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期间,你是怎么度过的?害怕恐慌吗?

大咏姐


疫情期间我正和急诊科和发热门诊科的医生护士们战斗在一线,每天戴着N95口罩,穿着防护服,戴帽子和防护帽以及护目镜,温度高的时候难受死了,特别是N95口罩戴着比较严实,把两边脸颊都挤压走型了。每天和发热各种各样的病人打交道,细心的跟他们解释疫情特殊时期,要严格执行和遵守防疫管控法律法规制度,配合医生护士们的诊断和治疗,疫情这么凶猛人人畏惧胆怯,谁都害怕,但是,我们的工作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义无反顾,作为我个人来讲害怕是害怕,但没有私心,没有怨言,领导安排我在哪儿就在哪儿工作,平凡的工作需要人,危险的工作更需要人,我们要舍小家顾大家,做好思想准备,把生死置之度外。疫情期间我已经在一线奋战快两个月了。疫情很快就要云开雾散,春暖花开了。


热衷于泥土的芳香


疫情让我隔离在上海的小区了,说起这次被隔离我很无奈,但是理解和配合。

春节回老家过年,没想到疫情爆发了,过年后却回不来了,好不容易等到解封就迫不及待打电话给领导,得到肯定回答不用隔离,村里开证明就可以了。按着指示去做,带着手续于2月27日返回上海,下午六点多到了小区门口,保安和居委会的人员在执勤,二话不说先登记在说,登记完后告知居家隔离十四天,不能出小区,一切买办都要在网上进行,如果出去没有出入证就进不了小区。把一切情况和他们好说解释,也是毛用没有,只好在家呆着。

第一天真的有些郁闷,打电话给主管让公司开证明,回答是,明天去到小区给你问问不要急。一问就问到现在,没想到载到小区手里了,[捂脸]。

现在已经习惯了,不上班在家窝着,咱不给国家添乱,看看手机,练练字,时间也就慢慢过去了,急是没有用的。前天拍了个段子,提醒回上海的人员,要有过完十四天思想准备,要备一些生活用品,如果没有准备好暂且不要回来,[我想静静]上海管控真的很到位。

面对疫情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到处跑,尽量少出门,勤洗手,安心过好每一天,着急是没有用的,不如顺其自然。








文商汇


我们这边大年初一上午还在走亲戚串门,下午开始气氛紧张,亲朋们互相打电话拜年,通知不要聚会…

而我初一刚好接触了一位感冒咳嗽(普通感冒)的朋友,在一个电梯里又遇到打了个(刚好鼻子痒吧[捂脸])喷嚏的人…由于疫情刚开始没有防范意识,我也没带口罩,开始觉得没啥大事,不要紧,也不放心上。后来每天新闻都在播报又增加确诊者,疑似确诊等等,同时微信群里每天都有转发的各种关于疫情(有同一镇上的,自己去过地方的…还有几十秒就能传染上的…等等)的视频,于是我就开始了胡思乱想模式……

开始出现偶尔咳嗽的症状(瓜子嗑多了嗓子干痒),拿来体温计量下36.5℃,没发烧,应该没事吧?? 过两天又不舒服了,头痛(手机玩多了),继续量体温36.4℃,没发烧,应该没事吧???

反复几次,我在家呆着不出门已经到了正月十六了,家附近的小区没有确诊患者,我接触过的朋友很健康[呲牙][呲牙][爱慕]!!!很健康!!!很健康!!!重要的事说三遍[呲牙][呲牙][呲牙]!!!

我终于放心了!!!!

经历这件事后我家买菜也好,下楼倒垃圾也好,口罩,酒精消毒一样不能少。

不往为国家做贡献,公共卫生等方面讲;就为让自己心安,也要做好保护措施。


大咏姐


也许我在疫情期间的感觉太另类,所以我在现实中不太敢于对大家说自己的感受,怕说出来大家笑话,㦯被斥骂。既然收到邀请,那我就大胆讲出来。喷子不喜勿骂。

一,我是位有些工作狂气质者,平常有事很忙,无事也忙。疫情期间,反正哪也去不了,就在家里陪家人吧。大家平常也很少能聚在一起,一家人想方设法做吃的,一周都不出门,更不下楼,也是其乐融融。

二,因为哪也去不了,啥事也办不了,就啥也不去想了。本就是爱看书的,就翻出旧书来看看,那感觉就是回到了从前。居然有些看破红尘,觉得这么多年东冲西突的,也没啥意思,还不如年少时那般,抱着书啃,与古人神游,自有乐趣。

三,有闲时,又不能外出,睡觉是大好了。故疫情如修行,放下了放不下的,睡够了欠下多少年的觉,平常哪里舍得?这大概也算得上一种收获?!


