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防火防盗防诈骗,又是一年高考季,常见的高考诈骗有哪些?你遇到过吗?应该如何防范呢?

Mrs_Ma


日前,石家庄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发布高考前后容易出现的十大骗局,以免考生和家长在高考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误入陷阱。

◎高考前当心掉入这些陷阱

1.“准考证丢失”骗局

“朋友捡到一个准考证,请大家帮忙扩散,千万别耽误考试,联系电话:134××××××××。”网上传播的这类信息,有很多是吸费陷阱,拨打其中的手机号码很有可能被扣话费。

警方提醒:不仅仅是“准考证丢失”的信息,网上所有不明来源的联系电话都不要轻易拨打。另外,遇到这类信息,没核实之前也不要轻易转发。

2.“帮考生作弊”骗局

有些骗子会以有“内幕消息”为名,对考生进行“考前指导”或者直接出售“高考真题”;有的在网上兜售各种作弊器材;还有骗子以帮忙找人代考为名,骗取“定金”和“保障金”。

警方提醒: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补办准考证”骗局

考试期间,有些考生的家长会收到“您的孩子×××的准考证丢了,补办需交纳×××元。为了不影响考生入场,请尽快打款给×××账户”的信息。考生不能带手机入场,家长联系不上孩子,往往会当真,给骗子打款。

警方提醒:考试过程中接到类似信息要保持冷静,先别急着打钱,可尽快与学校教师联系核实情况。即使考生考试时真的忘带或者遗失了准考证,也可以先报告监考员,由考点办公室联系考生领队或学校处理。

4.贩卖“高考答案”诈骗

不法分子抓住考生急于通过考试的心理,通过各类途径向考生、家长兜售考题答案。

警方提醒:高考的程序很严格,考生和家长切勿相信此类信息,因此提醒考生和家长,遇到类似的信息千万小心,最好报警处理。

5.“特长生加分优惠”骗局

不法分子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还会煞有介事地要求考生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以此骗钱。甚至有的还会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考试场地,设立小语种、艺术类提前招生考试现场,私自组织考试,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

警方提醒:国家对加分等政策有明确规定,家长切勿有侥幸心理,这些不法分子往往自称高校招生人员,携带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诱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

◎高考后谨防落入这些圈套

1.虚假“自主招生”

不法分子或中介谎称高校单独招生为名欺骗考生及家长,说只要交钱,就可随意突破文化成绩的要求。

警方提醒:目前开展自主招生的高校都是经教育部门批准的院校。考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自主招生测试,测试合格后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高考成绩达到相应的要求,最后经市录取领导小组批准后才能录取。在市教育考试院网站可以查询到录取结果。

2.利用定向招生行骗

有些骗子声称可以弄到某大学的定向招生名额,收取所谓“定向费”。

警方提醒:部分高校在某一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都会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办法严格按照教育部和该地区的规定执行,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3.谎称“内部指标”

不法分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让家长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撤离。

警方提醒:部分高校在某一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都会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办法严格按照教育部和该地区的规定执行,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4.利用“补录”行骗

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其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的弱点,打着本科补录旗号行骗。

警方提醒:补录时也需要填志愿。届时各省的招生办会发出通知,请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情况。

5.向家长“邀功请赏”

本属于正常投档录取的,骗子却声称是自己托关系走了后门才使考生录取,向家长索要钱财。

警方提醒:教育考试院会及时公布考生录取结果和相关信息,考生和家长可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没必要理会一些人员的“邀功请赏”。


燕赵都市报


高考虽然结束,但是对于高考考生和家长而言,接下来的估分与填报志愿同样重要。而不少野鸡大学却趁火打劫,以志愿咨询等方式开始招摇撞骗。对此,腾讯手机管家专家提醒考生及家长,理性填报志愿,注意野鸡大学的电话、短信等诈骗行为。

由于我国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以后,如何填报志愿也成为考生在高考之后的头等大事,但是每位考生都要面对上百所高校数千专业的选择,眼花缭乱的同时,更让野鸡大学的有了行骗的可趁之机。

据腾讯手机管家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高考后考生、家长心态不稳定,志愿选择具有一定盲目性,野鸡大学借此机会通过骚扰电话、短信的方式,以志愿填报咨询等方式进行蛊惑,吸引考生、家长报考野鸡大学,甚至以跳档招生、提前录取等方式,引诱高考不理想的考生上当受骗。而为了让骗术更加真实,这些野鸡大学甚至搭建了真实的学校官网引诱考生和家长查看。然而实际上网站大多盗用正规高校网站内容,学校名称故意混淆视听,例如此次“四川电力工程学院”、“广东科技工业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看似正规、高大上的名称,但却是毫无招生资格、办学资质虚假大学。这也很容易让受害者信以为真,最终让野鸡大学以招生费、赞助费、特招费等等名目骗取受害人的经济财产。

针对野鸡大学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仿冒程度也越来越逼真,腾讯手机管家此前已联合上大学网共同发布了最新的2016中国虚假大学名单,掌握了目前已知的400余所虚假大学全部网址、电话等信息

