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靖難之役後,朱棣是怎樣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孫見福


建文帝朱允炆有點作死的感覺,浪費了朱元璋為他做了那麼多工作。



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長子朱標就被立為世子,等到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朱標就成了皇太子,朱標這個太子一當就是二十五年,可惜的是性格仁慈寬厚的朱標沒有當皇帝的命,還讓明太祖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也讓後來的歷史多了幾個波折。

朱元璋在太子朱標過世後,沒有在自己的眾多兒子中選一個嗣君,而是把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對於朱元璋這個強人的決定,誰也不敢有啥異議,至於說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跟朱元璋相似的朱棣,我們也只是從後來歷史發展覺得朱元璋立錯了人,也就發生了後來的靖難之役。

朱允炆的性格和他的老爸朱標很相似,自幼熟讀儒家經書,為人也是溫文爾雅寬厚待人,或許是朱元璋愛屋及烏,也或許是朱元璋知道自己殺伐太多,想讓接班人改變一下治國方略,走一些溫和的道路。


1398年6月30日,朱允炆在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幾天後即位,年輕的皇帝所近之人都是些理想主義者,然而這些人也是些書呆子,對於問題的分析往往不切實際,這也為後來朱允炆失敗埋下伏筆。

本來朱元璋都已經為他能當穩皇帝都作足了工作,建文帝朱允炆只要什麼都不動,他的皇位基本沒問題,然而在面對眾多藩王叔父的問題上,朱允炆下手太狠了,強行削藩不留餘地,連廢四個叔王為民,還逼死湘王全家,在朱棣送兒子為質和裝瘋後,朱允炆在削藩這件事情上依然沒有緩和的意思。

朱棣是什麼人?朱元璋能將他封到北京,就是因為他的能力足夠強,讓他坐鎮北方抵禦蒙古人的入侵,朱棣還是徐達的女婿,徐達對他也是多有教導,朱棣數十年與蒙古人戰鬥,在老將的輔弼下很會打仗。


面對朱允炆這種不是死就是被廢的削藩手段,朱棣心裡自然有想法,在朱允炆將他三個兒子都送回到他身邊後,沒有後顧之憂的朱棣扯起“清君側”大旗,開始了反叛之路,這場戰爭打了三年,最後是朱棣帶兵攻進了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

靖難之役後朱棣是怎麼對待朱標妻兒?

朱棣登上皇位後,對那些忠於建文帝的大臣進行殘酷的鎮壓,有的被剝皮有的下油鍋,實行瓜蔓抄,很多大臣都被夷滅九族,朱允炆的師傅方孝孺更是被滅十族,那些大臣的女眷被罰到教坊司當官妓,實行殘酷的轉營,一個女子每一日一夜要被二十多個男子凌辱,那些受不了摧殘而死的,朱棣還下令將她們的屍體拿去餵狗。


從朱棣對那些大臣的殘忍來看,相對來說朱標的妻兒算是還可以,當然不可能好過。

朱標共有兩個后妃,一個是常遇春的女兒,常氏比朱標還早就去世了,所以不存在朱棣對她怎麼樣。另一個后妃是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是朱允炆的生母,朱棣奪了皇位後,將呂太后又改為“懿文太子妃”(朱標為懿文太子),將呂氏和朱標小兒子朱允熙安置到懿文太子陵,後來發生了一場大火,呂氏和小兒子都死於大火。

朱標有五個兒子,長子朱雄英是常氏所生,才8歲就早逝了。

次子就是朱允炆,呂氏所生,按照嫡長子說法,朱允炆正規來說不能算,因為朱雄英早夭,朱允炆就成了長子,建文帝在南京破城後就不知所蹤,有說被火燒死了,也有說出家當了和尚,至於真相到現在也沒個說法。


