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脫不花:未來知識終身服務的幾個想象

過去兩年,羅輯思維和“得到”一直在中國推動整個知識服務產業從無到有的發展。這絕不是一家公司的機會,甚至可能不只是一代人的機會,它創造的可能性對內容創作和內容服務的人來說都是新的機會。

脱不花:未来知识终身服务的几个想象

“得到”APP2016年年5月正式上線。當時有兩個市場機會,一是中國市場上,消費者基於微信、支付寶和蘋果的移動支付功能購買虛擬產品的習慣已經形成,二是微信發明的微信紅包,使大家開始養成利用社交工具完成虛擬環境下的真實支付行為。

在這個環境下,一大批付費音樂網站和視頻應用都成長起來。不同的是,“得到”提供的是比較嚴肅和正式的知識服務,我們希望能夠把“得到”打造成一所終身大學。從兩年前上線至今,“得到”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得益於用戶是一批非常優秀的學習者,他們有非常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很好的社會影響力和為虛擬知識付費的習慣。

在蘋果官方應用商店,“得到”APP進入了2017年的年度推薦,其他幾家都是遊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得到”APP位居蘋果商店中國讀書類APP收入排行榜第一名。除去遊戲,“得到”APP是包括短視頻在內所有APP暢銷榜的第9名。

“得到”APP提供嚴肅、負責任的內容服務,它不僅幫助用戶完成精選工作,即在資訊免費的情況下,提供精選服務。另外也提供知識背景和周邊知識等服務。

我們沒想到“得到”一上線就獲得用戶這麼熱烈的反饋,到今年5月26日上線兩週年的時候,“得到”總用戶數已超過2000萬,上線的產品數只有71個,時長僅3800小時。

用戶的熱情到底反映了他們什麼樣的思考和需求?從一開始的商管類到人文類、心理學課程,我們根據用戶的需求調整學科內容。還有用戶希望在“得到”完成系統學習後,我們再提供深入、系統、長期的心理學知識服務。現在我們的挑戰是基於通識教育把產品做得更深入、更系統。所以我們正在對“得到”進行改造,將用7個月時間完成,通過提供開拓視野類的講座以及基於解讀的“得到”圖書館等,提高用戶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藝術、商學等學科的能力和技能,幫助用戶在移動互聯網上用碎片時間復現一個可以終身學習的大學。

脱不花:未来知识终身服务的几个想象

1

想象一:為知識的遊牧民族提供服務

我們對於未來終身服務市場有幾方面的想象。一是我們這一代人註定是知識的遊牧民族,哪裡水草豐美就往哪裡遷徙。終身學習者的學習目的不明確,有可能學習了4個月又對社會學感興趣,是典型的遊牧民族的學習,但是他的學習行為是非常積極主動、有持續性的。如何為這些知識的遊牧民族提供服務,可能是我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和機會。

我們統計的數據顯示,“得到”2000萬用戶中40%的人分佈在中國前十大城市,這和中國互聯網產品普及程度相關。“得到”的用戶69%以上是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受教育水平不低。如果用感性的方式給用戶畫像,“得到”的用戶最典型的是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考大學來到這裡,很有競爭力地留下來,工作了三四年,開始經受非常大的壓力,如職場上第一次能不能跳躍的壓力,能不能買車買房的壓力,能不能真正融入這個城市以及上班等方面的壓力,他開始有強烈的學習需求。

用戶從事的行業主要是互聯網、金融、教育、房地產等,他們有特別突出的創業氣質,所以“得到”推出跟創業、創新有關的課程或者書籍非常受歡迎。用戶性別比例為:男性用戶佔60%,女性用戶佔40%。蘋果和安卓用戶的比例是五比五,是偏中產、而且有強烈學習意願和支付能力的一群人。

北上廣最典型的使用APP的時間是通勤、健身和睡前,由此我們把聽書的時間設定在半小時,為用戶的正常通勤服務。為健身用戶打造的音頻則要求播音的語速略快一點,這樣可以給健身者提供一個運動的節奏。而對於入睡前的親子時間,會準備給孩子聽書或10分鐘的古典音樂課程。

去年年中,我們邀請上海譯文社黃昱寧老師解讀經典文學的節目“每天聽本書”上線之後,我們看到“得到”的女性用戶變多了。我們意識到正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要創造供給,因為市場上沒有人提供這樣的服務,另一方面還得創造這樣的需求,就是用戶不知道有這樣的服務。

