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对于格力投资芯片这件事,你怎么看?

2006第一场雪


对于格力投资芯片这件事,你怎么看?最初董明珠想要格力投资做芯片时,很多人是带着嘲笑的态度来看待的。但现在看来,特别是美国对中兴、华为的打压才发现,董明珠的这个决策应该是正确的。

在华为、中兴被美打压可以看出,手握核心芯片是有多重要。中兴由于自主核心芯片储备较少,再加上元器件及软件技术等,可以说受损是相当的严重,当年就让中兴陷入亏损而到了无米下锅的境地,所以不得不委曲求全让美国的监管入驻公司。


而本次华为的被打压,恰恰由于华为有核心自主芯片及科技,遭遇一连串的打压后华为硬是硬抗声称“所有的备胎可以完全转正”。一开始谷歌、微软、各种这样组织那样组织一连串的断供、断会员断组织,但华为拥有自主核心科技反而让各大断供公司有自己悄悄的恢复华为的身份,自己打自己的脸。

再来看看格力投资芯片。董明珠对国内质疑其没有造芯能力及盲目投资的情况下,依然豪言格力要造芯片,并且说即使是花500亿元也要把芯片造出来。而且说动就动,注册10亿元成立了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主要就是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开发和销售。但并不是说其芯片没有目的,而主要还是聚焦于空调产品相关的芯片上,不是天马行空搞电脑、手机等芯片。

董明珠决定做芯片并非心血来潮。在空调领域格力拥有众多的科研技术、产销量很大,但在核心芯片技术上却没有掌握,不得不每年从美国和日本花差不多40亿元进口芯片。而且还要经常受供应商的气,被断供被威胁提价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也促使董明珠下了要把核心产品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决心。



从中兴、华为的遭遇看出,格力投资芯片是值得走的一步棋。


更多分享请关注【东方高扬】。


东风高扬


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认为在华为、中兴被美打压可以看出,手握核心芯片是有多重要。中兴由于自主核心芯片储备较少,再加上元器件及软件技术等,可以说受损是相当的严重,当年就让中兴陷入亏损而到了无米下锅的境地,所以不得不委曲求全让美国的监管入驻公司。

董明珠决定做芯片并非心血来潮。在空调领域格力拥有众多的科研技术、产销量很大,但在核心芯片技术上却没有掌握,不得不每年从美国和日本花差不多40亿元进口芯片。而且还要经常受供应商的气,被断供被威胁提价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也促使董明珠下了要把核心产品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决心。

就格力来说,在空调本行业里继续专研,首先是看关键零部件的自行掌握,比如,空调主要零部件就是压缩泵和热交换器。在这方面深耕也是很有讲究的。但是董明珠看上的是空调的控制方面,也就是将格力空调接入互联网。这的确是一个趋势。但是投入500亿去搞是不是合适就是一个问题了。

而最近穿出来的,前格力董事长,朱洪江并不满意格力的科技能力,这应该是公司内部人看问题,我不相信他说的一点边都没有。而董明珠说这话,随意性真的有点大。就公司策略性的部署,我想最好通过董事会讨论,并形成决议,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的为好。而不是董事长随口一说。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互联网科技指南


《格力投资芯片》

我作为一名中国消费者还是支持格力的。毕竟作为空调行业的国产龙头企业,自主创新才能走的更远,走的更高。然而,芯片门槛很高,不是简单的投钱就可以解决。

据空调有关方面介绍,空调用芯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IPM模块,一类是MCU芯片。IPM是整个室外机变频电控里面的核心芯片,目前国内厂商已经有IPM的核心知识产权。

智能功率模块(IPM)是Intelligent Power Module的缩写,是一种先进的功率开关器件,具有GTR(大功率晶体管)高电流密度、低饱和电压和耐高压的优点,以及MOSFET(场效应晶体管)高输入阻抗、高开关频率和低驱动功率的优点。而且IPM内部集成了逻辑、控制、检测和保护电路,使用起来方便,不仅减小了系统的体积以及开发时间,也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适应了当今功率器件的发展方向——模块化、复合化和功率集成电路(PIC),在电力电子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IPM模块厂商:

