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刘伯温预知千年,为什么会被毒死?

颜丶颜


历史上有个奇怪的现象,越牛掰的人物越不长命,特别是诸葛亮(54岁)、袁天罡(69岁)、刘伯温(65岁)这种可以穿越时空,预测未来,半人半神的,没一个能长命百岁,甚至70岁都不到,寿命跟能力严重不匹配。

按理说,活到65岁在古代已不算短,但像刘伯温这种写出《烧饼歌》,可以预测未来的牛掰人物,怎么也要活个100多岁才正常。

无论官修还是私人正史中,从来没有记载说刘伯温是被毒死的,更没有说此事跟朱元璋有关,作者倾向于刘伯温是寿终正寝的。

一,刘伯温主动远离政治

刘伯温不是朱元璋的嫡系,不像李善长等人在刚起兵时就加入他的淮西集团,刘伯温是元朝命官,跟造反的朱元璋本来是敌我矛盾。

但刘伯温看不惯元朝统治者的腐败,自己归隐了,朱元璋听闻他的才能,所以才把刘伯温招入麾下,刘伯温果然不负众望,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成为老朱的首席谋士高参,为大明开国立下汗马功劳。

但大封开国功臣时,刘伯温居然只排在36位,公爵、侯爵都没排上号,只混了一个伯爵。

刘伯温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老朱对自己虽然欣赏才能,却没有把他当做心腹,而且他看出了朱元璋这种人物的可怕,将来必定会过河拆桥,所以混上开国功臣未必是件好事。

刘伯温没有嫌弃爵位低,他非但啥也没说,还主动提出退休,远离政治漩涡。

刘伯温的死亡过程

刘伯温提前退休回家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生活地不错。

但他毕竟年纪大了,身体弱了,容易得病。

朱元璋大封功臣后的第5年,也就是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刘伯温感染风寒,朱元璋知道后很关心,派右丞相胡惟庸带御医探望。

御医给刘伯温开了药方,但吃了以后却不管用,病情也不见好,刘伯温觉得这次病情非同小可,于是在儿子陪同下,又由朱元璋亲自派人护送回老家,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落叶归根,当老人自知时日无多时的选择。

果然,刘伯温回乡不久后就病重去世了,享年65岁。临终前,他留下遗嘱,让两个儿子不要像自己一样学习什么帝王之术。

很多人据此认为,朱元璋是派胡惟庸和御医给刘伯温下了毒药,毒死了刘伯温,铲除功臣。

这实在是不负责任的猜测。

朱元璋没有必要杀刘伯温

一是刘伯温对老朱没有丝毫威胁。

老朱确实对开国功臣痛下杀手,但朱元璋虽狠,却不是傻瓜,他杀人不是因为天生杀人狂,而是为了铲除威胁,杀的都是自己认为有威胁,应该杀的人,比如开国武将。

刘伯温文人一个,手无寸铁。年老体衰,淡泊名利,没有政治野心,没有裙带关系,早就远离政治,从不结党营私,从不争权夺利,这一点老朱看的比我们清楚,他也比我们更了解刘伯温的为人,完全没必要杀他。


二是朱元璋还未开启屠杀功臣大幕。

刘伯温在洪武八年,大明正式建国第8个年头就死了,这个时候老朱刚灭了元朝没几年,尚未完全统一全国,和开国功臣还在蜜月期,那些手握重病的武将他都不动,偏偏要整死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老朱脑筋抽风了不成?

要知道,朱元璋开启屠杀功臣的大幕,基本到了他晚年时光,这时候的朱元璋正值盛年,还没打算大规模铲除功臣呢!

综上所述,朱元璋完全没有杀害刘伯温的任何动机和必要性,刘伯温应该是到了老年体弱,因染病引起身体功能衰竭,65岁时寿终正寝。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首先,刘伯温并没有预知千年。

说刘伯温预知千年是因为据说他的《烧饼歌》预言了千年的大事,那么《烧饼歌》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烧饼歌》是什么时候问世的?清朝中期。而且《烧饼歌》还并不属于原创作品,他脱胎于明朝初期的《蒸饼歌》,作者是铁冠道人。


为什么蒸饼会变成烧饼,为什么道人会变成刘伯温?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刘伯温这个诸葛再世的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刘伯温后人往他脸上贴金。


