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65歲以上的農民一半多,日本仍是農業大國,中國土地誰來種呢?

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一個共識,在日本,“銀髮上班族”非常普遍,甚至賣給老年人的尿布比嬰兒還多。有數據顯示,日本75歲以上人口增加53萬,大約每7個人中就有一位75歲以上的老人。但是這個勞動力不足、耕地面積有限的國家每年卻能大量出口農產品,躋身於農業大國行列。

65歲以上的農民一半多,日本仍是農業大國,中國土地誰來種呢?

據統計,2018年日本的農業就業人口為175萬,近十年的時間減少了100多萬。其中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更是高達68%,人手短缺與老齡化問題十分嚴重。但農林水產品和食品出口勢頭卻十分強勁,多個品類都是呈現出大幅增長的趨勢,2018年的漲幅約為12%。其農副產品出口到中國、美國、韓國、越南、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像這樣一個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國家是如何成為農業大國的呢?

65歲以上的農民一半多,日本仍是農業大國,中國土地誰來種呢?

雖然日本完全有經濟實力購買外國的糧食,但是為了國家的糧食安全,日本一直在努力提高糧食的自給率,保護農業的發展。在日本,農業補貼名目繁多,有人稱日本農業是“被寵壞的農業”,各項補貼加起來約有470種左右,災害防治、土地改良、基礎水利等無微不至,還通過青年務農補貼鼓勵年輕人務農,對於參加農業培訓的青年每年都提供補貼,務農之後連續5年每年都有150萬日元的補貼。

65歲以上的農民一半多,日本仍是農業大國,中國土地誰來種呢?

為了解決農業勞動力問題,日本還修改了國家戰略特區法,將允許外國勞動力在日本從事農業加入其中,在國家戰略特區解禁了外國人從事農業的限制。但是僱傭外國勞動力的成本比較高,在一些地區的實施效果有限。為解決日本農業勞動力短缺以及老齡化嚴重問題,日本不得不大力發展其無人農業,這也使得日本的農業走向智慧化、精緻化的體系,成為被逼迫出來的潛力股。

65歲以上的農民一半多,日本仍是農業大國,中國土地誰來種呢?

在日本,無人機應用於農業已經是常見現象,成為世界上農用無人機噴灑農藥大國。研發的各類機器人也投入農業中進行使用,如採收機器人搭載的攝像頭可以識別作業時的行進路線,使用紅外光線照射作物,並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分析,可以判斷是否達到採收的條件,這些機器人的使用可以使人力成本從4人下降到1人。現在,日本還有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等機器人農機研發項目。

65歲以上的農民一半多,日本仍是農業大國,中國土地誰來種呢?

有報道稱,2050年日本農業人口將減半至100萬人,其中3成約為85歲以上的老人,但如果智慧農業發展順利,也會為日本農業生產帶來更多商機。現在,我國的老齡化也在加快,有數據表明,到205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將達到4.8億,也就意味著,全世界每4個老人就有1個生活在中國,屆時我國將躋身於世界高度老齡化國家的行列。

65歲以上的農民一半多,日本仍是農業大國,中國土地誰來種呢?

人們不免擔心,到那時候中國的地該由誰種呢?好在我國已經鼓勵土地流轉,一大批的家庭農場和合作社已經成立起來,農村土地利用率也在提高,相信中國的農業發展方向也會越來越好。你覺得日本的發展模式我們能否借鑑?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