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赵佗的南越国是在哪个地方?

小睿影视文化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就在秦国灭掉楚国的同一年,将军任嚣奉命出征岭南,意在平定当地的百越。所谓“百越”,又称“百粤”、“诸越”,是当时中原诸国对东南沿海一带到越南北部所有部族的泛称,由于文明开化较晚,长期过着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让人没想到的是,以往攻无不克的秦军面对不成编制、兵器原始的越人队伍,最终竟以失败告终。三年后(前219年),此时已完成国家统一的秦始皇,再派国尉屠睢和将军赵佗率大军50余万、兵分五路南下攻伐岭南,不想征战三年时间,依旧兵败而回。不仅如此,屠睢还因滥杀无辜,遭到当地人的袭杀。


连续的丧师辱国,让秦始皇怒不可遏,于是在屠睢死后两年(前214年),再派任嚣、赵佗率大军南征。任嚣、赵佗吸取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实施稳扎稳打、分化瓦解的策略,在保障粮道不被断绝的情况下,拉拢对秦朝有好感的部落,攻击负隅顽抗的势力,经过长时间的征战,终于完成既定目标。



岭南被平定后,秦朝在此设立南海、桂林、象三郡,管辖今天两广及越南北部地区,总面积达数十万平方公里。由于是新征服的土地,所以秦朝便在此地屯驻重兵,并任命任嚣为南海郡尉,赵佗为龙川县令。由于南海郡在三郡中地位最重要,而龙川县在南海郡中的地理位置、军事价值也极重要,因此,任嚣和赵佗便成了岭南掌握实权的“头号”、“二号”首长。


赵佗赴任后,在当地采取“和辑百越”的政策,并上书朝廷,请求迁移50余万中原百姓到岭南“实边”,由此加速了当地的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秦并天下,略定扬粤,置桂林、南海、象郡,以適徙民与粤杂处。”见《汉书·卷九十五》)。


就在任嚣、赵佗大力经营岭南期间,中原却陷入大混乱当中。原来,秦始皇驾崩没多久,戍卒陈胜、吴广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以反抗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一时间,六国贵族和英雄豪杰纷纷响应,使得国家再次陷入大分裂中。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终前将职务让与赵佗,并告诫他应割据岭南、独自建国。



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豪桀叛秦相立,南海辟远,恐盗兵侵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侍诸侯变,会疾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可为国。郡中长吏亡足与谋者,故召公告之。”引文同上。


赵佗认为任嚣的话有道理,于是在他死后,便即刻封锁岭南通往中原的各个关隘,断绝栈道,并自南而北构建起三道防线,开始在南海郡聚兵自卫。等到刘邦灭掉秦朝后,赵佗便彻底卸下道义上的“负担”,派兵攻取桂林、象两郡,然后在士民的拥戴下,在岭南自立为“南越武王”,时在汉高帝元年(前206年)。



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谿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前后历经5王,立国95年(前206-前112年),虽然表面上向汉朝称藩,但实际上却是个独立的政权,并且经常对汉朝的其他藩国,如长沙、闽粤等进行侵扰,俨然已成为岭南地区的霸主国。


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发生政变,权相吕贾杀死“亲汉派”国王赵兴、太后樛氏及汉朝使者安国少季等人,然后拥立赵建德为王,并发兵攻击汉朝军队,由此引发双方间的战争。同年秋天,汉武帝派将军路博德、杨仆等人兵分四路讨伐南越,并在当年冬天将其攻灭。南越灭亡后,汉武帝在此设置南海、交趾等九郡,至此两广及越南北部地区再度归于中原王朝统治之下。



如今,除越南北部外,南越国故地大部分都在中国境内。虽然两广地区很早便成为中国的领土,但在古代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蛮荒烟瘴、原始落后之地,直到唐宋年间才开始得到大开发。如今,南海郡的故地-广东省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GDP总量一直占据各省份的“榜首”位置,当年的开拓者-赵佗若是泉下有知,当倍感欣慰了。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南越国的前身来自秦朝在岭南建立的三个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南海郡下辖番禺、博罗、四会、龙川、冽江、揭阳六个县,位置在今天的广东省境内,北至韶关,南到香港紧靠大海,西至广西贺州,东到汕头,治所在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



桂林郡下辖45个县,地盘非常大,位置主要在今天的广西境内,包括广东省的一部分,即现今南宁、贵港、百色及柳州大部分地区,玉林北部地区,河池东部和南部地区。北至桂林,南到广东河池,西至广西百色,东到广西梧州及广东交界处,治所在布山县,今贵港市辖区。