三子朱允熥,常氏所生,朱棣登上皇位後將他降為廣澤王,1402年九月就被廢為庶人,囚禁在鳳陽,永樂十五年(1417年),朱允熥突然暴病而死。

四子朱允熞,呂氏所生,朱棣稱帝后把他降封為懷恩王,也於1402年九月和朱允熥被廢為庶人,囚禁鳳陽,卒年不詳,據推測也是在永樂十五年。

五子朱允熙和母親呂氏一起被派到看守朱標墓,在永樂四年所住的宮殿發生了一場大火,和呂氏一起不知所蹤,應該是葬身火海了。

朱標還有四個女兒,都被降為郡主,長女江都郡主在洪武二十七年嫁給耿炳文的兒子耿璿,朱棣稱帝后,耿璿稱病不出,坐罪死,江都郡主在丈夫死後沒多久就憂慮而逝。

次女宜倫郡主,在永樂十五年嫁給了大臣於禮,此後就沒有記載了。

三女沒有任何記載,失考。四女南平郡主沒有婚嫁,死於永樂十年。


對於朱標的幾個兒子,朱棣沒有當場將他們斬草除根,跟那些被剝皮的大臣來比,只能說算是不錯了,生在皇族有時候並不一定是好事。


歷史紅塵


1402年,靖難之役後繼位時,朱棣年僅42歲,這個年紀分明是帝王如日中天之時,可雄風依舊的朱棣卻在此後的20多年裡,未生下過一個子嗣。

是朱棣忙到沒時間寵幸妃子?答案顯然不是,畢竟男人生孩子只需要三兩分鐘,再怎樣忙,這個時間終歸是有的。

民間傾向於認為:壯年繼位的朱棣之所以一直無所出,乃是因為他奪位不正,且繼位後幹了太多傷天害理的事,遭了報應所以無所出。

這些傷天害理的事裡,除了將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和侄孫朱文奎弄“失蹤”外,還包括:用極其陰冷的方式“處理”了太子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嫡長子,因為出身高貴且是長子,他成了朱元璋最理想的皇位繼承人。他一生共有五個兒子,其中,除長子朱雄英夭折外,其他四子在他英年早逝後均在世。

朱標這五個兒子中,皇長子朱雄英和皇三子朱允熥為太子妃常美榮所生。常美榮是常遇春的長女,於洪武四年時,被朱元璋親自下詔冊封為朱標的太子妃。後不幸因生朱允熥去世。

其他三子,即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均為繼任太子妃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呂氏所生。影視劇中朱允炆

在講究尊卑、嫡庶的古代,朱標這五個兒子的身份地位都非常尊貴。自然,他們在皇位繼承上,都比篡侄子位的朱棣更加名正言順。

這種名正言順,也便成了他們下場淒涼的鋪墊。

朱棣繼位後,一直在苦苦找尋朱允炆下落的同時,時刻擔憂著大哥的兒子們會回來奪回皇位。皇位對朱棣的誘惑力有多大,他內心深處的擔憂就有多重。

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睡眠質量越來越差的朱棣“清理”大哥朱標的兒子們終究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最初,朱棣對大哥朱標的孩子們和老婆還算客氣,畢竟面子工程得做足。實際上,這些“客氣”僅僅是他等待時間的過程罷了。

朱標的三子朱允熥本非常受寵,畢竟,他是太子妃常美榮拼了命換來的孩子。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時,曾封這個弟弟為吳王。

可未等到朱允熥去往封國杭州就藩,朱棣就篡位成功了。於是乎,朱允熥的人生也開始發生了驚天逆轉:他先是被降為了居漳州的廣澤王,隨後又被召回京師貶為了庶人,再後來,則被囚禁在了鳳陽,後暴斃而亡。

朱允熥的一生無疑是被永樂帝朱棣捏在手裡的一生,說來,朱棣亡朱允熥著實是費了一番功夫的。朱棣處置大哥朱標的四子朱允熞的手法,與處置其三子朱允熥的手法,幾乎是完全複製粘貼的。影視劇中朱標

相比之下,朱棣清理大哥五子朱允熙的手法明顯就與處置他幾個哥哥不一樣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相比哥哥們,他年歲最小。

皇叔叔朱棣篡位時,朱允熙年僅11歲,這個年紀在任何年代都是尚未知事之時。可即便如此,朱棣也未放過他。

朱棣先是將徐王朱允熙降為了朱允熙,這個路數與朱棣對付哥哥們的手法一致。所不同的是,緊接著,朱棣並未繼續給他降級或是貶為庶人,而是讓他和母親呂氏一起去了懿文太子陵,給父親朱標守陵墓去了。

公元1404年,朱允熙被永樂帝改封為甌寧王,"不遣之國"世奉太子祀。聽這架勢,朱允熙和母親頗有能倖免於難的意思。

然而,這之後僅僅兩年,年僅16歲(剛剛成年)的朱允熙和母親便因府邸中莫名起火,被活活燒死。

好在,朱允熙死後,得了一個“哀簡”的諡號,說來,這結局終歸要比其他幾個哥哥強。

朱棣做了如此多,是否就能安心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最終已經得了民心,坐穩了江山,也處置了大哥的眾兒子們,朱棣也依舊不安心。

為此,他甚至幾次三番派鄭和下西洋,名義上是為建立邦交、鞏固政權,實際上卻多少是為探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可惜,直到朱棣辭世,他也未能探尋到朱允炆的下落。這便也意味著,他繼位後一直生活在擔憂和恐懼中,如此巨壓下,加上國事繁忙,竟導致他在位23年,未生下過任何子嗣,這在歷史上,真真算是奇事一樁。

是報應否?誰知道呢?


