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阳交穴:舒筋活络、理气降浊

阳交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郄穴。别名:别阳穴,足髎穴。阳交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对其针灸能治胸胁胀满,下肢痿痹。

【腧穴释义】

阳交。阳,阳气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胆经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胀散上至于天之天部而成为阳气,与膀胱经飞扬穴扬散于天之天部的阳气相交会,故名。

别阳。别,离别之意。阳,阳气。别阳名意指胆经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由此别走阳维脉。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而化为纯阳之气,胀散的纯阳之气别走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别阳。

足髎。足,指穴所在的部位为足部。髎,孔隙之意。足髎名意指本穴的纯阳之气为弱小之状。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经吸热后才能上升至本穴纯阳之气所在的天部层次,但因其富含水湿(外丘穴因其含有较多水湿而不能直行于上,只能横行),只有少部分水湿化为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本穴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如同孔隙中化出一般,故名足髎。

阳维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弱小,外传阳维脉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阳维脉郄穴。

【取穴位置】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阳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取穴。


阳交穴:舒筋活络、理气降浊



【穴位解剖】

在腓骨长肌附着部;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阳交穴下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腓骨长、短肌由腓浅神经支配。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由胫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腓骨长肌→后肌间隔→踇长屈肌。

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动、静脉分支。

【功能主治】

功能:面肿、癫疾、惊狂、胸胁胀满疼痛、胸胁胀满、膝股痛、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等。

【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阴陵泉、悬钟,有祛风温,利关节的作用,主治膝胫痛;

配太冲,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配四神聪、大陵、内关,有宁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狂。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临床运用】

胸胁胀满,下肢痿痹。现多用于腓浅神经疼痛或麻痹,坐骨神经痛,胸膜炎,肝炎,精神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