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战时日军为什么要在刺刀上悬挂太阳旗?

第一军情


日军喜欢白刃战,这个我相信大家也都了解一二。在二战时,由于当时日军装备的落后,同期的强国军队已经进入速射武器时,日军仍旧使用仿造德国1898年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三八大盖步枪。在美苏强国面前,这种老旧的武器没有太大的优势,因此日军一直在强调白刃战,借此来弥补装备上的差距。

日军的白刃战水平相当不错,新兵入伍后第一件事就是严格训练白刃战的拼刺技巧。这种白刃战,也是有章法有战术的。而通常手持刺刀绑着太阳旗的士兵,就是指挥白刃战的临时战术核心。

在日本军队的军衔中,除了将官、佐官和尉官之外,还会有曹长、军曹和伍长等军衔,这些军衔并不是军官,而是高等士官,通常都是久经沙场,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这白刃战中,这些老兵们就起到了一个临时指挥几个人进行拼刺配合的作用。

在白刃战过程之中,通常都是依靠这些老兵刺刀上的日本军旗来传递信息,在近距离战斗中,日军利用旗帜可以实现快速的收拢部队,进而指挥士兵以多打少。除此之外,在白刃战之中,有些日本士兵是不退子弹的,随时都准备在后面打黑枪。

到了二战的后期,各国军队逐渐的摸清了日军战术规律,知道此道上绑着国旗的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因此在战斗过程中,先打掉这些老兵。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在大多数二战时期的战争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部分日军在刺刀上悬挂着太阳旗,难道他们是为了显示爱国精神?还是为了好看?其实都不是,日军在刺刀上挂太阳旗完全是一种战术应用。

众所周知,日军高层强调用远距离精准射击的方式消灭敌人,而不是用密集的火力战胜对方,而三八式步枪刚好符合这一理念,它不仅能做到远距离精准射杀目标,惊人的长度在打近战时也占据优势,所以日军历来注重白刃战,一个入伍的新兵要经过一个多月的拼刺训练。在与敌人大规模拼刺时,场面非常混乱,士兵们往往各自为战,部分日军挂上太阳旗,在拼刺时其他没有挂旗的士兵就会主动向其靠拢,从而形成一个小团体,形成局部多打少的局面。

但并不是所有的日军都有资格悬挂太阳旗,绑太阳旗的,必须是伍长,伍长其实就是下士,比上等兵高一级,他们通常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而且作战经验丰富,作为日军普通士兵中的精锐,由他们挂旗指挥白刃战是非常合适的。

早在日俄战争中,日军在白刃战中就用这种方式击败过沙俄,到了抗战初期在与中国军队展开白刃战时也占据优势,不过这种战术到二战时已经算落后的了,尽管这种战术有聚集力量的作用,但是也太容易暴露,而且随着先进武器的使用,战场上敌人根本就不会给你拼刺刀的机会。


兵说


告诉敌人,我是老兵,快来打我。

日本的膏药旗,第一,难看,第二,恶心,第三,凶恶。日军是非常看重膏药旗的,日军的枪上,很多都挂着膏药旗,这并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我没看出来哪里好看),而是有目的进行的。膏药旗,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信号旗。

其实日军步枪上的膏药旗,既碍眼又碍事,它不像电视剧中那样是很小的一面,电视剧中的旗子是非常小的,而现实中的旗子很大。能拿着膏药旗的,都是日本步兵中的精锐,都是非常强悍的老兵。在等级森严的日军部队中,这些人在基层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步枪上面,能不能绑上旗子,是看士兵个人的资历和能力的,不是谁都能绑,也不是想绑就绑的。这些绑着旗子的,都是日军的老士官,资历深,能力强,在部队中有绝对的指挥能力和领导能力。新兵想要绑旗,就必须多立功,早日升官。

绑着膏药旗的士兵,在战斗中需要指挥身边的士兵作战,这是日军中的老士官。混乱的战场上,绑着旗就非常好辨认了,辨认出来了,士兵之间的配合联络就更加方便了。以绑旗的伍长为核心,由他们做出判断,指挥串联军队配合突击拼刺格斗。

其实这种旗子也是蛮坑的,有经验的机枪手都是先瞄着伍长射击,子弹失去了这个核心,那么整个日军的行动都会随着变得混乱。并且,绑着旗子的步枪,刺刀是拆不下来的。


军武文斋


我们经常在抗战电视剧中看到这么一幕,日军总是在刺刀上悬挂膏药旗,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一支飞扬跋扈,无恶不作的部队一样,那么悬挂膏药旗有什么作用呢?其实这一行为根本不利于近距离搏斗,纯属多此一举。

当然电视剧也并非杜撰出来的,实际上有一部分日军会在刺刀上悬挂膏药旗,但不是所有日军都会这样做,一般情况下七到八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悬挂膏药旗,这体现了日军的一种战术。

首先在近距离搏杀中,需要有人指挥作战。用一面小小的旗子来指挥战斗在我国明朝军队中就很普遍,尤其是戚继光的军队中就使用了大量的旗语,多次重创了倭寇。除此之外很多国家都使用过。日军也不例外,在日军队伍中悬挂膏药旗的一般都是伍长,相当于班长的作用。在近距离的搏杀中,日军很讲究群体配合,在关键的时候就可利用伍长的旗帜达到快速收拢部队的目的。