刘伯温的孙子编写了一本书《翊运录》,书的续篇请了一位叫做黄伯生的人执笔,这篇序言记载了很多和刘伯温有关的神秘的事情,比如观看天象觉得朱元璋有戏。


刘伯温的这种神秘性在明末变得更高,因为当时的世道需要一些神秘力量来给予支撑,刘伯温就成了不二的人选。


所以,刘伯温没办法预言千年,也不可能预言自己的死亡。至于刘伯温是否是朱元璋示意胡惟庸毒死,也是迷雾重重。


凤妖


刘伯温被毒死,是有点争议的。按照史书记载,刘伯温得病到死亡,大约半年时间。按得病的症状类似于今天的肝癌。刘伯温病重,朱元璋派胡惟庸带着太医慰问。这个让人觉得有瓜田李下之嫌疑,胡惟庸与刘伯温是政敌,两人积怨很深。胡惟庸被以谋反的罪名杀了,刘伯温也成了胡惟庸毒杀的。

以胡惟庸的手段,他是不敢动手下毒药的。太医不归他归,再说刘伯温家人还可以再找其他名医诊治,如果查出问题,胡惟庸难辞其咎的。刘伯温举国皆知,名声威望很大。对于一个得了重病的人,何必再去冒险呢?万一被别人发现,参他一本,杀害重臣的罪名可不是闹着玩的。

照着这样的推理,杀掉刘伯温的,只能是朱元璋了。朱元璋在药里下毒,暗害了他。翻开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历史,没有一个是被毒死的。朱元璋是送佛送到西,定你谋反,就会诛你全族,不给你家人报仇的机会。历史有规律可循,朱元璋的性格就是要么不杀,要么就斩草除根。

刘伯温死后多年,朱元璋想起了他巨大的功绩,于是免除了青田百姓的赋税,又封刘伯温的儿子做官。刘伯温的英名自此流芳百世、名传千古!

小伙伴们,你是怎么看的?欢迎留言关注讨论


小科历史


刘伯温确实能够预知千年,他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上知500年,下至500载,合计1000年的牛人。他的专著《烧饼歌》流传于世,和诸葛亮的《马前课》,姜子牙的《乾坤万年歌》,袁天罡和李淳风的《推背图》并称中国“四大奇书。”



按实际能力来看,刘伯温并不逊色诸葛亮,甚至超越了他,这也是刘伯温总是有点不服诸葛亮的原因。世人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讲的都是二人并驾齐驱的意思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有一次,朱元璋想考考刘伯温,都说老刘有预知未来的能力,真的还是假的呢?老朱心里有疑问。于是老朱就把咬了一口的烧饼倒扣在碗里,命太监把刘伯温叫来。老刘听旨屁颠屁颠的来了。

帝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基乃捏指轮算,对曰:

“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饼也。”

开视果然。帝即问以天下后世之事若何。 刘伯温都一一作答,后来得到了验证,果然如其所言。


(问题来了)既然刘伯温能够预知未来,为什么算不出自己被毒死呢?

其实这事刘伯温早就算出来了,正如诸葛亮在《马前课》预言自己一样,第一课就预言了自己:(马前课第一课)【无力回天,鞠躬尽瘁; 阴居阳拂,八千女鬼】诸葛亮意思是说,尽管我折腾,六出祁山伐魏,到最后也是无力回天;宦官黄皓乱政,早晚蜀国被魏灭亡,『八千女鬼』乃“魏”也。

刘伯温不逊色诸葛亮,当然能看透朱元璋的心思,所以到晚年老刘急流勇退,坚持辞官回青田老家颐养天年。谁知朱元璋并不是刘禅这样的窝囊废,老朱始终不放过老刘,尽管老刘在老家低调生活,从不和地方的有头有脸的人或者官员来往,怕的是老朱多疑。但老朱还是不放心老刘,有事没事的传他到京,到了京城又不召见,弄的老刘无所适从。(假如刘伯温遇上刘禅,老刘有可能善终)



尽管老刘谨小慎微,但还是遭到了胡惟庸的陷害,原来胡惟庸是朱元璋的新贵――左丞相,当初刘伯温反对过胡惟庸,两人不和,胡惟庸现在是老朱的红人,他要报复刘伯温,于是陷害刘伯温,说刘伯温为他儿子选了一个风水极佳的宝地,以后居此地可出天子,刘伯温这是大逆不道,居心不良,和大明争天下等等……胡惟庸说了老刘许多的坏话。

