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国家再次出手,那些看好三四线楼市的人,必定会再次失败?

国家再次出手,那些看好三四线楼市的人,必定会再次失败?

这天真是说变就变,就拿北京来说,昨天还大雨瓢泼,今天就阳光明媚了;当然,刚刚新华网发布的一则消息似乎也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根据新华网的新闻显示:其在今天新华网致电国开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棚改贷款情况、以及最受舆论关注的棚改审批权限收归到国开行总行一事展开寻问。

得到的回复是这样的:根据国开行现行信贷管理制度规定,贷款合同的审批及签订权限均在分行,目前没有任何调整变化,合同审批权限仍在分行,不存在总行上收棚改贷款合同审批权限的情况。

同时,按照国开行制度规定,贷款合同审批前要对项目的政策合规性、贷款条件落实情况等进行严格审查,由总行、分行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把关。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国开行直接否认了此前市场上流传的国开行总行将收回棚改审批权限。

这可真是万万没想到,前段时间舆论纷纷扬言国开行总行将收回棚改审批权限,依靠棚改的三四线楼市即将步入凛冬,虽然国开行没有承认这种观点,但也没有发声发驳。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习惯性的将沉默与默认划上了等号。可结果……

国家再次出手,那些看好三四线楼市的人,必定会再次失败?

国开行的突然发声绝对不是心血来潮,解局君坚信事出必有因。

对于楼市,国人有种天然的执念——“毕其功于一役”;解局君或许不止是国人,高层也肯定动心过,所以才有了前段时间棚改权限将上收至国开行总行的传言;掐住棚改资金,无疑是掐中了三四线楼市的命脉,这种明明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到最后为什么没有实施呢,反而让国开行今天出来否认了呢?

拨开迷雾看本质,其实也不难看出国开行这次的否认之举——一次性叫停棚改,对经济冲击太大了,所以不得不缓和一下。

三四线楼市的复杂性,显然让上头对棚改一刀切产生了顾虑;一旦真的实施,三四线楼市必将从天堂跌入到谷底,而这必将加速房地产泡沫的爆炸,这对财政原本就已经捉襟见肘的基层政府来说,夸张点说或许是一场灭顶之灾。

而这对目前陷入贸易战之中的中国经济来说,显然是不能承受之痛。只能从侧翼进行突破,诸如加快房产税的出台,前两天财爷的吹风会就透漏了高层的急切。

国家再次出手,那些看好三四线楼市的人,必定会再次失败?

另外,解局君个人认为控制地方债务风险,避免其崩盘,也是迫使国开行总行否认收回棚改权限的重要原因。

还记得昨天解局君在昨天的推文中说的嘛,中央终于下大决心,亲自摸底地方债的最大推力就是未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而此次国开行的突然改口,恰恰也证实了这一点:地方债务风险已露獠牙,只能在短时间内无奈的采用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

众所周知,棚改的资金来源主要仰仗于国开行,而实施主体则是以地方政府为背景的城投公司,这些城投公司通过建设安置房、廉租房等,完成棚改目标,消耗掉贷款。所以说,这些城投公司实质上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基层地方政府的债务主体。

换句话说,棚改贷款的其实就是债务,是要还的。

知乎网友Alex Won就直言:这些城投公司往往都是ZF通过路桥土地资产以及财政资金进行注资的地方投资融资平台,主业也不搞生产经营的,大多数负债率高的一比,一般利用政策便利获得低成本的土地、资产,再依靠土地和资产的增值,加上部分经营收入来创收。

同时,平台公司也大多数持有地方工厂、企业的股权或债权,但是这些企业往往也都是国企、国有入股企业,经营状况也是可想而知,有些值钱的就是那块地。

因此,平台公司非常依赖经济运行的情况,经济下行,做产业搞经营的先完蛋,资产价格跳水、债权债务缠身、平台公司当然也逃不过,变成僵尸企业、破产企业的关联企业。

现在这种经济状况,我想也不用解局君多言了吧。所以,前段时间接连出现城投打破刚兑的事件发生,这种事可以有,也必须有,通过一两个城投公司的打破刚兑来警醒市场,但要是中国所有的城投公司都这样,那么系统性金融风险这头“灰犀牛”……

故而,只能在最坏结果中,摒弃掉最坏的,折中取之。

但是,要明白的是,以时间换空间毕竟只是权宜之计,留给我们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