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傅晶:《知青》帶來感悟與成長

傅晶屬於那種天性低調的藝人,她一直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知,在她眼中,演員始終有兩個舞臺,一個在鎂光燈下,一個在生活裡。在這兩個舞臺上,她想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道兒,做好本分的事。因為這樣的心態,無論演藝圈紛繁的環境還是超負荷的壓力,對她而言便不再是問題。事業遇到瓶頸時,她喜歡對自己說:“苦難會讓人成長,任何事都無法攻破的是強大的內心世界,身為演員用作品說話就好。”


傅晶:《知青》帶來感悟與成長


好劇本讓人沉陷


從中戲畢業後,傅晶的演藝事業還算順利。因為趙寶剛執導的《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中祝四平一角,觀眾對她有了初步認識。之後很多人衝著孫紅雷的名字去看《落地請開手機》,卻無意中被傅晶飾演的李小晚吸引,她的本色演出得到觀眾的認可與喜愛。此後,傅晶手裡的劇本越來越多,雖然大多不是主角,但這不妨礙她有條不紊地積蓄能量,提升演技。傅晶說,自己不是一個多產的演員,對於劇本的挑選過於嚴格,如果找不到全新感覺,寧願一等再等。“好的劇本會讓人不知不覺沉淪其中,等這樣的劇本值得。”隨著《烈日炎炎》《空巢》《佈局》《媽媽我愛你》《天良》《誰解女人心》等一系列優秀作品的問世,傅晶的戲路越走越寬。


《空巢》中的大學生江江是傅晶很滿意的一個角色。該劇講述都市裡三位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態。傅晶飾演的江江多次求職碰壁,抱著好歹是份工作的想法,她當上了三位老人的家庭服務員。“江江剛大學畢業,對未來有著無限憧憬。可因為初闖北京,找不到適合工作的她生活慢慢陷入拮据。她是在這種情況下成為家政服務員的,所以最初她對這份工作是有點小看法的,後來在和老人們的相處中才體會到他們渴望被關愛的心情。”


傅晶:《知青》帶來感悟與成長


為了讓江江成為老人眼中的“小棉襖”,傅晶刻意拋開演戲的感覺,儘量讓自己像在生活中和家中長輩相處那樣,以此表現江江和老人們相處時的狀態。為了表現對老人們人生經歷的感慨,她力求讓自己的表情、動作豐富起來。江江內心的轉變與掙扎在傅晶的巧妙處理下顯得十分立體和豐富。


傅晶屬於那種靜靜地待在那裡也能發光、發熱,讓人取暖的演員,她演出的那些溫暖的角色總會引人共鳴。《大愛無聲》中,傅晶成功塑造了善良堅強、積極向上的聾啞女孩柳絲語,實現了演技上的一次突破。大學畢業後,柳絲語走上工作崗位,在經歷戀愛、結婚、生子養育孩子等不同人生階段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又一個人生新課題。堅強的她憑藉著堅韌的意志力在解決這些新課題的同時,也完成了人生的自我昇華。柳絲語自幼失去聽力,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發聲,手語成為她與人溝通的唯一方法。面對這個沒有一句臺詞的角色,傅晶坦言,起初接拍時壓力不小,除了跟手語老師學習外,她還不斷通過電腦課程來糾正自己的手語姿勢。為了學習更多手語,她更是走進聾啞人朋友的生活,結交了許多聾啞人朋友。“通過與他們交流,我真切地體會到他們陽光、積極、向上的一面,柳絲語就像他們一樣,雖然是一名聾啞人,但可以感受到身邊的人給予的無私關愛和幫助,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夠積極勇敢地面對。”


傅晶:《知青》帶來感悟與成長


談起熱播的《知青》,傅晶的話匣子—下子打開了。“我看完劇本就愛上了這部戲,也喜歡上了主人公周萍,當時就有一種強烈的念頭,覺得我能演好這個角色——一定能。”劇中,周萍因為拒不跟資本家父母劃清界限,就此成了黑五類子女。她偷偷爬上去兵團的火車,在眾人幫助下暫時留在了北大荒,並最終收穫了真摯的友情和愛情。傅晶說,別看周萍外表看上去很柔弱,但內心卻很堅強,她對愛情對夢想的執著讓她十分敬佩。