記者李滿


朱棣當上了皇帝之後,是如何對待嫂子和侄子們的呢?

四個字,滅絕人性!

朱標有六個兒子,大兒子和小兒子早夭,剩下了四個,老二朱允炆,老三朱允熥,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


老二朱允炆

朱棣攻入南京之後,發現宮殿火光沖天,朱允炆不知所蹤,有人抬出了數具燒焦了的屍體,無從分辨是男是女。至此,朱允炆死還是逃了,成了歷史懸案。

朱棣繼位之後,花了一生時間去尋找朱允炆,不僅派了鄭和從水路上尋找,還派了胡濙從陸路上尋找。

鄭和一無所獲,但胡濙找了十六年之後,據說找到了朱允炆,原來朱允炆根本沒有離開中國,而是藏身在了江蘇吳縣普洛寺內。

然而,胡濙找到朱允炆之後,發現他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等胡濙趕回北京,連夜向朱棣彙報之後,朱棣嘆了口氣,說了句“讓他自生自滅吧!”

不久之後,朱允炆病死了!


老三朱允熥

朱允熥是太子妃常美榮生的第二個兒子,生完第二天,太子妃就死了,朱標悲痛萬分,將對妃子的愛都傾注在了這個孩子身上。

朱允炆繼位之後,封了朱允熥為吳王,可還沒等朱允熥前往杭州就藩,朱棣就攻入了南京城,至此他的人生髮生了驚天大逆轉。

先是被降為漳州廣澤王,後又被召回,貶為老百姓,幽禁在老家鳳陽,不久暴亡。

老四朱允熞

朱棣處死朱允熞的手法,與處死朱允熥出奇的一致,幾乎就是原版複製。

先是將朱允熞降為懷恩王,不久之後,與朱允熥一同貶為庶民,囚禁於老家鳳陽,不久死去。


老五朱允熙

朱棣處死朱允熙的手法,與前兩個侄子略有不同,先是將朱允熙降為敷惠王,後又將朱允熙連同母親呂妃,一起攆入了朱標的陵墓,說是給朱標守陵。

兩年之後,朱允熙和母親居住的房子突發大火,二人均被燒死於屋內,誰放的這把火?

除了朱棣,還能是誰!

至此,朱標的四個兒子和一個妃子都被弄死了,朱棣終於可以安心了!


一半秋色


(成祖朱棣)

1402年,谷王朱穗和曹國公李景隆發動金川門之變,向燕軍投降,朱棣率領軍攻入南京,南京皇宮失火,建文帝朱允炆與太子朱文奎不知所蹤。為期四年的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而告終。

朱棣篡位之後,殘酷懲處了堅持效忠建文帝的臣子。如翰林學士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皆被肢解殘殺,子嗣十五歲以上者也全被處死,不滿十五歲者和旁支宗族發配邊疆,家中女眷充入教坊司為妓。

對於大臣如此,朱棣對其大哥朱標的幾個兒子,也就是建文帝的弟弟,朱棣同樣是心狠手辣。

朱標活到成年的兒子一共有四個:太子朱允炆、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𤐤。

朱棣一上臺就取消朱標的明興宗廟號,重新追諡為懿文太子。接著先是將朱允熥、朱允熞、朱允𤐤由親王將為郡王。

隨後,又以不能忠直輔佐建文帝為由,把這三個侄子廢為庶人,圈禁了起來。

最後這三人的結局全部以暴死告終。

至於到底真的是病死還是另有隱情,明眼人心中自然知曉。

朱標的這個三個兒子中,可能只有吳王朱允熥留有後代,明代稱之為“吳庶人”。直到明英宗時期他們的境遇方才好轉。

而建文帝的留下的唯一一個兒子朱文圭,也就是朱標的孫子,也被朱棣囚禁了起來。朱棣奪權之時朱文圭僅僅2歲,可能是覺得他對於自己的威脅不大,朱棣沒有讓他暴斃。

朱文圭被圈禁了五十多年,也是到了英宗時期才被放了出來。據史料記載,重獲自由的朱文圭百感交集,由於被囚禁多年,他連牛馬都不認識了,獲釋沒多久就死了,他的後代被稱之為“建庶人”。

(明英宗曾被景泰帝長期囚禁於南宮,之後重奪帝位的他深知被囚之苦,力排眾議將朱標的後代全部予以赦免,恢復了他們的自由)

到南明時期,風雨飄搖的弘光政權為了收攏人心,才將靖難建文諸臣和宗室平反,追復原封號。


千佛山車神


朱標之死是導致明朝的一個轉折點,朱元璋花費了幾十年的精力培養朱標,為的便是讓他成為一個更優秀的皇帝。

可誰知道,朱標竟然在37歲那年病死了。

朱標死了之後,朱元璋又將希望放在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的身上,所以他又花了很多精力去培養朱允炆。