国外:infineon,三菱,富士,仙童,三肯,三社,ON

国内:BYD,华微,士兰微,芯能等

可以看出,国内很多芯片公司可以研发生产自主的IPM模块。

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 ,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或者单片机,是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 Unit;CPU)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memory)、计数器(Timer)、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诸如手机、PC外围、遥控器,至汽车电子、工业上的步进马达、机器手臂的控制等,都可见到MCU的身影。

MCU厂商:

国外:瑞萨电子,恩智浦微芯科技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德州仪器赛普拉斯,三星、东芝等

国内:兆易创新,中颖电子,华大半导体,灵动微电子,东软载波,上海贝岭,复旦微电子等

国内虽然可以生产MCU芯片,但性能与国外还有一些差距,特别是高端产品。

据了解,芯片主要分为设计、制造和封装三个领域。目前我国大陆的芯片设计和封装产业都有较快发展,主要落后的是在制造方面。大陆的晶圆制造厂由于技术、设备、材料等多重因素限制,多年来一直处于追赶状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去年在接受新浪采访时表示:“芯片的加工生产往往只有少数大企业能够承担,生产规模很大,投入太少就很难推进。但芯片设计公司在中国却有很多,因为设计往往可以面向应用,小公司也可以做。”

核心产业链已稳固

以空调为代表的家用电器是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国空调产业的崛起,与掌握了主要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有较大关系。

空调的主要零部件为电机和压缩机,目前美的和格力都是自主生产。据美的方面介绍,全球每十台电机或者压缩机,其中有三台来自该公司。具体来说,美的电机全球占有率为31%,压缩机为35%。

格力的芯片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空调芯片的开发难度大,找芯片代工厂合作研发定制化工艺存在难度又需要时间,其开发空调芯片面临的困难是相当多的,这让笔者相当怀疑它能否在明年生产出自己的空调芯片。

在空调行业,格力确实是老大,这确实有理由自豪,不过芯片市场显然与空调市场有很大的不同,芯片研发是慢工出细活,不是其领导者董明珠一声令下让技术研发人员推出芯片就能迅速实现的,格力宣称明年有望用上自家的芯片显然过于乐观了。


白眉大侠


董明珠的狂妄,自大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了。现在都以为格力发展到今天是她董明珠的功劳,其实不然,格力从小到大到强是朱江洪的功劳,她只是成功的窃取了董事长的职位,当然在格力销售方面她是有贡献的。在公司她高高在上,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对下级出口就骂,对家人不管不问。想开除谁就开除谁,她不要忘记这个公司不是她个人的,是国家的。和小米赌10个亿,好大的口气呀,拿国家的钱赌吗?她所谓的捐款大部分都是捐国家的钱。她不容许别人犯错误,但她自己为所欲为,搞汽车,搞手机,搞圆珠笔芯,离开了朱江洪她哪一样搞成了?浪费了国家巨额资产,却能不负任何责任,现在又要搞芯片,她敢立下军令状吗?搞不成,去坐牢。在她眼里商家都是小偷,垃圾。客户不买她产品就是傻子。天天借媒体吹嘘自己,贬低别人,她是用国家的钱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董明珠不走,格力就离死亡不远了。


君子兰154843420


无论成功与否,就凭格力造芯这种精神就令人钦佩。因芯片需要大量技术和资金,就连世界500强联想公司都不敢染指,如今董明珠知难而上,大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董明珠虽是营销出身,但她敢闯敢干,带领格力从单一产品转化成多种产品并举。在原有生产家庭空调后又增加了生活电器.冰箱和洗衣机.空气能热水器,还有拳头产品格力手机,可以讲,一业开花,百花灿烂。

随着格力对于芯片研发的重视,站在客观角度来看,对于国产芯片的发展还是有很大意义的,毕竟这个行业仍需要企业化成本去投资和去研发。放眼国内整个芯片市场,除了BAT.华为.小米.格力等在投资研发芯片外。其它厂商都是依附国内外采购。在中兴事件后,这也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认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纷纷加大投入,打造核心技术。

综上所述,格力投资芯片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有力捍卫了我们的民族尊严。我们现就是需要像格力这样有担当的中国制造企业,尽早把中国制造饮誉全球!


