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有人会说春天是精神病的高发期?如何预防?

心灵相约1


每年的春天都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不单单是精神疾病,春天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每年3、4月份,甚至是5月份,精神科就诊住院人次明显增多,但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都高发,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复发患者。关于为什么春季是精神心理疾病的高发期,有很多的解释,主流的观点认为是由于光线和季节性改变导致的睡眠节律发生变化。也有观点认为是神经系统受食物数量的季节性改变和地磁节律改变的影响。关于精神病在春季高发的原因,主流的观点尚未达成共识,我也不好回到。我只能在一些表现上给我个人的建议。下面我按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个人建议来写。

春季最常见的是睡眠障碍,表现在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或是经常做噩梦、睡眠时间减少。对于正常人而言,应该按照正常的作息;如果是一些已经确诊的精神障碍患者,最好是在规律作息的基础上,按时吃药,尽量避免一些影响睡眠的药物、神经类物质比如说是引用咖啡等。

春季情绪异常,表现在情绪不稳定、感觉压抑、高兴不起来或是情绪高涨、爱管闲事。这是和季节变化有关,哪怕是正常人,也会有一定的情绪变化,同时还和周围的人的刺激有关。应该多调节自己的情绪,适当的表达和宣泄,而不是一味的隐藏,闷在心底。

除了正常人和精神障碍的人都有的表现外,还有一些精神障碍的病人特有的表现,比如自述头痛、乏力、心慌、不想进食或食欲大增及月经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经常遗忘重要事情,做事有头无尾。行为障碍,生活习惯改变,如人变得懒散、不讲卫生或者过分爱清洁,反复洗澡、换洗衣服;社交能力下降,离群独居,饮食无节制。出现片断的幻觉、妄想或被控制的体验:表现为多疑,担心别人害他或是有人议论他,认为周围的人又对他不好等。

当出现以上现象应引起患者家属和医生注意,尤其对于一些严重悲观消极、自伤、自杀症状时应及时介入治疗,预防春季精神障碍疾病复发的根本措施是坚持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无论病人自我感觉多么良好,都不要擅自随意减药、停药,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药物剂量。坚持按医嘱服药。病人的家属要随时注意一些早期的信号,及时洞悉患者异常表现并及时引导积极主动地就医治疗。同属,要给病人创造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消除复发的心理诱因。

精神病人春季不要独居家中,病情较稳定最好参加一些简单的劳作和社交活动。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劳累和娱乐过度。多进行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郊游等。这样可以增加大脑感受到的外界刺激,使患者从过度封闭的心灵中走出来。

有很多精神病患者之所以反复发病,与他们缺乏精神病的早期预防有很大的关系。希望精神疾病的患者,能够按时吃药,生活作息规律。对于患者的家庭其他成员而言,多注意患者本人的变化,防止意外。给患者轻松愉快的环境。如果您身边有精神障碍患者,希望对帮助他,而不是对他有偏见。祝您早日摆脱精神障碍的阴影。(医学界 杜华阳作者)


医学界儿科频道


听老人说:“油菜花黄,精神发狂”。这话还是有道理的,据统计约70%的精神性疾病的发作是在3月到5月之间,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春季。


春节易使精神病症状发作的原因有二:一、春季是人体新陈代谢较为旺盛的季节,容易造成内体内分泌激素调节的失衡,诱发精神疾患;二、本身就有精神疾患的人,对气候变化本身就比较敏感,春季恰是各种气候现象多发的季节。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当然是注意对有精神疾患的患者多加呵护了。一定要督促这些患者按时服药,安排好他们的睡眠和休息,注意给他们加减衣物、避免气候变化的刺激,鼓励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如发现他们病情有所反复,要及时带他们就医,尽早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


药说儿


很正常的现象,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也不例外,好的东西复苏觉得正常,不被人察觉。坏的疾病复苏就显得格格不入了,精神病的高发期更为扎眼。预防精神病复发,首先要放平心态,规律的饮食起居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凡事看开,积极乐观过好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