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寫字很慢,因為寫快一點我的字就會寫得非常難看,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自己寫的字又快又好呢?

vivi95


壹庸拙見,但求無惑。

淺析題主之疑,方知硬筆存惑。難道誰還沒有類似的問題,此為普遍現象,並非一家之疑。

鋼筆字本就是以實用性為目的,正如打籃球是以投進球為目的一樣,不實用的動作不管多麼飄逸銷魂,球不進框,都沒有實質性的意義,硬筆字同樣是這個道理。

但是,在實用的基礎上求的字的漂亮,這才是重要的,但是兩者都是卻是相互制約的,求速度,務必會失去一部分東西,當然,長時間練習,不斷強化會有所提高,還應當注意書體,楷書做書本來就慢,還應當向行書甚至行草方面發展。


壹庸詩書文


關於題主說自己寫字很慢,一些快就難看,如何寫得又快又好?

我想題主問的應該是關於硬筆如何寫得又快又好的問題。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是大多數書法愛好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大問題。下面淺談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如果是成年人,要追求實用,那麼在書體的選擇上可以選擇行書

第二個是練習方法的問題,俗話說方法不對努力白費。好的方法能讓你事半功倍。在練習之前要先解決好執筆的問題,這個很關鍵,如下圖

這個圖已經比較詳細了,我需要特別提醒的地方:就是食指位置要略低於拇指,這個很關鍵,有人是兩指齊平的,那不對!食指在前拇指在後能夠保證筆桿不會從食指根部的骨頭滑到虎口!

其他的這個圖已經說得比較明白了,如果要看視頻我的專欄那裡也有。

解決完執筆接下來就是如何練習了,先去書店買本自己喜歡的行書字帖。如果按照常規的方法就是基本筆畫——偏旁部首——常用字——章法。如果說你不是為了參賽而只是單純為了寫得快又好看,那麼這個順序不必拘泥,你可以先把基本筆畫先練熟練了,然後跳過偏旁部首,直接去練常用字!


因為中國的漢字數以萬計,目前應用的也就六千字,使用頻率最高的就一千來字,那麼你從常用字開始練習的好處是你平常也會經常用到,這就是很好的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學習嘛,肯定要以最終結果為導向學習起來才有效率!

當然如果要有所提高,學完常用字還是得回過頭來學偏旁部首。

希望這個解答對您有所幫助!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

弘揚傳統文化,專注書法教學!平時會發布很多書法教學視頻,希望對各位書友有所啟迪,謝謝


小寶的思考


這個問題,是許多人的困惑:寫慢一點,還能寫得比較端正美觀;而寫快了呢,就筆劃、結構變形,很難看。那麼,有什麼辦法,讓自己的字寫得又快又好呢?

一、認識:

你要認識到,所有字寫得又快又好的人,並非天生的,也非他們悟性高。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這種狀態。只是有的人,雖然有困惑,但僅將之當作困惑,無所謂;有的人,像你一樣,認識到了,但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有的人,心生困惑,繼而探索解決之道。

二、種類:

慢慢寫字還能像樣,快寫則變形走樣。問題就在於你沒有經過專門的寫字訓練。

所謂專門的寫字訓練,就是書法練習。許多人一看到書法二字,常常將之與高深藝術相聯繫,認為這與我無緣。但卻不知,書法練習有各種層次,有專業和業餘的,有喜愛和休閒的,有努力學習希望有成和只是希望自己的字寫得好看一點的。你屬於哪一種呢?對照一下,你就知道。

三、目標:

你屬於那種只是希望自己的字寫得好看一點,目標也不高,就是字寫得又快又好。其實這個目標是很容易達到的。我在第二點專門說一下,大家對書法各種不同的認識,目的就是希望打破你和書法練習的隔閡。

四、建議(僅指鋼筆字):

(一)選擇一本楷書練習本,老老實實地每天加以臨摹。你說,我字寫得慢,為什麼還要練習這種看上去很“慢”的楷書?因為這是基礎。通過楷書練習,你能瞭解用筆方法,瞭解字體結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率性而為。對用鋼筆書寫有個正確的認識,雖然只是在書法初步層次的認識。

達到的目標:讓自己的字“立”起來。即自己的楷書,有模有樣。不必追求與字帖一模一樣,但至少要相似。特別是筆畫和結構,橫像橫,豎如豎。

練習時間:三個月。三個月?一百天?從沒練習過書法的人,可能會想:時間太長了吧!記住:“字無百日功”。你想擺脫“小白”寫字,這個階段必須要經過。

(二)在練習楷書像模像樣基礎上,選擇一本行書字帖。楷書為“慢”,而相對楷書,行書則為“快”。字寫得又好又快,秘密無它,就是在書寫過程中,你既能掌握字的結構,又能知道字中筆畫的牽連。

行書之所以比楷書快,就是它擺脫了楷書的一筆一畫書寫,將許多筆畫“牽連”起來,省略了楷書的許多過程,那當然變快了!

