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有的家長還想著教孩子說普通話,這需要費心教嗎?

善法皆為正法


這個感覺不需要刻意教。但是語言環境很重要。給您說說我家兩個孩子。老大時,一歲之前奶奶帶,平時我們上班,奶奶剛好是少言寡語之人。孩子幾乎沒有語言環境,說話自然會晚一點。一歲以後,爸爸帶了三個月,(由於我是外地人,所以爸說普通話多點。)一歲三個月後,外公來帶她。(從外省過來,說的是不太標準的普通話),所以說,家庭語言環境統一————普通話。孩子語言立馬進入爆發期。 從一開始她接觸的就是普通話,所以她現在普通話很好。而且現在還不會說當地土話。

幾年後,我有了二寶。首先我也逐漸入鄉隨俗,說話越來越傾向本地土話,爸爸平時也開始給我說土話。但是老大還是普通話,二寶出生後,語言環境不統一。她他現在說的話,有點亂。很多時候,還需要才猜她說的是什麼。

不過,在普通話這方面,我還不是很刻意。因為現在孩子無論是在早教中心,還是在幼兒園,都是普通話教學,而幼兒期孩子的可塑性最強,很快就能學會的。如果很在意普通話這方面,首先可以統一孩子的家庭成員的語言環境。


家you二寶


說說我的經歷吧。我是重慶人,嫁湖北,現在定居在廣東,我們一家四口一直說的是普通話。現在廣東話不會說,家鄉話呢說的都不標準呢,所以只有說普通話了[捂臉]

如果小孩有上幼兒園,平時跟人家有說普通話,沒有必要刻意教,自然而然學會了,如果是小朋友很少接觸到講普通話的話,爸爸媽媽就要注意要引導小孩說普通話了。

1、我們家寶寶小時候孩子在老家奶奶帶著時候說湖北話,出來廣東半年後就把湖北話給忘了,那時候還很小,然後一直說普通話,在老家幼兒園也是講普通話。因為平時孩子爸爸上班,然後下班我們都是講普通話,因為他們講的我也聽不懂,剛開始現在能聽懂了,也很少說,因為畢竟普通話已經標準化了。

2、 大寶來廣東的時候比較晚。所以他的家鄉話還沒有忘記,還會說。後來也很少人跟他說,所以我們一直都說的普通話。偶爾回老家的時候會和家裡的人說說家鄉話。

3、我本人呢是重慶的,現在說的重慶話也不標準嘛,已經帶著湖北口味。現在雖然在廣東,但是也不會說廣東話。

說普通話是現在以及未來必須的也是必要的,所以小孩子的普通話順其自然就好了,如果是沒有人跟他講普通話,所以還是要交的,希望主張大人給跟小孩子說普通話吧。






二胎寶媽小燕燕


我一直都想費心教孩子說方言來著,可是孩子死活不跟我講,我教他我們家鄉話他還笑我講的什麼鬼話。

我發現現在我們的下一代,不管是生活在農村還是在城市裡,都是在說普通話了,反而說方言的已經很少很少了。所以我覺得根本就不用費心教孩子說普通話。

現在孩子所接觸的都是普通話圈,就算農村爺爺奶奶帶的孩子,爺爺奶奶跟他們說方言,他們也還會被手機電視裡帶著說普通話的,進了幼兒園後又全都是普通話教育,哪裡還需要費心去教孩子說普通話?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超強,我有時在想方言是不是就要消失在我們的下一代了?


真邋遢的木可可


只要父母和孩子說話用普通話,孩子很自然的就學會了。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做什麼孩子學什麼,說話也一樣,父母在家裡和孩子一直使用普通話交流,那麼孩子說話自然而然的就是普通話,不用刻意教他說普通話。

我和老公是同一個地方的,我倆說話用老家話但和孩子說話都用普通話,現在孩子說話就是用的普通話,沒有人教他。就像好多孩子多英語一樣,家裡有人和他說英語他慢慢的自己就會說了,得有那個語言的氛圍。

一身作則,父母說什麼孩子就會說什麼,把家裡的語言變成普通話就不用擔心孩子不會說普通話。


山園靜梅


我個人認為小朋友學會說普通話,這個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我的觀點是,小朋友們不要忘記了自己家鄉話,不能忘本,從我自身經歷,普通話隨著年齡增長,自然就會說了,所以說不需要特意說讓小朋友學普通話。 還有個觀點,就是看小朋友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在農村的話學校老師講課是普通話,部分還是有家鄉話,但小朋友們之間交流,娛樂都是說家鄉話的多,我個人感覺這樣也是挺好的,我自己就是生活在農村長大的,我的普通話雖說不是很標準,但至少會交流沒有什麼問題。城市生活的小朋友,我的見聞,小朋友之間都是普通話交流,老師也全部是普通話授課,至於說家長需要費心的交小朋友說普通話,我個人的觀點是不用的。在城市生活的小朋友,耳濡目染都會說的比較流暢了。