胡惟庸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刘伯温不是能预知未来吗?我就用你的特长陷害你,你总不能否认你有此能力吧?胡惟庸好狠毒,刘伯温栽在了自己特长上了,正所谓“善泳者溺,善骑者墜”。善算的刘伯温也没逃出宿命。

朱元璋听了胡惟庸的诬告,不顾刘伯温有病在身的情况,传令老刘回南京“说清楚”,刘伯温抱病来到了京城。

次日,胡惟庸带着中药来看刘伯温,没待一会,起身告辞了,当晚刘伯温吃了胡惟庸带来的几副药后,觉得难受,不久就死了,所以后人认为是朱元璋派胡惟庸下毒毒死了刘伯温。



刘伯温预测出来又能怎样?天意难违,命中注定有此一劫,老刘始终躲不过,这正是“人算不如天算,”命也!


秉烛读春秋


刘伯温不会预测千年,也不是被毒死的,在朱元璋开国功臣中,刘伯温只是个三流角色。后世对刘伯温是神话过度了。



刘伯温原名刘基,本为元朝的进士,从1360年到1363年,刘伯温在朱元璋手下当参谋人员,注意只是参谋,没有品级。有的书记载朱元璋听从刘伯温之言要首先打击陈友谅,在1363年开战时,朱元璋毫无准备,甚至要临时去造船训练水兵。很明显,朱元璋并没有听刘伯温的。



与陈友谅的作战,奠定了朱元璋统一天下的基础。战后,封赏了很多有功之臣,但是没有刘伯温。如果刘伯温在此战有功,那么不可能不得到封赏。刘伯温最后被封伯爵,是20多年后的事情。是朱元璋封赏功臣的最后一批,仅有两个三等伯。此时刘伯温已经60多了,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封侯爵的就100多人。可以说朱元璋残暴,但是朱元璋可不是舍不得封赏的皇帝。刘伯温的伯爵,可以说是一个安慰奖。



刘伯温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太史令,这个官职除了编制历书等,还负责观察天象,同时兼管起草文书、策命、记史事、编史书、国家典籍、祭祀等。这种工作和太史公司马迁差不多,论地位也和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差不多,在军国大事中,是没有发言权的。一旦发言不对,可能也和太史公一样了。

正因刘伯温只是明朝的三流角色,被毒死的可能性是很低的,毕竟谁会跟这么一个不太重要的人较劲。按照明史记载,刘伯温是被胡惟庸毒死的。但是这个说法是胡惟庸案爆发时才传出来的,在刘伯温死的那几年,是没有任何传闻说刘伯温死于非命。按照记载,刘伯温是在胡惟庸探望之后几个月才死,所以胡惟庸毒死刘伯温的说法是为了铲除胡惟庸而编造的罪名。



刘伯温之所以被神话,是跟朱元璋的所做所为有关。众所周知,朱元璋大杀功臣,以集中权柄,开国功臣中的文官几乎全被处理掉。按照古代的传统,皇帝是不会犯错的,所以杀的这些大臣,都是有问题的。



这么一来,又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朱元璋身边都是有问题的大臣,那朱元璋怎么能得到天下呢?主公身边都是反贼,那主公也成不了事。所以必须得拔高朱元璋时期没问题的刘伯温,把功劳全算在刘伯温身上,这样朱元璋杀大臣和取得天下都有了合理的解释。所以在刘伯温死后139年,被加太师衔,说他“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


至于刘伯温预测千年,这个就得从烧饼歌说起。烧饼歌跟推背图一样,是本预测未来的书,但是此书极有可能是后世伪作,借刘伯温的名字发挥影响力的。 烧饼歌也有多个版本,差别很大,写书的的人也应该不止一个。


L夕惕若看世界


(一)、刘伯温被毒死之谜

刘伯温,在民间传说中地位非常高的一个人,俗话说“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能与诸葛亮并肩,可知刘伯温在民间传说中地位之超然。



在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中,刘伯温的地位倒不是那么显耀,虽然朱元璋嘴上说“吾之子房也”,但是在开国功臣赏赐时,却仅仅只封了刘伯温“诚意伯”。

