活费前提下,抽出部分养老金,用于存款积蓄,以备不时之需。

五是善待妻子。少来夫妻,老来伴。互帮互助,互陪互伴,互依互靠,彼此扶持,携手到老的人,只有妻子。善待妻子,就是善待自已。

六是珍惜身子。有病治病,无病养生。不管闲事,不操闲心。吃喝玩乐,逍遥快活,随心所欲,无忧无虑过好每一天。

七是放下孩子。发生的己过往,没有对错。既然与子女想不到,说不到,做不到,过不到一起。那就一切归零,放下儿女。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的老话没有过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