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自己不喜歡的設計作品,借鑑的意義還大嗎?

尤鳳燕


①設計是一種表達;首先作品好壞不在於表面,而在於這個作品揣摩後給人帶來的認知,讀懂它就相當於讀懂一個設計師對於一個空間、對於世界觀認知。

②設計中有著很多表現手法。一個作品出現必定帶表現手法,我們著重研究它,取長補短,增強我們對一個作品,一個空間認識。比如室內設計中就有著很多表現手法;如風格、色彩、燈光等都是由於它們塑造成的;所以作品的好壞不在於表面層次認識,而在於深層次認知發揮出來對我們認知。

③設計是提出問題的。這個世界存在許多問題,一個作品出現代表著一個設計向我們提出問題,我們要認真對待,問題的出現是相互作用的,它會引領著我們不斷前進!

所以說不喜歡作品,借鑑的意義重大的;我一路走來也就是相互學習。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謝謝。





海口市設計師陳振華


首先非常高興能有會回答這個問題,我是小冷,一名環境設計專業研一在讀的學生,談談我的理解,一點見解✍🏼

一個設計作品不管它是否獲得成功,總會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是他的作品代表了他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藝術修養,審美追求以及他對設計的理解,對設計的思考等等。什麼樣的人,出什麼樣的作品。一個設計師成長的不同階段,所處的不同社會環境,所出的作品風格,品質,高度都會不同,因為他的作品主要取決於他當時設計思想的深度。

我們為什麼要去借鑑別人的作品,我們借鑑別人的作品目的是什麼?一個設計師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思想的深度決定了作品的高度。我們看到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一般的人可能只停留在畫面內容上,像看照片一樣去欣賞它。而學習過美術的人不僅觀察畫面內容,他會從構圖上,色彩上,人體角度,五官比例等等美術專業上去欣賞,借鑑,學習。但是真正的學者大師會去了解這副作品背後的故事,這個作者他的生平經歷,他的思想,他的性格,他創作這副作品當時的社會背景,社會環境等等,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他的畫畫技術和技法上,因為專業的知識和技術他們已經完全掌握,他們需要借鑑的是創作者的思想,只有在思想上有所提高,才能讓他們的創作有所突破,才能創作出更有高度的作品。

所以,不管你處於哪個階段,什麼高度,學習借鑑是成長和進步必須具備的。只要這個作品能夠給我們帶來我們所需要的知識點,那麼它就是值得我們去借鑑學習的。

如果我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以下是自己做的一些實驗性作品。





小冷的成長vlog


最近石原里美的新劇《校對女孩河野悅子》紅遍整個亞洲,不僅因為十元妹子的高顏值及混合時尚穿搭,更因為這是一部價值觀超級正的職場勵志劇。

藝術源於生活。跟劇中配角一樣,現實生活中我們絕大多數人每天在重複做相同的工作,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好搭檔,看不到成長的前景,無聊和焦慮時常席捲而來,年紀輕輕就有了職業倦怠症,認為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簡直是在浪費自己的青春,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和價值。長時間陷入一種我不喜歡自己現在的工作,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改變的盲區中。於是我們開始思考: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到底有什麼意義?

河野悅子呈現給我們一個不錯的答案。

1、接受現實,全力以赴去工作。即便不喜歡自己當前的工作,也要調整好心態,保持激情,儘量把事情做到極致。走好眼前的每一步,這是最好的選擇。

河野連續6年參加景凡社面試都沒通過,這其中的堅持難以想象,如果換成是我肯定已經妥協換了一份工作。終於第7年終於通過面試,歡天喜地以為自己可以擔任夢寐以求的時尚雜誌編輯,卻被派往土氣、毫無生氣的校閱部。開始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但她還是盡力把工作做到最好,甚至做了很多人眼中的無用功,堅持做自己想做的。她的態度和激情潛移默化的影響了身邊的人,原本沉悶的辦公室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的精神狀態變得活躍起來!

在我們身邊,經常聽到聽到這樣的抱怨:我工作能力也不差,為什麼升職加菥總與我無緣?或者真的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應該怎麼辦?又或者好羨慕誰誰誰,工作多好,現在我只能湊合幹著。捫心自問:我們真的做得夠好嗎?不管在哪裡工作,做什麼,總是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煩惱和困難出現,與其只是空想和羨慕,不如紮紮實實的把眼下的路走到更好。如果連普通工作都做不好,真的把你想要的工作給你,又怎麼可能做的有聲有色呢?

