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说好要建的森林城市,怎么就跑偏了呢?

城市的高污染,

让人想返璞归真,重回自然;

城市的快节奏,

让人想静下心来,回归森林;

住在“森林城市”中,

成为很多人都向往的生活。

想象中森林城市应该是:

仰望天空,天高云淡;

推窗见绿,出门见林;

张口呼吸,沁人心脾。

森林城市的本质是通过营造城市森林,

形成一个近自然系统的宜居城市。

然而现在森林城市建设中,

部分地区好像跑偏了~

说好要建的森林城市,怎么就跑偏了呢?

都说,

别人家的东西比自己家的好,

许多地方可能也是这么想的,

在森林城市建设中,

只选贵的、不选对的,

盲目从外地引进一些名贵树种,

会不会引起生物入侵问题先不说,

可能引进的树种根本就“水土不服”,

直接死翘翘了~

据沿海省份一位专家介绍,

某市有一年因为刮台风,

倒了60多万株树,

都是一些外来树种,

凤凰木、羊蹄甲等,

这些树的抗逆性差。

但价格也很美,

每棵两三千元以上。

说好要建的森林城市,怎么就跑偏了呢?

所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曾经有些地方刮起过“桂花潮”,

不惜把全城区的老行道树都换成桂花树。

虽然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但是桂花树生长速度慢,

生态效益弱,且价格不菲。

结果这些桂花树还不给面子,

受不了当地环境,

最后不得不又换成了原来的树。

说好要建的森林城市,怎么就跑偏了呢?

还有些地方属于外貌协会,

钱什么都好说,但是一定要够美观。

重景观打造,轻生态建设。

就像城市房价一样,

城市绿化的成本也是按平米计算,

为保证景观效果,

一些城市对自然地形,

进行大刀阔斧的挖、填、搬,

很多道路隔离带,

每平方米每年成本在800元以上,

其中维护成本就占了70%。

这些成本高昂的绿化,

非但不能达到低碳、生态的效果,

反而由于需要大量机械操作和人工管护,

排出的碳比吸收的碳还多。

与森林城市的初衷背道而驰。

也有些反复种了死,

死了再种···

还有一些树还活着就被迫退休的,

某省会城市市中心主干道在30年间,

已经换了好几代行道树。

一位知情专家介绍,

每次全城大升级,

城区的树冠率都会骤降20%。

十九大报告不是说,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吗?

说好要建的森林城市,怎么就跑偏了呢?

这些也就忍了,

有些地方搞了那么多绿化,

却让人没有绿色获得感。

很多城市都是平面绿化为主,

灌木、草地什么的,

大型树木少之又少,

雨天不挡雨、晴天不遮阳,

体验很不好。

上周末去某景点,

还是植物园,

生生给晒的没走出去100米,

不得已躲在一颗小树的树荫下,

忍热坐了2个小时,

为什么不回家?

说好要建的森林城市,怎么就跑偏了呢?

还有一些城市,

觉得之前保留下来的树不好看,

就换成整齐划一的树种,

甚至搞一街一树改造,

把原本良好的生态效益都改走了。

一棵数十年的老树,

生态效益要比同等树冠的小树,

高出200倍以上。

在涵养水源、保护地下微生物等方面,

老树也比小树强很多。

其实我们要建设的森林城市,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

但现实却仍然充满矛盾。

森林城市,

除了林地之外还要有杂草,

除了绿叶之外还要有落叶。

优美的环境和突出的景观必不可少,

独特而强大的生态功能才更为重要。

说好要建的森林城市,怎么就跑偏了呢?

(整理自:半月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