只不過朱允炆卻遠不如他的父親朱標,不僅在能力上不如朱標,在性格上也是如此,朱標是仁厚,朱允炆卻是憨傻,也沒有自己的主見,聽風便是雨,總是別人說什麼他便信什麼,缺乏自己的判斷力。

黃湜、齊泰說應當削藩,說了一通有的沒的,朱允炆聽完之後覺得所言有理,於是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便決定削藩。

那時候的朱允炆坐穩了皇位了嗎?沒有,朱元璋臨死前之所以命令諸王不得入京奔喪,為的便是讓朱允炆能夠順利即位,朱允炆那點斤兩朱元璋可太清楚了,沒個幾年時間朱允炆別想坐穩皇位。

可是黃、齊二人急於立功,急於給自己增加政治籌碼,朱允炆這邊才即位,他們那邊便迫不及待地忽悠朱允炆削藩了。

於是,由於黃、齊之輩的盲目削藩,終於引發了“靖難之役”,朱允炆白白將皇位送給了朱棣。

朱允炆作為一個皇帝,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判斷力,更沒有識人、用人的本事,也無怪乎他會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讓朱棣翻盤,被朱棣給打敗了。

他用的那個李景隆,打不過朱棣,喪師數十萬便算了,朱允炆也沒追究李景隆的責任,可是朱棣兵臨城下,李景隆那廝卻背叛朱允炆,跑去給朱棣開門,這是人乾的事嗎?朱棣都覺得李景隆無恥,所以後來將來給他圈禁了。

朱棣雖然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一路打到南京城,可誰都知道他不僅要“清君側”,更要“清君”,他是要自己當皇帝,朱允炆再傻也知道這一點。

所以在朱棣攻入皇宮之前,皇宮便已經著起了火,死了不少人,據說朱允炆和他的皇后、長子朱文奎便死在了這場火中。

只不過,也有人說朱允炆並沒有死,死的只是替身罷了,朱允炆早已經通過暗道逃出了皇宮,此後才不知所蹤。

除了朱允炆之外,朱標實際上還有四個兒子,即長子朱雄英、三兒子朱允熥、四兒子朱允熞和五兒子朱允熙,朱雄英、朱允熥系常氏所生,朱允炆、朱允熞和朱允熙則系呂氏所生,朱棣“靖難之役”成功之後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呢?

實際上,朱雄英早在8歲那年,也即1382年的時候便夭折了,他的母親常氏則在1378年生下朱允熥之後便死了。

所以,在“靖難之役”後仍然在世的只有呂氏和朱允熥、朱允熞以及朱允熙四人。

呂氏是洪武年間太常寺卿呂本之女,朱允炆即位當了皇帝之後被尊為皇太后,不過靖難之後,朱棣當然不會再允許她是皇太后,所以降為“懿文太子妃”。

呂氏雖說是朱允炆的生母,可也是朱棣的皇嫂,他也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攻入南京的,自然不敢拿呂氏怎麼樣,但也將她“發配”去給朱標守陵。

說是守陵,實則是軟禁。

當時被打發去和呂氏一起給朱標守陵的實際上還有時年11歲的朱允熙,當所有人以為朱允熙可以因此保住性命的時候,四年之後卻又發生了“意外”——朱允熙的府邸發生了火災,朱允熙竟然被活活燒死了!

朱允熙再怎麼樣也是一個王爺呀,府裡下人丫鬟伺候著,一個15歲的少年王爺竟然能夠被活活燒死,豈不怪哉?

只能說朱棣的手段太狠辣,朱允熙的存在對他而言始終是一個隱患,雖然年幼,但也得斬草除根。

當時24歲的朱允熥和17歲的朱允熞,相對於朱允熙而言更具威脅性,所以朱棣一即位便將他們二人廢為庶人,然後遠遠地囚禁到了鳳陽。

他們被囚禁在鳳陽可不意味著便可生命無虞,先有朱允熞不明不白地死去,後有朱允熥突然暴斃。

靖難之役後,朱標的遺孀和兒子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全部被朱棣給斬草除根。

即便將朱標的遺孀和兒子殺完了,朱棣也沒有完全放心,因為他自己也懷疑當年在皇宮裡被燒的人不是朱允炆,所以一直派人在外四處搜尋朱允炆的下落,以期能夠徹底剷除這個後顧之憂。

倘若朱標仍然活著,又何至於此?