在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刘伯温虽然没有被诛杀,却也被朱元璋所猜忌,最终告老还乡。

刘伯温还乡之后,生了大病,朱元璋派胡惟庸给刘伯温送药。刘伯温吃了胡唯庸送来的药,没多久就去世了。

后来胡惟庸案发,其中有一条罪名就是毒杀刘伯温。当然,至于是不是胡惟庸要杀刘伯温,谁也说不清,也许胡惟庸只是替朱元璋背了一个黑锅。



(二)、刘伯温与《烧饼歌》

据传,刘伯温曾写了一本奇书,名为《烧饼歌》。此书预言了朱元璋以后上千年的历史,和诸葛亮的《马前课》,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一样,是千古奇书。



这《烧饼歌》的由来,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话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的某天,正在吃烧饼,刘伯温求见。

朱元璋素知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意为难一下刘伯温,便将咬了一口的烧饼藏起来,问刘自己刚刚在吃什么。刘伯温随口吟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陛下吃的是烧饼。

朱元璋很吃惊,趁着这个劲儿赶紧又问了刘伯温很多以后的事儿,这就是著名的《烧饼歌》。关于《烧饼歌》的内容我就不多说了,网上都有,解释也很详细。





(三)、《烧饼歌》的真假与刘伯温之死

《烧饼歌》看起来实在是太过于玄乎,至于是不是真的是刘伯温所做,实在不敢随便下结论。

类似于《烧饼歌》的奇书,可不只一本,还有诸葛亮的《马前课》和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这些书究竟是不是真有其事,还是后人附会所做,不得而知。

如果《烧饼歌》是真,刘伯温真能预测到数千年以后的事情,那自然也是能预测自己的生死。天命难违,该来的总归回来!

如果《烧饼歌》是假,刘伯温大概也是能猜测到自己生死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小镇月明


刘伯温之死是明初政治斗争的产物和必然结果。

朱元璋建立明朝,平定天下后,朝廷内部的政治争斗如火如荼的进行。并形成了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和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


对此,朱元璋釆取的办法是:睁一只眼闭只一眼。 原因是正好借此打压功臣。洪武三年,李善长被封为“公爵”。而劳苦功高的刘伯温只被封为“伯爵”,两人身份地位和薪酬相差十万八千里。后因李善长的亲信李彬因犯法案,刘伯温和李善长由暗斗变成了明夺。李善长于是率众"围攻"刘伯温。寡不敌众的刘伯温想出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告老还乡。由亲信杨宪接任他的御史中丞的位置。


后来杨宪千方百计打击了李善长,朱元璋又召回了刘伯温。但在朱元璋的狠忌下,刘伯温再度告老还乡。 随后,淮西集团的后起之秀湖北胡惟庸横空出世,再加上老朱的偏颇,浙东集团很快败下阵来,掌舵人杨宪也被胡惟庸处死。

胡惟庸心狠手辣,对归隐田园的刘伯温也下黑手。他向朱元璋告状说刘伯温占据了一块有“王气”的地。 朱元璋于是下诏处罚刘伯温,扣除了他的退休金。断粮的刘伯温只好回到了京城,想以此消除朱元璋的"狠忌"。



洪武八年,刘伯温突然病倒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探望刘伯温。胡惟庸带了"灵丹妙药"给刘伯温。刘伯温心知药无好药,但已身陷囹圄刘伯温自知难逃一死,毅然服药。之后病情加重,二个月后刘伯温便逝世了。

而这幕后的主使显然是朱元璋。朱元璋建国后大肆屠杀功臣,劳苦功高的刘伯温也是他枪打出头鸟的重点对象。而刘伯温功成名就后不懂守拙和淡泊名利,不懂如张良一下避关不出,不问政事,让朱元璋心里彻底放下对他的猜忌和怀疑,这是他被毒杀的内因所在。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预知这个词,如果不带封建色彩,则是根据客观事实进行推理,也就是一个人的分析能力。刘伯温的预知五百年,并不是具体的微观事物,只是对宏观局势的一种分析和预测。他能预知未来和被毒死,其实是不矛盾的。或许他早已看透了朱元璋的心,或是历史趋势,但是他却无法细致的知道朱元璋会用何种方法对付他。周星驰说他猜到了开始,却没猜到结果,刘伯温则是猜到了结果,却猜不到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