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世界首創!中科院實現技術突破,2納米芯片迎來曙光


世界首創!中科院實現技術突破,2納米芯片迎來曙光


世界首創!中科院實現技術突破,2納米芯片迎來曙光。眾所周知,半導體芯片的製造一直是我國的一個軟肋,但近日中科院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他們已經成功攻克了2納米級芯片的一個關鍵技術。據悉,技術的全稱為“垂直納米環柵晶體管”,簡單來說,垂直納米環柵晶體管實際上就是集成電路2納米及以下技術代的主要候選器件。值得一提的是,該項技術完全是由我國中科院院士自主研發,獲取了多項專利,不但為我國研發2納米芯片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還可能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2納米芯片的國家。要知道,世界上半導體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也只不過在進行7納米級半導體的繼續研發,中科院的這個成果無疑將中國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成功的將“軟肋”變成了“強項”。

據中科院透露,2納米級的芯片在2024年就能夠投入生產了,此外,根據中芯國際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14納米芯片也將投入量產,其第一條生產線已經在上海建立並投入使用了。據資料顯示,我國最新的12納米級芯片的訂單也已經成功導入,更加先進的製程工藝讓其能耗相比上代下降20%左右,性能提高10%。

近年來,我國中芯國際的勢頭一直很猛,但一直沒有在7納米芯片上取得好的成績。因為與中芯國際合作的公司是荷蘭的ASML光刻機公司,2018年底,一場大火讓ASML公司與中芯國際的合作進程緩慢了下來。於是中芯國際的光刻機進口就遇到了重重阻礙,雖然花費了近8億元購買了一臺EUV深紫外光刻機,但由於ASML公司的問題,交付時間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對於中芯國際來說,EUV深紫外光刻機可謂是一個最關鍵的設備,如果交付繼續拖延下去的話,那麼中國的7納米半導體的研發將會遇到很大的障礙,難以趕上世界主流的腳步。


令人慶幸的是,現在的各種跡象已經表明中芯國際已經開始了下一代半導體的研發了,而另外一個好消息是,中芯國際已經與華為公司談妥,將會取代臺灣台積電公司成為華為的下一任芯片生產商。就華為公司而言,其旗下手機使用的麒麟990與810芯片採用的都是7納米級工藝製程,這意味著中芯國際已經完全有能力生產出7納米的芯片了。此外,ASML公司也一直向我國正常供應著7納米以上的光刻機,這可以很好的保證我國12納米和14納米芯片的正常生產。目前,荷蘭的ASML半導體公司正在我國迅速崛起,據有關資料顯示,這家公司佔據全球光刻機市場份額的19%,就連美國的光刻機公司也才佔16%左右的市場份額。如果我國繼續與這家荷蘭公司合作,那麼半導體行業將不再是一個壟斷行業。而對於荷蘭的ASML公司來說,中國也是一個體量巨大、不容忽視的市場,ASML公司正有意願和中芯國際等公司續約。


目前,中國能夠自行製造的光刻機的精度僅能達到45納米而已,不說2納米的技術了,就連28納米的光刻機也正處於研發之中。由此看來,我國雖然掌握著很先進的芯片技術,但卻沒有一個對應的光刻機來生產這些芯片,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反觀荷蘭,ASML公司早在上世紀末就開始著手EUV光刻機求的研發,如今更是站在了世界的頂端,就連美國也遠遠不能企及。令人慶幸的是,如今中國的芯片製造也慢慢走上正軌,但要想走在世界前列,還是任重道遠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