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浙江智慧”催生赤峰草原脱贫菇

一个是食用菌种植起源地,一个是国家级贫困旗县,因为脱贫攻坚,相隔两千多公里的两地成功牵手,浙江“蘑菇大王”石余凤带着浙江智慧来到巴林左旗二次创业,让170多户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浙江智慧”催生赤峰草原脱贫菇

在巴林左旗道老毛道村的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100多户菇农正在蘑菇种植带头人石余凤的指导下制作菌棒,再过五个月,园区种植的“南菇北养”120多万斤香菇就能上市。

巴林左旗菇头农业公司总经理 石余凤:最大的一个优势是反季节栽培,2019年11月、12月制种,到2020年的4月中旬上架。

今年50岁的石余凤,是浙江省食用菌龙头企业云和县兴农食用菌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当地有名的“蘑菇种植大王”,她培育的香菇最远销售到美国加州,事业有成的石余凤年过半百还不远千里到巴林左旗二次创业,源于当地政府的一次跨省招商。2016年,巴林左旗政府在林东镇建立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将巴林左旗175户贫困户聚集到这里,但一直苦于找不到食用菌种植专家入驻园区,贫困户的收成不见起色,园区面临关停。2018年,作为浙江省龙头劳务品牌“云和师傅”之一的石余凤,因为拥有20多年的食用菌种植技术,被引荐到千里之外的巴林左旗。

“浙江智慧”催生赤峰草原脱贫菇

巴林左旗菇头农业公司总经理 石余凤:第一是看到这边的气候条件,跟我们浙江比,也是反季节栽培,第二也是(当地)政府引进我们过来,帮助这边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虽然走南闯北多年,但要想在草原上种出“脱贫菇”并非易事,准备材料、制作菌棒、菇棒上架……每个环节石余凤都格外用心。既是总经理,又是技术员,从培育菌棒到发菇十几个环节,石余凤手把手教农民技术,同时举办了5期百人大型培训、8次现场培训,半年下来,带出了两支50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培训500多人次。 

巴林左旗菇头农业公司总经理 石余凤:我们统一把菌棒做好了,发菌发好,分散地叫农户管理,给予技术指导,长出菇来我们回收,最有意义的是让贫困户学到技术。

“浙江智慧”催生赤峰草原脱贫菇

石余凤还与1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食用菌种植销售协议,与菇农建立起“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从20公里外的山村易地搬迁入园的贫困户齐贵友,经过石余凤组织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从一名贫困农户变成技术工人。今年,在园区打工之余,齐贵友准备独立种植1个大棚的食用菌。

巴林左旗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易地搬迁户 齐贵友:1个棚子(每年)能收入20000元,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是个挺好的项目,我们挺拥护这个,把这个工作做好,尽早脱贫。

在石余凤的带动下,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已有172户466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当地还将继续投入200多万元,拉长产业链,将脱贫产业园培育成北方食用菌培训基地、生产研发技术中心和销售集散地。

记者:史子龙 尹御(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