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網上授課二十分鐘?給學生留一天的作業?

大漠雄鷹144199157


我們娃的課 一天12節 上午下午各六節。每節20分鐘+20分鐘+休息20分鐘。多個app來回倒。關鍵他媽的 前20分鐘如果是語文後20分英語。下節課或下下節課又是語文。他媽你就不能把語文放一起上完嗎[酷拽]


尾號8121


老師網課20分鐘,留學生一天作業,有點誇張了吧?這樣孩子還能有時間寫其他科的作業嗎?

我家孩子小學一年級,已經上了兩週的網課,總體效果不錯。

每節課雖然40分鐘,實際講課也就20分鐘左右,課堂上老師會安排一點小練習。主要是讓孩子回顧複習當堂課所學知識,課後也會安排一點作業,都不多,只要孩子認真做,最多半小時內都能完成,課後作業同樣是圍繞本節課出題,以便孩子牢固掌握所學。

你家孩子是初三還是高三,老師安排這麼多作業。一個認真負責的老師在安排作業時應該會考慮到做完這些作業需要的時間,會給孩子一個合理的習題量。

如果真覺得作業量太大,可問問其他同學,如果其他同學認為都不多,那需要考慮一下問題是不是出現在自己身上,從自身找原因解決問題。如果同學普遍反映多,應積極向老師反映情況,爭取儘早把問題解決,給孩子一個合理的學習量。


寶貝我們伴你行


其實我並不覺得是授課20分鐘留一天的作業,視頻是20分鐘,實際上孩子們跟著視頻老師邊讀邊記,20分鐘根本就學不完,我一直跟我家孩子說:語文首先強調的就是讀,反覆的讀,課文、生字、組詞、知識點都要多讀幾遍。最後再做鞏固練習一下子就寫完了,根本就不是一天到晚都在寫作業


子涵學國學


這個問題我太有資格回答了,因為這個寒假我一直陪著孩子上網課!

其實這個問題是兩個方面,一個是為什麼網上授課只有20分鐘,另一個是為什麼要給孩子留一天的作業。

一、為什麼網上授課20分鐘。因為網絡課堂沒有互動,比如武漢市教育局製作的空中課堂,採取錄播課的形式,即使是有一些直播課,由於師生互動不足,老師相當於只是把知識點說完,課堂時間當然會嚴重壓縮,一堂課老師說個10分鐘,把主要知識點一講,再放個ppt就完了。

二、為什麼給學生留一天的作業。其實網絡課堂的弊端老師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學校通過多留作業的方式,給學生施加一定的壓力,通過多做作業,多做練習讓孩子鞏固學到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網絡課堂中老師對學生的掌控能力下降這個事實,老師只有通過多留作業來加強對學生的管控,總之,多留作業也是無奈之舉。

結束語:

網絡課堂看起來很美,但實際使用上問題還很多,相信有不少家長已經在陪孩子上網課這件事上發過飆,上網課解放了老師,方便了孩子,但家長卻要被逼瘋。真的希望疫情快點結束,小神獸們快去學校上學。


優博數學


這個問題有歧義,20分鐘是一節網課的時長,一節課就佈置了一天的作業?可能性不大不大。

公立學校開網課後,一天基本上是五到六節的配置,以我們家小學四年級為例:語數英主課外加兩到三門副課,包括道德與法治、自然、音樂、美術、體育等。其中有必做作業的是三門主課,作業量並不大,與在校時相比持平或者偏少。

那麼學生做一天的作業有沒有可能呢?是有的,我家這位就有一天做到了晚上九點半。怎麼回事呢?原來是因為聽網課的中間沒有關注有沒有作業。聽完網課已經下午四點多了。然後又磨蹭,放著作業不做在看書。好了到了晚飯的點才做完了數學,然後英語因為上傳作業格式不對、之前的作業有錯需要訂正重新上傳,吃完晚飯手忙腳亂的搞了好久。等到要做語文作業的時候,已經是八點多了。然後再練字、默寫和做練習冊,做完就九點半了,直接洗洗上床睡覺。

當然這是個反面例子,有好幾個點可以改進:首先網課作業都是上完不久後就公佈的,沒必要等到一天課全部結束再做,有的可以在中午休息時間完成。其次是軟件操作問題,一開始不熟悉,後來就好了。再次是作業質量問題,與其亂做或者做錯事後需要訂正重新上傳,不如一次性做對或者檢查後保證了正確率再上傳。果然在我提了這幾個建議之後,孩子在第二天就能在下午五點半前完成所有作業了。希望這個趨勢能在接下來的網課期間保持下去。

以上只是基於小學四年級的狀況舉例,作為過來人我能想到對於一些關鍵年級比如初三高三等,面臨中高考壓力,又是第二個學期了,即使沒有網課,鋪天蓋地的複習和備考壓力也是巨大的。這種情況下,網課20分鐘對應一天的作業是完全有可能的!



