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遼寧總站”舊址:火車雖已遠去,但民族自尊令人銘記

瀋陽市和平區的南京街和北三經街之間,有一條小街,名叫“總站路”。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該街上有一棟樓房,原先是“遼寧總站”的所在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何為“ 遼寧總站”?它建於何時?這要從一百多年前清政府修建京奉鐵路說起。

清政府修建的京奉鐵路,1899動工,起自北京,終點是奉天(今瀋陽)。全長約862公里。

1903年,清政府把京奉鐵路修到離奉天不到60公里的新民府。

為啥不修到奉天呢?原來,據1898年清廷和俄國簽訂的《旅大租地續約》規定,不允許俄國以外的任何國家在奉天地界取得築路權利。

1905年的日俄戰爭,俄國失敗,日本控制了東北。清政府和日本政府幾次交涉,又花了166萬日元,才贖回了新民——奉天的鐵路修築權。

“遼寧總站”舊址:火車雖已遠去,但民族自尊令人銘記

遼寧總站舊址正面

隨後,清政府從新民開始續建到奉天的鐵路。到1907年,京奉鐵路通到奉天城外的皇姑屯,離奉天城根還有3.9公里。1911年底,京奉鐵路終於修到奉天城,才真正實現全線貫通。

但是,京奉鐵路的終點站——奉天城站,簡直寒酸到極點:候車室、辦公室、售票處擠在用小學校舍改造出來的三間小破平房裡。而日本人在奉天城西為南滿鐵路興建的“奉天驛”火車站豪華大氣,但很少能有中國人進入。

對此,“東北王”張作霖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奉天地界上,修建一個比日本人的“奉天驛”火車站更大更豪華的火車站。1927年,張作霖砸下2000萬銀元,招標設計和建造奉天總站京奉鐵路的終點站——奉天城站,名字為“奉天總站”。當時,許多外國建築師都對中標奉天總站信心十足,誰知開標後,中國建築大師楊廷寶一舉中標,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遼寧總站”舊址:火車雖已遠去,但民族自尊令人銘記

建成之初的遼寧總站

奉天總站建造花了3年時間,最終在1930年完工。此時,張作霖已去世,其子張學良接掌東北。他在“東北易幟”以後,把奉天省改名遼寧省,把“奉天總站”改稱為“遼寧總站”。

新建的遼寧總站,在當時瀋陽城各種建築裡,有一種“打破框框”的創新感覺。候車大廳的屋頂是一個巨大的半圓形鋼筋混凝土拱頂,上面鋪滿綠色鐵瓦。拱頂直徑16米,長30米,整個候車大廳最高18米。拱頂兩頭是大面積的木架玻璃窗,兩側和牆體連接處還有一些半圓形小窗,加強了候車大廳的採光效果。

兩邊對稱的三層樓,包括了辦公室、售票處、餐廳、旅館、小賣部,這樣的建築結構和功能設計,在整個20世紀都不過時。整座車站極具民族特色,也吸收了西方建築藝術精華,在東北三省首屈一指。

遼寧總站的建成,為沈城增加了一座真正的“中國人的交通樞紐”,還為京奉鐵路增加了一座規模最大、設施最現代化的火車站。在過去,中國人要想到南滿鐵路“奉天驛”車站坐火車,好比“伍子胥過昭關”,要在“奉天驛”車站和它門前的“真租界”——“滿鐵附屬地”上,遭受日本軍警的刁難、日本浪人的騷擾和坑蒙拐騙,才能坐上“滿鐵”列車的低等車廂。有了遼寧總站後,中國人再也不用受這份屈辱了!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很快淪陷,到1934年,偽滿傀儡皇帝溥儀“登基”的同一年,日本人強行把遼寧總站改名“北奉天驛”。抗戰勝利以後的1946年,遼寧總站正式定名為“瀋陽北站”。

新中國建立後,瀋陽市區日漸擴大,瀋陽北站附近北三經街上的皇寺鐵路道口也成了聞名全城的堵點。甚至瀋陽北站的候車大廳也越來越擁擠。1988年6月25日,瀋陽老北站結束了作為火車站的58年曆史。一座號稱“東北第一站”的新瀋陽北站在瀋陽北站東北方向2公里處建成,瀋陽北站結束了作為火車站的58年曆史。

“遼寧總站”舊址:火車雖已遠去,但民族自尊令人銘記

遼寧總站舊址候車大廳

今天,瀋陽車務段將遼寧總站舊址充分地保護和利用起來。在修復之後的候車大廳裡,安裝了人物銅雕塑,復原了行包房、售票間和小賣部窗口;二樓環形走廊展出了“京奉鐵路歷史展”,分“宗師經典” “京奉通途” “車站大觀” “百年軌跡”四個部分,展出了不少鐵路老物件;走過掛著中國鐵路史上各時期機車車輛老照片的樓梯,三樓除了辦公區,還有書吧、健康角、功能齊全的黨建服務中心。

穿過一樓大廳背後的“進站口”、“出站口”,迎面是一臺油漆一新的老式蒸汽機車——不過,當年的鐵軌和站臺早已消失不見,壓在了東西快速幹道下面。一樓側翼,是鐵路的“最強大腦”——運營管理中心,鐵路春運、暑運、日常運輸,還有代表“中國速度”的高鐵運營,都依靠著這裡所有工作人員的精心調度。也許,不久的將來,這裡會是一個鮮活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鐵路運輸科普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