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手机店之殇:“生与死”的焦灼守望

导读:最近两年,几乎九成以上的手机店经营者,都会有一种感觉:

客流天天减少、业绩月月下滑、销量年年腰斩

手机店之殇:“生与死”的焦灼守望

无论是初入新贵,还是行业老炮,面临行业变革,貌似都无能能力,而不得不约而同的,都在重复着同一个动作——“生”与“死”的焦灼守望

手机店之殇:“生与死”的焦灼守望

店生意为什么那么难

很多人把目前的现状,归结于电商冲击、运营商补贴减少、90后敬业度不够;甚至更深层剖析,来自消费者迭代、购物行为及购物环境的变化等等。

当然,这些的确因素的确给手机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但,在一味埋怨外部环境及旁人因素的同时,又有谁能真正从老板自身维度去反思这种自身的问题呢?

手机店之殇:“生与死”的焦灼守望

前几日,在和一位手机店老板交流时,他告诉我:“盘点去年数据时,他脊背真的发凉了:2017年,销量和利润,比2016跌了40%!去年比前年也是跌了近一半,咋弄嘞?”

我问:“你打算咋办?”“还能咋办?继续关店!”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整个通信零售业的缩影。

来自行业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通信零售关店率高达30%;而这些被关闭的手机店,大多数来源于全国或本地TOP级大中型手机连锁的坪效、盈利状况低的门店。

手机店之殇:“生与死”的焦灼守望

至于关店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知道,赚钱谁会关?以前,手机不赚钱,可以靠运营商补贴房租养着;现在,运营商政策收紧,没有钱给了,即使是有一点,也要扒层皮。

二十年以来,中国通信零售业陷入一种怪圈:运营商、厂商称为零售店的两条腿。既推动了行业发展,也给这个行业带来了灾难。当这两条支柱的任意一条出问题,都可以导致手机店成“残废”状态。

谁都知道,手机零售这个行业,2018年进入了一个关口,能否突围出去,让自己活下来,就要靠自己的造化了。

手机店之殇:“生与死”的焦灼守望

与狼共舞的危险游戏

手机店之殇:“生与死”的焦灼守望

就在整个线下手机零售市场哀鸿遍野,焦躁不安之时,带着互联网基因的两只饿狼却攻城略地,长驱直入,杀入手机零售界。

手机店之殇:“生与死”的焦灼守望

2018年1月10日,雷军微博晒出小米2017战绩:覆盖170个城市,287家店,2家品牌店,接待6713万人次。近小米之家业态,资本上估值就超过200亿,这和去年手机环比暴跌36%形成鲜明对比。

再看一下,号称“无界零售”的京东之家,国内的开店速度丝毫不逊色于小米之家,短短下半年数量就即将300家。

手机店之殇:“生与死”的焦灼守望

而这个数字,在刘强东心目中只是个小目标,根据2018规划,京东之家年底之前要在国内开店数量突破1000家。

一个倡导“无界零售”的3C科技融合,一个誓做“科技届的无印良品”!

但,哪一只“狼”都不是善茬,对我们炫舞爪牙,透漏着互联网兽性本色:“要么和我玩儿,要么干死你们”。

手机店之殇:“生与死”的焦灼守望

京东之家和小米之家,跟,还是不跟?最近,不少人问及大叔这个问题,我的建议,如果你有资金,整体手机销量现在还维持1000台/月以上,可以去跟随一个店试试。

理由只有两个,一是学习人家的套路二是科技融合店是未来趋势。其实,该你跳的坑,你躲都躲不掉!

手机店之殇:“生与死”的焦灼守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