江南漁夫


我想這位題主可能理解錯了。我認為,這二十分鐘的網上“授課”,非平時的課堂授課,這一天的“作業”,也非上學時的作業。

線上教學自教育部倡議“停課不停學”發出之後開始拉開大幕。部分老師在家支上手機架、攝像頭、帶上耳麥,登上釘釘課堂、荔枝微課、千聊、QQ直播間、地方教育平臺、微信諾亞講堂等,學生因為新鮮而興奮,老師因為生疏而緊張,線上課堂一片嘈雜,網絡卡頓和中斷是常有的事兒,有的學生藉機走開,有的打卡後壓根兒就沒聽,老師講得又累又難受,難以跟學生互動,不能切實瞭解學生和掌握情況,最後又變成了事實上的“一言堂”和單向教學

經歷後發現,線上教學不是簡單的課堂轉移。有資深專家說,優秀的網課靠一個老師的力量還遠遠不夠,需要幾個老師通力合作,需要有人分別負責孩子的簽到、互動、監控、小測和課後作業的批改點評。更為讓人瞠目的是:線上課堂一旦多於3人,學習效率和效果就會很差

老師忙乎了一身汗,不懼“18線主播”的尷尬,全是為了孩子,其心可鑑也!沒想到落得這樣的結果和無奈。於是靜下心來梳理思考發現:既然是一言堂,不如利用網上既有的視頻資源,或者學校抽出專人利用空中課堂統一授課、錄課,或者發送授課視頻鏈接,這些視頻講解更加清晰,而且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慢放或回放

老師們根據線上的觀察和經驗進一步發現長時間視頻學習傷眼睛、孩子們容易疲倦走神;由於孩子們學習基礎和能力不同,一言堂也不利於因材施教,發揮不出孩子自主積極性。於是老師們結合實際,發揮網絡教學之長,對網課進行了新的設計整合。

利用任務驅動,即老師把教學內容分解成問題或任務,寫出學習和解決問題具體步驟,提前考慮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針對這些問題、困難推送微課視頻或者分析課件,實施“先學後教”,集中答疑的教學模式。學生按照步驟清單,逐個材料學習,逐個解決問題,然後完成作業,寫下疑難困惑。最後,老師網上集體答疑解惑,並根據作業反饋,提示學習方法和注意事項,對學生進行激勵和表揚,大體佈置下一步的學習安排。

老師網上的“集體答疑解惑”、“提示學習方法和注意事項”、“對學生進行評價”等,大概就是題主說的“網上授課20分鐘”。而根據老師學習清單去“閱讀材料”、“看課件”、“觀微課視頻”、“做練習”等,就是題主所說的“給學生留一天的作業”。

我的回答,不知題主是否滿意?

各位走過路過的朋友,您又怎麼看呢?……


致思遠達


受疫情影響,中小學正常教學秩序被打斷,“停課不停學”,不得不採取網絡授課的方式。

網絡上課其實更需要同學自律。但是出現了老師講的少,留給學生的作業比較多,那麼對於這個情況如何理解,如何處理呢?

青衫君覺得:

1.作為老師,因為沒有學生參與課堂互動,講課的節奏可以放得慢一點,知識講解得更詳細一點,還要照顧那些“學困生”,增加互動環節,儘可能地照顧到每一位學生,不能因為是網上上課沒有監督和檢查而放鬆要求,降低目標。

2.作為學生要敢於提問,敢於質疑,大膽說出自己不會的內容,儘量在課堂上解決問題。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尤其是要鍛鍊自我安排學習內容、提升學習能力的訓練。疫情無情人有能力,對於作業做到如王安石所說“深思慎取”。

3.作為家長對於“老師上課20分鐘,作業留了幾小時”的現象,一方面和老師進行溝通,瞭解老師這樣安排的意圖,另一方面要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因為網絡上課的聽課質量是很難保證的,孩子在家庭裡就要多關心,嚴要求,督促他們認真完成作業。


青衫李探花


為什麼網上授課二十分鐘?給學生留一天的作業?

曾經有過按素質教育要求來進行上課的老師都會明白,一般正常上課40分鐘(小學初中)或者45分鐘(高中)。這其中老師真正講課的時間也不會超過20分鐘,當然那些習慣了應試教育“滿堂灌”的老教師除外;素質教育課堂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通過課堂設計和探究發現來生成認知,教師在課堂上就是起到啟發、引導、點撥、和答疑等主導作用。

上網課儘管跟在班級上課有很大不同,但是基本的環節和過程還是大同小異的,網課設置為20分鐘的具體理由,筆者講三點:

第一、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孩子的身心發育特點。人的大腦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是有客觀規律的,我們把這個規律叫艾賓浩斯記憶遺忘規律;這個規律最主要的意識就是,學習過的東西,需要及時複習鞏固,這樣在記憶和掌握上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集中注意力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課堂上老師講得太多了,容易讓學生倦怠,很容易“開小差”,使學習效果適得其反。所以,在素質教育課堂上,學校都規定老師講課不得超過20分鐘,否則就是一堂很失敗的課!


