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鮑國安、於和偉、陳建斌三人,誰飾演的曹操更好?

溫開元


我開始看了鮑國安飾演的曹操,感覺再找不到比他更像曹操的了,特別是聽說好友許攸前來投奔,喜形於色光著腳丫就跑出大帳迎接好友,這段戲全在表情,確實表現出曹操奸詐的嘴臉。但是由於太注重表情,讓人感覺有種說不出的遺憾,有那麼一絲絲做作的瑕疵。



直到我看到陳建斌演的曹操,感覺離曹操更近了!陳建斌抓住了曹操狡詐而不易流露的特點,人物刻畫的比較貼近真實,就像一個活的曹操站在你面前,奸在內心而外表卻故做鎮靜,瀟灑,大度。越看越有味道,值得反覆咀嚼。


兩人的表演各有千秋,鮑的像話劇,於的像小品,他演現代戲更好些,陳的最恰當,接近於又有胸懷又有奸詐的本色!


黃蜂二師兄


首先不說演員吧,都是好演員,不能說誰好,誰不好吧。

就版本上來說下看法吧。

鮑國安版本最老,最忠於原著,這個應該都是共識吧,是不是最接近曹操本人,咱也不敢亂說,畢竟隔著這麼多年,誰也沒見過也不知道真實的曹操和歷史中的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但是三國演義中,曹操奸雄奸雄只突出一個奸,彷彿,一個人奸了多做了一些壞事,就能成功成為雄。董卓不奸嗎,袁術不奸嗎?我也不是說,三國演義不好,只是說,小說嘛,畢竟臉譜化,人物不夠飽滿。鮑國安老師,演的沒話說,把三國演義的曹操演活了,以至於,讓我一度看書的時候,都覺得,曹操就是這個樣子的。

再說說新版吧,時代在發展,對曹操的解讀也在進步。

新版真的走過一段心酸的歷程呀,那幾年翻拍成風,四大名著無一倖免,新三國最先出來,被人罵成一片。然後水滸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去罵水滸了,等到好幾個版本的西遊出來的時候,罵的簡直不能聽了,觀眾幾乎已經憤怒得了極點,最後紅樓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沉默了……開始回頭給三國道歉了。哈哈,挺戲劇化的。

新三國,不是按著三國演義拍的,加了很多主創們的創作,這可能也是一開始被罵的原因。魯肅沒那麼憨了,有很多自己的政治形象;孫權權術家的味道也出來了,孫權的演員常說的一句是,這次終於看到“三國”了,三個國家都有戲份;諸葛亮也沒那麼神了。

曹操也更加飽滿了,但是,個人覺得陳建斌老師演什麼都像他自己……

再說說於和偉的司馬懿版本,這個版本好奇怪,戲份不多的很出彩,曹操曹睿諸葛亮,幾個主角像是在演愛情片。於和偉戲路很寬,之前的劉備,現在的搞笑版姜子牙。三國的劉備,也演的不錯,一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劉備,當然是一個複雜的有城府的人,怎麼可能是一個軍師讓幹啥就幹啥的戰五渣呢。

這個版本的曹操,是有雄的一面的。相比我更喜歡於和偉版本的。舉手投足間,我們能看到曹操的狡詐和城府,也能看到他的果敢和霸氣,胸懷天下氣吞山河。而且,對郭嘉對荀彧對曹衝的幾場戲,感覺那不僅僅是書中的人物,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普通人的感情。但是,跟我想象的曹操還有點距離,可能戲份不夠,還沒法完全表現吧。

我認為的曹操,簡直是古代帝皇第一把交椅,叫做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文采風流,除了沒有給《老子》做個注沒當成學者,真想不出還有什麼不會的。坐朝能治國,帶兵能打仗,喝酒能賦詩,關了門還能搞點事。這樣的人,在氣質上就很難能找到一個能契合的演員。

在兩千年的封建糟粕中,曹操和桓溫都是被批判的人,一人一句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新時代,不是應該跟舊社會做鬥爭嗎,不就是去除糟粕嗎,是不是也可以給翻翻案嗎?一笑。

只是個人觀點,博諸君一笑。


迷茫冰城


陳建斌最強!說老版最好的,我無話說!新三國演義的更加合理,看著有實感!說明一下,《三國演義》是小說,是文學作品,小說中的文字是文學形式,如果有些人認為古代人都那樣說話,我去了!!!得愚蠢成什麼樣啊!!!!拍成影視劇,需要現實生活化!古代人不是生活在話劇裡!我們的生活就是古代人生活的縮影!

