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孔德淇:15000個“加油”,為抗“疫”吶喊應援

歷時4天,寫廢4支筆,寫下15000個“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拼出鍾南山院士的頭像。近日,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空中德育課堂”上,高二學生塗宇恆以一幅“特別”的畫作,表達自己的心意,為抗“疫”加油助力。(3月2日 央視新聞)

15000個“加油”,是向英雄人物致敬,是對砥礪向前的“逆行者”發出的鼓勁。疫情之下,以鍾南山為代表的醫學專家,逆行抗“疫”,對人民、對國家高度負責,在此疫當中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脊樑。他們很多已是鶴髮老者,卻仍帶著曾經戰勝非典的成功經驗,率領眾多白衣戰士,迎擊病魔,讓人感受到醫者風骨。

15000個“加油”,記錄的是當下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醫務工作者奮力拼搏、各行各業大力支持、基層幹群自覺防護的點點滴滴。公共衛生防疫從來不是在理想靜止的環境下開展,而是在繁忙的經濟社會活動中進行。災難面前,我們既需要英雄衝鋒引領,也需要公眾的鼎力配合,需要人人參與的社會氛圍。連日來的團結奮戰,使疫情初現轉機,新增確診病例總數逐步下降,新增治癒出院病例數快速增加,新增病例零報告的省份逐漸增多,讓人看到億萬人民的斷金之力。

15000個“加油”,“喊”出榜樣力量、青年擔當。鍾南山曾說過這麼一段話:“始終不安於現狀,這好像是我生命的主軸……假如每個人都能這樣,這個社會就會進步很快,國家也會進步很快。”年輕一代描摹自己心中的偶像,代表著他們渴望成為英雄、扛起家國責任和擔當。日常中,偶像的舉動潛移默化影響著年輕“粉絲”,指引其擔起己任、追求真善;特殊時期,無數“粉絲”在偶像的感召下衝上前線,為患者撐起一片希望,自發組織各種支持,行公益之事,形成強大力量。在這場與時間賽跑、和病魔較量的戰鬥中,他們儼然已從鍾南山等領軍人物手中接過大旗,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疫情防控的使命,以躬身行動詮釋對國家之愛,對人民之愛,對生命之愛。

15000個“加油”,聚合在一起,便是孕育無盡能量的暖流,必將對沖疫情寒流,為抗疫勝利帶來希望。(孔德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