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对抗美国帮派战争最好的武器是教育《自由作家》

以前总以为教课的都是教师,更多的只是教员罢了。

教师在我国的传统中,地位举足轻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自由作家》讲述了一个教师的故事,她没有过人之处,仅仅靠“爱和责任”感动了千万人。国内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教育题材电影当属《一个都不能少》了,它同样没有强调教育的客观方面和硬件条件,突出的也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切程度。

对抗美国帮派战争最好的武器是教育《自由作家》

《自由作家》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还原程度很高,背景基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部分帮派斗争频发的地区,讲述了教师爱琳如何把潜在帮派分子“生力军”解救出斗争泥潭的故事。虽然是发达国家,但由于贫富差异过大,加上多民族的国家概况,每一种肤色、每一个种族都在极力的争抢地盘,当时的年轻人,行走在大街上随时有可能被枪杀。

对抗美国帮派战争最好的武器是教育《自由作家》

就连学校的其他老师也告诉爱琳,这些学生慢慢会离开学校,不知道哪天就死在帮派斗争中,不用太上心,有心思还是提防着些,说不定什么时候爱琳也会成为他们的抢劫对象。学校中的其他老师已经任教多年,而爱琳是个初来乍到的新手,也许十几年之后,会像其他人一样,过一天算一天,同样都是每个月几千块,没必要那么拼命。

对抗美国帮派战争最好的武器是教育《自由作家》

人们使命感通常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是在事业有所成就时,不仅在行业内成绩卓著,同时也被社会认可、得到了尊重;另一个时间段就是在进入行业之处。如果去问刚毕业的大学生,不管他们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多数人相信可以在崇高的信仰下,让事业飞黄腾达。爱琳与很多新手相比较,迈出了冒险的一步,那就是追求内心的教育理念,没有受到其他教师的外在干扰。

对抗美国帮派战争最好的武器是教育《自由作家》

学校自从开始接受这些所谓的“不良少年”,帮派斗争就蔓延到了校内。学生们会在校内划定各自的地盘,没有明说,但每个人都知道哪能去、哪不能去。如果有人走进其他帮派的聚集地,哪怕是路过,必定引发一场大战。平时在学校内斗殴已经属于恶性事件,在本片中仅仅是温和的较量方式,有些学生甚至带着枪来上课,仿佛他们生活在战争之中。

对抗美国帮派战争最好的武器是教育《自由作家》

课堂上不同肤色的人群相互讽刺,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从讽刺、到歧视、再到种族仇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化过程。学生们认为这只是帮派之间的挑衅,熟不知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就是从简单的“瞧不起、看不上”开始。更可悲的是,当爱琳说出“大屠杀”这个词时,除了班上唯一的白人学生,没有人知道他的意思。

对抗美国帮派战争最好的武器是教育《自由作家》

校方并不愿意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甚至是连教科书也给,爱琳只能多打几份工来贴补教师工作。她与丈夫之间的隔阂也就此产生,看似丈夫忍受不了爱琳早出晚归的生活,实际上是两种思想的对抗。丈夫整日计划着成为一名建筑师,说什么现在的工作只是过度。大家都明白,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多半这辈子都不会做。看着爱琳找到了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并且全身心的投入,丈夫不知是因为嫉妒、还是自惭形秽,心中积攒了怨气。作为一个男人真是让人瞧不起,失败者很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接受不了身边人过得好。

对抗美国帮派战争最好的武器是教育《自由作家》

爱琳的“自费”项目可以说是越来越多,提供了描写屠杀犹太人的读物后,自掏腰包带着班上的学生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种族歧视的恶果。同时也带着他们去了解大城市的繁华。爱琳知道,学生们一心为帮派牺牲,并不是他们热爱自己的群体,而是身边充斥着仇恨,世界很大,他们应该去看看。

对抗美国帮派战争最好的武器是教育《自由作家》

影片没有通过直白的描述去表现学生内心的变化,而是通过一个事件,告诉观众什么叫做心灵的天翻地覆。学生伊娃需要出庭作证,她生活所属的帮派成员枪杀了一名黄种人,帮派希望伊娃嫁祸给在场的黑人男孩。经过爱琳耐心的引导,班级中不同种族群体的学生已经相互了解,明白暴力只会蒙蔽无知者的双眼。在法庭上,伊娃选择说出实情,站在了真相一边。

对抗美国帮派战争最好的武器是教育《自由作家》

原来根本没有什么神圣的职业,只有行业内神圣的人。不知道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是不是已经过时了?难道明智的做法就是自顾自的上课、然后拿工资等退休?生活不易,谁都没有资格强人所难,只是希望那些不愿意过多为学生费心思的老师,把课教完走人便是,不要对那些“渣滓”学生恶语相加。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在影响中过上不同得人生,正如名家的主张:“面对毁灭村庄的熊熊大火,向它投去一捧水无济于事,向它扔去一把草也无济于事,但是那个捧水的人怎么也比扔草的人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