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白 银 市 平 川 区 玉 碗 泉 村 名 的 来 历

白银市平 川 区 玉 碗 泉 村 名 的 来 历

——玉碗泉村傅老先生所述故事之一

(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笔记杂谈卷)

武 永 宝

一、村中耆老傅永存先生

前年某一个冬日,闲暇无聊,笔者遂驱车前往平川区水泉镇的双岔村,目的是要采访一下迁居这里的一位耆老——傅永存老先生。陪同我一同前往的,乃是我的中学同班同学,某学校校长傅学成先生。

白 银 市 平 川 区 玉 碗 泉 村 名 的 来 历

傅学成说,傅永存老先生是他的尕爸,是村中耆老,经多见广,对于村中逸闻趣事知道很多。

老同学多次在我耳边提起这些,遂勾起了我的强烈兴趣。这不,这天我们结伴终于成行了。

提起傅永存老先生,在方圆可是很有些声望的。他出生于民国31年(1942),属马。早年在新疆当过兵,当兵期间,在部队学习过一些医学知识,以及简单的救治技术。回乡后,生产大队期间,曾长期辅助村上的赤脚大夫,一同救死扶伤,做过许多医疗救助工作。从而受到村民好评。

同时,傅永存老先生还长期担任村级民办教师。1976年文革中,因为一句话,被揪斗,游街多日……为此,辞去民办教师,专心务农。关于这一问题,后来组织上也予以平反。但老先生的教书生涯,就此结束了。

傅老先生原是玉碗泉村民,后随子女搬迁至双岔村居住。来到家里,笔者送上一箱“特仑苏”,彼此谦气一番,遂围着冬日的火炉,开始了漫无目的的瞎侃神聊。

白 银 市 平 川 区 玉 碗 泉 村 名 的 来 历

二、黄河边难忘的童年时光

傅老先生的童年是在玉碗泉村度过的,不仅如此,除了六十年代在新疆当兵几年外,他其余的大半辈子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搬迁到双岔村,乃是近几年的事儿。

傅老先生说,村子紧靠着黄河,村子的上游黄河边有大水车,年复一年吱呀呀转。人们做成一个巷道,安置水车,引水灌田……童年时代玩耍,他和同伴几乎天天在黄河边晃荡。一边看水车,一边捞“浪沫子”。更多的时候,则抓鱼。

黄河湾边的水塘里,随着黄河水涨、水落,就会有鱼误入其中。黄河水落下去,鱼儿们就成了“瓮中之鳖”,扑通通下去,会捞上来许多。

那个时候,人都饿呀。有了鱼儿这些食材,于是就收拾柴火烧鱼吃。烧鱼的方法很多的,有直接火烤吃法。也有用“锅锅灶”的办法……小伙伴们的身上都背着一个尕葫芦,里面装着盐沫、调料粉,等等。在黄河边,伴随着滔滔河水,一边就着尕葫芦里倒出来的佐料,洒在烧熟的鱼身上吃鱼,那是最令人难忘的一幕……

傅老先生说,黄河边的鱼,种类很多的,什么鲤鱼、鲶鱼、鲫鱼、泥鳅、草鱼、鲢鱼,等等都有。这些鱼就是黄河恩赐给人们的礼物,在饥荒的年代,帮助人们度过困难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傅老先生说到这里,眼眸里充满了对往昔的憧憬之情。

白 银 市 平 川 区 玉 碗 泉 村 名 的 来 历

三、泉水叮咚敲醒的村子

傅老先生又讲起了他所在的村子——玉碗泉的得名来历。

他说,玉碗泉村,最早的村名不这样叫,原来叫做:一碗泉。全村现在有一千多口人,算是一个黄河之滨的中等村子吧。黄河边的袖珍型的河湾小村,往往几十户人家,百十口人,这样的小村子,比比皆是。所以,比较起来,玉碗泉村还算一个较大的村。当然,比起真正的黄河边的大村,数万人那种,那还相差很远的。

该村依山临河,地方狭窄,可耕地面积较小。人们主要吃用黄河水。民国时代,人们主要靠黄河水车引水浇灌村子的田地、庄稼。解放后,主要用电力提灌。

村中有泉水,潺潺流淌,经年累月不断。泉水甘甜无比,村民也有吃泉水者。可惜,泉水太细小了,一般生活用水尚可,而要浇灌田地,则是不行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正是村中那汪细小清泉的真实写照啊。村中有此一景,也是蛮有诗意的嘛。这也成了该村的一个显著标志。

每日早晨,叮咚的泉水,很是悦耳,整个村子,就是在这叮咚声中苏醒了。所以,有黄河拥抱,有泉水奏乐,这样的村子真是世外桃源,也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傅永存老先生说,他热爱玉碗泉这故乡的小村……

白 银 市 平 川 区 玉 碗 泉 村 名 的 来 历

四、玉碗泉村名的来历

玉碗泉村的得名,正是与村中的这眼珍贵的泉水有关。因为泉水太细小,起初就叫做:一碗泉。说明泉水之细微,瞬间涌出的泉水,用“一碗”舀之,即倾尽也。真是够稀罕的了……因此,村名,遂由此得之。

一碗泉的村名,叫了很久,大概有二三百年光景吧。在大清光绪年代之前,一直这么叫着。后来,有村民们因故去靖远县城的衙门里打官司,判案子的知县大人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问:

诉讼村民,为哪个村子人氏?

村民急忙回复道:小民乃是一碗泉村民……

县官说:一碗泉?还有这么一个地名?

村民连连叩首道:有啊,有的,就在……

县官于公事之余,突然就对“一碗泉”的村名感兴趣起来。知县可是朝廷命官,进士出身,那是饱读诗书的。琢磨再三,知县遂正式将“一碗泉”的村名,改成“玉碗泉”。县太爷改的这名字可谓“高大上”啊,一下子将原来那个土里土气的名字压下去了。这之后,人们都认可了这名字,一直叫到今天……

这就是玉碗泉村名的来历。

白 银 市 平 川 区 玉 碗 泉 村 名 的 来 历

2019年11月28日写于陇上平川陋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