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土地又干又硬如何使用旋耕机?

天涯


说到旋耕机,它可是农民最得力的好帮手,但是使用不但也不见得是好事,还会帮倒忙,尤其是在又干又硬的土地里耕作,更是要格外注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旋耕机:我们目前使用的旋耕机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它是一种多功能型的机械,一般家里面自用的基本都是小型机械,我自家就有2台小型的微耕机。旋耕机配有犁头、犁花、开沟机、起拢器、碎发轮、深耕刀等多部分组成。那么,在又干又硬的土地上如何正确的使用旋耕机呢?


首先,我们来看,如果“地”太硬的情况下,我建议先把这个地用灌水回润一下,然后再把水放干,等待干湿度适合的条件下我们再进行机耕作业,因为一来就使用旋耕机作业的话呢,先不说伤机器不伤机器,首先就是耗费机耕作业者体力,再者就是太硬太干的地使用小型旋耕机特别容易吃事故,要么侧滑,要么侧翻,甚至伤人,风险很大。


其次,如果在水利条件不允许,但是地块面积比较大的情况,我建议先使用或者请大型的旋耕机用犁花翻一道,然后再用碎发轮把大的土垡给打碎。譬如,像我们云南山区比较干旱的地方,我们会出钱请大型旋耕拖拉机来,每亩地80到120元左右,可以反复三次重叠耕作。接下来就用自家的家用旋耕机围着地块四周重新打一遍,原因是大型机器它不够灵活,在拐角和边缘处它耕不到。


三是,在水利不允许、地块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我建议使用自家用的旋耕机去作业,前提只能先用碎发轮低速抵挡把地块表皮坚硬的部分给打掉,然后第二回合再使用深耕刀作业,第三回合再次使用碎发轮打碎平整地块。为什么说先用碎发轮,再用深耕刀,最后用碎发轮呢?首先地面太硬深耕刀作业起不了深耕作业的作用,反而在坚硬地面跳起来会导致机器或者人员受伤,所以先碎后深耕,最后碎发轮主要就是打碎大的发子平整地块。

最后,花腰妹温馨提示大家,机耕安全无小事,这些年被旋耕机伤到的人呢也不少,请注意安全,谨慎使用!


花腰妹


这问题很好解决。

我现在使用的还是小四轮拖拉机,悬挂式的灭茬机。由于我们屯的土地比较少,每年我都用灭茬机灭茬。

您也许听说过我们辽西,几乎年年春旱,土地干的杠杠的,有如铁石,灭茬机一打一个白印,有时灭茬机在茬子上面转,推着小四轮往前跑,有时把小四轮憋得皮带直冒黑烟,都要着了。既费车又费力,当时气得就不想灭了,直接种,愿咋咋滴吧!

头几年,地干灭不下去,有人说用水浇。可我们这最缺的就是水,打眼井要百十来米深,水只能抽个半个小时,还是金水(就是井水来得非常慢)。所以,没办法,只有等下雨再灭茬。可老天那雨,下小了不管用,等下够用了,马上种地了,那真是脚打后脑勺地忙啊!

最终,我想到了一个,既省车省油省力又不等雨,还非常方便的好方法。每年在灭茬前,我在四轮车后面,装一个方梁,用油压控制起落,然后在方梁上,掐上三个我们用来趟地的铧子,顺着垄沟深深地挑它一遍,之后,我们再进行灭茬,那可老省劲了!因为,我们挑地的目的,就是让干旱的土地松动。所以,我们灭茬就啥都省了。

土地干旱旋地难,用水等雨来缓解,既费时间又费钱,安上铧子挑一挑,钱省车轻人又欢。


耕耘路上


你好,土地有硬又干,如果用旋耕机直接硬旋的话既增加油耗又伤机械

根据我种田多年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可以在原有的土地上灌水,因为土地在经过泡水以后,硬度会大大降低,这样旋耕起来工作效率高,省油还不伤机械