倘若朱允炆能有朱標的幾分本事,恐怕也不至於此。

朱允炆之失天下,不僅在於他能力不行,也在於他沒有朱棣那麼狠,只能說朱允炆真的沒這個命。


寧糊塗


我來回答:

最近《大明風華》在熱映,有個問題劇中沒有提到,那就是在靖難之役後,朱棣是怎樣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四子,朱標是朱元璋長子,洪武元年,朱標就被立為太子,是帝國合法的繼承人。朱元璋對官員極端不信任,殺掉大量開國功臣,不過朱元璋對太子的教育很重視,宋濂、李善長、徐達、劉基等人都曾教導過朱標。

不同於朱元璋,朱標溫文爾雅,處事溫和,也多次勸說朱元璋不要濫殺,如果能順利繼位,也將是一位仁厚的君主。朱元璋的想法是一張一弛,在他的治下國家剛剛起步,戰事頻繁,所以需要一個強勢的帝王,而隨著國家的穩定,則需要一位溫和的皇帝來緩和社會矛盾,這對國家、百姓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史料記載:

“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慟哭。”

天公不作美,著重培養的太子朱標,卻在洪武二十五年突然病逝,這對朱元璋打擊巨大,為此痛苦不已。朱標活著的時候,朱棣不敢有什麼奢望,而朱標死後,朱棣的不臣之心便一發不可收拾。

在朱元璋眾多兒子中,朱棣應是那個能力最強,最優秀的那一位,而朱元璋沒有選擇朱棣。由於朱標的死,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這讓朱棣怒火中燒。多年在戰場拼殺的朱棣,當然瞧不起朱允炆,對這個侄子,朱棣只有嫉妒和怨恨。

從朱允炆即位後的表現看,無論是政治手腕還是軍事水平,都跟朱棣差得太多。朱允炆幾乎沒有什麼自我判斷能力,全按照齊泰、黃子澄之流的方案操作,在靖難之役中敗得一塌糊塗。在朱元璋的殘酷殺戮下,朱允炆手下已經沒有什麼賢能之人,加上朱允炆本身的性格問題,哪怕朱棣不造反,朱允炆也不是個稱職的皇帝。

當時,蒙古部落仍有相當實力,瓦剌、韃靼仍對中原有一定威脅,朱元璋統一全國,而朱允炆是否能守住這基業都是個問題。如果朱允炆守不住大明基業,那麼朱棣即位才是最佳方案,雖然朱棣是個反叛,但他也是最適合做皇帝的那個人。

對於國家來說,皇帝朱棣是個合適的人選,而對於朱標的嬪妃、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可能就是個災難。自古以來,新皇即位後,對前代皇族,存在著趕盡殺絕的現象,宋武帝劉裕幾乎殺光司馬皇族,齊高帝蕭道成則殺光了劉宋皇族,楊堅統一全國,卻滅掉了宇文一族。

有時候生在皇族,並非什麼好事,錦衣玉食之外,可能是無盡的殺機,不知道哪一天就可能成為案板上的魚肉、待宰的羔羊。經過三年的奮戰,朱棣終於攻破南京城,成為帝國真正的主宰,這一路上死了很多人,付出了巨大代價,收穫的時候當然也不能糊塗。

史料記載:

“谷王橞、李景隆等開門納王,都城遂陷。是日,王分命諸將守城及皇城,還駐龍江,下令撫安軍民。”

李景隆打開城門之後,南京城即刻被攻陷,朱棣馬上命令部隊圍住皇城,這樣做的唯一目的就是抓住朱允炆,只要找到朱允炆,無論是死是活都好說。朱棣已經控制了局面,只要掌握住朱允炆,對外怎麼說都可以,畢竟他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四兒子,是有繼承權的。

假如朱允炆還活著,可以逼著朱允炆讓出皇位,之後找個機會廢掉朱允炆,就不會有後顧之憂。如果朱允炆的確是燒死了,那麼也很好辦,既然皇帝都沒有了,那朱棣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即位。

如果按照事情的複雜程度,朱允炆死了最好,畢竟死人是無法說話的,最終的結果則是朱允炆不知所蹤,成為了一個永遠的謎團。為了找到朱允炆,朱棣花費了不少心思,甚至從他即位後,生育出現了問題,再也生不出孩子,可見其對這件事的關注程度。

在朱棣即位之初,找朱允炆不一定只是找到,很有可能是追殺,也就是發現後即刻處死,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效率也最高,杜絕後患。對朱允炆,朱棣已經是如此態度,那麼對於朱標的后妃、其他兒子,也不會有什麼優待政策。

朱標有五個兒子,分別是虞懷王朱雄英、建文帝朱允炆、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朱標還有兩位妃子,分別是元妃常氏、繼妃呂氏。

史料記載:

