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没有一本书看完回味无穷,时过多年你还记得其中一些桥段?

卡之洛娃


王安忆的《长恨歌》末尾碧落黄泉一章长脚掐死王琦瑶的情节。

《长恨歌》写了一个女人长达40年的感情经历。中学生王琦瑶,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弄堂女,但她又是不普通的,因为她美丽无比,几乎达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境界。自从被选上“上海小姐”后,命运就发生了转变,她做了某大员的女人。后来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又成了普通弄堂女孩,但是表面的平静掩饰不了她内心的波澜起伏。她与几个男人纠缠在一起,关系复杂,后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与一位年纪与自己女儿相仿的男人发生畸形恋,最终因为金钱被女儿同学的男朋友杀害。

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不到六岁,是在父亲的大学课本里读到的节选,就是最后两章的内容——祸起萧墙和碧落黄泉,前面的内容没看到,所以我当时也不知道女主角前四十年悲惨的感情经历,但是王琦瑶爱上女儿的男朋友长脚,长脚又因为要钱掐死王琦瑶着实给我留下了不小的阴影,原文是这样的:

长脚的两只大手围拢了王琦瑶的颈脖,他想这颈脖是何等的细,只包着一层枯皮,真是令人作呕得很!王琦瑶又挣扎着骂了声瘪三,他的手便又紧了一点。这时他看见了王琦瑶的脸,多么丑陋和干枯啊!头发也是干的,发根是灰白的,发梢却油黑油黑,看上去真滑稽。王琦瑶的嘴动着,却听不见声音了。长脚只觉得不过瘾,手上的力气只使出了三分,那颈脖还不够他一握的。心里的欢悦又涌了上来,他将那双手紧了又紧,那颈脖绵软得没有弹性。

后来读了全文,但是直到现在记得最清楚的还是长脚的两只手掐着王琦瑶布满皱纹的脖子的情形。


一颗开心跳跳糖


若干年前,我到一家单位上厕所,那时候解手都用报纸或者书本。

我看到有半本书当在那里当手纸,就拿过来看一下,谁料想这一看,就看进去了。那本书第一遍看,写的很荒诞,写的是大唐卫国公李靖修建长安城,内容怪诞不羁,思路天马行空。把长安城写成大猪圈,穿插风尘三侠,我那天蹲在厕所两个多小时,弄得那个单位好几个老头对我翻白眼。

那本书没头没尾,前后好多页被撕掉了,既不知道书名也不知道作者,看完后我真想把书偷走,在我想拿走时,一位单位老干部一脸严肃的盯住我。

后来好几年,我都在想那本书,甚至模仿他写过一个也是荒诞的故事。

多年后,我才知道,作者是王小波,书叫黄金时代。我迄今为止,不怎么喜欢国外的书籍,国内的作家,老的不算,现代的作家,王小波,金庸,王朔,唐浩明,陈忠实,路遥,二月河,莫言等是我喜欢的,王小波,名列前茅,那本书,也是我至今都回味无穷的一本书。





三尺青


“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有一次,我随手拿起一本文集,在目录里看到了“跑警报”这三个组合在一起非常奇异的字眼,好奇心作祟,找着页码翻过去读,就读到了上面这么有趣的一段。本是性命堪忧的战乱时光,竟然被人写得这么好玩。人常说的“苦中作乐”也比不得如此吧。标题下的作者名字写着“汪曾祺”。那时,我见识有限,还不知道这是位怎样鼎鼎有名的作家。我纯粹为他的文笔打动,好像没有经过雕琢,全凭乐天派的灵魂和对普通人世的洞察而写作。

《跑警报》让我看到了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战乱的年代怎样可爱地活着。日本侵华,被迫西迁至昆明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坚持治学。可是举国上下哪有不受侵扰的净土,昆明仍频繁地有日军飞机来轰炸,上着课,总有空袭警报来打扰。一有警报,大家都得离开课堂往郊外跑,也就是这篇文章名字的由来。“跑”搭配“警报”虽然怪异,却很形象。因为,每次警报声起,师生们不是消极地“躲”,也不是狼狈地“逃”,既然空袭是不得不面对的灾难,那就颇有风度地“跑”一“跑”吧。

后世人们毎谈起举国教育的延续与兴盛,总绕不了西南联大这一话题。民族危亡之际,西南联大的师生们所展现的精神和气节有太多事迹可考。他们克服困难、勉力撑起国家教育,师者专心传授、学者潜心求教,体格瘦弱、手无缚鸡之力,都无惧战火纷飞、看淡生死。从西南联大走出的师生,很多成为了日后中国各行业的楷模。

我常常想起《跑警报》里师生们面对空袭的各种风格,文首摘录的毎逢空袭必炖莲子的广东同学,以逻辑推理在跑警报必经之路上找金子的某哲学系同学,每次都带着女友情书跑警报的金姓同学……西南联大人的“不在乎”精神,也是我们中国民族骨子里面对忧患的乐观精神。