而之前所以強調花三個月時間練習楷書,就是為行書的快做準備。如果你沒有楷書基礎,直接入手行書,可以將字寫快,但卻不能將字寫得好看。因為,你對字的結構美沒有概念,而字之所以好看,特別是鋼筆字,主要在於它的結構美。

接下來的路,就要你自己走。記住,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不能急於求成。功到自然成。

祝你早日將字寫得又快又好!

附:硬筆握筆方法:



福鼎白茶妙逸茶者


一寫快就沒章法沒形狀了,主要原因就是技能技法基礎不牢固,尚不得筆法字法的要領。三點建議供參考。


一是在書體上首選行楷切入,專攻行書一門。硬筆畢竟實用性更強一些,寫草書不是不可以,通識度就差了些;楷書略做作,況且速度也快不起來,而行書既富極強的實用性,又頗具藝術性觀賞性。綜合考量,實效性最好的就是直接練行書,先從行楷走起,再入行草。或有人疑惑是否先練楷書才好,抱庸淺見,不必,行楷本身即講究楷法,沒有任何衝突,直取行書無妨。



二是以強固書寫要領為突破,老老實實臨摹。但凡寫字速度快不起來的,或者一快起來字就沒形沒譜的,多是臨摹功夫不紮實的原因。臨摹太少或沒有經過系統臨摹,心中是沒有清晰目標輪廓的,也就是純粹憑著感覺寫,寫出來的也大多是流行書風或江湖寫法。所以,一旦筆下快起來,手底就沒了章法,寫出來的也自然會亂成一鍋粥。學書法有方法,也有規律技巧,但臨摹的功課是省減不了的。



三是通過大量書寫力求熟巧,形成肌肉記憶。正常的書寫速度,行楷每分鐘20——30字,行草每分鐘25——40字。有的朋友臨摹得不錯,很像很逼真,但就是寫不快,主要原因在於你的臨摹沒有真正臨到點子上,只是提高了複製能力,僅是畫字而已,而對筆法、字法這些最核心的東西,並沒有學足學到。這種情況,則必須通過提高速度、增大強度的方法來形成固定的技能狀態,也就是常說的“肌肉記憶”。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中性筆,1.0。


抱庸詩書


寫字很慢,一寫快就難看,有什麼辦法把字寫得又快又好?

我想題主問的應該是在實際應用中如何把字寫得又快又好,那肯定是工作和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硬筆字和行書體了,如做工作筆記、會議記錄、心得體會、學習筆記、生活記錄、備忘錄……還有工作性質決定要用到的硬筆字,如學校和培訓機構常用的黑板字、白版字等等。

想把字寫得又快又好,提供三點建議:

一、練習行書為主。行書寫起來實用、快捷,效果明顯。如果練習楷書,得從點橫豎撇捺等最基本的筆畫練起,要經過長時間才能奏效,短時間很難改觀。而草書呢,不實用,還得花大量時間去鑽研草書寫法。

二、以練習間架結構為主。字好看不好看,間架結構佔了8成,間架結構合理了,即便筆畫不那麼精細,看起來也是不錯的。但是,如果結構不好看,即便筆畫寫得再好,整個字看起來也是鬆散、呆板的。當然,結構精準,筆畫又好,那就是漂亮字了。特別是硬筆字,因為在筆畫上難以寫出太豐富的粗細、溼幹、濃淡、輕重的變化,所以間架結構的權重就更大了。所以建議跳過筆畫和偏旁部首,而專門去練習間架結構。

三、以日常用語為主。因為平時寫得最多的字就是日常用語,無論讀書筆記、會議記錄、心得體會,還是日常工作、教學用語等,出現頻率最多的不外乎幾百個字,把這些字羅列出來,加以練習,不用多久,你寫的字就會耳目一新。另外經常用到的字,練起來會格外的用心,還會大大提高我們的練字興趣。


