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這家公司名叫“大國重器”!用20年時間,從家庭作坊走向國際舞臺

文 | 中國機電工業雜誌社

8月初的山東德州,驕陽似火、天氣炎熱。車子從德州高鐵站出發,一路向東北馳去,歷經一個多小時,到達慶雲縣。這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北方縣城,沒有高聳入雲的摩天樓,沒有車水馬龍的交通,透出平凡與質樸的氣息。而在縣城東南部,一片鬱鬱蔥蔥的原野上,竟拔地而起一座現代化機器人制造工廠——這裡,就是大國重器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國重器公司)的生產基地。

在過往的近20年時間裡,這家紮根於慶雲縣的企業從一個家庭式作坊起步,歷經兩次轉型蛻變,逐步成長為汽車壓力機整體防護系統、隔音降噪防護設備、自動化輸送系統領域的佼佼者,並於近年間在工業機器人、伺服電機等行業展開了雷厲風行的探索創新,贏得了包括美國福特、德國舒勒、一汽大眾、長城汽車、首鋼、濟南二機床等在內的各領域領軍企業的青睞。

如同一個“隱居鄉間”的武林高手,如非親見,不會得知其深厚的功力。而“小縣城”、“國際化”、“福特”、“舒勒”……這一個個色彩迥異的“標籤”,竟能嚴絲合縫地交織於眼前的這家企業身上,帶給人驚詫的同時,也令人好奇:在缺乏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又不佔據區域優勢的情況下,大國重器公司是怎樣發展壯大起來的?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推動力量?

這家公司名叫“大國重器”!用20年時間,從家庭作坊走向國際舞臺

白手起家:“一定要幹出個樣子”

2017年11月,大國重器公司與包括福特、迪士尼在內的美國6家企業簽訂了3000萬美元的自動化產品訂單。公司總裁範克健帶領技術團隊遠赴美國,幫助客戶進行項目落地。由於項目促進了美國當地的經濟發展,受到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的關注。在一次宴會上,彭斯與範克健會面,並與他合影留念。這張照片傳回國內,迅速在慶雲當地引發關注。

不少與大國重器公司董事長李月芹熟識的人紛紛發來信息,向她表示祝賀。

然而,時光倒退回十幾年前,可絕沒有這樣的場景。坐在記者對面的李月芹十分感慨地回憶道:“剛開始創業時,我們經歷了諸多困難,常常被人笑話看不起。”

讀書時學習機械製造專業的李月芹,畢業後卻陰差陽錯地進入慶雲縣委招待所工作。2000年單位改制,她成了下崗待業人員。“那時,老家有不少人做機床附件加工生意,我也就想著進入這個領域創業。”

李月芹把創業的想法跟丈夫範克健說過後,範克健非常支持,當即辭掉北京的工作,回到慶雲與她共同打拼。夫妻二人進行了分工,李月芹負責市場與訂單,範克健負責技術與產品。

創業伊始,夫妻倆一窮二白,面臨著資金、市場等一系列難題。彼時,中國機床行業尚未迎來高速發展期,訂單的取得並不容易。為此,範克健夜以繼日地進行技術攻關,不斷改良升級產品;李月芹則竭盡全力尋找市場,抓住每一次機會,全心全意做好客戶服務。“剛生完孩子18天,我就投入到工作中,生怕錯過一個電話,不能及時響應客戶的需求。”李月芹向《中國機電工業》說道,“那時其實也沒覺得有多辛苦,總結起來,還是自己喜歡這種奮鬥與拼搏的感覺。”

對於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來說,幾乎都是帶著熾烈的激情與頑強的鬥志,從最初那深不見底的泥沼裡,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出,逐漸踏上了通往遠方的道路。而他們最初的艱辛與窘迫,常常引來他人的冷嘲熱諷。李月芹還記得,有一次,她要運送一批產品給當地一家企業,但怎麼都聯繫不到運輸的貨車。情急之下,她僱了一輛驢車。車子走到半路,遇上了一位以前的同事。“那位同事看到我用驢車運貨,就笑話我。當時真的是非常窘迫,也下定決心,一定要幹出個樣子!”李月芹的語氣異常堅定。

經過兩年艱辛打拼,夫妻二人終於有了一些積蓄,再加上東拼西湊的一筆資金,2002年8月18日,李月芹和範克健註冊了公司,在一間租來的120平米廠房門口,正式掛起了“山東慶雲瑞特數控機床附件有限公司”的牌子。沒有熱鬧的場面,沒有隆重的儀式,一家公司就這樣誕生了。

