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我国为何不直接研制929?这些原因很少人注意到

我国为何不直接研制929?这些原因很少人注意到

运-10

首先就技术储备而言,我国在民用航空领域的积累,甚至包括军用大飞机项目上的积累都是相对薄弱的。如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启动的运-10项目,其亦属窄体客机,从这里也能看出若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直接发展宽体客机要面临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另就运-20而言,该机虽然在载荷上已远超过宽体客机,但军、客机间不同的设计要求,也导致这两者是无法进行直接转换的。不过,在发展运-20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经验,及带动的零部件生产商倒是可为以后的大客机发展提供不小支持。

我国为何不直接研制929?这些原因很少人注意到

CR929模型

回头再看C929,其实该机当前的正确称呼应为CR929,也就是中俄合作研发的意思,该项目的推挤当前也是由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按中俄商飞规划,CR929的基本型CR929-600,航程将达到12000公里,座级为280,首飞时间则预计在2025~2028年左右。

我国为何不直接研制929?这些原因很少人注意到

C919

这里还需说明的是,无论C919,还是CR929,其未来主要的市场是在民用航空,这就导致这两型客机需要和波音、空客等同类型客机进行直接竞争。这其中除需要获得有关国家及地区的试航许可外,在设计及建造时也是需要有前瞻性,并卡好时间节点的,毕竟以10年作为最少研发周期的客机项目,若不能按时推出,其也就不可能在市场上参与竞争的。考虑到这点,采用合乎实情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必然的,否则目标过高只可能导致更高的风险性,甚至是项目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