目前,用户通过PC端搜索或不慎访问虚假大学网址时,腾讯电脑管家在借助原有腾讯安全数据库中涉嫌电信诈骗的号码库的同时,还建立起了运营商端的防欺诈大数据平台,全面对野鸡大学诈骗传播途径进行封堵。而在电信诈骗防范方面,腾讯手机管家也联合中国联通、北京移动、广东的移动分别开通“防骚扰提醒服务”和“来电卫士”功能,对虚假大学来电进行提示,帮助考生、家长轻松辨别野鸡大学的诈骗。此外,腾讯安全还推出了线上神器之“虚假大学查询器”工具。

不过,针对野鸡大学在近期的猖獗,业内人士也提醒,每年高考期间,教育部都会公布最新的高等学校名单,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会公布最新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文件,不在此范围内,或是通过对比办学许可证号或者批准文号就可以判断大学是否存在虚假问题。而家长也需要注意提高防范意识,主动了解当地高考政策、志愿填报规则,避免上当受骗,下面是犯罪分子一些惯用的手段。

1、 发送虚假查分网址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2、利用虚假招生进行诈骗

在高考录取阶段,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钓鱼网站虚假宣传,或称有关系,花钱能上好大学,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或编造可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等谎言,再通过索取活动费、好处费甚至学杂费等名目实施诈骗。腾讯电脑管家专家提醒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的官方网站,网站域名后缀大多为“edu.cn”,请考生和家长仔细分辨,不要相信花钱买大学、花钱不考试等“捷径”。

3、利用加分优惠进行诈骗

骗子冒充教育局、学校领导或考生班主任群发短信,以能办理各类“特殊”照顾资格,帮未上线考生获取降分优惠或加分福利为诱饵,通过特殊关系或渠道帮分数不够的考生以“特殊生”录取,对考生和家长进行诈骗。以“特长生加分优惠”诱骗骗子们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还会煞有介事地要求考生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以此骗取钱财。甚至还会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考试场地,设立小语种、艺术类提前招生考试现场,私自组织考试,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

腾讯电脑管家专家提醒高考录取由省(市)招生办统一进行,不可能存在操作“特殊考生”“提前录取”“绕道录取”等行为,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严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录取,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在考生没达到分数线要求的情况下“破格”录取。

4、冒称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工作人员诈骗,有的假冒军校领导、军队干部,吹嘘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更有甚者,编造虚设招生机构,伪造各种公文,诱骗考生和家长。近年来,军队保卫部门与地方公安机关连续破获多起假冒军队院校和国防生招生诈骗案件。

注意:考生和家长一定注意,经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批准可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参加高考,并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

5、短信链接植入木马病毒诈骗

骗子模仿“校讯通”“高考直通车”等,向考生及家长发送带有链接的“服务短信”,一旦点击链接进入,手机立刻被植入木马病毒,进而窃取绑定的银行卡账户、密码等资料,转走钱财。由于植入木马病毒,手机转账后,银行回执短信被截留,使得被害人很难发现钱款被盗取。

腾讯手机管家专家提醒遇有带有链接的信息,务必谨慎点击。高考结束后,最让考生和家长挂心的就是考试成绩。如果你在教育部门官方发布成绩之前,收到了“提前查高考分”并带链接的短信,就要注意了。大家最好通过官方公布的渠道查询分数、录取进度等情况。

6、“高考补助金”转账诈骗骗子冒充教育局、财政局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电话准确报出考生姓名、学校等信息,通知考生可领取“高考补助金”,一步步诱骗考生或家长在ATM机上操作进行转账诈骗。

腾讯手机管家专家提醒任何与高考相关的款项发放,均不会通过ATM机进行,考生和家长收到类似电话或短信,要先与学校及班主任联系,一定不能随便透露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和密码,以免上当受骗。


1生只为u



【现象1】谎称军事院校招生,或国防生。

同学和家长们都要记住,正规军事院校和国防生的招取都是通过学校渠道,不会私人联系!


【现象2】补录骗钱

补录的院校都会通过招生考试官网发布信息,千万不要相信个人诈骗!


【现象3】有内部关系

高考报志愿并不是有关系就能决定的,一切都是通过教育部正规程序!


【现象4】虚假院校招生

报志愿时都会发一本报志愿的书,上面的大学才是正规大学!


【现象5】野鸡大学

报志愿时都会发一本报志愿的书,上面的大学才是正规大学?




综上,高考期间诈骗主要利用了考生和家长对于报志愿的重视,孩子能否上一个好大学,这对家长来说无比重视。

但是,希望广大考生和家长谨记,高考关于志愿的信息都会通过高中或官方网站的渠道发布,个人发布均不可信。

不要上当受骗!