文筆逍遙


你的目標是將字寫得快一點、好看一點,並不是要追求較高的書法藝術性,也就是說,是一種實用書法,那麼,傳統的書法訓練方法並不完全適用你,需要做一些變通。

你可以直接從行書入手,而不必非得從楷書開始,具體方法你可以參考下面幾點:

一、學習一點行書結構特點,找出各種結構的代表字,專門進行練習,搞清楚類似結構的一般性寫法。



二、學習一些字與字之間連接的常用方式,比如筆連、意連、形連,並就各種聯繫方式進行專門練習。

三、找一本散文或古詩詞行書字帖,用玻璃紙或其他透明紙張蒙在字帖上,直接摹寫,訓練手感。


四、採用計時訓練法或計數訓練法練習,並逐步增加難度。

比如,你可以固定300個字,第一次15分鐘寫完,第二次12分鐘寫完,逐漸減少時間。

或者固定15分鐘,第一次寫完300個字,第二次寫完320個字,逐漸增加字數。

如此訓練2--3個月,相信你一定有較大進步。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如果真正喜歡上書法了,那我還是建議你從楷書開始,認真、系統、科學地臨帖。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這一問題,看似簡單,其實還蠻繞的,試作簡單回答。

寫字一般分硬筆和毛筆,有兩種情況:一是寫字,二是書法。

第一種情況:無論是硬筆還是毛筆書寫,書寫速度的快慢不是決定字寫的好壞的關鍵因素。有人喜歡寫快才有感覺,有人要寫慢才會達到滿意,皆因人而異。

這是隨手寫字,如果要達到如你所說“又快又好”的水平比較難,

要達到“又快又好”的書寫水平,只能是書法。

第二種情況就是書法,無論是硬筆還是毛筆,無論寫何種字體,速度的快慢,就非常有講究。

首先,初學臨帖速度一定不能快,認真仔細臨帖,達到精臨,才會有效果。否則,速度快,如抄帖,囫圇吞棗,沒有一點好處。

其次,如果練硬筆書法,字帖有很多,方法也因人不同。記得黃若舟先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出版過他的《怎樣快寫鋼筆字》,此書對鋼筆字如何快寫,分門別類,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是不錯的教材,可作參考。其它字帖也有很多,還可結合臨一些毛筆書法的字帖,筆法的起承轉合更加清晰可見。

如果是毛筆書法,臨帖是習書的最佳途徑,臨帖的字帖和方法就更多了,只有用心認真對待臨帖,切勿急於求成,堅持不懈,定有收穫。

第三,經過長時間的臨帖,熟練掌握字帖的筆法和字體規律特點之後,可以逐步加快書寫速度,達到訓練筆勢及筆意的目的。

第四, 進入創作階段,根據作品字體、章法佈局的不同,速度完全可依據書寫節奏、提按、使轉的變化而變化,並逐步達到書寫又快又好的水平。











如石書藝


能夠實現又快又好這個標準的字體,就是現在最多人使用的規範字行書了。但是也不是說行書就能盲目求快而隨意創造寫法,其實現在很多人的在寫的連筆字都是有些小毛病的,一些連帶和牽絲不規範或者多餘,但是因為並不影響日常生活中的識讀需要也就沒有多去在意這些,比如日常書寫中的三點水“氵”就很容易和言字旁“訁”寫成同一個樣子。


所以寫字一味求快是盲目的,如果要追求又快又好,應該先從“好”入手。

1、選擇字體和字帖

讓一個成年人從楷書的一筆一劃開始從頭練習,這個方法沒有錯,但對於現在很多尋求快速進步的人來說顯然是很枯燥的方法,可能還沒堅持十天很快就放棄了。

成年人練字可以直接從行書入手,如果覺得一開始行書有點困難,可以從行楷慢慢過度。成年人的觀察能力和對字的把握只要適當指導就可以有很大的提高,如果只是為了日常書寫這個實用的要求,不需要專門從楷書練起。

字帖選擇很簡單,去書店找自己喜歡的行書或者行楷實用字的字帖,如果覺得自己基礎差,對字沒有一點感覺的,可以選擇從筆畫到偏旁再到結構有講解的那種字帖。


2、書寫工具

不是隻有用鋼筆的練字才是練字,有的人就是覺得鋼筆攜帶不方便,現在用鋼筆的人少,帶鋼筆出門太奇怪,成人完全可以用中性筆代替鋼筆。

練字紙在最開始的時候可以選擇方格,然後逐漸過度到橫條紙。

3、怎麼練?