二:可以提升旋耕机的高度先浅旋一遍,然后第二遍在加深旋耕的深度,切记,不能让旋耕机满负荷运行,不然容易造成动力下降,水温过高,损坏零部件等

三:可以减小耕幅,或挂入低挡,很好理解,减少耕幅就是打比方你旋耕宽宽度是3米的,你可以在第一遍旋耕过后你旋耕的时候跟上一次叠加,实际有效旋耕降到2.5米或者更少

旋耕时要及时清除刀轴、刀片上的缠草,以免损坏刀轴、影响耕深。清除缠草时一定要将发动机熄火。

以上几点可以根据你实际情况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周游世界的鱼


土壤又干又硬,也许您是在一茬作物刚刚收获后的情况吧,比如夏玉米收割后的冬小麦播种前,水稻收获后的小麦播种前。

遇到这种情况,旋耕机不可能一次性将地旋过,或者旋耕不深,达到了灭茬的作用,也达不到平整土地的作用。在黄淮海以南地区,我们都是建议在头茬作物收获后灌水浇地,土壤吸水后再进行浅耕、旋耕。对于水利比较发达的地区,这样做还是比较方便的。我们处于黄土高原的晋北,这里旱田比较多,又干又硬的土壤旋耕就根本不可能了,它是这样做的。

因为晋北是一季作物,头年春玉米收获后大概最晚就是在10月底的样子,一般勤快农民都会及时雇大型拖拉机进行一次深耕或者中浅耕,这样玉米茬几乎已经被刨松或者打烂了,就这样一个冬季自然叫土壤下雨下雪吸收水分,同时晒土腐熟茬子。

到了第二年春天大约3、4月份,春暖花开了,土壤醒了,直接用旋耕机进行旋耕平地就行。当然了,也有的人家在头年秋季收获后并不着急着中深耕,而是连着茬着就那样在地里头荒着,这就如您讲的那样土壤又干又硬了。这样只好等开春了再请大型拖拉中深耕一回,再旋耕整地。也有的农民并不深耕,直接用打茬机打一回茬子,再用旋耕机旋地,这样就会出现您说的那样地又干又硬,旋耕机入不了土,或者入不深,入进去走不动的情况。

有的农民就在旋耕机上加上铁块负重,顺便加上两块大点的旋耕犁,以增加入地能力,即使这样,也是挺费劲,不仅车要加一档或者慢档,还要不时地将犁上缠绕的杂草和泥土刮去,增加了劳动力,还费时做不出工。

针对这种旋耕的实际情况,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注意事项,请大家参考 :

1、冬季中深耕,不仅可以方便来年旋耕播种,还可以将茬子打在土壤里促进腐烂发酵提升有机质,还可以将深土翻出来得到光照促进土质松软。在冬季深耕时亩施5-7斤尿素可促进秸秆腐烂。

2、有条件的可以秋冬季浇水灌溉,以保春季播种方便,水分足够。两茬田可以先浇水闷湿土壤,稍干后旋耕,利于农事作业。

3、开春打茬旋耕的,不如秋季打茬。

4、旱地更要注意施肥,在施用复合肥料的同时,注意加施农家肥或者生物菌肥、有机肥,这样有利于土壤疏松,在旋耕时也不会出现大块硬干土。

5、作物追肥时注意穴施或者条施,避免撒施,这样会丢失养分,同时会促使地表板结。

以上就是关于土壤又干又硬的情况下,旋耕机无法工作的一些应对方法,各地情况不一,可咨询当地老农或者农技人员进行合理解决。有时间的话,也可以进我的“农民肥料圈”进行问题的提问,那里有29名圈友和您一起解决问题,马上行动吧。


农资人实录


土地又干又硬,如果因为季节需要播种时,一种是进行灌溉后再耕。但根据提应该是没有这个条件,那怎么样办呢?

俗活说物极必反,当土地真正干透时,土地反而没有那么结实。只要把旋耕机调到最低档加大油门旋耕,很容易耕种。如果是这种情况,最好先撒农家肥再耕,然后播种。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会损种子,其实不用担心。当土地干透之后,对种子的保护比人管理更有效。一旦下再,生苗既快且特别齐整,所以无需担心。

这种土地要么是多年不用农家肥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地板结,要么是黄泥土。无论是什么土质,都必须使用农家积肥进行改善土地,才不会出现这种现象。遇到时无需多虑,依照农谚按季节播种,不会误庄稼。


沪岁月悠悠


你好,我是卫农,很高兴回答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



从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来看,题主可能不太懂农作物种植,在我们这里是没有人用旋耕机旋耕,又干又硬的土地的。可能是你们那里的作务方式与我们这里不一样吧?