致智智智


没什么,我又不是高考生,反正大家多注意就可以了。


八百里皖江


  • 案例1 利用虚假招生进行诈骗  

  2011年6月,田某与他人合伙成立一家教育公司,租赁长沙某大学教学楼的两间办公室,与招生业务员陈东(化名)冒用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或学校本部的名头进行招生。他们对外谎称,自己是该大学的老师,有特殊途径。陈东在淘宝网花120元钱私刻了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该大学自学考试财务专用章两枚印章,专门用来签署协议和出具收据。他们谎称,这是和该大学合办的“3G软件开发”专业,学制3年,学费1万元一年,不论成绩多差,学生都能到该大学读书。他们还承诺,不用上课就能拿毕业证,还保证安排就业。此外,他们带学生参观校园,制作假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他们共招了几十个学生,但实际上,这个合办专业根本就是假的。2015年9月,陈东被警方抓获。去年6月,陈东被天心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有些被害人成绩不太好,但又想上一个好点的学校,犯罪分子就是利用了这种心态。”法官介绍,“此案犯罪分子诈骗成功,是因为做了精心的准备,比如利用学校场地招生,私刻公章,带学生到校园参观等。一般情况下,学生很难辨别。”

  诈骗手段

  在高考录取阶段,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钓鱼网站虚假宣传,或称有关系,花钱能上好大学,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或编造可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等谎言,再通过索取活动费、好处费甚至学杂费等名目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的官方网站,网站域名后缀大多为“edu.cn”,请考生和家长仔细分辨,不要相信花钱买大学、花钱不考试等“捷径”。

 

  •  案例2 利用加分优惠进行诈骗

  2010年7月20日,市民孙女士、林女士向芙蓉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报警称,她们通过别人介绍,认识了有特殊关系的易某、张某等人。对方声称,自己在教育行业里关系特别硬,能帮忙将她们的孩子就读国家计划的本科学校。按照正常录取程序,她俩的孩子本来不能上这些名校。但对方声称,只要她们给一定的“攻关费”,孩子的分数就会有特别的“加分优惠”。为此,孙女士和林女士分别掏了10万元及9万元。在收取相关费用后,张某等人还真送来了某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过,当她们回去核查时,发现该大学并未录取她们的孩子,录取通知书也是假的。再试图联系寻找对方时,对方已杳无音讯。

  诈骗手段

骗子冒充教育局、学校领导或考生班主任群发短信,以能办理各类“特殊”照顾资格,帮未上线考生获取降分优惠或加分福利为诱饵,通过特殊关系或渠道帮分数不够的考生以“特殊生”录取,对考生和家长进行诈骗。

  警方提醒

  高考录取由省(市)招生办统一进行,不可能存在操作“特殊考生”“提前录取”“绕道录取”等行为,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严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录取,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在考生没达到分数线要求的情况下“破格”录取。


  • 案例3 短信链接植入木马病毒诈骗

  去年,市民李女士女儿参加高考,她的手机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让李女士通过短信中的网址链接,查看女儿的高考体检报告。李女士收到的短信内容显示,只要点击其中的链接,激活后便可查看孩子的高考体检报告。见对方能准确报出女儿的名字,还知道她的手机号,加上短信上还有“校讯通”字样,李女士以为这是学校发来的信息,便立即点了进去。没过多久,一个外省号码连续打了三次李女士的电话。事后,李女士发现,她手机绑定的银行卡上的3900元被转走了。

  诈骗手段

  骗子模仿“校讯通”“高考直通车”等,向考生及家长发送带有链接的“服务短信”,一旦点击链接进入,手机立刻被植入木马病毒,进而窃取绑定的银行卡账户、密码等资料,转走钱财。由于植入木马病毒,手机转账后,银行回执短信被截留,使得被害人很难发现钱款被盗取。

  警方提醒

  遇有带有链接的信息,务必谨慎点击。高考结束后,最让考生和家长挂心的就是考试成绩。如果你在教育部门官方发布成绩之前,收到了“提前查高考分”并带链接的短信,就要注意了。大家最好通过官方公布的渠道查询分数、录取进度等情况。


  • 案例4 “高考补助金”转账诈骗

  去年6月7日下午,儿子还在参加高考,雨花区一名考生的母亲李岚(化名)就接到电话。电话中的男子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自称是教育局的,负责她儿子的助学金申领事宜,并把她的家庭住址、她儿子的身份证号都准确无误地报了出来。刚开始,李岚还有些警惕,可当想到对方对自己家里的情况如此了解,就完全放松了戒备。紧接着,对方要求她打电话给管理助学金项目的王主任,领取助学金。李岚拨打了“王主任”的电话,对方办事特别迅速:“你拿一张银行卡去附近的ATM机上,按我的操作办,我这就给你把688元助学金打过来。”李岚来到家附近的农业银行ATM机旁,按照“王主任”的一步步指示,输入了申请编码“34971”。拿到ATM机打印的凭证后,李岚傻了,一通操作下来,助学金没有到位,账户里34971元全部转入了对方账号。所谓的申请编码,竟是转账的数额。此时,李岚才知道自己上当了。她赶紧拨打110报警,可仅仅一分钟后,对方就把钱取走了。

  诈骗手段

  骗子冒充教育局、财政局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电话准确报出考生姓名、学校等信息,通知考生可领取“高考补助金”,一步步诱骗考生或家长在ATM机上操作进行转账诈骗。

  警方提醒

  任何与高考相关的款项发放,均不会通过ATM机进行,考生和家长收到类似电话或短信,要先与学校及班主任联系,一定不能随便透露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和密码,以免上当受骗。



以上来自网络

共同抵抗高考诈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