第二、保護孩子視力的現實需要,尤其是中小學孩子。2019年8月30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其中特別指出:學校要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嚴格按照“零起點”正常教學,教室照明衛生標準達標率100%,每月調整學生座位,每學期調整學生課桌椅高度,嚴格組織全體學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監督並糾正學生不良讀寫姿勢,確保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指導學生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學生上網課不是用手機就是用電腦,為了保護孩子視力,時間越短越好!


第三、學習主要還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老師講太多惹人厭。學習過程是將知識內化與外化的統一!知識內化就是將存在於書本、視頻材料中的抽象符號,內化吸收到自己的頭腦中,變成自己的知識技能,讓自己可以自然而然地將其應用起來;知識外化就是將自己已經學會的知識,用動作或語言表達出來,應用於實踐改造世界或傳授給他人;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就是要較好地實現這兩者的統一。所以學生上課聽老師講只是學習的一個環節,更重要的通過練習來掌握和應用,這也是為何網課只有20分鐘,而作業卻有很多的根本原因了!


“給學生留一天的作業”,這個說法肯定是太誇張了,孩子之所以會寫上一天,筆者講兩點:

首先、在“減負30條”中,教育部從質和量的角度明確了中小學生的作業。①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②科學合理佈置作業。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教師不得佈置重複性和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佈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其次、孩子存在學習上的不良習慣,喜歡作業拖來,或者效率底下。不少孩子由於自身存在很多行為習慣上的毛病,尤其是居家自學、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下,更容易思想懈怠、自我放鬆,對作業是能拖就拖,甚至敷衍塞則、欺騙家長,裝作很認真寫作業的樣子,其實一直都是在偷懶耍滑;還有的孩子是邊寫作業邊玩耍,作業效率極其低下,這樣就顯得老師似乎佈置了很多作業的樣子!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中小學生在家上網課的時候,最好有家長在旁邊監督,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然後盯著孩子認真完成課後作業,不允許孩子有拖拉和馬虎的壞習慣。這樣,家長就會發現,其實老師留的作業是很少的,也是很有效果的!


自在人生wub


網上授課是屬於知識教學,而留給學生的作業是對知識的鞏固。知識教學是針對所有學生進行的,嚴格按照課堂教學規律就行,但是學生的差異很大,他們對待老師的作業會有不同的反應和表現,有的學生說不定一個小時就做完了,但是有的孩子卻非需要一整天。


我們都知道,這個網課剛開始的時候,很多教育部門和學校每節課安排的時間都是一個小時,這就會導致孩子們的視覺疲勞,以及對眼睛造成損傷,另外,長時間的線上學習,也會讓孩子們產生厭惡感,甚至有的孩子的情緒會直接表現出來,這樣的話就會導致課堂聽課效率會降低很多。所以後來教育部強調在線學習最佳的課程時間是不超過20分鐘。

老師上課是知識的呈現與講解,更多的工作是要留給學生在課後強化與記憶,沒有足夠量的積累,孩子們掌握的知識肯定是不牢靠的。很現實的說,孩子們接下來都是要參加升學考試的,應試教育的現象還是繼續存在的,如果沒有課後老師安排的大量作業,那課堂知識教學豈不是和各種考試脫節嗎?

所以,我覺得你沒有必要抱怨,課堂教學的時間和學生課後做作業的時間並不矛盾,當然,作業的佈置也要適度,作業太多或者太少都不行。另外,家長還要監督好孩子提升做作業的效率,否則也會出現原本只需要一個小時做的作業,學生會整出八個小時來的!


美蛙英語


為什麼網上授課二十分鐘?給學生留一天的作業?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需要理性的去進行分析。

孩子的視力保護很重要

長時間眼睛盯著屏幕,很有可能會導致眼睛的疲勞,最終導致視力下降,這樣的情況在發育期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換做是平時上課的時間,那麼一節課差不多40分鐘左右,但是由於孩子看屏幕的時間也不是很長,所以這樣的時間段是比較合理的。

但是線上授課情況就不同了,孩子的眼睛如果一直盯著電腦屏幕,那麼很有可能會導致視力下降。每節課的時間控制在20分鐘,是為了孩子的視力健康著想。



要想學的紮實,習題量不可少

上新課的時間是在減少的,但是作業的量,卻並不一定需要減少,因為習題量的保證,才能讓孩子學的更加的紮實。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所得出的結論,遺忘已經在學習時就已經開始了,並且時間越近,遺忘的速度就越快,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的。

所以每天的學習之後,要儘早完成相應的作業,從而達到鞏固複習的作用。

上課的時間又短,又不靠做題去將知識點鞏固住,還想要學到知識,那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結束語

所以上課時間變短,作業量幾乎不變,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家長也應該在這段特殊時期內配合學校的各項工作,才能讓孩子真正的在特殊時期也能學到知識,為今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