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新疆邊境地區的年輕人1

13年夏天,我剛把工作辭掉,有個同學在新疆,就和他聯繫去那兒,準備一邊工作一邊旅行。所謂的工作,其實是在建築隊當小工,在那新疆的那段時間,我們主要在喀什地區的伽師縣英買裡鄉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

新疆邊境地區的年輕人1

喀什老街


我揹著揹包,帶著防潮墊和睡袋,坐了3天火車從洛陽到喀什,下車後除了火車站對面的毛主席像,其他都是陌生的。陌生的語言,陌生面孔,陌生的路牌。按照之前的做的路線攻略,坐公交車到喀什汽車站倒車去伽師縣,虧得當時的公交車上有一個維吾爾族同志會講漢語,要不我坐過站也不知道。在喀什汽車站售票員會說漢語,買了去伽師縣的車票。

新疆邊境地區的年輕人1

艾提尕爾清真寺後的街道


在伽師縣下車之後,語言還是最大的問題,我去的地方是這裡的1大隊2小隊,但是無法表達出來,而且去那裡的交通工具是各種沒帶車棚的三輪車。有個白鬍子老大爺想拉我去那裡,路過的一個美女會說漢語,給老大爺說了一下我的目的地,說好了10塊錢,我就坐著三蹦子去找我同學。

不知道走了多遠,和我同學也一直電話確定地點,最後下車時候,老大爺比劃了一下要加10塊錢,意思是走得太遠了,我到目的地就行,很愉快地把錢給他,老人也很高興。同學來接我,把我領到了住的地方,工地也是在在這個村子。當時抗震房都已經建好,我們的工作主要是加蓋一個屋頂,需要先焊接一個架子,再把石棉瓦固定到架子上。

新疆邊境地區的年輕人1

維族群眾以前的住房

新疆邊境地區的年輕人1

我們住的院子

新疆邊境地區的年輕人1

我們的住所


在英買裡鄉工作了一段時間,和村裡的人慢慢也熟悉了,見面打招呼就是握手,然後說一句“勞動”,然後笑一笑就行了,村裡的小孩兒也跟我們熟悉,有時候我們幹活的時候,他們就幫著給我們遞東西。工地上的人大多來自四川和河南,也有個別當地維族人,他們能去工作也是因為有人去說情,但是工資卻只有漢族工人的一半。我在那兒是按照一天200算,當地的工人只有100,我所見的只有幾個年輕人在那工作,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語言不通。

我們那一個工作隊都是年輕人,和主家關係都不錯。當地老鄉也很熱情,伽師縣盛產瓜果,杏特別多,很多老鄉都會給自家幹活的工人很多杏子。

新疆邊境地區的年輕人1

下班後休息

新疆邊境地區的年輕人1

遠處是政府蓋的抗震房


隔段時間我們會到伽師縣城的巴紮上採買生活用品,也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這個地方。巴紮上人很多,同時還有很多人蹲在各個街口,年齡大多三四十歲,這也難怪,農忙季節已過,這裡基本沒什麼夥計要做,這裡也沒有太多工業,所以大量的人員閒散下來,至於內地支建的一些工程,大多也是內地的工人來做,一則是因為語言,再者是有些技術崗位,本地人做不了。因為生活習慣及其他因素,本地的勞動力無法大量向東南沿海地區轉移,造成了大量的勞動力空置,也從某些方面造成了一定的社會隱患。

新疆邊境地區的年輕人1

伽師縣城的一處巴扎


在英買裡鄉的最後幾天,我和一個維族小夥子聊天,知道他15歲,已經不上學了,手腕上燙著煙疤。他家裡有頭驢,這也是我們談話的入口點,我問他驢多少錢,他笑笑說5000千塊。他們家的屋頂建好後,我們就要到烏恰縣了,離開時候遇到他,還問我是否要驢,我說再回來的時候決定買不買。他的那種表情和我們15歲時候一樣,迷茫,無聊,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渴望。

新疆邊境地區的年輕人1

安全會議


在離開伽師縣前,英買裡鄉的書記召集在附近工作的漢族群眾開會,講安全形勢和民族禁忌,所有人基本都到場,而且他們排查了我們的住所,凡是有安全隱患的,通知老闆限期整改。不得不說,在新疆基層的幹部執行力和責任心是真強,鄉里的政法委書記半夜1點還到村子看望工人。據說這個書記,到任一年基本每家每戶都去過,一年後就可以說維語,鄉親們見到他都拿東西讓他吃。

離開伽師後我和2個工人到邊境給牧民建種羊站,在這兒的居民主要是柯爾克孜人,我也將在帕米爾高原一個不知名河谷裡,在與世隔絕7天后才再次回到中國最西的一個縣城——烏魯克恰提。


新疆邊境地區的年輕人1

當地的老大爺


新疆邊境地區的年輕人1

村裡的小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