象郡主要是在今广西的西部,及广东的雷州半岛到越南北部地区,还包括贵州及云南一一小部分地区,北至贵州凯里,南到越南北部,西至云南广南,东到广西百色。



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公元前219年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先后两次派出大军南征百越地区,先后花费6年时间,才彻底征服百越,并在百越地区设立了三个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三郡建立后,秦始皇先后数次向三郡移民达50万人,并且还一次性向三郡迁移妇女一万五千人,以便同当地驻守的士兵成家,这批人成为百越地区最早的汉族移民。

秦朝灭亡后,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也就是先后两次出征百越地区的秦军副帅,杀害秦始皇派到三郡的官吏,换上自已的亲信,并且堵塞百越与中原地区的通道,形成事实上的割据。



公元前204年,赵佗正式建立南越国,自号为"南越武王",国都定于番禺(今广州)。

从开国君主赵佗至亡国君主赵建德,历经五王,一共存在了93年(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刘彻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于当年灭亡南越国。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即南越武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人。

秦国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赵佗和任器攻打百越,百越攻下后赵佗丰命镇守和治理此地。由于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变法获得成功,可始皇命短突然驾崩,秦朝内乱兴起。赵佗趁机自封岭南王建立了南越国,号称“南越王”(前204-前137年)。楚汉相争时期,赵佗在岭南的小日子过得不错啊!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汉高祖刘邦取得政权后百废待兴接继秦朝留下的事情抚民安邦,并未立讨伐赵佗。到了前196年前后,汉高祖刘邦下令封锁南越国边境,禁止一切军用物资主要是铁器和马匹流入南越国。当时的冶炼技术掌握在中原地区的汉朝手中。经过封锁后,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招安,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刘邦驾崩朝野不稳,吕后掌管朝权;赵佗叛心滋生,储军粮集军资,磨刀霍霍。吕后七年约前181年,吕后朝权稳固后,又发布了禁止和南越交界的地区对南越出售铁器等重要物资的禁令,再次封锁南越国。于是赵佗自不量力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打汉朝属地长沙国,并在攻占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向汉朝索要平等权益。在汉军的强大攻势下,赵佗不得不撤军让出占领地盘退了回去。南越国与汉朝的僵持状态,一直到前111年。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赵佗死去享年一百余岁,葬余番禺(今广州)荒山。赵佗死后,延传了4代南越王统治南越寿命,于前111年被汉朝剿灭而寿终正寝。

赵佗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受命始秦皇攻打南越的50万大军的将领到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一共统治岭南81年。

南越国的面积,大约包括现今的广东、广西东部和越南北部的一片土地。


张新利


赵佗自立的南越国并非是来不及定界就瓦解的秦南海郡。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史记·南越尉佗传》)前208年,秦瓦解,南海郡其东面疆域只到了横浦关,(在今广东仁化县北一百三十里);阳山关,(在今广东阳山县。);湟溪关,(在今广东乐昌县西南二里)。前204年赵佗自立的南越国也就是此疆域。至于后来赵佗南越国扩张,也只是短时间。汉以县降侯,赐揭姓揭阳给史定世袭,应视为朝廷直属,并非隶属汉南海郡。

赵佗南越国只存在八十一年,不应该把秦圈地的南海郡变成赵佗的南越国。

即使是刘邦封的南越王赵佗,也不可能是秦南海郡的疆域。因为刘邦还封置“举高帝时越功”的海阳齐信侯、“亦越之世”南武侯织为南海国。

秦置定揭县秦没有记载、汉置海阳县南越国、闽越国都没有记载,可以说明几个问题:

①秦还没有有效管理秦南海郡,新置县没有历史记录。

②秦定揭、汉海阳是南海国继承的。而南海国因为先亡于南越、闽越,虽存在五十多年,仅比南越国短二十多年,但此段历史记录被毁是必然的。所以区域内海阳地名是自然存在的,没有记载何时设置县。

③《史记》(南越列传)是记载南海、南越的列传,就像(东越列传)是记载东瓯、闽越,是取头尾二字做列传名的格式。《史记》南越列传里的“越”并非指南越国,而是越之世的“越”,意即原越国,“越王”出现在南越列传里,并非指整个越之世的王,而只能是南越国的王。《南越列传》:“苍梧王赵光者,(南)越王同姓,闻汉兵至及,越揭阳令自定属汉,越桂林监居翁谕瓯骆属汉皆得为侯。”苍梧王是赵佗立的,越王当然不可能是包括所有越字头的王。所以,“越”字头不可能是指南越国。


幻影千度


首先呢,我们要清楚这个时代,赵佗是谁?南越国又是怎么成立的,后续发展如何?小弟根据史料总结了以下几点:

1.赵佗,秦国恒山郡真定县人,秦朝南海龙川令,本是秦朝将领,奉王命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为第三次攻打);

