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谣言止于智者,平安到底怎么样?了解一下……

谣言好比毒箭,它在暗,企业在明处,常让人猝不及防,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几个亿,甚至几十亿元市值就会消失。

平安最近深受谣言所害,其股价一度大跌,但随着业绩价值被发现,机构投行不受谣言影响持续给平安增持评级。最终,正义取胜,平安的股价也见底回升。

只能说造谣的人居心叵测,传谣的人盲目散播,不带常识,让本身就敏感的资本市场惊不起一丝波澜。这次谣言中心的主角是平安,这家中国金融业的巨头,做的确实不错,不排除让一些人眼红了。

但不管怎样,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未来的前景,清者自清,明眼人都认为平安还是不错的。

谣言止于智者,平安到底怎么样?了解一下……

慌张的散户和乐观的机构,这就是差别

受到“谣言”影响,散户慌了。资管新规、行业业绩增速放缓,最关键的是“恶意谣言”煽风点火,平安27日股价一度下跌7%。

这里就重点讲一讲这条谣言的明显破绽。

先做下科普,一般情况下,只有央企和国企的人事变动,才会出现组织任命的情况,比如中石化、中石油、一汽,他们更换一把手,那是由组织决定的。

但我们知道,平安其实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也不存在国家控股的情况,所以,它的人事任命方式,压根不存在组织任命,而是由平安集团董事会选举产生。

谣言止于智者,平安到底怎么样?了解一下……

马明哲,中国平安创始人

所以说,那则假消息是来骗那些既不熟悉中国政经规律,也摸不清企业状况的外行人。只是,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一有风吹草动,不愿意去思考,盲目抱头鼠窜,他们以为那样可以避免被割韭菜,恰恰暴露了韭菜最大的弱点。

中国散户的自我教育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有意思的是,反观市场机构,倒显得异常淡定。平安发布一季报后,也是谣言散播开来后。摩通发布研报称,将中国平安(02318-HK)目标价由100港元上调至130港元,维持增持评级。

同样耐人寻味的是,27日午间收盘后,平安开始收复失地,从58.97元反弹至60.89元,反弹幅度1.92%。有人在早上仓皇出逃,有人在中午趁机入场或继续加仓,这就是差距,不仅是信息甄别能力的差距,更是眼界和趋势判断力的差距。

基本面和未来前景都没问题,平安很平安

一条谣言,让股市经历动荡,给平安带来不小的麻烦。不过,对这个机构第一重仓股来说,它却有可能因祸得福,很多人转而开始注意到平安内在的价值。这两天它刚好发布了第一季度数据,亮点不少。第一重仓股的地位,依然无可撼动。

谣言止于智者,平安到底怎么样?了解一下……

先看净利润。一季报显示,中国平安实现净利润289.51亿元,同比增长12.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02亿元,同比增长11.5%。如果按法定财务报表利润数据计算,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48亿元,同比增长32.5%。

再看主力业务。一季度,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规模保费达2,305.85亿元,同比增长24.9%;财产保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632.17亿元,同比增长17.8%。一家成立30年历史的企业,至今仍保持高速增长,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企业史里面,堪称罕见。

不但稳如泰山,而且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这是一季报透露的中国平安基本面。

为什么说平安的“掌门人”马明哲是中国最有远见的企业家之一?

谣言止于智者,平安到底怎么样?了解一下……

最近几年,平安基本面明明很好,他还是敢自我革命,强力推进“金融+科技”战略,并孵育出多家独角兽。

其中,平安好医生吹响了平安旗下独角兽上市的号角,其IPO获653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3768亿港元,荣膺香港新晋“冻资王”。此外,金融壹账通和平安医保科技估值分别达到74亿美元、88亿美元。

有胆有识的马明哲把平安从一家传统金融保险机构,成功改造为最懂科技互联网的金融巨头。

我们判断一家企业,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就看两方面:当下的基本面和未来的战略前景。

很多企业,基本面良好但战略举棋不定,或者光有战略谋划而又缺少执行力。前者不值得长期持有,后者失败风险太高。而平安恰恰是属于基本面乐观,未来又颇具想象力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中国并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