融媒老杨


我一直是属于很宅的那种,从小就喜欢安静,不善交际,若是不考虑谋生因素,我是更愿活在乡村的,可世事难料,这场瘟疫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宅在家 不只是单单的宅字那么简单,还需要生活!可能理想中的宅 没有疫情下的宅那么疾苦,处处有人限制,物资紧缺 吃饭便成了一种问题 你可能会面临买不到菜 没有米 甚至感冒药 生活彻底被打乱 好在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负责任的国家 短暂几日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我们要做的也只是积极配合政策 宅在家里就等于是做贡献!这样不要太享受!我们可以

清晨起来 一身布衫,一双平履,在鸟语花香的氛围里,独自游走在房前屋后,在院落的走道上轻嗅韭菜花的清香,采摘自家种植的蔬菜,与草木相伴,与鸟虫同乐,享受那种散淡的放松,看看报纸,听听音乐,看万家炊烟,倦了伴着潺潺的流水声,枕着风吹树枝的潇潇声香甜入睡。这样的日子,离杂草很近,离证书很远,离溪水很近,离繁文缛节很远,抛却都市的烦恼,享受田园的清新与美妙。岂不美哉!有何惧之?谈何恐慌?

虽很惬意,还是希望国家很快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还本该有的一片安宁。


乡村兴哥


天天在一线抗疫,大年初七被派去强制隔离武汉务工返乡疑似人员,不够防护服,刚开始有点怕,后来明白怕也要把病毒打败才行,否则越多人怕越躲不了。经过几天一线奋战抗疫物资慢慢齐备,注意防护操作就一点不怕了,没什么多余的活动,除了休息,就是昏天黑地的倒班,连日期都记不得了,只有一个目地把疫情隔断。就是这么过来的。











庐陵曾德道


短短几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确诊人数迅速攀升。无论身在何处、做何工作,我们的身心都不可避免地被疫情牵动着、影响着,有的会恐惧,有的会烦躁,有的会无聊……

恐惧源于未知。当我们对疫情或事态不能确知,内心便容易升起害怕或恐慌。尽管,面对武汉肺炎的我们已经远比2003年面对“非典”时淡定,我们能够理性筛选信息,甄别谣言,不再听风是雨,抢购米粮囤积油盐的情况不再上演,援救工作如火如荼且井然有序,可是为什么内心深处仍有一丝恐惧?

烦躁源于对未来担忧。人人步履匆匆,忽然被迫停止,所有计划,被迫打乱,即将迎来毕业季的学生,更是心乱如麻。以往,我们还可以借助快餐娱乐来忘却恐惧,麻痹焦躁,但是,贺岁电影撤档、KTV关闭、同学聚会取消,我们亢奋的刺激源凭空消失,空下来的时候,就算不恐慌焦虑,也会无聊难耐。

凡此种种,虽然是“非常时期”“非常事态”下的人之常情,但也不可完全听之任之。

恐惧,从何而来?

烦躁,因何而生?

无聊,由何处起?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中掌控理性和情绪的中枢位置不同,前者是在前额叶,后者是杏仁核。杏仁核对人的影响速度远快于前额叶,所以我们面对疫情,理性思考后往往还是惴惴不安、心神不宁,毕竟生理上的反应并不全然是理性能控制的。

做运动

学习

看书

学做各种好吃的

找个兼职等等


九取


疫情期间我是属于躺着睡觉就算为国家做贡献了那一类人,虽然也不算丢人(其实还挺光荣),但是总觉得惭愧! 当然比不了那些英雄们(医务工作者们、志愿者们),但是也想为抗疫做点事情。出于这种想法,只能在网上为英雄们点赞! 对那些在瘟疫面的小丑和败类能骂则骂、能损则损! 至于恐惧是没有的。


祁连山路


不太害怕。因为有许多防防范措施已经知道。要严格落实,不会有问题。我也是一个医务工作者。





然萱Lisa


有什么可怕,五十年代的鼠疫和天花才可怕,现在有发达的科学技术,不足为虑,但这个病难就难在传染性太強。我响应政府号召,闭门不出,看手机电视,关注疫情进展,为医务工作者流泪,为许多作贡献者点赞,为可恨的城管和哄抬物价的愤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