其次,悬挂膏药旗是日军的一项军规。日军规定,一旦双方进入拼刺环节后,所属部队要立即向伍长靠拢,进而指挥士兵以多打少。在二战初期,盟军都不解其意,损失不少。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拼刺刀只是相对于东方军队而言,对于具有装备优势的西方军队来说根本不屑一顾,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就使用火焰喷射枪专门压制日军的刺刀战术,而且美军看到一个悬挂膏药旗的日军出现,就会使用火焰喷射枪重点照顾。(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军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第一军情开通抖音账号啦,请大家多多关注哦。)


第一军情


这不得不说起日本陆军很注重的一个战术,那就是拼刺战术。由于资源问题和历史问题日本陆军一直很注重拼刺战术。

日军拼刺战术一般由两人小组组成,一人掩护,一人突击。在中国战场上面对营养不良装备和训练水平极差的的中国人,日本的这一战术取得很大的成功。在两军进行白刃战到时候场面都是十分混乱的。如果在战场上能找到自己的人并跟他一起冲击进攻,那么在混乱的场面上往往能达到重要的作用。于是就需要一个参照物,那就是枪支上面有旗帜的人。



在陆军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随意在枪支上挂旗帜的。只有作战丰富的老兵才有资格在枪支上面挂旗帜,因为在白刃战中老兵的生存能力往往强于新兵,能够带领新兵继续冲击。而且挂旗帜的枪也是特殊加工过的,在平常的枪支刺刀是可以拆卸的,但是挂旗子的枪支是直接焊死的,不能拆卸的。


所以在战场上,看见拿着挂有旗子,枪支的日本兵先打他准没错。因为他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在很多影视作品里,我们都会看到一些日军的刺刀上面都配挂着一面小小的膏药旗。

为什么会配挂这些旗呢?

为了好看?还是为了宣言日本天皇的伟大?

这些都不是,日军的刺刀战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挂上旗子之后可能会阻碍近距离拼杀,但他们宁肯多此一举,因为它也有既定的战术意义。

影视神剧中,你往往会看见许多日军的三八大盖上都有膏药旗,看似没有规律可循。其实这一现象是错误的,并非所有的日军都有资格系上膏药旗,一般是7到8人中只会有1人系。


这其实是日军的一种战术。

能系上膏药旗的日兵一般都是从日军中精挑细选的,以老士官为主,能者居上,选中的人都是具备极强的临阵指挥能力。而他们的职位多半是伍长,其地位和班长比较类似。

其实在冷兵器时代就有类似绑旗的习惯,每当发生大规模混战的时候,所有的头目身上的背旗就成了团队集合的标记,士兵只要看到背旗就会迅速靠拢,尽可能的形成一个小团体,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部场面,以最少的伤亡赢得最大的战果。这一战术最早出现于早期的中国,只不过被后来的日本人学了过去,并且发扬光大,也算是偷师成功吧。这一点不得不夸奖日本的学习精神。

在二战期间,日本可谓是将这项技术用得彻彻底底,因为中国武器装备的落后,日军又为了节省弹药,大规模的白刃战时有发生,因为不熟悉日军的作战风格,在开始的白刃战中中国军队吃了很大的亏。

就算你单兵作战能力再强,那也单挑不过一群日本兵,这个时候伍长的能力就体现出来了,他通过观察现场局势,指挥士兵该往何处进攻,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以多打少的局面。

起初,中国军队没有太过在意拿旗的日军导致损失惨重,后期渐渐有了防备,并且有了针对日军这种打法的攻略。

有的时候优势就是劣势,你只要换种思维就能看见其中的不足。

既然你抗膏药旗的日军指挥能力强,那我就先干掉他,让你们变成无头苍蝇,看你们怎么打。

但是呢,伍长也不是那么好击杀的,只要稍微发生战斗,伍长级别的存在都会往后撤,开什么玩笑,毕竟谁也不想那么快去见天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保留精锐力量。

这时候就该狙击手发威了,他们往往首先击毙的就是伍长,事实证明是对的,每当失去伍长之后的小团队就是一盘散沙,会产生短暂混乱,不能形成有效进攻,往往会被中国军队抓住机会。

再后来的日军与美军交战的时候,他们也发现了日军这种“核心”的战术,那行,你玩刀,我玩枪。我用财力压死你,随着美军新式火焰器的全面配备,对着日军配旗小核心的袭击就是一顿喷射,这配旗也就被烤成了小猪佩奇。

苏军也是如此,也和日军干过白刃战,本想靠着自己身高优势赢得白刃战应该不难,看着日军的三八大盖比他们脑袋还高,苏军就一顿嘲笑,就他们这群小矮子能打赢我们?结果却狠狠打脸。

因为他们体型矮小,很容易刺到比自己体型高大的敌人身上,再加上伍长的现场指挥,配合三八大盖的超级长度,苏军就是一个移动的目标。

随着后期苏军武器配备的改善,速射武器的全面普及,苏军不再给对手上刺刀的机会。这时候,配旗的老兵结局就更加悲催了,白色旗帜,红色圆心,无论怎么看,都像一个纯天然的靶子。


历来现实


一般说是仅次于指挥官的存在,一个小队有一个,属于战术小队里面最强的,尤其在白刃战,相当于小队里面的士官长,鬼子白刃战很厉害的,别被电视剧误导,可以在网上搜一下,有具体介绍,当时小鬼子小队火力配置自己战术安排,胜利不易,缅怀先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