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全域旅游如何避免“大而不强”,做跟上时代的乡村旅游

“全域旅游”的这个名词逐渐占据的信息的头条,各种文章从项目申报、建设思路等进行阐述,但如何避免全域旅游成为下一个千篇一律的“古镇”,真正把全域旅游做到强,包括盈利好、稳定高等等。接下来从发展原则、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分析。

品牌化

以区域旅游品牌树立整体形象,例如说道河南洛阳以牡丹为主、重庆奉节以脐橙打出农业招牌,都是全域旅游的品牌建立,引导消费者建立对某个产品或服务的认可。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云梦山主打兵法文化,建立周围的拓展基地;浚县以大伾山的大佛为文化载体,发展古庙会;鹤山区以五岩山的中医药康健为主题,发展生态食养的产业链具有天然优势,从吃喝玩游购娱六个要素入手。中国消费者在餐饮方面消费倾向较大,“舌尖上的吃货”也是被世界所认可,鹤壁市餐饮文化还未有景区涉及,传统的山村饮食体现本真味道、无污染还处于初级阶段。让消费者通过看得见、感受到的实物,去认可旅游产品,是新阶段旅游新业态发展的热点。

全域旅游如何避免“大而不强”,做跟上时代的乡村旅游

全域旅游如何避免“大而不强”,做跟上时代的乡村旅游

智能化

消费者在日常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支付宝、微信等扫码支付,互联网的便利性让中国互联技术的应用走在世界的先列。乡村全域旅游缺乏互联网的概念。例如,消费者习惯在朋友圈分享旅游感受与照片,而流量限制成为尴尬条件,乡村主要节点的无线覆盖将会大大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同时,配上扫码可读、可听的讲解,让消费者真正了解景区背后的故事。结合景区内消费减免、联合营销等都需要互联网作支撑。

全域旅游如何避免“大而不强”,做跟上时代的乡村旅游

营销内容

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从商贸、科技、节庆、企业、乡风、生态等多角度策划营销内容。现阶段中秋节、国庆节成为营销的热点后,知晓度较低的地区可从“特”入手,避开长假的营销,从周末自驾入手。节日的举办也从文化遗留逐渐变为合理策划,脐橙节从崀山、赣州、奉节、溆浦等地向南方主产区扩散,鹤壁市的香椿节以王家辿古村落和自然生产的香椿为特色,是豫北地区少有的节庆营销,但产业链发展尚存短板,可将时间周期延长,以饮食为切入,香椿为春季主题,尝树上蔬菜、踏青古村落,夏季以桃、河谷为主题,有吃的有玩的,晚上数星星竞赛,秋季以柿子为主题,从晒秋、酿柿子醋等出发,每个季节确定一个旅游主题,符合应季消费者心理。

全域旅游如何避免“大而不强”,做跟上时代的乡村旅游

全域旅游如何避免“大而不强”,做跟上时代的乡村旅游

营销机制

以政府组织、企业参与为主要模式,广泛发展政府宣传渠道,积极推广全域旅游服务,建立企业合作联盟,从玩、吃、住、行、娱建立资源共享。建立媒体、公众等共同参与的整体营销机制,整合利用各类宣传营销资源和渠道,建立推广联盟等合作平台,形成上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全域旅游营销格局。

全域旅游如何避免“大而不强”,做跟上时代的乡村旅游

益贫性

乡村的全域旅游,一定是以振兴为目标。通过企业带户、景区带村等模式,安排就业、定点采购、输送客源等,建立乡村的产品展销平台,以互联网、农业技术向消费者展示山村产品的无公害、无污染等特点。农业企业积极向农旅靠拢,建立乡村旅游后备箱基地等方式,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企业与村集体角度设计集体经济,实现村企的共同经营,由企业作为村落的后备支撑,村落作为企业的站前引流,两者双向互动。指导和帮助深度贫困地区设计、推广跨区域自驾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性,真正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受益。

全域旅游如何避免“大而不强”,做跟上时代的乡村旅游

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但全域旅游的乡村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秩序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推进产业融合,实施乡村的特色旅游,才能促进乡村全域向强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