“興宗五子。後常氏生虞懷王雄英、吳王允熥。呂后生惠帝、衡王允熞、徐王允熙。”

本為嫡長孫的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就夭折,年僅八歲。正是因為朱雄英早夭,朱允炆才有機會成為皇太孫。朱允熥,在建文元年封到了杭州,只是還沒有來得及去,朱棣開始發動戰爭。

史料記載:

“建文元年封國杭州,未之籓。成祖即位,降為廣澤王,居漳州。未幾,召還京,廢為庶人,錮鳳陽。永樂十五年卒。”

等到朱棣當上了皇帝,朱允熥也就沒好日子過了,先降為廣澤王,之後廢成老百姓。哪怕成為老百姓也還好,最起碼還能活下去,只是朱棣還把他囚禁在鳳陽,永樂十五年去世,具體死因也就無關緊要了。

衡王朱允熞,朱棣先降格為懷恩王,在和他哥哥朱允熥一同關在鳳陽,死亡時間在永樂十二年左右。徐王朱允熙,被降為敷惠王,和母親呂氏一同居住在懿文太子陵墓,不久之後,居所發生火災,被燒死,想來也不會是正常死亡。

朱標的妃子常氏,在洪武十一年,因為難產去世了,按照當時的醫療水平,難產幾乎是必死無疑。呂氏則和朱允熙一起,死在那場莫名其妙的火災中。呂氏和朱允熙死得最蹊蹺,一般來說火災大多是人為的,且朱允熙死時才十六歲,很有可能跟朱棣有關。

這跟宋太宗趙光義有些相像,趙光義即位後,趙德昭自殺而死,趙德芳病逝,經過推測,後世大多認為趙德昭、趙德芳是被宋太宗害死的。

雖說朱棣是位英明神武的皇帝,但他也是一位剛愎自用、弒殺無度、多疑猜忌之人。在他即位後殺掉了不少人,有建文舊臣,有建文的將領,也有大量的宮女僕從。皇族之間可能並沒有什麼親情可言,如果可以選擇,朱標的兒子們可能不再想投胎到帝王之家。

朱棣死後,他的幾個兒子同樣步了老爹後塵,總共三個活著的兒子,老二又造侄子明宣宗的反,兵敗投降被殺,老三也是鬱鬱寡歡。

無情最是帝王家啊!


楊角風發作


無一倖免。

朱允炆在位的四個年頭裡,這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想必要幹一番大事業。他清楚地知道,正是由於父親朱標的早逝,自己才得以嗣位。但同時環伺在周邊的,還有虎視眈眈的叔叔們。

1402年,也是朱允炆出現在史書上的最後一年。隨著朱棣的鐵蹄踏破南京城,朱允炆消失了,也許是逃走了,也許是死掉了。

但他算是從靖難之役中解脫了,他的兄弟們還要在朱棣的掌心上受苦受難。

願不復生帝王家

“不復生帝王家”,這是南朝宋劉子鸞被害前說的話,為其兄前廢帝所殺,時年9歲。

骨肉相殘,本已有悖人倫,何況在皇室之間變本加厲。一個9歲的小孩都能悟出的道理,可見其間的慘烈。

朱棣又怎麼會不懂?在趕走了他的侄子朱允炆之後,自然不能再留後顧之憂。朱棣自己的帝位就是武裝鬥爭得來的,又怎知朱標的後代不會再來一次靖難之役?

朱標共有兩妃五子,至1402年時,尚有呂氏妃在世,長子早夭,次子即朱允炆,其餘三子均在世。朱棣即位後,隨即著手開始剷除異己的行動。

建文帝朱允炆的三個弟弟朱允熥(tēng)、朱允熞(jiān)、朱允熙,在建文元年就分別封為吳王、衡王、徐王。從《明史·列傳第六》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位王子的下場:

吳王允熥...成祖即位,降為廣澤王,居漳州。未幾,召還京,廢為庶人,錮鳳陽。永樂十五年卒。
衡王允熞...成祖降為懷恩王,居建昌。與允熥俱召還,錮鳳陽,先後卒。

朱允熥和朱允熞的命數相似,先是受到降職處分,不許留京居住,一個調任福建,一個調任江西。看得出來朱棣對他們還不放心,也許是怕他們糾集地方勢力起兵造反,不久就把他廢為庶人,監禁在離南京不遠的鳳陽,估計是便於看管。

這一對難兄難弟在永樂十五年(1417年)相繼去世。這兩人相差7歲,且離世時年齡並不大,先後去世的情況並不尋常,我懷疑是朱棣有意為之。同年二月,朱元璋另一子朱橞因謀反被廢為庶人,朱棣很有可能顧忌再有人謀反,不得不採取極端手段結束了這兩人的生命。