為了演好周萍這個角色,傅晶除了研讀劇本揣摩角色外,還找了很多上山下鄉時期的書籍、記錄片來學習,就連平時聽的音樂也改成了那時的歌曲,就為了能更具象地瞭解那個年代。周萍是東北知青,傅晶因此認真學了好多東北話。“我很想了解長輩們當時的生活狀態,為了演好周萍我還特別向父母親戚取經,因為他們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因此最有發言權,對我塑造周萍非常有幫助。”不止如此,形象上傅晶也努力向周萍靠近,她把頭髮剪短許多,化妝師也一再叮囑化妝師把皮膚的顏色往黑裡打些,在傅晶眼中,因為身世背景,周萍從小就很自卑,抄家、父母被紅衛兵抓走、受同學排擠的情景在記憶深處揮之不去。正因為這樣的經歷,她看上去比同齡女生顯得更加倔強與堅韌。在北大荒,無論做什麼,像割麥子、劈柴、挑糞她都是衝在最前面的那個人。“在那個時代,那種家庭出身讓周萍不敢有絲毫懈怠,她唯有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努力,才能走出逆境,改變自己的命運。”


傅晶:《知青》帶來感悟與成長


拍攝《知青》,傅晶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戰不是來自於演技,而是來自真實的生活,許多個“第一次”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裡。“拍割麥子的戲時,我手裡拿著鐮刀就是不會使那勁,完全是在用力拔麥子手被麥芒扎的都是紅疹子,刺刺的疼,後來慢慢好了還能想起那刺刺疼的感覺。真的不知練了多少回,才知道貼著地面用巧勁,才能把麥子割下來了。”劈木頭的戲也是如此。第一次劈木頭的傅晶本以為這沒什麼大不了,不就是把圓木劈開嗎?她用盡全力一斧子下去,斧子結結實實地夾在了木頭裡。砍,砍不進:拔。拔不出。第二天她早早到片場練習,好心的工作人員特意為她捧來小山包一樣的木頭。“真的是練了好一陣子,才找到竅門兒,後來是一劈一個準兒,那場戲也很順利地搞定了。”說到這兒,傅晶頗有幾分得意,“這部戲拍下來,我們這幫‘知青’基本什麼活都會做了,農活也難不倒我們呢!”


傅晶:《知青》帶來感悟與成長


幹活雖累,可和艱苦的拍攝環境比起來便不值得一提。傅晶心有餘悸地表示,“拍夏天的戲時,蚊子是我們最大的敵人。那裡的蚊子都是野生的,只要被咬到就會起一個碩大的包。記得有一場拍我和唐曾有點小浪漫的戲,對戲時因為要忍受蚊子咬,一點浪漫的心情都找不到。”待到拍冬天的戲時,就又轉成了和風雪抗爭,所有演職人員把能想到的保暖方法都用盡了,“拍攝地黑河那幾家定製羽絨服的店都認識我們了,真是恨不得一人能穿上十件八件羽絨服!”除了穿羽絨服,“吃”成了他們重要的禦寒方法。傅晶回憶,那時在片場大家都會帶好多食物,然後架起鍋,在那煮肉涮火鍋。有場她和張齡心吃飯的戲,戲中的高粱米飯她們都沒吃過,眼見冒著熱氣和香味的飯端上來,戲還沒開拍,她們就先吃了大半碗。拍攝時又吃得不亦樂乎,胃都吃脹了。


傅晶:《知青》帶來感悟與成長


《知青》是傅晶目前拍攝時間最長的一部電視劇,她用“珍貴”與“珍惜”來形容那段時光。大半年的相處。傅晶和“戰友們”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她回憶,拍攝劇中小地包被大石頭砸死的那場戲時,所有人都跑過去想盡力搶救小地包,看到小地包的慘狀每個人都哭得稀里嘩啦。可仔細看,口吐假血,演著“死人”的小地包竟也在哭,這種真情的釋放完全發自內心。“拍攝這部劇,我最大的收穫就是交了一幫好朋友,這是一幫一起患過難的朋友,直到現在我們都會不時地聚一下,聊聊近況,回憶—下拍戲時的事情。另外,我也切實體會到父輩們提起來就會滔滔不絕,兩眼放光的那種生活。那時候生活環境雖然惡劣,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卻非常充實。”


傅晶說拍攝這部戲,心裡最難受就是一些演員的戲殺青,因此提前離開劇組的時候。因為《知青》演員眾多,每當有演員離開時,留守的人便會忍不住淚灑衣襟。“和同事告別,我就像劇中周萍看著知青戰友回城一樣,心中充滿了留戀與不捨。”《知青》在大連旅順關機時,傅晶哭了。“大半年的朝夕相處,大家都成了堅定的革命戰友。戲一結束,大家就像知青們各奔東西,心中的傷感無法抑制。”


傅晶:《知青》帶來感悟與成長


傅晶《老米家的婚事》,在這部溫暖的家庭劇中,她飾演一名教師。在她眼中,自己的生活就像一齣戲,《知青》帶給她感悟與成長,而這部新劇帶給她的更多是快樂和輕鬆。傅晶希望《老米家的婚事》播出時,可以像《知青》一樣得到觀眾的喜愛。


傅晶:《知青》帶來感悟與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