你和朋友們聚會,不好好說話,之乎者也的,不被打死,也得被打殘!所以,魯迅提倡白話文,目的是文學作品要接近生活!!!所以,你的文章也可以用文言文寫成,僅僅是文學表現形式,無可厚非!但是,不管什麼表現形式,生活就是生活!


難得小醉


個人認為三個人各有特點:

鮑安國老師不愧為老戲骨,把曹操的多疑奸詐演繹的入木三分,演出了老百姓心中固有的曹操形象。

陳建斌的曹操多了份自己的理解,曹操成為一代梟雄用現在的話情商高是必須的,喜怒哀樂不形於色,陳建斌演出了一個城府頗深更接地氣的曹操。

於和偉的曹操其演技用驚豔來形容,胸懷天下指點江山的霸氣的曹操。

三人各有特點,不能單純的評價誰演的好誰演的不好,千年以前的曹孟德到底是什麼樣的性格和形象我們已不得而知,只能從歷史文章小說中揣摩了,好的演員都會有自己的理解,觀眾也是一樣


刀耕火種


沒可比性 他們都扮演出了曹操不同的一面,鮑老師或許是因為年代的事情 刻畫的曹操還是有些臉譜化,但這個和他的演技沒關係 大背景的原因。陳建斌的曹操霸氣外露 一言一行都有種話劇的味道 個人感覺勁用大了 不知道什麼原因 他詮釋的每個角色個人感覺都是勁用大了 尤其說話咬字上 印象最深的還是喬家大院喬致庸 至於於和偉的曹操 大愛 他完美詮釋了曹操的喜怒無常,大殿隨手扔棋子兒的試探 大限來臨舞戟短歌行的豪雄氣概,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曹操!沒有之一







辭舊我


可以說,鮑國安、於和偉和陳建斌扮演的曹操各有特色,都算是成功的,各自在中國電視劇史上留下了一筆。但由於先入為主和個人實力等因素,鮑國安扮演的曹操還是最為深得人心。

央視九十年代版本《三國演義》,在豆瓣的評分超過9分,這是對劇作的肯定,是對所有演員的肯定,其中就包括扮演曹操的鮑國安。

在鮑國安出演的這版曹操出現之前,曹操在電視劇中一直都是以臉譜化大奸臣的形象出現,而鮑國安出演的曹操更加有血有肉,在讓人看到其奸雄一面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他的英武和才氣,這種當年是非常難得的。鮑國安是位有實力的老演員,這個版本的曹操一出現,馬上就成為熒屏經典形象。

在高希希版的《三國》中,陳建斌扮演曹操。這個版本的情節與鮑國安版《三國演義》有很大不同。據說在很大程度上參考了《三國志》,更想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而非像舊版那樣基本沿襲《三國演義》原著。這種嘗試當然是好的,也引來一些喝彩之聲,但現在看與舊版相比經典度是不夠的。

而陳建斌的表演也顯得有些另類,全劇可能本就想打造一個不一樣的曹操,所以選了陳建斌這樣長期出演舞臺話劇的演員,因此在熒屏上這個曹操就顯得舞臺感十足,有些神經質,而不像一個真實的人。順便說一句,於和偉在這個版本的《三國》中扮演了劉備。

於和偉扮演曹操是在《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吳秀波扮演司馬懿。這部劇我看得不夠仔細,總體感覺是於和偉扮演的曹操霸氣十足,而且於和偉的臺詞功底很好,也演出了自己的特點。

綜合來看,不管是全劇經典程度還是演員個人表現,鮑國安扮演的曹操地位無可撼動,這種影響力應該還會繼續保持下去。



鄭捕頭


首先說一下,看任何東西,要有自己的觀點,不要人云亦云。

我反對毀經典,但也極其反對老的就是好的,就不可超越,如果是這樣,國粹京劇到今天應該還是四大徽班進京的地位。


回答這個問題前,引用兩句話做開篇。

“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魯迅

鮑國安版的曹操,優點很多人說了,我就說說缺點,這一版誠可謂是經典,但是限於時代的關係,那個年代的演員,說好聽點叫演啥像啥,演關羽的像關羽,演曹操的像曹操,唯獨不像一個正常的人。說難聽點就是表演模式化嚴重,個個都有樣板戲的遺風。

舉例:心裡決斷不下的時候,要麼看天作思索狀,要麼看地作沉吟狀,袁紹官渡前,孫權赤壁前,幾乎一模一樣。心裡算計人的時候,眼中寒芒閃過,周瑜騙蔣幹,曹操夢中殺人,如出一轍。

試想一下,如果在正常生活中,哪個拿曹操那個眼神看你,你能受的了?你能不提防他?