张晴柔


也许上了些年纪的人们都记得,当年有一本流行在中国大地上的苏联小说。书的名字是《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提到这本小说,至今我还有一种触及灵魂的震撼。有一种深入肺腑的感动,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对人生思考,一种不由自主的,想哭的感觉…

我是流着眼泪把这本小说看完的。至今我仍然记得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段写在扉页上的话,"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感到懊悔,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悔恨。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青春和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这声音震耳欲聋,这声音令人惊醒。它曾经鞭策和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与苏联儿女去奋斗…,苏联年轻的士兵们,甚至怀揣着这本小说,喊着保尔柯察金的名字向敌人冲锋…

这本书之所以感人至深,以至于同化在当时的人们,与青少年们的血液和骨髓里。最主要是因为,作者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书中记录了那个艰苦的年代,记录了作者在铁与血中的成长,记录了作者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同时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及那个时代的人们艰苦奋斗,奋发向上,不屈不挠和敢于牺牲的精神…

可以说,在当时所有的外国小说中,对国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这本书。它的积极进取精神,对于我们当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我们当年改变一穷二白的社会面貌,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邀你看夕阳


王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我一路乘船、火车回家。穿过了广袤的国土。看到了稻田、鱼塘、水渠、绿树掩映下粉墙绰约村镇组成的田园风光;看到了一个接一个嘈杂拥挤、浓烟滚滚的工业城市;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著名山脉,婉蜒数千公里的壮丽大川;看们了成千上万、随处可遇的开朗的女孩子。

迟莉《致无尽岁月》

大毛在上车之前回头望了望我。我把手微微地举起摇了遥突然,我非常非常清晰地感觉到,十几年的岁月就在他和我之间忽忽地过去了!如旷野里灰色的野兔在奔跑。说简单也很简单,大毛一直想把我带到更好的地方去生活,而我竟然傻乎乎地在武汉一呆就是十几年将近二十年!

雾霭越发深重起来。路灯跳了一下,亮了。空气中的水分几乎用肉眼可以看出来。它们渐渐地浸透了我的肌肤。我呼吸困难但通体滋润。武汉的水是甘甜的,这不能不承认。我在园子里久久坐着,好像等待着什么。不,我没有等待。我是在想我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要像现在这样生活,而不是那样地生活。是不是由于我从小的经历就埋下了我这一生的伏笔呢?是不是我这个人注定了或者说是习惯了在忍受苦难中捕获那细小的微弱的幸福呢?或者说人生的幸福本来就细小和微弱,我是为了扩大它而在病态地自虐呢?为了看见食物那眩目的美好,我宁愿饥饿。为了永远的相聚,我宁愿一再地分离。

我在用失去收获得到吗?我在用坎坷拒绝平淡吗?

我在用缺陷逃避完满吗?是啊,在我这个年纪,我已经慢慢看见了自己,从透明的二十岁走了过来。对于这个姑娘,我有多么熟悉就有多么陌生,有多少喜欢就有多少讨厌。我一直试图对她解释清楚什么却永远也解释不清楚,其中包括对大毛深深的歉意和比歉意更深刻更复杂的那份感觉。


杂誌青春


我看过很多书,好的桥段也多,但我最喜欢的是《红楼梦》里一群女孩子作诗的片段。

那时候我上初中,青春年少,正是喜欢吟诗作对附庸风雅的时候,“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其实不会写诗,但正因为不会,就对诗词歌赋有极大的兴趣,觉得能够把一个小小的景物立地成诗,对仗工整,还那么押韵,非常神奇和美好。

所以那时候对红楼里的诗特别喜欢,尤其喜欢姑娘们写的,用了一个本子挨着抄下来。

当然后来我知道,厉害的不是姑娘们,而是作者曹雪芹,所有的诗都是他一个人写的,但有的写得浅显,有的写得生动,有的很有文笔,有的笔力稍差,这样让人觉得他笔下每一个人物的文化程度不一样,写出来的诗也水平不一。

我那时候喜欢作诗的这些片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这时候姑娘们的生活很美好,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为男人争风吃醋,没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没有什么悲伤的情绪,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岁月静好。

那时候因为我还在上初中,不懂爱情,眼里所看重的只有友谊,我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也看成友谊,所以对林黛玉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过了这么多年,我依然喜欢那个片段,喜欢在海棠花开的时候,一群姑娘在园子里铺开宣纸吟诗作对,笑声惊艳了时光……