张文禅


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认为。董明珠对国内质疑其没有造芯能力及盲目投资的情况下,依然豪言格力要造芯片,并且说即使是花500亿元也要把芯片造出来。而且说动就动,注册10亿元成立了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主要就是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开发和销售。

董明珠决定做芯片并非心血来潮。在空调领域格力拥有众多的科研技术、产销量很大,但在核心芯片技术上却没有掌握,不得不每年从美国和日本花差不多40亿元进口芯片。而且还要经常受供应商的气,被断供被威胁提价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也促使董明珠下了要把核心产品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决心。

现在格力对于芯片的需求非常巨大,据说格力现在每年进口芯片的金额就高达40个亿,如果把这40个亿放在芯片研发中,说不定不久的将来格力就能用上自己的芯片,这样就能告别靠进口芯片支撑产品的时代。

虽然格力宣布自造芯片之后下跌了不少,但是目前大企业发展技术确实是一种风潮,暂时的下跌可能只是表象,我觉得格力还是能够再次上扬的。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科技搬砖


谢谢您的问题。格力要投资芯片,说明董明珠要格力集团多元化发展。

董明珠志向满满。董明珠一直有“造芯梦”,前三年就已经开始布局。她的逻辑是,掌握空调核心科技,延伸出智能生活电器(冰箱、洗衣机、甚至包括智能手机),再延伸到智能装备,这就必然涉及芯片。这个芯片是方便消费者使用格力电器。最近格力集团投资30个亿元,参与收购安世集团这个半导体企业,开始涉足半导体产品的设计、制造等全流程。此外,格力的空调市场地位并不牢靠,董明珠也想发展新兴业务来摆脱对空调的严重依赖。



格力造芯困难在于哪。第一,从外部环境看。董明珠始终将格力电器这是一个多元化企业,今后必然会涉足芯片制造、智能装备。之前的格力手机销售不旺、银隆内乱风波,对董明珠的多元化战略产生了影响,董明珠受到了包括股东在内的各方人士的决策质疑。董明珠为了芯片,甚至没有给股东发红利,格力内部的股东矛盾也显示出苗头。第二,从芯片行业看。芯片产业极其复杂,产业链上很多环节被高通等公司垄断,国内还有华为等强劲竞争对手。格力砸巨款从头开始,重复走别人走过的路,甚至被别人牵着走,难度可想而知。



格力造芯效果怎么看。第一,芯片制造是一个烧钱烧时间的产业。格力跨界的基础,是吃空调主业的老本,很可能又是一场没有胜算的布局。第二,董明珠最晚在2021年退休,格力的芯片制造能否走到底,还存在变数。第三,格力现在布局芯片产业,主要还是入股,这种方式和投入,在芯片行业最多处于中低端水平,与高端芯片还不在一个台阶。通过资本纽带,进入芯片上下游,跟着赚钱、用技术就挺好,中国的芯片技术短板,很难依靠格力来弥补。
虽然董明珠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企业家,也为中国的智能制造呕心沥血,但是芯片行业是极其残酷的,格力集团能否承受多元化带来的成本压力,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追科技的风筝


“极客谈科技”,全新视角、全新思路,伴您遨游神奇的科技世界。


不同企业家对于未来的规划和战略发展眼光确实不同:

  • 一方面是联想杨元庆,没有计划去做芯片以及操作系统;

  • 一方面是格力的董明珠,哪怕投资500亿也要把芯片研发成功。

董明珠确实是一位敢想、敢干的企业家,值得我们大家尊敬。


成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是董明珠的一贯做法!