2.秦末大乱时,任嚣赵佗割据岭南,后任嚣病,听闻秦灭国,任嚣逝,赵佗掌权,汉高祖三年,赵佗发兵兼并当时的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之地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

3.汉高祖十一年,高祖派遣使者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吕后七年,吕后临朝称制,发布了禁止和南越交界的地区对南越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于是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攻占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

4.汉武帝建元四年赵佗去世,享年约一百馀岁,葬于番禺(今广州)。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赵佗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作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万大军的副帅,一直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一共统治岭南81年。


风流倜傥何二先生


赵佗的南越国主要包括岭南地区的广东广西大部和湖南江西福建部分地区以及现今的越南北部地区,历史上恒山郡现今的河北人秦朝武将赵佗建立的南越国毫无疑问属于中国的地方政权,但是越南也有人学韩国把赵佗建立的南越国称为他们历史上的赵朝。

秦始皇南征百越令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后在此地设立了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加以统治,后来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天下大乱后驻守百越之地的龙川县令赵佗马上杀掉秦朝官吏控制了南海郡,然后发兵吞并了象郡和桂林郡等地自称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鉴于国家百废待兴就没有去征讨割据一方的赵佗了,于是就借驴下坡封了赵佗为南越王让其自治,到了吕后称制时期由于其错误政策,赵佗又和朝廷决裂并派兵攻打临近的汉朝郡县和长沙国,还自称南越武帝俨然和汉朝皇帝并驾齐驱。

等到汉文帝继位后,他通过给赵佗修祖坟等一系列交好政策,再次成功的安抚了赵佗让其去帝号重新归属汉朝,之后直到赵佗去世也没有背叛过汉朝,而赵佗死时已经104岁了他的儿子们也都死了,于是就传位给了其孙赵胡,赵胡又传位给其子赵婴齐。


赵婴齐原本在当地娶了个女子生下了长子赵建德,后来赵胡不敢去觐见汉武帝就让赵婴齐作为质子到长安当侍卫,赵婴齐在长安又娶了一个中原女子樛氏为妻生下赵兴,于是赵婴齐继承王位后就以樛氏为王后赵兴为太子,赵婴齐死后自然赵兴就继位了,而南越国的亡国之祸也开始了。

赵兴继位后汉朝派出安国少季前去劝说樛氏和赵兴母子进一步归顺汉朝,而这个安国少季本就是樛氏的旧情人,加上不服南越国水土早就想回中原了,于是母子两人商议归附汉朝跟随安国少季一起回中原,只是南越国的三朝元老吕嘉可不愿意了,于是这母子俩和安国少季打算趁宴会一举杀死吕嘉,结果事到临头却因为胆怯放跑了吕嘉。


于是吕嘉没多久就拥立赵建德发动叛乱了杀死了樛氏和赵兴母子以及安国少季等汉使,并把汉朝派去接应他们会中原的2000士兵也给消灭了,汉武帝闻之大怒派出10大军一举消灭了南越国,在其境内设立了七个郡加上海南的儋耳郡和珠崖郡合称南海九郡。

而越南就比较搞笑了许多人竟然把赵佗建立的南越国称之为赵朝当作他们历史的一部分,这和韩国人把中国地方政权高句丽纳入他们国家历史一样的滑稽可笑,许多越南人以百越后裔自居主张百越故地都是他们的领土,其实百越根本就不是一个民族而是由诸多民族组成的一种笼统的泛称而已。


再说无论是高句丽还是南越国都是由中国人建立的地方政权尤其是赵佗还是中原人,总不能因为他们的政权有部分领土扩张到古代也是属于中国,只不过现在属于他们的地方就说这个政权是他们的吧!真按他们的说法历史上长江以北都是韩国的而长江以南都是越南的,那么中华五千年文明就只能在长江水里游泳面对两大列强瑟瑟发抖了。


执斧谈史说事


主要是在广东广西,全盛时期包括福建小部分,香港,澳门,还有越南中北部。


颜春成


大致在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加上越南的北部部分地区。



像一阵风吹


清朝道光年间,越南阮朝开国皇帝阮福种继位,为了找到合法性,就上书朝廷请求赐国名为“南越”,皇帝为“南越王”。没想到道光皇帝是个历史通,他知道古代的南越国既包括越南中北部,更包括中国的两广地区,如果同意他们的请求,就有可能留下分裂国家的隐患。于是,道光皇帝就把他们请求的“南越”调了一个变成了“越南”,当做他们的国名。从此,越南这个国名沿用至今!


气吞万里如猴


两广一带,云贵一带,越南北部,可能含海南,福建局部,湖南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