我们这里是旱作农业区,大田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每年在收割了小麦以后,在入伏雨后土壤墒情合适的时候,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深翻土壤,让土壤接受风吹日晒雨淋。这样等到秋季播种小麦前,再用旋耕机进行旋耕整地。由于土壤是经过深翻的,加之在播种小麦前,也是借墒进行整地的,因此不会出现土地又干又硬的现象。



土地之所以会发生又干又硬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干旱少雨,土壤墒情比较差。可能是当地比较长的时间以来雨水少,加之也可能没有浇水,土壤墒情很差所致。二是在土壤干旱的同时,可能在长期的作务中大量施用化肥,不施有机肥,导致土壤中有机质严重不足,土壤板结僵化,因此才出现了土壤又干又硬的现象。

出现了土壤又干又硬的现象,不要急于用旋耕机旋耕。如果有灌溉条件的话,可以先浇一遍透水,等到土壤墒情合适的时候,用拖拉机深翻一遍,然后再用旋耕机进行整地比较好。如果没有灌溉条件的话,就像我们这里由于缺水,没有灌溉条件,就只能等天下雨,然后借墒进行深翻整地了。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土壤又干又硬的问题,除过要重视解决水源问题,对于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要重视结合农时注意做好借墒作务以外。更要重视采取多种措施,抓好改良土壤这个问题。比如增施农家肥,或者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有益菌群数量,优化土壤团粒结构,破除土壤板结。只要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高了,土壤才能疏松,在墒情合适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又干又硬的现象了。

总之,各地作务方式可能不一样,我们这里是不会用旋耕机旋耕又干又硬的土地的,只会先借墒进行深翻,然后再用旋耕机进行旋耕整地的。如果确实土壤又干又硬的话,可以采取先浇水,等到土壤墒情合适的时候,用拖拉机深翻,然后再用旋耕机进行整地,如果没有灌溉条件的话,就只能等天下雨,再借墒深翻整地了。

以上是卫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卫农老头


当前很多地方农村,都开始时兴用大型农业机械耕作,尤其是平原地区,大型旋耕机、联合收割机都在使用。我们老家河南,属于平原区,虽然是联产承包到户,田块很小,但农民为了提高作业效率,都会用大型旋耕机翻耕土壤。



碰到又干又硬的田块怎么办?有三农老师会说可以先浇水然后在旋耕,或者说先用大型犁地机深翻土壤然后再旋耕,办法虽好,但不一定会都适用,比方说我们老家属于那种没有水浇条件的怎么办?农民不想深翻土壤害怕多花钱怎么办?所以有些时候要因地制宜,没有条件旋耕创造条件也要旋耕。我们老家的土壤也不算多好,又干又硬的土壤也不是没有,但不至于会板结干旱到犁不动的情况。

因为我们老家土壤比较好打理,旋耕土地也不算太贵,一亩地在60元左右的作业费用,这是旋耕两遍的价钱。犁地机虽好,可以打破犁底层,但是要花两份钱,估计在90元左右,有些农民会不乐意用的,实在是耕耘时间久了,才会使用犁地机深翻一次,平时季节都是旋耕,旋耕是有弊端的,翻耕的深度不够深,时间越长,活土层就会越浅薄,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收成都会有影响。那说了那么多,不能浇水又不能用犁地机,怎么来处理这个又干又硬的土壤的呢?