不是所有人都會願意把大把時間都放在練字上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的練字方法都喜歡帶上“速成”兩個字。

但是現在所謂的“速成”也就是給你指明一條練字的捷徑而已,讓你在練字的時候少了自己盲目的摸索,用比較規範的方式讓你少走彎路,這只是方法上的,真正能練出成效的還是在於你自己怎麼運用。

成人都會遇到的困惑就是,照著字帖感覺自己就是個書法家,但是沒有字帖,平時隨便寫幾個字就是原來的字體,練字前後沒有任何區別。

造成這樣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學以致用。

在反覆練習一個字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記住它的寫法,並且在日常書寫中遇到它之後就按照當時練習的方法來寫,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寫字還要回想會拖慢速度,但是多寫幾次就會很容易上手了。

如果自己用腦子記總覺得記憶不深刻,那麼就只能通過反覆練習,形成肌肉記憶了,但是這個方式比上一種方式費時間,效率不高。


當發現自己的字形和運筆有明顯改善的時候再開始追求速度。

練習速度的方法就是給自己定時,強制自己在一個固定時間內寫滿多少字。


其實,當你真的把行書的字形運筆練到家的時候,速度是自然而然提升的,不需要你刻意去定時練習。寫字速度變快的本質就是這個字的寫法在你的腦子裡根深蒂固,不通過思考就能寫好,這就是肌肉記憶已經形成了,你的字也變好了。


明瞭了


隨意。字體自己選擇,多幾種筆.法就任挑,有時心情是另一種方向,書法的好壞,還是自己去決定。寫與不寫。或者做別的事,活動一下思維與情緒,在平靜心態抒好一支筆,像一首美麗的歌瑤那樣流暢。

不如我們說說幾個多種書法寫字人,大家不防看看是不是,個人書體。近代的。

首先,霸氣,你看毛主席,行.棣,隸,楷,草……等。那它草書法,你看它的寫法溜到遛到不知什麼樣的程度,只能說霸氣來形容。

其二,郭洙諾,你看它草寫書法,提筆彈筆之作以純之銳,不帶毫絲。

其三,林彪書法形體。雜而不亂,形一色,無一色,我看它一篇文有153種字體來自各家書法。

其四葉劍英二兒子葉選寧書法,69種字體也各家書法,叫律體,律一體,行一法。


練嶽的暉


書法,追求好是理所當然的,但千萬不要刻意追求快!

  • 那“好”與“快”之間有何內在的邏輯關係呢?


書法本質上是線條的藝術

  •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但只有漢字衍生出了書法,為什麼?
  • 因為我們的祖先使用毛筆作為書寫工具,而毛筆和硬筆的不同之處只在於毛筆對線條的表現性要豐富得多。
  • 也正是有了線條的豐富性,才有了字體的豐富性。譬如說有了“蠶頭燕尾”才算隸書。

李可染作品


書法線條的最高境界是樸拙

  • 什麼樣的書法線條才是最好的線條呢?樸拙!

  • 為什麼是樸拙?我們知道中華民族最元初的自然主義哲學觀來源於老子的《道德經》,

  • 老子在闡述道的本質時說:“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意思是道始終在,其本質是樸拙的,天下任何事物也無法改變它!

  • 延及到書法的審美,自古以來能寫出“拙樸”的線條即是最高的境界。


李可染作品




怎樣的線條是最樸拙的?

  • 或者說,怎樣才能寫出“拙樸”的線條?其實古代的書論中有許多書法線條的理想描述,譬如屋漏痕,折釵股,印印泥,錐畫沙等等。

  • 這些對線條質地的形象比喻具體如何實現不是本文的主題,不展開討論。但是要寫出這些理想的線條,有一個前提就是書寫速度要慢。



齊白石與李可染


  • 書法書寫有個認識上的誤區,以為快、流利、熟練是好,遲緩、猶豫、滯澀是差,其實正相反,也只有慢,其他的一切筆法才可能實現。

  • 有個經典的例子說李可染在1949年前已經是非常著名的書畫家,經徐悲鴻介紹拜齊白石老人為師。李可染後來總結說跟從齊白石苦學十年,只學了一個字,就是慢!


慢才有可能寫出樸拙的線條,樸拙的線條是書法美的最基礎元素,寧慢勿快,求慢不求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