再來看呂氏妃和朱允熙:

徐王允熙...成祖降為敷惠王,隨母呂太后居懿文陵。永樂二年下詔改甌寧王,奉太子祀。四年十二月,邸中火,暴薨。諡曰哀簡。

朱棣同樣先是貶爵位,派這母子二人去給朱標看墳。但是四年後卻因官邸一場大火二人同時喪命,不得不讓人懷疑這也是朱棣乾的,因為朱允熙是帶著身份死的,所以還給了諡號。根據《明諡紀彙編》記載:“蚤孤短折曰哀,居敬行簡曰簡。”似乎是個還不錯的評價。

以儆效尤

自古以來,歷代得位不正的帝王最怕的就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因此務必斬草除根,只把機會留給自己的子孫。

這樣的例子數也數不清,而在明朝實屬首例。朱棣想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卻被後世子孫學了去。後來朱瞻基即位,朱高煦之變爆發後,他不得不殺掉朱高煦,還把他的兒子們都殺了,也是模仿朱棣的一種做法。


閒飲東窗


朱棣在1402年打進南京,登基稱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改換朱標的諡號。

朱標在去世後,朱元璋給他諡號“懿文太子”。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繼位,追尊朱標為“孝康皇帝”。朱棣取得靖難之役的勝利,登基稱帝后,改稱朱標為“懿文太子”。

朱棣這樣做,一方面是表明不認可朱允炆的追尊,另一方面也表示,他的皇位是從朱元璋那裡繼承過來的,與朱標、朱允炆都沒有任何關係。

朱棣給朱標“降格”後,他又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子兒女的呢?(朱棣劇照)

先說朱標的女兒。朱標有四個女兒,都沒有受到靖難之役的影響。這也是皇權社會的一種認識。李世民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沒有動過他們兩人的女兒。

咱們再來說朱標的妻子和兒子。

一、朱標正妻常美榮。

朱標一生有兩個妃子。

正妻常美榮來頭不小,她是常遇春的長女,藍玉的外甥女。洪武四年,明太祖冊封她為太子妃。她為朱標生了長子朱雄英、三子朱允熥。也就是在生朱允熥的時候,難產而死。

(朱標劇照)

二、朱標側妃呂氏、第五子朱允熙。

除常美榮外,朱標還有一個側妃呂氏。她是太常寺卿呂本的獨女。他為朱標生有二子朱允炆、四子朱允熞、五子朱允熙。

朱允炆繼位後,把她尊為皇太后。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打到南京城金川門的時候,專門把呂氏請到軍中,向她訴說了自己起兵不得已的苦衷,並讓她進城勸說朱允炆和解。接著,呂氏回城的時候,還沒走進宮,宮中一下就熊熊大火竄起,朱允炆從此下落不明。

接著,朱棣進城登基稱帝,然後讓呂氏帶著其11歲的兒子朱允熙住到懿文太子陵(也就是朱標的陵墓)旁。四年後的1406年,母子倆住的府邸突然起火,呂氏和朱允熙都被大火活活燒死。

究竟府邸怎麼會失火?究竟為什麼竟然就被燒死了,誰也不知道。

三、朱標長子朱雄英。

生於1374年,1382年的時候夭折,享年8歲。(朱允炆劇照)

四、朱標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被朱元璋培養為接班人。上臺後實施削藩,觸怒朱棣等藩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1402年,朱棣打進南京城,皇宮突然起火,朱允炆從此下落不明。

五、朱標三子朱允熥、四子朱允熞。

這兩個兒子雖然不是同一個媽,但是,命運卻極為相似。

他們都是在朱允炆當皇帝的時候被封藩王。朱允熥被封為吳王,朱允熞被封為衡王。不過,他們還未就藩,靖難之役就打起來了。這是相似的第一點。

朱棣靖難之役勝利,登基稱帝后,兩人都被降格。朱允熥被降封為廣澤王,遷到漳州。朱允熞被降封為懷恩王,遷到建昌。這是相似的第二點。

這一年9月的時候,也就才過去半年時間,兩人又都同時被召回南京,廢為庶人,禁錮在鳳陽。這是相似的第三點。

1417年,兩人都莫名其妙地暴卒。這是相似的第四點。

兩人的所謂“暴卒”,顯然是朱棣有意而為。

那麼,這兩個人都已經被廢為庶人了,而且已經被禁錮了15年,朱棣為什麼卻還在這時候殺掉他們呢?