帶著執著的信念,夫妻二人與幾名員工齊心協力,攻堅克難,一路勇往直前。為了提升產品質量,白天,他們埋頭於車間,反覆摸索、不斷改進產品方案;晚上下班回家,繼續鑽研技術難題,常常一研究就是一整晚。經過這番努力,機床附件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得到大幅提升,逐漸贏得越來越多客戶的信賴。有一次,淄博市的一家企業急需一批用於出口的配套產品,時間緊、任務重,為了保證按期交貨,李月芹和範克健帶領工人連續奮戰了三個晝夜,終於把產品生產了出來。然而,開始發貨時,卻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平時3個小時的路程,整整走了8個小時。當他們把產品送到客戶手中時,車子上的積雪已有一尺多厚。看到這幅場景,淄博這家企業的董事長非常感動,當場表示:“這麼大的雪,我們以為你們無論如何也來不了,沒想到你們卻能冒雪趕來,就憑這點,以後的出口配件產品就由你們公司來生產。”就這樣,憑藉“一諾千金”“風雨無阻”的信譽,公司與這家企業建立了穩定而密切的合作關係,公司的機床附件產品隨著這家企業的主機一路出口到了俄羅斯、法國、印度等國家。

市場規模越來越大,現有產能逐漸無法滿足需求。2004年,李月芹在慶雲縣開發區民營創業園投資2000萬元,建起了5000平米的生產車間,購進了數控車床等現代化加工設備。自此,公司步入了發展快車道,相繼開發出熱合式風琴防護罩、柔性風琴防護罩、鏈板刮板式排屑機、紙帶過濾機、塑料工程拖鏈、冷卻管等六大系列近百個規格型號產品,市場競爭力愈發強勁。

這家公司名叫“大國重器”!用20年時間,從家庭作坊走向國際舞臺

業務轉型:結緣濟二和福特

企業蒸蒸日上,但富有前瞻性和憂患意識的李月芹並沒有感到滿足。“機床附件產品市場總有飽和的一天,要想讓企業實現長足發展,必須探索新的增長空間。”李月芹向記者回憶道,“當時是2008年前後,我們調查發現,國內汽車壓力機尾料生產線絕大多數為人工操作,只有極少數廠家使用了進口自動化生產線。”

於是,她當機立斷,決定進軍這一領域。公司迅速集結研發人才,夜以繼日地進行技術攻關。經過努力,相繼開發出了汽車壓力機自動輔機線與機械手自動送料系統、汽車壓力機衝壓線整體全封閉隔音降噪防護系統、汽車壓力機衝壓線廢料自動輸送系統。與此同時,公司還進行了改組,更名為“德州海川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簡稱海川),並投資建起了1.5萬平米的標準化車間,進行新產品的生產。

憑藉自動化程度高、隔音降噪效果明顯、安全防護性能好、故障自診斷等特點,這些新產品受到了不少國內汽車廠商的歡迎。也正因這些產品的誕生,公司得以與中國機床行業領軍企業、世界頂級衝壓設備製造商之一的濟南二機床集團(簡稱濟二)結下了不解之緣,展開了密切合作。

談及與濟二結緣的經過,李月芹不無感慨:“作為國際化企業的濟二,對供應商要求非常嚴格,前前後後對我們進行了長時間考察,最終雙方才敲定了合作。事實上,對你的要求越嚴格,對你的提升也越大,也才能實現更好發展。”

更大的發展機遇隨之而來。2011年,濟二拿下了福特汽車美國本土工廠的衝壓線訂單,實現了國產衝壓設備在歐美高端市場的突破。作為濟二合作伙伴的海川,也擊敗眾多實力強勁的對手,贏得了福特信賴,為衝壓線提供全封閉隔音降噪防護系統等產品,保障生產效率和工人的安全生產。為了確保產品質量和生產工期,李月芹、範克健帶領公司員工,全力投入到生產中,累了困了就倒頭在生產現場休息一會,醒來繼續進行生產,經過連續奮戰,如期完成了產品生產。緊接著,範克健帶領技術人員遠涉重洋,來到美國福特公司的項目現場,與濟二的技術團隊通力合作,確保生產線順利安裝運行。項目成功驗收後,由於服務悉心周到,福特公司還專門給海川的技術人員寫了表揚信。

“迄今,我們與福特公司的合作項目累計達16次,都得到了對方好評。”李月芹向記者表示,隨著與福特公司的合作持續深入,包括一汽、奇瑞、長城等在內的諸多國內企業也紛紛與公司進行項目對接。通過這次業務轉型,公司成功跨進汽車領域,實現了更快速地成長髮展。

這家公司名叫“大國重器”!用20年時間,從家庭作坊走向國際舞臺

大國重器:發力機器人產業

2013年,紀錄片《大國重器》(第一季)在央視熱映,第五集《創新驅動》報道了濟二贏得福特公司衝壓生產線的故事。作為項目的參與者之一,雖然海川公司沒有太多“出鏡”,但李月芹卻敏銳地意識到紀錄片的熱映是一個契機,便果斷註冊了大國重器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把“大國重器”註冊成公司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敢去想,而李月芹竟直接這樣做了,再次顯現出豪邁的自信與勇氣——他們註冊新公司,目的在於再次進行轉型,全面發力機器人產業。