做這個節目的初衷是我參加很多企業家論壇時,很多著名企業家提出希望我們解讀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這樣便於他們參與與其他企業家的討論,所以完全是基於真實的用戶需求而推出的。

脱不花:未来知识终身服务的几个想象

2

想象二:構建跨場景、跨界學習和多元思維模型

“得到”目前提供的服務包括聽音頻、視頻直播和圖文。聽音頻是用戶最主要的學習方式,每天這100萬人當中95%的人是要聽音頻來學習。

我們對於未來知識服務的第二個想象是,知識服務的對象是有終身學習需求的用戶。終身學習需求有三個支撐點,一個是跨場景學習,用戶收聽的同時可能在刷牙、乘車或健身,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因此錄音老師面臨的更大挑戰是注意力管理,必須默認用戶只有30%的注意力在聽你的音頻,需要通過管理和內容設計,把不同的場景拖拽到你的10分鐘課程裡。

第二個支撐點是跨界學習,要讓來講課的老師意識到聽眾是在其他領域有所建樹但對他所教授的領域不瞭解的外行,我們要確保老師的表達方式符合跨界需求。

第三個支撐點是幫助用戶區構建多元的思維模型,這正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到今天為止我也不能說“得到”把它解決很好了,我們不僅要給用戶提供這個學科在研究什麼,最高級的智慧是什麼樣子,還要想方設法展現學科的魅力,就是這個學科的頂級高手怎麼看問題,這樣用戶在學習完成後掌握了多元思維模型,就可以像心理學家或經濟學家一樣看待這個世界。我們6月中旬將在北京的三源裡菜市場舉辦一個經濟學展,邀請很多經濟學家來做經濟學主題的裝置,把它們裝在每天早上6點開門的菜市場裡,幫助用戶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來理解和思考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一個嘗試。

跨界學習的一個經典案例是我們與外交學院的教授施展合作,將他的學術論文改造成了知識產品《樞紐》,又基於這本書開設了新課程《中國史綱50講》,每講12分鐘,把書中最精華的部分進行提純,變成了一個結構完備的50講課程,同時還邀請他在“每天聽本書”板塊對《樞紐》做一個30分鐘的超值版產品。施展會在一年時間裡把《中國史綱50講》課程逐漸豐富到100集,而且不斷與用戶互動,這樣,用戶相當於加入了以施展為主體的學習社區。

我們也在努力為作者賦能。除了幫助作者出書及提供線上課程外,我們也幫助他們做線下課程。在施展的課程上線之後,我們收到到一些部門、機構和大型企業的邀請,我們幫助他挑選和設計參加什麼樣的線下活動,來推廣他的理論和研究。從消費端來說,我們不斷了解用戶的實際需求,更好地滿足用戶的跨場景和跨界學習的需求。

我們會有專題的脫口秀,如今年7月將在江蘇衛視上線一個電視節目,每週五晚上9點黃金檔播出一個知識脫口秀。在線下,我們與傳統出版機構合作出書, 我們還和出版社合作做知識大遷移,來滿足用戶的跨場景需求。如用戶在“得到”購買一本紙質書,在物流送到前我們會送用戶電子書,可以先在“得到”上閱讀。用戶還可以把電子書送給朋友讓它漂流起來。我們在不斷地瞭解並滿足用戶的跨場景需求。

脱不花:未来知识终身服务的几个想象

3

想象三:在新的基礎設施上重做一遍

整個“得到”就建構在對於未來知識服務的第三個想象上,即未來的產業都會在新的基礎設施上被重新做一遍,如移動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

通過數據我發現,超過12分鐘的音頻,用戶的數據出現斷崖式的下降,因此“得到”所有的課程都在12分鐘以內。我們的錄音字數要在每分鐘300字,也是基於用戶的反應。用戶在音頻的哪一分鐘打開了圖文,這可能是因為他沒有聽懂,也有可能是用戶打開了圖文然後緊接著做了一個筆記,這說明這個東西太精彩了。所有這些因為用戶行為產生的改進和迭代的能力,都是移動互聯網新的基礎設施給我們的賦能。

知識服務這個產業永遠都會在,我們要因應基礎設施的特徵,因應用戶的特徵,然後把這些服務重新做一遍,這足夠產生一個巨大的產業機會和可持續的創業機會。所以,可以說,演出開始了,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所面臨的一個巨大機會。

(上文為“得到”APP聯合創始人兼CEO脫不花在第6屆故事驅動大會的演講內容,渠競帆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