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國寶之殤:伸向國寶的第3隻手——洛陽鏟!

在中國的中間,母親河黃河的南邊。有這麼一座千年帝都——洛陽!

洛陽,北依邙山,洛河和伊河穿城而過。洛陽的風水,那是無可比擬的!從夏朝伊始,直至到宋朝。上百位帝王在這裡留下了精彩的篇章!

同時也因為邙山得天獨厚的風水條件,成為歷代帝王文人墨客的千古長眠之地!以至於在很多詩詞中,都把邙山寫在其中,例如《邙山》:“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城中日夕歌中起,山上唯聞松柏聲。”

國寶之殤:伸向國寶的第3隻手——洛陽鏟!

而作為我國第1個王朝二里頭夏都,二里頭所在的地方,就在現在的洛陽城往東,北依邙山、南鄰古伊洛河。最早的中國也是由這裡開始!

國寶之殤:伸向國寶的第3隻手——洛陽鏟!

而“生於蘇杭、葬於北邙”,這是中國古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所以如果說在中國各地,文物破壞非常嚴重,幾乎是十墓九空的話,那麼在洛陽則是十墓十空。究其原因,一個是這個地方古代墓葬特別多、規格又特別高,樹大招風,以致每一次戰亂,洛陽的邙山首當其衝。成為了各路軍閥的ATM自助取款機。

解放初期的洛陽金村8座東周大墓被盜挖,是中國考古界的悲劇。時至今日,這些國寶依舊流失在海外。

國寶之殤:伸向國寶的第3隻手——洛陽鏟!
國寶之殤:伸向國寶的第3隻手——洛陽鏟!

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洛陽這裡出現了一種先進的工具,就是大家知道的洛陽鏟。時至今日依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洛陽鏟最早就出現在洛陽,就是我們聰明的洛陽人發明的,但是它到現在還為我們所用,工程基建尤其離不了。而考古隊這個是居家必備的考古利器,用於對古代文明的探究。用一句不客氣,不誇張的話說,到目前為止,全球範圍內還沒有任何一種高精尖的儀器設備可以取代這個簡單的洛陽鏟,這就是它的神奇之處,特別適用於我們的黃土地帶。

國寶之殤:伸向國寶的第3隻手——洛陽鏟!

在我們手中洛陽鏟它就是一個鏟子,但是在考古人員手裡,洛陽鏟已經成為我們與歷史牽手的最佳媒介。一件件國寶,就是這樣慢慢的被展示在人們面前。

國寶之殤:伸向國寶的第3隻手——洛陽鏟!
國寶之殤:伸向國寶的第3隻手——洛陽鏟!
國寶之殤:伸向國寶的第3隻手——洛陽鏟!

今天向你展示的這個就是脾氣最大的網格紋青銅鼎。跟他打過一次交道,脾氣確實太大了。

最後呢,送給大家一首唐朝詩人王建的《北邙行》。為什麼呢?因為在唐朝的時候,洛陽不單洛陽紙貴,洛陽的墓地更貴,現在依舊很貴。

武則天當時就因為沒有洛陽戶口,沒有繳納社保,直接就被送回西邊兒安葬了。因為洛陽邙山太擠了,沒有空地方了。即便說你是皇帝也不中!

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

堆著黃金無買處。天涯悠悠葬日促,岡坂崎嶇不停轂。

高張素幕繞銘旌,夜唱輓歌山下宿。洛陽城北復城東,

魂車祖馬長相逢。車轍廣若長安路,蒿草少於松柏樹。

澗底盤陀石漸稀,盡向墳前作羊虎。誰家石碑文字滅,

後人重取書年月。朝朝車馬送葬回,還起大宅與高臺。

看到沒有,洛陽的邙山上已經沒有空閒的地方了,只能駕著車把她送到乾陵埋葬了。

國寶之殤:伸向國寶的第3隻手——洛陽鏟!

國寶會說話,帶你分享更多的精彩。

本期喜不喜歡呢?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