修飾的過分就往往不真實,表演的過餘就是做作。

唐國強版諸葛亮,在老年時期的表演好評多於青年時期,也是這個原因,在老年時期,有很多無奈心酸力不從心,這才是一個真實的人,而年輕時候,用他自己的話說“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輩心驚膽裂:竊謂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就是此意。

當然,年代限制,並不能說是鮑國安一個人的問題,只是他先入為主,之後其他人扮演的曹操在和他比較的時候,很容易自覺不自覺的以他為模板,所以看誰都彆扭。


陳建斌版曹操,接上一段話,因為有鮑國安珠玉在前,大家已經習慣了那個擰眉怒目眼閃寒光的曹操,突然來了個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大家第一反應是不適應。

陳建斌應該也是發覺了鮑國安版本的臉譜化問題,所以想另闢蹊徑來一個飛揚跳脫版的曹操讓大家眼前一亮,至於結果,不能說成功,也算不上失敗,中規中矩,馬馬虎虎。

優點在於這一版的曹操多了很多人情味,不再是那個讓人望而生畏的魏武大帝,而是實實在在小時候和袁紹一起飛鷹走狗的少年成長起來的奸雄。和許褚之間,和袁紹劉備之間,和司馬懿之間,和曹丕曹植曹彰父子之間,那種遇到大事心機深沉,遇到小事一笑而過的人生態度躍然屏幕之上,這一點很值得稱道。

缺點奸雄奸雄,奸的過餘了,雄卻略顯不足,過餘去修飾曹操的奸詐,搞的曹操好像就是個背後陰險算計別人的狗頭軍師一樣,霸氣上面,差遠了,還有那跳戲的嗓音。


於和偉版的曹操出來之前,我一直覺得鮑國安的曹操不可超越,頂多就是再出來幾個從別的人物角度飾演曹操的戲骨,能弄個並駕齊驅的就不錯了,直到看了軍師聯盟。

軍師聯盟前半部,於和偉的演技全面碾壓吳秀波的司馬懿,包括大家津津樂道的鷹視狼顧的那一段,從於和偉丟珍珠,轉身,慢鏡頭臉部表情的變化,出現笑容,揮手,最後笑容慢慢消失。整個人物的內心狀態你看似看的很清楚,但是看完之後你完全不知道他在想什麼,用不面癱的方式演出了面癱的效果。

我們喜歡用喜怒不形於色來形容一個人內心的深沉,用這個標準來說,

喜怒形於色的是最膚淺的,類比現在的小鮮肉,高興就扯著嘴傻笑,難過就嚎啕大哭。

再高一個等級就是喜怒不形於色,類比倪大紅面癱似的演技,所有的情緒全部用眼神來傳達,梁朝偉考無線演藝班時面無表情,用菸灰的抖動來表達內心的震驚。

而再往上,就是人物性格情緒很複雜,人物本身就是裡外不一,所以演員也要演出裡外不一的層次感,外在的表達是一套,內在的是另一套。

於和偉做到了,外在的嬉笑怒罵,豪邁過人,內在的真實想法,沒有任何人能猜得到,劇中人猜不到,觀眾不看到最後也猜不到。

從這個角度說,我認為鮑國安演出了曹操的裡,陳建斌演出了曹操的表,而於和偉內外兼修,實實在在呈現的是曹操這個人。

很多人都提到了,橫槊賦詩那一場戲算是於和偉版曹操的高光演技炸裂時刻,端酒一口飲盡,酒灑在袍子上,若無其事的擦一擦,起身,開口,情緒由低到高,開始的“平黃巾,定河北,徵烏桓,收荊州,天下九州得其六,天下英雄,可有誰能勝孤一籌?”這是一個暮年英雄對自己平生功業的自豪,到了那一句“這杯酒,當敬典韋,敬郭奉孝,敬夏侯淵,也敬關雲長。”的時候情緒到達頂峰,最後的灑然一笑“這世上豈有萬壽無疆之人壽,卻有澤被萬民之功業。”