而面對領導的不重視和批評指責,很多人推卸責任,退避三舍,甚至消極怠工懷疑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卻不動腦筋思考改善目前的工作狀態,以至於像困獸在籠中一樣,換來的只能是更多的焦慮和壓抑。我們總認為:喜歡一份工作,才能幹好,因為喜歡會讓人發自內心的積極主動去做事。但事實上,即便是對工作內容沒有很多的喜歡,把自己份內工作做好,境遇也不會太差!

同時,試著去尋找目前工作中的樂趣,這樣生活會輕鬆很多,同事也會變得可愛起來,工作似乎也會更加得心應手,何樂而不為呢?

如同河野所說:不僅是工作,人生中所有事情當你覺得無聊的時候,那它就真的變成無聊。決定你是否快樂的從來不是因為工作,永遠是你的內心。

2、放棄自己,混日子是最糟糕的。一份工作做的時間久了,容易心生厭倦,沒有激情更看不到未來在哪裡,工作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感覺自己一點都不重要,辭職吧又沒有勇氣。人們的痛苦大多來源於空有滿腔熱血卻沒有向前邁出一步的勇氣。這種狀況就像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導致很多人選擇逃避問題,混日子。然而長此以往,只會讓你成為職場的透明人,可有可無,工作變成了圍城,讓你一直處於不安和焦躁之中。

3、工作讓你倍感痛苦時,繼續堅守這個崗位還是跳槽尋找新的機遇?

每份工作都有它的價值所在,用心工作總會有所收穫。如果對現在的工作感到痛苦,跳槽無可厚非,但在暫時找不到或沒有能力去做更好的工作時,那就適時調整好心態,保持正能量,認真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既然你無法改變現狀,那就將精力投放到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中,充實的生活會讓你更有活力。

任何知識都是你成長臺階上的奠基石,再微小的事情都會給你帶來提升。正是因為不知現在學習有什麼用,才要更努力去尋找它的價值。恰如看過的書,走過的路都變成了人生的一部分,促使你進步。在你無力展翅高飛時,那所能做就是為起飛積蓄力量,水滴石穿並非一日之功,積累會有質的飛躍!

正如李笑來老師所說:人生中沒有什麼屬於白費力氣的事情,集中精力改變能改變的,忽略自己不能改變的事情,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獨立的人。

我始終篤定一個信念:每個堅持和努力的人,都不會被生命辜負。











百色嘉品設計師


你好,我從事汽車行業設計工作,有一些想法希望能幫到你。

首先,定格基調,我們不談雞湯,不談什麼設計理想,改造世界,為大眾蒼生謀幸福。我們談實實在在的社會規則,談乾貨。

一、設計師分為3個群體,甲方設計師、乙方設計師、自己創業的獨立設計師。

1⃣️甲方的設計師直接為自己的總監負責就行,借鑑和對標優秀產品的出發點永遠是總監的喜好為出發點,而不是自己的。

2⃣️乙方的設計師不光要為自己的總監負責,還要充分考慮甲方的要求。

3⃣️自己創業的設計師,直接為消費者負責,為自己負責(歸根結底本質上還是為消費者負責)。

二、綜上我們可以看到

1⃣️只有獨立設計師可能才是離設計理想最近的那批人,而其他兩類,都只是為老闆的理想而服務的。所以,只有獨立設計師才有資格談個人喜好,才沒有這種“自己不喜歡的產品,有沒有借鑑的必要”這種矛盾和困惑。

2⃣️其他兩類,是要根據老闆的喜好做產品對標的,有時候有自己不喜歡的產品,但是有助於幫助提升設計並符合老闆的要求,這種情況下,當然還是很有必要借鑑的,而不是讓個人喜(pian)好(jian)影響了判斷,失去在設計上更近一步的可能,進而偏離老闆的需求,得不償失。

總的說來,因為每個人的見識有限,所以個人的喜好可能或多或少包含一定程度的偏見,這對於我們開拓思路、完善設計是沒有好處的。而作為設計師,就是要博聞廣識,集思廣益,懷著一個高包容度、高忍耐度、高承受度,去涉獵各種設計,避免狹隘帶來的潛在損失。





WJcooi丶啟華


事出反常必有妖,自己不喜歡還要考慮要不要借鑑,想來這個妖必是出在老闆,甲方,老師這種強權人物上了。設計不同於藝術其中一點便是設計先取悅他人,藝術先取悅自己。那麼如題主的問題似乎不言自明。是否借鑑?自己的喜歡並不重要,能否借鑑成功就要靠題主從自己不喜歡的設計作品裡尋找到他人喜歡的那個點。(來個海蠣子放鬆一下)