这里有两种办法可以的。第一种办法就是硬上,旋耕机第一遍旋浅一些,走慢一些,先把表层板结土壤给它破碎掉,然后再走第二遍,第二遍呛着第一遍的茬口走,速度再快些再深些,可以把大的土坷垃给摔碎了,等到第三遍的时候几乎就没有阻力了,可以撒着欢儿地跑。不过风险性很大,比较伤机器,老师傅都会悠着旋耕,不然旋耕刀会给扯断。但在我们这里是没办法的事儿,事先要给农民说好,是要收三遍的钱的,如果三遍还不行就来四遍。

再一种办法就是先灭茬,然后再旋耕。这个办法也有一个弊端,要调换耕具,所以不可能一次性就能给旋耕完了。毕竟灭茬机械后面带有一个镇压辊,只能灭茬,不能耕深,要灭茬完了再换旋耕耙。所以我们这里是这样作业的,旋耕机师傅是本地,然后先和农户商量,先挨着把四邻的田块都给灭茬了,然后回家更换旋耕耙,再回来给旋耕。多少年了,我们一直是这样的操作模式,也没有人说什么的。旋耕土壤我们老家以前只有一季用,也就是秋收后,麦茬地不用旋耕翻耙,后来都种经济类农作物,为了获得高产,两季都开始用旋耕机了。


农村社会发展到这个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级了,这还得益于我们是平原地区,有的地方农村还是牛耕或者手扶拖拉机,有的好点还有四轮拖拉机,后面驱动的是小型耕具,效率是很低的。虽然算下来,我们老家种地投入的成本高了,但也不指望着土地能赚多少。不撂荒,继续种地,能见多少回头钱都行,这粮食价格,也指望不上啊。


农村老俗话


土地又干又硬,旋耕机基本无法正常的工作,这应该怎么处理呢?

土地出现干硬的情况,主要就是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就是有机质含量少,土壤在经过多年的使用之后,有机质的含量会持续降低,需要补充农家肥或者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经常的使用农家肥,可以增加有机质的含量,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以及透水保温的作用。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土质造成的,长时间没有浇过水,或者是土质有机质流失严重,造成了现在土壤又干又硬的情况。

这种情况如果及时处理,土壤在使用旋耕机的时候,旋耕机的工作效率变得极低,旋耕的深度很浅,就达不到旋耕的目的。首先,每亩地撒2000千克的农家肥,农家肥一定要充分发酵之后的才能使用,或者每亩地使用500千克的有机肥,均匀的撒在土壤的表层,然后就开始浇水,浇水要漫灌,由于土壤太干,这一次的浇水可能很多,透水要达到50厘米深度,等到浇透水之后,过7天,然后在用旋耕机旋耕,就会变得比较的松软了。

如果土地干硬的情况比较严重,也可以试试松土精,松土精的效果好,但是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要增加有机质肥料的使用量,保持土壤的水分,减少水土流失。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不要缺水,土壤干透之后,土壤里的有益菌群会快速的减少,土壤板结就会比较的严重,从而造成了土壤干硬的情况发生。


阳台园艺师


首先向土地上喷洒清水,清水的喷洒量控制5~10L/m2;

S2、喷洒清水后将肥料均匀的洒向土地;

S3、在撒有肥料的土地上再次喷洒清水,清水的喷洒量控制3~6L/m2;

S4、使用旋耕机对土地进行旋耕,旋耕时间为2~3小时,旋耕次数为3次。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用于硬质土地的旋耕机旋耕方法操作简单,可以提高土壤的质量,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用于硬质土地的旋耕机旋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向土地上喷洒清水,清水的喷洒量控制5~10L/m2;

S2、喷洒清水后将肥料均匀的洒向土地;

S3、在撒有肥料的土地上再次喷洒清水,清水的喷洒量控制


纸坊小吴


旋耕机是一种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很常用,旋耕机的安全操作很重要,正确的使用旋耕机,可以让作业得到高效率,同时又可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对保持其良好技术状态,确保耕作质量十分重要。

首先向土地上喷洒清水,清水的喷洒量控制5~10L/m2;

S2、喷洒清水后将肥料均匀的洒向土地;

S3、在撒有肥料的土地上再次喷洒清水,清水的喷洒量控制3~6L/m2;

S4、使用旋耕机对土地进行旋耕,旋耕时间为2~3小时,旋耕次数为3次。

这种方法用于硬质土地的旋耕机旋耕方法操作简单,可以提高土壤的质量,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