這一段戲,從一個普通人到一個亂世梟雄,再到一個垂暮老人,一生鐵馬冰河,千秋不世盛名,情緒大起大落,極具戲劇張力,可以說是教科書似的片段了。


最後,曹操,我頂於和偉。


蟲二老人


一說到三國,就不得不提曹操。

講到曹操,我腦海中的第一印象,湧現出的是鮑國安老師。一個隨意的眼神,便充滿了深不可測的權謀心計。他在老版《三國演義》的電視劇裡,飾演了“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 。我認為,迄今為止,包括其他演員在內,諸如陳建斌、張豐毅、於和偉、姜文、劉松仁…鮑國安老師,演的曹操是最好的,不僅形似,而且也神似。你仔細觀察他演的曹操,眼神中充滿了兇狠與殺機,讓人感覺城府很深,老謀深算、狡詐多疑。鮑國安老師把曹操的人物特徵與心理活動,拿捏的十分準確,一笑一哭,盡顯奸雄本色,我可以說,他將曹操演活了:有權謀(“挾天子以令諸侯”),有膽識(刺殺董卓),善機變(割須棄袍、望梅止渴),愛惜人才(收徐庶、招關羽、痛哭典韋、郭嘉),志向遠大,抱負宏偉(“青梅煮酒論英雄”)賞罰分明,又有雄才大略與偉人胸襟,,但又狡詐、兇狠、生性多疑(殺呂伯奢一家)…鮑國安老師,把曹操這個人性複雜的一代歷史偉人,生動、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陳建斌版曹操,霸氣而豪邁,但缺少一種梟雄氣概與偉人風采,沒演出曹操的內心世界與驚人文采,欠缺一種老謀深算的狠辣勁兒。

於和偉版曹操,賢達卻又狡詐,把曹操的生活上的樸素一面,展露了出來,或怒或笑,生動自然。但是,城府不夠深,沒演出曹操的政治手段與文學才華,總感覺,在胸襟抱負與治國理政上,稍顯不足





樂隊主唱多多V遠山


個人最為喜歡鮑國安演的曹操,因為古風古韻,更為符合這個歷史人物的形象。

1、鮑國安的曹操有血有肉,神韻突出。

無論是大戰劉表還是橫槊賦詩,他飾演的曹操更加骨肉豐滿,真實不虛。通過陳鬱的表情和眼神,將三國中曹操那奸詐而又智慧的形象呈現得淋漓盡致。再加上原汁原味的古韻臺詞,更加讓這個形象活靈活現。

2、於和偉的曹操正經有餘,城府不夠。

於和偉飾演的曹操,形象氣質都可以,但是因為個人形象,加之對歷史人物的刻畫深度不夠,導致正面的形象過於突出,反而掩蓋了三國中對曹操“亂世之奸雄”的描述。個人認為他還是適合演劉備這種人畜無害,名門以後的正面角色。

3、陳建斌的曹操頗有匪氣,更適合農民起義的領袖這樣的角色。

陳建斌無論從形象上,說話的語氣上,更適合黃巢方臘這樣的角色,貧苦出身,通過一路的拼殺最終到達巔峰。他的氣質中不知不覺就透露了這種無法掩蓋的特徵。

個人認為他在人物的刻畫上還存在深度不夠,城府資歷不深入的情況,所以他只呈現出來曹操的霸氣,善變這些表面的特徵,更深層次的智慧,謀略,豪情都還有所欠缺。

因此,如果讓我選擇,我還是選鮑國安老師。





深圳方遠


鮑國安老師演得最好,手眼身法步,樣樣精通樣樣出彩。把曹操多疑,奸狡,溫情,豪邁,狠毒,從諫如流,信念堅定等方方面面,都表現得很好,真正展現出一個治世能臣,亂世梟雄,栩栩如生的曹丞相。

陳建斌演得最差,裝模作樣裝腔作勢,臺詞功底尤其差。一句“你令堂……”就漏底了,漏大底了,文化底蘊立馬穿幫——要知道曹操可也是一代文宗,詩詞大家。

於和偉居中,不瘟不火,不鹹不淡,曹操是那個樣,姜子牙也是那個樣,如曹操口中的軍令“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