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激活第一動力邁向高質量發展|汕頭市緊鑼密鼓籌建省實驗室,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汕頭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把創新作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汕頭能否成為名副其實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最關鍵的就是提升創新能力。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根本在創新,關鍵靠科技。”市委書記方利旭到汕頭履新以來,十分重視創新驅動發展,強調要下大力氣抓好創新,多次研究部署工作。目前,我市正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緊鑼密鼓籌建省實驗室,補齊科技創新能力短板,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向創新驅動轉變,邁向高質量發展,切實提升城市競爭力,為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再創特區新輝煌貢獻力量。

激活第一動力邁向高質量發展|汕頭市緊鑼密鼓籌建省實驗室,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5月17日,市委書記方利旭主持召開書記專題會議暨建設省實驗室領導小組第一次工作會議,研究推進省實驗室籌建工作。

1

省實驗室確保11月掛牌運作

改革開放以來,汕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對比先進城市,科技創新能力不高,基礎研究力量薄弱,科技研發和成果轉換的體制機制尚待建立完善。

汕頭建設省實驗室是省委、省政府賦予汕頭經濟特區新時期的重要任務,是我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城市軟實力和知名度,吸引高端人才入駐的重要平臺。今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省實驗室的部署,我市成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依託汕頭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開展各項籌備工作。

激活第一動力邁向高質量發展|汕頭市緊鑼密鼓籌建省實驗室,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省實驗室籌建被提上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校董會議程

目前,汕頭具有建設省實驗室的良好產業基礎。據統計,去年我市化工塑料產業規上產值642億元,約佔全市規上工業產值18%;創稅20多億元,佔製造業稅收收入14%,粵東化工塑料產業產值超1000億元。汕頭塑料原料進口量排名全國第四位,是全國最大的化學試劑供應地、中國三大化妝品產業製造基地之一。因此,汕頭省實驗室以先進化學制造作為初步建設方向,主要考慮汕頭市乃至粵東化學、化工、高分子材料主導產業基礎較好,化學制造方向將對粵東和廣東產業起明顯支撐作用。汕頭大學副校長林丹明表示,省實驗室的建設是汕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也是汕頭大學推動學科建設、提升科研水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契機。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省實驗室建設,全力保障資金投入,以汕頭高新區、東海岸新城、規劃中的江灣新區等為載體,打造集科研、生活、學術交流為一體,擁有高端儀器設備的科技創新基地。同時,充分發揮汕頭大學和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在師生資源、科研體系、教育品牌等方面的優勢,引進科技領軍人物和一流團隊,配套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園,建立以科研為根本、以首席科學家為核心、以課題為主導的高效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確保汕頭省實驗室今年11月份掛牌運作,將省實驗室打造成為開放性、互動型的科技創新和科研開發平臺,塑造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區域領先優勢,力爭在3到5年內形成良好發展態勢。

2

“雙輪驅動”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

當前,我們正處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發展方式轉變的歷史交匯期,必須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科技創新和科技體制創新“雙輪驅動”,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激情和活力。

我市充分發揮企業創新創造生力軍作用,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據統計,去年全市共有16家企業入圍2017年廣東企業500強,全年營業收入超100億元企業3家、50-100億元企業3家、10-50億元企業20家,年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達967家。

激活第一動力邁向高質量發展|汕頭市緊鑼密鼓籌建省實驗室,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汕頭高新區

近年來,市科技部門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在去年出臺了科技創新16條扶持政策。同時,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大力推進企業研發平臺建設。2017年,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77家,其中新增223家,累計538家,高新技術企業有望獲得減負、補助等政策紅利超過10億元。

由企業建設的廣東三椒口腔健康產業研究院,是省內第一所從事口腔健康產業研究與開發的獨立新型研發機構。企業通過不斷髮展壯大口腔健康製造企業和支持上下游企業的發展來反哺自己,以此不斷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和科研實力。

截至去年底,汕頭輕工裝備研究院承擔完成各級政府和企業項目90多項,先後為企業開發設備300餘臺套,為企業新增產值15.62億元、新增稅收4724.98萬元,節約成本8153萬元,成為助推本土企業產業升級的利器,大大提升了汕頭區域的數字化控制水平,保持了汕頭在印刷包裝領域的優勢地位。

3

頂層設計助推創新驅動戰略

“今年要繼續加強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推動出臺科技創新新的扶持政策。”市科技局副局長李揚表示,將繼續推進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與我市合作成立新型研發機構,鼓勵企業設立高層次的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成為我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助推器和突破口。

去年,我市編制實施“十三五”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著力推進智能製造。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全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453.49億元,增長22.4%,佔工業投資的42.6%,總量位居全省第二位。31個項目共獲省、市、區技改獎補資金7283萬元,拉動工業投資16億元以上。全年工業技改備案項目180個,購置設備31.76億元,累計開展技術改造企業900多家。

市經信局局長陳春松表示,下來將依託核心技術優勢,提高產業分工地位和資源配置能力,重點發展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等基礎較好的產業,培育發展新能源、海洋新興產業、軌道交通設備、機器人等潛力產業,打造競爭力強的產業基地。同時,加快推進小微企業“雙創”基地城市示範建設,新認定10個市級“雙創”示範基地,新增5個以上國家級、省級“雙創”示範基地,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和電子商務等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

記者:魏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