2018年8月14日,董明珠以10亿元的注册资金,成立了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有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电子元件,电子产品的设计与销售;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等。

从营业范围上来看,确实是由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所投资的一家芯片公司。


成立芯片公司的主要原因?

1、芯片业务起始点

格力早于2017年就有开始做芯片的打算,董明珠表示,想要长期发展必须要掌握核心科技。钱并不是问题,主要是有没有做成功能的信心。

2、芯片业务的主要目的

以格力空调作为基础支撑点,手机作为格力智能家居的入口,是格力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格力空调是格力赖以生存的基础,芯片则是格力空调的核心部件。通过自研,解决每年在芯片购买上将近40亿的投入成本。

3、芯片业务的方向

空调芯片同样种类繁多,目前的技术壁垒在于变频驱动芯片和主机芯片,主要从美国、日本等进口,格力本次将研发重点放在了这两种芯片。


格力研发芯片您觉得能成功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极客谈科技


其实从宏观方面来考虑,这个的确是个很好的事情,芯片作为我们所不能承受之痛,一直是牵制我们电子行业的发展,目前来看,虽然我们的芯片行业已经有所突破,不过在核心领域内还是落后很多。



所以董明珠此次投资芯片行业,我个人觉得其实是非常好的,加上现在其实格力整体的状况还不错,有这样的资金,有这样的实力去做这样的事情,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机会。

当然格力的手机还是没有必要再造了,我个人觉得格力真的是不适合智能手机市场,没有必要再将啊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在这个项目上,毕竟中国并不缺手机厂商,而却是缺的是一众半导体,屏幕,传感器还有芯片,这些核心领域的科技。



以格力的风格来说,一般在核心领域里肯定是深耕细作的,拿家电领域就可以看出,不过对于芯片来说是个投入多回报少,成长曲线非常缓慢的一个行业一个项目,这对于董明珠来说或许是个挑战。

从目前造芯片的厂商来看,包括华为以及小米,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小米的澎湃芯片更为惨烈,砸钱十几个一进去就出来一款中低端芯片,听了个响而澎湃的第二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来。



虽然小米的官方已经否认了澎湃芯片第二代被砍掉,可以预见的是即便是第二代的澎湃,在性能上也不会有多大的突破,这是必然的,造芯片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收到回报。

即便是华为的芯片,也是历经了很多坎坷,直到950的大概之后才真正冲上了旗舰处理器的水准,我不知道这样的困难情况,董明珠在投资新片的时候有没有想到?

其实最大的问题还


是如果明珠所投资的新片在前几代都不受市场认可,性能也是比较落后,工艺也是比较落后,那么是否还会继续投资这个项目,来等到它真正可以与市面上中高端芯片一战的时候!

这其实是我们最大的疑虑,要知道想做芯片的人很多,但能够一直做下去的人很少,因为不仅烧钱,而且芯片的革新换代速度特别快,一款旗舰芯片可能设计出来的时候工艺就已经落后,性能就已经落后了。



所以造芯片之路还是任重道远,如果仅凭一腔热血和激情去做的话,恐怕是做不好这个事情要从长远考虑,要有详细的规划以及风险预案!

但是从个人情感上完全支持董明珠投资芯片,也希望能够获得一点成功。


互联网的放大镜


这样说吧,董明珠想干的事多了,董明珠一直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想干什么,什么都能成功,只要她想干,没有不成功的,她想错了,格力的今天,可以说是;(今非昔比),当年的格力空调,屈数一指,现在的格力空调,名排第三,连本值都做不好,还去跟风,格力手机如何,格力汽车如何,还造芯片,把一些赞助商的钱花了不心疼,王健林还会赞助??,马云还会赞助,她认为董小姐的面子大,开口要钱谁都给。想错了,董小姐造手机,追求的目标是用来砸核桃,造的车,比金标还能装。比奥迪还多一环,这就是董小姐的审美观。认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