杨子之爱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我大学的时候阅读的,已经看了7、8年了,至今记忆犹新,对上面的部分内容仍然清晰的记得,而且曾多次反复阅读,受益匪浅,是目前为止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朝的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袁天启的诫子书,目的是为了教育儿子。书中主要内容分为四篇:第一篇,立命之学;第二篇,改过之法;第三篇,积善之方;第四篇,谦德之效。浓缩了为人处世的道理,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其中,书中的故事与大家简单分享,希望对您有帮助!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少年时父亲就去世了,由母亲抚养长大。母亲想让他学医,因为学医既可以谋生又可以帮助别人,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有一天,了凡先生偶然机会见到了孔先生,这位孔先生擅长算命,给他算命之后告诉他应该去读书考功名,并且说服了他母亲。孔先生给他算好了,几岁中秀才,几岁中举人,今生能活多少岁,并且算定他今生没有孩子。这位孔先生算的非常准,竟然丝毫不差,于是了凡先生坚信自己的命已经被算定了,做不做事,努力不努力也就这样了,变得消极起来!有一天在山中见到了云谷禅师,与禅师对坐三天三夜不起妄念,禅师很是好奇就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告诉禅师说,自己的命运已经被算定了,没什么好想的!禅师听后哈哈大笑,说以为你是英雄,原来也是凡夫一个!

禅师告诉他说,普通人的命是定的,非常善良的人和非常恶的人的命运是不固定的,并且告诉他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于是,告诉他改命的方法,多做善事,不要做恶事,命运就可以改变!禅师告诉他具体的操作方法,授予他功过格,让他去做。了凡先生就按照云谷禅师说的去做了,慢慢发现孔先生算的不灵了,原本孔先生算的他考第三名,结果他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算他寿命53岁,结果他活了74岁;孔先生算他命中无子,结果他有两个儿子。

以上是《了凡四训》这本书的立命之学部分,大家如果对这本书感兴趣可以找来看看后面三个部分,看看具体是怎么改变命运的。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也推荐给大家,大家有如果疑问可以在讨论区留言讨论!


读书开眼界


人性在绝境下的嘶吼,最让人撕心裂肺。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也许两者是一样的,我该讲哪一种?——《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小伙子是当地消防员,和心爱的姑娘新婚燕尔,爱情的结晶就要诞生。苏联政府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全面封锁消息对外宣称消防事故,小伙子肩负职责毅然奔赴“火灾”前线。姑娘此时面临一个选择,见心上人最后一面——肚子里的孩子将因辐射过度夭折,自己也会九死一生;抑或是忍着悲痛保持理性——不去见心上,让自己的丈夫在痛苦中孤独死去。姑娘不顾一切选择了陪小伙子走完最后一段路。十四天后,消防员在姑娘的怀里死去,他们爱情的结晶还没来及起名字就因辐射过度而夭折。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以纪实访谈形式记录灾难过后普通人生活的残骸:“墓园里没有娜塔莎·伊格纳坚科的墓碑,只有他的名字。她还没有名字,什么也没有,只是一个灵魂,我埋葬在那里的是一个灵魂。

我每次都带两束花去,一束给他,另一束摆在角落的是给她的。我跪在地上,绕着坟墓爬,一定用跪的。(开始语无伦次)我杀了她……我……她……救了,我的小女儿救了我,她吸收了所有辐射,就像避雷针。为什么爱情和死亡会并存,谁能解释给我听?有时我仿佛听到他的声音在我耳边回响,即使相片对我的影响力都比不上那个声音。但他从来没有呼唤我……连在梦里都没有,都是我呼唤他。”


小马拾图


谈一本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的书,我想说一下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这是狄更斯的自传体小说,一本正能量满满的书,他把人生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淋漓尽致的用文字剖析出来,读后给读者鼓舞和深思,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懂得在苦难中不畏葸、不退缩,从泥淖中爬起来后继承寻找生命光亮。

时隔多年,我还记得里面的一些桥段,就是小科波菲尔在逃亡的路上的故事,他受到了很多人的的欺凌、羞辱和刁难,不过最后凭着他的顽强意志终于找到了姨母贝西,并在她的帮助下接受了教育。我记得读那一个桥段完全是在啜泣中读完的,深受感动和鞭策,是一次回味无穷的阅读经历。[心]



雅南朵朵


《围城》这本书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书写了主人翁方鸿渐平庸的一生。

从开始的留学回国,从假文凭到大学副教授,从解聘到新闻社打杂。从苏小姐到唐晓芙,再到孙柔嘉,从追逐的爱情到最后婚姻的一地鸡毛。无论他的事业还是爱情都是一直在变坏。他最好的朋友赵辛楣跟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们初读时常嘲笑方鸿渐,后来发现我们都有了他的影子。

下面是摘抄的《围城》里面的部分经典语录

1、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2、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3、世间哪有什么爱情,纯粹是生殖冲动。

4、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

5、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6、话是空的,人是活的;不是人照着话做,是话跟着人变。

7、我们称那位衣着暴露的S小姐为局部真理,因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

8、我发现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

9、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10、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11、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

12、假使爱女人,应当爱及女人的狗,那么真心结交朋友,应当忘掉朋友的过失。

13、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14、为什么爱情会减少一个人心灵的抵抗力,使人变得软弱,被摆布呢。

15、吃饭和借书,都是极其暧昧的两件事,一借一还,一请一去,情份就这么结下了。

16、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17、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18、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