誠創MrZhao


是做什麼設計啊,能把你逼成這個樣子,對你深表同情。其實大部分的設計從業者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在設計中是很正常的。為方案做決策的都是客戶或領導,因為設計工作不僅僅是設計師本人的事情,它是一項商業活動的社會實踐,設計過程串聯著客戶、決策層,而設計結果直接面對的是使用者。

說白了誰為設計方案埋單,誰說了算。設計師的處境就像一塊夾心餅,必須擺正心態,在各種取捨之間做到合理的判斷與平衡。

再回到問題本身,你不喜歡的設計作品只能作為你的判斷,判斷事物的方式是多維度的,而且不同的個體看事物的維度又不一樣。做設計必須學會接受別人的意見,如果你有足夠的正確依據來否定別人的意見,那麼也必須先接受,然後再提供好的意見。這是一個成熟的設計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處事原則。

說了這麼多,想必大家都自有判斷了。


設計悟道


這個是肯定有借鑑和學習意義的。特別我經歷了了十多年的家裝,覺得家裝作品可塑性很強。每個設計師的一個作品,都花了自己的思想,這個是表現出了每個設計師的性格,學歷,能力,閱歷,品味,愛好。行情認知度等綜合能力。首先我們知道家裝設計的東西最後要變現落地的,它是商品行為,還涉及客戶的實際需求和喜好,簽單了就算是好的作品。我如果不喜歡一個設計方案,則我們就要考慮為什麼?缺點再哪裡?避免以後自己踩類似的紅線!如果最後它卻能成交,更應該去學習和借鑑,促使自己進步!其中還涉及到實際施工和預算等等圖紙上可能表現不出來的因素。比如下面這個別的設計師設計的家裝作品客廳的一張照片。我一點不喜歡這樣的整體造型顏色搭配,覺得俗氣。但其中也花費了很多的心思和代價。但是也有值得借鑑的,比如用的石材,這還是沒有接縫的透光玉石。牆面的造型石材都沒有大的對拼接縫,石材也起我們當地市場別墅業主很喜歡用的一款。所以我覺得,其他設計師設計的本人不喜歡,但是也很值得去思考。



嚮往優質家居生活


設計本來就是廣闊似海,風格各異 ,你不喜歡的並不代表別人不喜歡。所以即使你不喜歡的作品,也有他的優點,古有三人行必有我師,就是要告訴我們學會去挖掘優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告訴我們每個小優點聚在一起就是大優點,所以建議你不要自我設限。主觀意識太強了。



一條大師


借鑑的意義確實不大,那些說不喜歡的不代表不好的人基本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是,的確是事實,不喜歡的不代表不好,有閃光點,但如果你閉上眼睛呢?還能看到閃光點嗎?

本身就對這個作品嗤之以鼻了,怎麼還會去靜下心來深度挖掘它的閃光之處呢?不是有一句歌詞是這麼唱的嗎,如果你的心,總是閉上眼睛。打個比方,有一個你很不喜歡的人,雖然有些方面很強,但要讓你去和他相處向他學習,你肯定會有一種不服氣的心態,不但事倍功半,還讓自己心情不好,何必呢?沒有那麼多偉人,我們都是普通老百姓,沒必要和自己過不去。

所以我的觀點就是,不喜歡的就不要去借鑑,真需要借鑑,找一些自己喜歡的,讓自己愉悅的同時事半功倍,心情好了就更容易深入挖掘更多的亮點,何必死盯著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呢?真心意義不大。





dogegg兒


你不喜歡真不代表別人不喜歡。首先你必須學習借鑑別人如何走,你才跑得更快。這也需要看個人的資歷是否撐得住你的任性了。當然,如果你是一名原創品牌的設計作者,彰顯自我個性那就是特色,不會在乎別人怎麼去看你,更不會跟風去借鑑他人,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好,也是自己的位置決定一切!

如果你是一名商業珠寶設計師,大眾消費者的需求和滿意度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也是做為一名商業珠寶設計師該有的專業素養。商業珠寶設計追求的是一種市場效益,市面上很多感覺不怎麼起眼的款式就偏偏火了,而商業設計就追求大眾流行趨勢,再進行第二次設計提煉過程,快速佔領市場份額這才是王道,要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哪些是市場上非常熱銷的產品,為什麼會熱銷? 成本是多少?消費人群怎樣?等這些都是商業珠寶設計師所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名商業珠寶設計師不僅要借鑑別人的創作思路還要借鑑別人營銷方式,這也是學習生存的基本法則,設計這個領域競爭本身就是很殘酷的,設計首先不是為自己喜歡而設計,而是站在別人角度考慮別人的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