“2012年,我去國內一家汽車企業交付產品時,在生產現場,這家車企的工作人員指著一排焊接機器人告訴我說,這些價值不菲的機器人全都是國外進口的。當時我很震撼,現場沒有一臺中國的產品,所以就想著我們要進入機器人這個產業,要打破國外的統治地位,為國產機器人的崛起作出貢獻。”李月芹意味深長地說道。

然而,要想在機器人領域做出成就,卻並不容易。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涉及的學科十分廣泛,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軟件應用開發等先進製造技術於一體,是工業自動化水平的最高體現,代表著一個國家制造業的綜合創新實力,也是新一輪工業革命中的競爭高地之一。對於新成立的大國重器公司來說,首先要攻克的難關,就是技術。

為此,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在自身培養人才的基礎上,積極與高等院所、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先後與山東大學、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簽訂了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同時,更瞄準國際頂尖人才,不惜重金,以極大的熱忱和誠意,打動了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機器人研究院院長、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主席克勞斯•席林(Klaus Schiling),與他簽訂了戰略合作技術協議。在席林的親自參與下,歷經10個月設計、研發及改進,兩款六軸智能機器人在大國重器公司研製成功,可運用於焊接、噴塗、碼垛、上下料、服務等三十多個行業。

“我們的機器人產品研發出來後,恰好趕上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外進口產品大幅降價,帶來了極大的競爭壓力。”李月芹向《中國機電工業》分析道,“同時,我們也深刻意識到,僅做技術集成遠遠不行,伺服電機、控制系統、減速器等核心部件佔據了機器人70%的價值,如果不在核心部件上取得突破,將始終受制於人。”

於是,大國重器公司再次投入巨資,展開對機器人核心部件伺服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的攻關研發。2016年4月,公司與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機電工程與計算機系終身教授武新章攜手合作,共同研製伺服電機系列產品。武新章教授的加盟,讓大國重器公司的研發實力進一步提升,經過努力,成功研發出三款新型節能伺服電機,可用於機器人、新能源電動汽車、高端精密數控機床等。如此一來,公司掌握了伺服電機及控制系統,構建起了更為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條,形成了更強的競爭力。

如今回顧這段進軍機器人產業的歷程,其間飽含著坎坷與曲折。李月芹告訴《中國機電工業》,一方面要研發技術,另一方面要投建新生產基地,公司在那段時間裡面臨著極大的資金壓力,發展出現巨大困難。為此,她把房產、車子等所有能賣的東西全都賣了,押上全部身家來進行這場轉型的“豪賭”。“幾百萬、幾百萬的資金持續投下去,就好比石沉大海,泛不起一點水花。那段時間,我身體不好,還被醫院誤診,真的有堅持不下去的感覺。”李月芹意味深長地說道,“不過,想到當初創業時的夢想和信念,看到身邊十幾年來兢兢業業與我們一路打拼過來的老員工,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咬牙堅持,無論多大的困難,都要挺過去、扛過去!”

馬雲有過這樣一句名言:“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創業之路上荊棘遍佈,而只有那些堅守初心、不懼困難、敢於挑戰、“打不垮、壓不倒”的勇者,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回望大國重器公司成長壯大的歷程,儘管紮根於不佔區域優勢的山東小城,儘管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資金、技術、人才等一系列難題,但其創始人——李月芹身上那豪邁的勇氣、執著的信念、果敢的決策,卻是企業一路發展壯大、逐步走向國際舞臺的“最強推動力”。很多時候,資源要素條件並非一個企業成敗的關鍵;而企業執掌者的個人特質和精神力量,才決定了一個企業到底能走向何方。

押上全部身家,頂住巨大壓力,企業終於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好消息接踵而至。2017年6月,另一家世界頂級壓力機設備生產商德國舒勒公司經過多方考察,選定了大國重器公司作為合作伙伴,與其攜手共同拓展越南等海外市場;與此同時,來自北京、深圳等地的多家知名風投機構,也看重了大國重器公司的技術實力和發展前景,擬對大國重器公司投資參股,並進行跟蹤服務,幫助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伺服電機的突破將成為企業實現更大發展的跳板,預計將能讓企業的年銷售規模達到20億。”李月芹信心滿滿告訴記者,公司計劃於明年上半年掛牌新三板,雖然最困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但他們正以“扒層皮”的勇氣,持續推動企業在更廣闊的天際間展翅翱翔。

新的奮鬥征程已然開啟。眼前的這家企業身上,旺盛而蓬勃的生命力正熾烈迸發,一如這炎炎夏日裡,那璀璨與耀眼的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