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電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釋放野性的背後,貫徹愛與教育的決心

文|尢曰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對“飯前電影”這個標籤有莫名的親切感。

為了緩解吃飯過程中的乏味,總要找一部電影來打破這份寧靜,彷彿像是給自己躁動的心一份“慰藉”。最近,重溫了多次的一部美國教育系列電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電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釋放野性的背後,貫徹愛與教育的決心

這部由2009年上映的美國動畫電影,是由韋斯·安德森改編自,挪威籍的英國傑出短篇小說作家羅爾德·達爾的同名原創作品。正是這部經典且極富教育意義的電影,成為了當時韋斯·安德森執導的首部動畫電影,該影片曾入圍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第6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以及最佳動畫長片獎。

電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講述了狐狸爸爸一家連同森林小鎮的上的動物,面對養雞場、火腿商和蘋果酒三個農場主毀掉生存家園的威脅,無奈之下躲入下水道,從而打響了一場動物與人類之間智慧與謀略的戰爭。

電影在原作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增添了不一樣的內容,在故事情節上,賦予了新的表達意義和教育理念。讓我們共同走進這部電影,感受不一樣的觀影體驗,解讀韋斯·安德森所要表達的現實含義。

電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釋放野性的背後,貫徹愛與教育的決心

從表現手法、情節描述入手,挖掘韋斯·安德森在整體故事線中埋下的“哲學意義”。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這部電影,雖然在形式上是定格動畫,並且改編自童話故事,但在表現形式上依然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韋斯安德森風格電影。

再一次重溫電影並寫下這篇文章,我查了很多的資料。才得知一部簡單幹淨的電影之下,細節的呈現是多麼的重要。這反映的是一個演繹者的態度和他對原創者的尊重。

為拍攝該電影一共準備了535個模型,其中狐狸先生製作了17個不同風格的模型,甚至連尺寸都不太一樣,一共有6種不同的大小。

讓導演覺得無可挑剔的第一個狐狸先生的模型,製作耗時長達7個月

影片的小樹林的原型是英格蘭白金漢郡的Great Missenden。


電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釋放野性的背後,貫徹愛與教育的決心

①平鋪直敘的表現手法

從電影的開頭,直觀的展現狐狸先生和狐狸小姐的碰面。從兩狐之間簡單的對白,自信的神奇,也直接的照映出身為野生動物——狐狸這一角色的智慧和敏捷,為接下來整個故事的進行作了交代。僅是開頭的一小段,就同電影中字體類似,這也是一種極為漫畫的表現方法,平鋪直述,簡單並富有生氣。

自然,狐狸先生和狐狸小姐在整個“偷獵”過程中,都是一路順暢,在他們準備離開的時候,狐狸先生不顧狐狸小姐的勸阻,在好奇和自負的心理下,觸發了機關。落入陷阱,即將面臨人類的捕殺時,他才在得知狐狸小姐已有身孕,答應她今後不在行竊。

在我看來,捕獵本是狐狸的天性,狐狸先生的妥協,與其說是迫於改變,不如說壓制了自己的天性。只為圖一時的寧靜,而強制去壓制自己的內心,也終會迎來爆發的那一天。

前段部分的鋪陳中,用簡潔且合乎情理的劇情扭轉了畫面,讓後續平靜的生活片段與之前靠行竊為生的這兩個畫面無縫銜接,顯得自然貼切。平鋪直敘的手法,更容易讓觀眾理解劇情的發展,從而為下文情節的反轉埋下伏筆

。這裡我們也能隱隱猜到狐狸先生會有重操舊業的這樣一種心理。

電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釋放野性的背後,貫徹愛與教育的決心

②緊湊而反轉的故事情節

相對於電視劇而言,我更喜歡電影的原因也能在這裡體現。在這部動畫電影裡,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著獨特之處。

整個故事的劇情緊湊而連貫,事件畫面的轉換中不摻雜拖泥帶水的無關要素。

從狐狸爸爸不滿住在洞穴裡、對兒子艾什把褲筒扎進襪子的不解,以及只能吃烙餅的貧窮現狀。狐狸先生立誓要改變他們的生活狀況。鏡頭一轉,就是他即將準備買的新房,一棵參天大樹,劇情到了這裡,便也是動物與人類之間戰爭的開端。

這場戰爭的開端,站在不同的立場上也有來找不同人的看法。電影裡,動物們被迫躲入下水道,導火索來源於,狐狸先生對三個農場都實施了盜竊。

自然,有人說,這是罪有應得,活該。可是,身為人,我們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批判一個有著捕獵天性的動物。正如喬治克魯尼說:“偷盜,是在無計可施的前提下發生的。對於人類也一樣,這是人類的天性,是人類動物性的表現。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在確保能生存下去的時候,人都將不擇手段。

這便是人性,也是暗藏在人心底的獸性,動物亦是如此。

在電影中,

連貫緊湊的劇情發展使主線更加的明確,狐狸爸爸不斷強調自己是野生動物,在最後與人類的一戰中也喚醒了所有動物身上天生的野性。突如其來的劇情反轉,也讓影片中動物們認清自己的場面顯得更有說服力,所起到的共鳴力量就更強大。

電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釋放野性的背後,貫徹愛與教育的決心

分別從艾什和克里斯的三個角度分析,繪製現實生活中孩子內心世界的原貌。

①艾什的角度

首先,缺乏父母的認同感。從電影的第二片段開始,小狐狸艾什就以一個不想上學的小孩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狐狸爸爸在出門上班前,除了對他的穿著打扮調侃了一番之外,完全沒有美劇裡所呈現的與家人互相道別的場面,

你穿的是什麼?

