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四川這位院士:48歲再求學,填補國內空白,多名"行業大佬"是他的學生!

他有一個小習慣,就是喜歡吹口哨,從大學時代邂逅通信開始,在積極樂觀的口哨中,

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李樂民,從通信時代的參與者、逐漸成為了推動者、踐行者、見證者。從研製我國第一臺"載波話路用9600bit/s高速數傳機"到實現我國首次彩色電視的數字傳輸,在與通信結緣的69年裡,李樂民為中國通信事業做出了自己的應有貢獻。

四川這位院士:48歲再求學,填補國內空白,多名

換專業,與電訊結下不解之緣

1932年,李樂民出生於被稱為江南封面的水鄉古鎮——南潯。"樂民"來自《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父親李慶賢起的。李慶賢是我國知名物理學家、物理教育家,也是當時少有的"海歸"博士。受父親影響,李樂民酷愛數學和物理,甚至連三角函數表都背了下來。1949年,李樂民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從東吳大學附中畢業,前往上海交通大學學習。

在二舅的建議下,李樂民選擇了"容易找工作"的紡織專業。但一年後,李樂民發現紡織專業並不適合自己,於是申請轉到電機系,當時電機系分為"電力組"和"電訊組",李樂民對"電訊組"十分感興趣,從此便和"電訊"結下了不解之緣。

四川這位院士:48歲再求學,填補國內空白,多名

李樂民隨父親李慶賢(左)到東吳大學參加1945年畢業典禮

成都是他的第二故鄉

1956年,李樂民到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任教,從此成都也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1970年,成電接到一項重要研究任務——研製"載波話路用9600bit/s數傳機"。以前的電話使用的是模擬通信,在傳輸距離拓展,信號會發生畸變和衰減,經多次轉接,信號失真越來越大。要在屬於模擬通信的載波電話話路中傳送數字信號,需用數傳機(也稱調制解調器)。當時中國通信核心技術、設備和基礎建設都非常薄弱,只有清華大學曾完成了"載波話路用4800bit/s數字傳輸"。

四川這位院士:48歲再求學,填補國內空白,多名

成電組織了近百名科研人員,進行研究試製。在前期方案論證中,李樂民提出的"相關編碼"方案得到大家認可,被作為"數傳機"的總方案,他在研究中負責總體技術,並具體負責"自適應均衡"研究,這是整個系統的核心關鍵技術。研製期間,李樂民幾乎每天工作到凌晨2點。但他從不覺得苦,從來沒叫過累,以科研為樂,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樂。

1973年,數傳機送北京進行檢驗。實驗證明,李樂民主持設計完成的數傳機能對從北京到成都這樣的遠距離通信畸變問題進行校正。我國第一臺"載波話路用9600bit/s高速數傳機"誕生。

四川這位院士:48歲再求學,填補國內空白,多名

48歲再求學

1979年,李樂民評上了副教授,同時他也獲得了出國再學習的機會。按照規定,副教授不用考試便可出國,但李樂民還是決定考一考。考試內容包括英語和業務課。

為了考試,李樂民花了不少時間做準備,不僅英語得了"優",專業基礎課更是得了160分。專業基礎課的考試有8個題目,只要選做5個題目就可以得100分,而李樂民是參加考試的人中唯一一個8個題目全做對了的人。即便如此,李樂民並不自滿。他覺得,自己還有些東西沒有掌握好,需要進一步學習,於是他更加堅定了要去國外學點真功夫的決心。

1980年,李樂民抵達美國,跟隨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Laurence B.Milstein教授做研究,他也是Milstein教授課題組的第一個來自中國的訪問學者。在美國兩年,李樂民將Milstein教授的擴頻通信中抗窄帶干擾研究和自己的自適應均衡信號處理研究結合起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李樂民在IEEE通信學報發表了抗窄帶干擾研究的三篇論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四川這位院士:48歲再求學,填補國內空白,多名

回國再作貢獻

1982年8月,李樂民回國,接到了成電的新任務——"建立一個信息系統研究所",學校任命他擔任所長。此後,李樂民帶領大家研製"140兆比特/秒數字彩色電視光纖傳輸系統",為了攻克難關,已經五十多歲的李樂民一如既往地忘我投入,甚至在大年三十李樂民還和學生在實驗室裡調機器,直到六七點鐘,才各自回家吃年夜飯。

四川這位院士:48歲再求學,填補國內空白,多名

項目研製成功後獲得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個項目在學術上的意義有兩方面:第一是首次在國內實現了彩色電視的數字傳輸;第二個是在國內實現了彩色電視的遠距離光纖傳輸,在中國那個光纖傳輸全靠從美國進口的時期,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項目的成功在通信研究院所和工業界引起了很大關注,為現在普遍應用的寬帶數字電視打下了基礎。

此後,李樂民敏銳地意識到寬帶網絡將成為日後的熱點,便把研究方向定位在數字通信傳輸和通信網技術和設備。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團隊研製出系列化實用化的光纖網絡設備,為中國當時落後的通信網絡、局域網的提升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改變了很多行業的數據傳輸速度和質量。

四川這位院士:48歲再求學,填補國內空白,多名

為人師表,誨人不倦

1983年,李樂民招收了一名碩士研究生。這是李樂民自1978年恢復正常教學以來招收的第一位研究生。1986年,李樂民成為成電"通信與電子系統"博士生導師,是成電在該學科的首位博士生導師;迄今,他已培養碩士生畢業120名、博士生畢業88名。

現在他的學生很多已成長為通信行業的領軍人物:國內移動智能網技術的"拓荒者"、長江學者廖建新;TCL集團前副總裁、摩托羅拉全球副總裁劉飛……

學生的成績斐然,而李樂民卻說,"我只不過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地方而已"。

1986年,李樂民被批准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7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他還是第六至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從1987到2007年3月參加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李樂民在二十一年的時間裡,連續擔任了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四川這位院士:48歲再求學,填補國內空白,多名

"一個科技工作者能有創新、有所發現,在科技發展的洪流中有所貢獻,特別有意義,也正體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生追求。"李樂民的人生像一條寬闊的河流,在平靜之中孕育著壯闊波瀾。他用畢生的精力為信息社會的到來做著各種努力,如今,信息社會已然來臨,但他依然奮鬥不息。對他來說,生命已經與通信事業凝為一體。

關注"成電招生"頭條號,獲取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電子科技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電子科技大學新聞網、中國工程院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