幸福自己來經營的


很高問答你的問題。

首先,個人認為有必要教孩子說普通話。原因有四點:

1、啟蒙

孩子的語言來自於模仿,並且是模仿長期照顧著的口音。

我的寶寶6個月開始叫媽媽,1歲語言發展的還不錯。2歲之前,孩子主要和我交流,並且通過聽我讀繪本,而學習說話。別人都誇她口齒清晰。

而且,陪孩子說話的過程,也是和孩子進行感情交流的過程。

2、及時糾偏。

但是寶寶2~3歲,平時奶奶帶的多,孩子的某些字的發音,就不標準了。比如“飛機”說成“灰機”,“吃飯”說成“ci 飯”。

雖然孩子爸爸說,以後到學校老師會糾正。但是,真等到那個時候,孩子的習慣都已養成。所以,不能覺得孩子的一些發音和可愛,就放棄對她的糾正。

當然,一些發音,由於孩子的牙齒沒有發育好的話,家長也不要過度擔憂了。

3、和孩子一起提升。

不得不說,現在國人對英語的重視程度超越了國語。事實上,我們家長對很多字的發音都掌握不準。抖音上,有人專門和大家分享一些多音字、生僻字、以及易混淆的字的發音,十分火爆。舉這個例子,是想說,任何時候,任何語言,都不該學習止步。我們在教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

4、特殊專業

對於以後想從事教師行業和播音主持行業的人來說,從小學好普通話是必不可少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兔丫丫說早教


國家統一的都是服務,能讓你說方言,你輸了方言別人都聽不到,現在從幼兒開始都是說普通話,這樣更便於交流。

一個小孩兒從他開始會說話的時候,家裡面和他說話,建議都開始用普通話,這樣可以給孩子潛移默化。 等他步入幼兒園的時候,自然而然的也就用普通話來和同學們交流了,這樣你也就不會費太大的勁。

如果說你的孩子就是不說普通話,說明你們在家說的都是家鄉話,這是不可否認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們在家所做的一舉一動孩子都會學來的,第一點我們就要從說話上開始,現在開始說普通話還不算太晚。祝你好運!



農家小於


你好!普通話是現代民族的共同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標準語,也是我們國家的通用語言。要是不會說普通話,而想成為一個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比如,一些農村的人來城市找工作,他們不會說普通話,跟老闆說話,簡直是“雞同鴨講”,那就不會得到老闆的欣賞,基本上也沒有被錄用的可能。說好普通話,能夠輕鬆與他人交流,求職時可充分展示自己的語言水平能力。說普通話,提高中國人口素質,使中國顯得整齊。還可以讓你有更好的就業機會。遇外國人,就算是不說英語,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也是愛國的表現啊。


孩子王小杜


對於孩子來說,說學說普通話不僅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更好地運用語言之隔交流工具,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需要。

普通話是一個作為中國人既健康能力交際後最應重視的一點。因為普通話和穿衣衣舉止等共同體現一個人的個人形象。在和不認識的人剛接觸時,他充當了我們的顏面,這就是所謂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又是兩個人交往的基石。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辦好語言基礎是很重要的,要讓孩子學好普通話,讓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有一些孩子因為小時候不敢說話,不善說話,時間一長就養成了內向的性格。孩子一方面會因說話不標準受到同學的嘲笑,不敢發言。另一方面,面對自己缺乏自信,對於什麼都不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束縛了孩子成長空間,這樣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

從小說好中國話。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作為父母我們要引導好孩子!



正能量範範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呢現在家長都想著教孩子學習普通話:

1.普通話是我國的通用語言,以後步入社會後都會用到普通話,從小練習,可以很好的鍛鍊他的發音標準,現在還多農村的學校裡也都是用普通話來上課,普通話沒有那麼難,但是是我們的必須課!

2.需要費心教嗎?

我覺得不需要那麼費心,平常在家裡的交流都用普通話就好,孩子們學習能力很強的,你用普通話他就會用普通話,說多了,自然而然的就會越來越順,有好多孩子特別是農村的孩子,剛開始說普通話會很不好意思,我家就是這樣,但是把習慣變成自然後,他就會慢慢的說普通話了!

3.有些人就說了,都在農村就用老家話說話就行了,裝什麼!我要說的是,可以用老家話說話呀,但是用普通話會鍛鍊孩子的心裡成長,不害羞,步入社會後普通話是必然的,到那時候再去學不就晚了嗎?現在開始說,步入社會很容易上手!

我的觀點就是沒畢業刻意的去教!平常用普通話交流就行!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