為什麼褲管塞進襪子還配披風?

其次,被迫和他人做比較。艾什從小就渴望成為一名運動員,但在表兄克里斯來家裡暫住時,優秀的克里斯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能力。面對狐狸爸爸當著自己的面,對克里斯提出的高度評價,也讓他憤恨不已。

電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釋放野性的背後,貫徹愛與教育的決心

更具有嚴苛意義上的場面,則是艾什與克里斯在學校所經歷的不同“待遇”。做實驗時同伴對克里斯的關注,運動比賽時教練為了讓克里斯上場而把他替換掉等等。這像極了現實生活中父母苛刻的對比,即便電影裡呈現出的委婉也無法掩蓋,在現實世界中那些對孩子高要求的父母,這無形之中打壓著孩子的自信心。

最後,夢想上的打擊。就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從小就懷揣著一個未知而美好的夢,試圖在成長的坎途上闖出一番小成就,得到來自親人的肯定。可是在電影中,狐狸爸爸和凱利準備去偷取賓的蘋果酒時,想要幫上忙的艾什卻直接被父親稱“不聽話的孩子”,究其原因卻是因為他“太瘦小,肢體不協調”。

夢想雖然是個虛無縹緲摸不著邊,但卻紮根於人腦海深處的一種信號,是擺正方向,過濾社會雜質的濾網。在我看來,無論是電影還是現實,人在誕生之時所要表達的出發點都是有感而發的,亦是對自己的一種認知或是保護。

電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釋放野性的背後,貫徹愛與教育的決心

②克里斯的角度

初來乍到,卻懂事的讓人心疼。

克里斯是狐狸小姐那邊的親戚,由於父親的疾病不得不寄暫住親戚家。克里斯比艾什年輕,卻格外的成熟穩重,無論是在到來時的充足準備,還是禮儀禮貌,都無法去考究他背後的經歷。

接著,是寄人籬下的默默忍受。在與艾什的跳水中,表現優異的自己卻受到艾什的憤恨,直言不諱的艾什提起父親的病,言語的冒犯他也裝作沒聽見一般;直到與艾什同住,卻淪落到只能睡在玩具桌下,忍無可忍卻無力改變的克里斯在黑夜裡小聲的啜泣。

電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釋放野性的背後,貫徹愛與教育的決心

其實,像克里斯這樣的孩子,在現實中比比皆是。遭受命運的不公時,在生存中選擇頑強,去承受著本不該承受的苦與累,過早的接受社會的洗禮,培養了一身常人不及的本事和能耐。可偏偏越堅強的人,也最容易被觸及內心軟肋的惡意所擊垮。

無疑,他是孤獨的。為了能融入群體,也不顧是非正誤,加入了狐狸先生的盜竊隊伍。就像周國平在《人與永恆》裡所說的:內傾者孤獨,一旦獲得朋友,往往是真的。猶如接連不斷的抑鬱症患者,害怕社交的他們,在朋友面前卻是交際的能手。

孩子內心深處的世界,往往不像人們直觀看到的那樣,除非是他們發自內心的表達,我們絕不可能僅從面部而判斷出他內心的抗拒和牴觸。

電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釋放野性的背後,貫徹愛與教育的決心

融匯影片所講述的教育理論和精神體現,疏理對該電影的哲學反思。

在這部電影的最後,與我而言,反倒有一種無以言表的釋懷。不知道是出於對狐狸爸爸的勝利而歸感到的喜悅,還是艾什運動員天賦的呈現,亦或是森林狼在野性中所崇尚的自由。

這其中沒有唯一的答案。其實仔細的欣賞這部影片,就能發現在每一幀每一個小事件裡,都能領悟到本不屬於電影中所體現的大愛情結。人總是嘗試著與不同的事物產生共通,感知無人之境下的心得,用以填充空蕩蕩的內心。

實際上,在各種各樣的見解中,該影片的導演韋斯·安德森卻給出了這樣的回答:“這部影片的主題並不是那麼明確的,我沒有提供什麼現成的答案供人參考,也沒有找出什麼亂七八糟的事實和真相去揭露、表現什麼。我就是準備提供一個很簡單的關於生活的故事而已”。看到這裡,想必你也有了答案,所謂的真相、揭露不過是源於我們從生活中體會了太多複雜多變的事物,這讓紮根於我們腦海的觀念對待虛幻故事的設定有了不同看法,才會產生認知和見解。

這正是韋斯·安德森的高明之處。無非是把描繪主題要點的筆交到了觀眾的手裡,讓眾說紛紜的現世者去書寫,一撇一捺間,才促成這部極具教育意義的深度作品。

電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釋放野性的背後,貫徹愛與教育的決心

※結語

在這部電影中,最讓我感嘆的是,它既滿足了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的幻想需求,同時也關照了一個成年人的理解能力。簡單且充滿童話色彩的場景設置,在褪去神秘的前提下,還能營造一窺究竟的效果,並讓幻影中的畫面用侷限性的視角完美呈現

,即便不為這部電影,只圖這讓人愉悅的片刻閒適,這電影也該在電影獲獎榜上留有姓名。


作者簡介:尢曰,有思想,有憂傷和理想,這才是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