原來,這一年發生了一件事。朱元璋的第十一子蜀王朱椿與他的兒子朱悅燇鬧翻了。於是,朱悅燇跑到長沙去,投奔他的叔叔、朱元璋的第十九子谷王朱橞。

這個朱橞,在靖難之役的時候,本來是帶著部隊進南京,幫助朱允炆抵抗朱棣的。後來,看見朱允炆失勢了,於是打開金川門,把朱棣放了進去。朱棣很感激他,讓他住在長沙。

可是,在長沙的時候,他卻自恃功高,為非作歹,欺詐百姓。發展到最後,越來越變味。當朱悅燇去投奔他的時候,他就把朱悅燇打扮成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準備造反。朱悅燇百般不同意,但是沒有辦法。

朱悅燇的爹朱椿嚇壞了,趕緊進京告訴朱棣。朱棣派軍隊去長沙,抓到朱橞,把他和他的兒子都貶為庶人,又把朱悅燇送回蜀王府。

這件事雖然很快就平復了,但是朱棣卻擔心起來。有這種擔心,朱標的兩個人朱允熥、朱允熞就成了背鍋俠,也就在這時候“暴卒”了。

總之,朱棣當皇帝時,朱標還活著的一個老婆與四個兒子,全都沒有好下場。這也是皇權社會里,在皇權鬥爭中失敗一方的典型悲劇。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皇位爭奪歷來是殘酷的,但年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殺光了太子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的一共十個兒子,還順帶搶了李元吉的老婆。相比之下,朱棣則溫柔了許多。

朱棣靖難的根本目的是皇位,旗號是“清君側”,主要對手是侄子朱允炆。而朱標是什麼人,朱元璋長子,當了大明王朝二十多年的儲君,備受信任,太子之位無人可以動搖。

朱棣靖難確實沒少殺人,但是對於朱標的家人,除了朱允炆必須死以外,其他人朱棣不能殺,也沒有理由殺。但是朱棣也不會給他們翻身的機會。

朱標共有兩位夫人,原配太子妃常氏,是常遇春之女,比朱標死的還早,生育兩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朱雄英和三子朱允熥。

本來長子朱雄英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將來可以繼承皇位,但是命不好,只活了八歲。

三子朱允熥,靖難之後被朱棣廢為庶人,囚禁在鳳陽老家。

呂氏,建文帝生母,朱允炆繼位後,被尊為皇太后,共生有三子,除了朱允炆外,還有

四子朱允熞,以及五子朱允𤐤。

建文帝朱允炆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大火之中不知所蹤。

四子朱允熞,和他三哥遭遇一樣,同樣被廢為庶人囚禁在鳳陽老家。

五子朱允𤐤的結局更慘,他雖然沒有被廢為庶人,但是和母親呂氏被罰去給朱標守靈,莫名奇妙的死於大火之中。

沒辦法,政治鬥爭就是這麼殘酷,或許他們也曾抱怨過,為何要生在帝王家。


一點點歷史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在靖難之役後,朱棣是怎樣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俗話說的好“成王敗寇 ”,在歷史上失敗者的結局基本上都是很悲慘的,即使是親屬結局也同樣好不到哪裡去。朱允炆在登基後急於削藩,引起藩王們的不滿,而朱棣率先以“清君側”之名發動了靖難之役,幹掉了侄子朱允炆,坐上了皇位,自己當起了皇帝。那麼,之後朱棣又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的呢?

據史料記載,朱標有兩位妻子,一位是常遇春之女常氏,她為朱標生了大兒子朱雄英和老三朱允熥。老大朱雄英在八歲的時候夭折了,而常氏在生下老三後也死了。另一位是呂本之女呂氏,他為朱標生了老二朱允炆,老四朱允熞和老五朱允熙。因此,在“靖難之役”之後,朱標的妻子只有呂氏一人,兒子除了朱允炆外還有老三朱允熥、老四朱允熞和老五朱允熙三人。

呂氏在朱允炆當上皇帝之後就被尊為皇太后,但是在靖難之役後,朱棣自然不可能尊她為皇太后的,命其和11歲的兒子朱允熙一起在懿文陵為朱標守陵,並將其貶為“懿文太子妃”。不要認為而朱允熙就此可以保住性命了,在4年後因為朱允熙的府邸“意外”發生火災,而被活活燒死。

然而,對朱棣的皇位最有威脅的是已經24歲的老三朱允熥和17歲的老四朱允熞。因此,當朱棣登一登上皇位便將吳悼王朱允熥和衡愍王朱允熞召回,並將他們二人都廢黜為庶人,而且還將他們都囚禁到了鳳陽。同樣不要認為被囚禁就可以保全生命了,其實不然,先是朱允熞不明不白地死掉,後是朱允熥的突然暴斃。

總結下來,朱標的妻子和兒子沒有一個是好下場的,都被朱棣全部幹掉了。就連朱允炆他都還有沒有被大火燒死,一直派人在找尋,欲除之而後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