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苦尋爺爺安葬地 數十年杳無音信

苦尋爺爺安葬地 數十年杳無音信

" 父親苦尋烈士爺爺墓地多年無果,最終帶著深深的遺憾離世,臨終前囑託要繼續尋找爺爺的安葬地 ……" 日前,本報為 35 名石家莊烈士尋親的報道引發廣大市民關注,連日來,除了烈士親人或提供烈士親人線索的讀者來電外,還吸引了很多苦尋烈士多年的親人來電。為使烈士與親人能夠早日團聚,即日起,本報開展 " 為後人尋找烈士安葬地系列報道 ",如果您是烈士當年的戰友,或者作為烈士戰友的後人,得知烈士安葬地的消息,請與苦尋烈士的親人直接聯繫,也可以向本報新聞熱線 96399 或幫辦熱線 88629199 提供線索。

父親尋找爺爺安眠地 36 年無果

"70 年過去了,如果爺爺在世今年都 98 歲了,不知道爺爺曾經的戰友是否還都健在,或者哪位戰友的後人聽說過爺爺安葬地的事情,哪怕有一絲希望我也不能放棄 ……" 讀者馬劍家住北二環與建華大街附近,看到本報為烈士尋親的報道後,想求助幫助尋找爺爺的安葬地。昨日,馬劍乘坐 130 公交車來到 " 天天幫辦 " 編輯部,希望通過媒體找找爺爺生前戰友的後人,看看能否找到其安葬地的線索。

據馬劍介紹,他爺爺叫馬朝泉(全),1920 年生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泥溪鄉梨園壩,少時來到河北省新河縣西李家莊大隊,並在此與當地村民宋淑真成親。

" 烈士證書上也寫著爺爺當時的職務是團政委,犧牲地點確實是在河北南新鄉馬廟村,但是我父親親自到那裡找過沒找到 ……" 馬劍指著由河北省新河縣民政局頒發的烈士證書說,早在 1958 年,父親馬長征開始尋找爺爺的安葬地,陸續給爺爺所在部隊,通江縣民政部門等多地去信詢問,之後又根據回信找其他部門諮詢,打問多方,輾轉多地,直到 1994 年去世,尋找 36 年仍然沒有找到爺爺安葬地。

現已確定爺爺參軍和犧牲經歷

" 我家至今還有很多父親手寫書信,這一封封信承載了父親太多的希望,可父親最終還是帶著遺憾離開人世。" 馬劍說,遵照父親臨終前的囑託,這些年,他各方打探消息,不僅再次到河南新鄉,甚至新河縣附近的縣市區烈士陵園都找過,均無果。去年,馬劍聽說豫北戰役犧牲時的戰士可能葬在了河南安陽,於是他立刻跑到了安陽尋找,但無論民政還是烈士陵園仍然沒有爺爺的蹤跡。

" 經過父親這些年的打聽,和信息拼湊,目前已經確定爺爺曾先後在五六個番號的部隊參軍,真希望咱們河北省有曾經在這些部隊的戰友!" 馬劍說,以下是爺爺參軍經歷,如果有曾經在這些部隊,並且認識爺爺馬朝泉的熱心人士望提供線索。您可以直接與馬劍聯繫,聯繫電話:13383290198,也可以向本報新聞熱線 96399 或幫辦熱線 88629199 提供線索。

◆烈士馬朝泉參軍經歷:1933 年,馬朝泉參加紅四方面軍,後隨紅軍過雪山草地,到達陝北,隸屬紅軍 31 軍 91 師(師長韓東山)。紅軍改編後在八路軍 129 師 386 旅 771 團(團長徐深吉,副團長韓東山)。1937 年到達冀南(河北南部),成立青年縱隊。1939 年 771 團調歸 129 師獨立旅(後改為新四旅)建制。該旅南下時,留在冀南二分區工作。開始任冀南寧南縣縣大隊特派員,後到任縣縣大隊任副政委、大隊長等職。整編時到十七團二營任教導員。以後又回到正規軍,任 117 團政委。1947 年豫北(河南北部)戰役時,3 月在河南省新鄉縣犧牲,葬於新鄉縣馬廟村。時年 27 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