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失独家庭,女方希望男方再找一个女人养个孩子,怎么办?

大漠飞雪


孩子是中国父母的希望和保障,所以中国人把儿女看得比天还大。在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灭顶之灾后,很多人永远也走不出阴影。这个时相当令人痛惜的。

失独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后遗症,精神世界的溃散,不是物质所能够弥补的。夫妻之间无法面对彼此,相互逃避,感情慢慢变淡,而最终走向了分离。而总有那么一些失独男方为了延续血脉,毅然决然的抛弃妻子,而另娶他人再育子女。让失独母亲再受重创。失独对于任何一个家庭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不敢想象当你躺在手术室时,居然找不到直系亲属签字。就算是离世之后也没有人来办理个体面的身后事。失独的人如果走不出阴影的话,他将永远沉沦,不想活不敢病也不敢死,形成了一个矛盾的恶性循环。

失独家庭,男女双方应该鼓起勇气正视对方,相扶相持的走过艰难困苦,走出阴霾。这里女方希望男方再找一个女人养个孩子,这是得多么豁达又多么狠心对待自己的人才能够说得出来的。说明这个女的对男的有无限的爱意,那男的有岂能负心呢?如果双方仍有生育能力的话,再育一个,如果无法生育,双方可以去领养一个孩子,让残缺的家庭填充圆满。


嘎西534


我觉得失独家庭很可怜的,再快步入老年的时候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就变得老而无依,感情受到了很大的创伤,这个心灵的创口很难补上,难免想要再有一个孩子,又面临自己不能生育的难题。我觉得让男方在要一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出生父母已经很大了,并且小时候带孩子需要很大的精力,难免体力跟不上,孩子长大后,父母已经很年迈了。我觉得可以收养一个年级稍微大点的孩子,这样一腔父母爱有了出口,又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老了也有个依靠。


雨做的昀


不少失独家庭在试管婴儿彻底失败后,只能选择收养。多位失独再生养人士估计,大约80%的家庭通过收养重新成为父母。

但收养也并非一条坦途。

按照《收养法》的规定,符合被收养条件孩子主要有三类,一是丧失父母的孤儿;二是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三是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符合这些标准的孩子,只能到福利院寻找,但留在福利院的孩子,多数存在先天性残疾。“不是说我们歧视残疾孩子,而是我们一把年纪了,带个残疾人太吃力。”一位失独母亲说。

即便通过亲友介绍或幸运捡到婴儿,要给这个孩子登记户口,让许多家庭焦头烂额。

六年前,59岁的贵阳失独母亲阿仙在河边散步时,捡到一名弃婴,考虑到自身已丧失生育能力,她准备将孩子带大,“就当自己亲生的。”可当她想给孩子上户口时遇到了难题,如何证明这名孩子属于“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让她在各个部门之间“跑了大半年”。

当时,她所在的云岩区卫计委一位科长体谅她的处境,带着她四处求助,有一次碰壁后,她感到走投无路,“坐在地上哭昏过去了。”最后,她联系了省级有关单位,通过公证手段,才将孩子的户口落到自己名下。

不管是通过收养还是试管婴儿受孕,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拉扯成人,他们仅仅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经过种种努力,阿萍和蔡先生最终也拥有了一个男婴。看到孩子的那一刻,蔡先生和妻子感慨,“我们又可以做回父母了。” 蔡先生想起大儿子离世前的那个父亲节,儿子还在病床上给他发来了短信。他以为此生再也无缘父亲节,这个新生命的到来,让他仿佛看到了大儿子生命的延续。

“不能再时时刻刻想以前的事了。”蔡先生说。新生命带来的激动,替代了部分悲痛,有了孩子,也就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此时,阿萍已经54岁,蔡先生也已经53岁,“本来都是当爷爷奶奶的人了,现在要重头做回爸爸妈妈”。但随着孩子日渐长大,许多此前他们从未想过的问题,也集中爆发出来。

与孩子年龄的巨大鸿沟,是这个群体共同的隐痛。

“我们走在外面,别人总会问,你孙子几岁了?”一位失独再生养母亲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你说我们怎么回答?我们只能减少在外面活动”。渐渐的,这个群体希望寻找“同命人”,抱团取暖。

随着孩子们长到3岁以上,开始稍微懂事,那个好奇的问题会更加扎心:“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这么老?”

蔡先生说,尤其是进入幼儿园后,其他家庭的孩子看到这些皱纹密布的高龄父母,也往往会问他家的孩子,“为什么你爸爸妈妈那么老?”

这种询问,最终可能会变成对孩子的压力,甚至让孩子在幼儿园遭到排挤。

中部某地的一个失独再生养家庭就面临这样的遭遇:夫妻二人都将近60岁,读小学的孩子被同学嘲笑是“小三生的”,“哪有这么老的爸爸”。如今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甚至排斥父母到学校接他,最终因无法忍受周遭环境,只能转学。

生活在巨大年龄差的家庭环境中,也让孩子们在称呼外人时遇到难题。

面对自己五十多岁的父母,孩子们自然应该称呼“爸爸”“妈妈”,可当看到与父母年龄相仿的陌生人时,应该按照父母的辈分,称为“叔叔”“阿姨”,还是应该与同龄的孩子一样,称他们为“爷爷”“奶奶”?

蔡先生说,称呼上的错乱,导致了一些失独再生养家庭的孩子面对生人不敢开口,礼貌的养成愈加困难。

蔡先生的办法是,尽力让孩子融入到同龄小孩中,“像我这样五六十岁的让他叫爷爷,二三十岁的让他叫叔叔。”为了尽保持年轻,蔡先生变白的头发全部染成了黑色,“不让孩子觉得我太老。”

为了让自己更接近年轻的爸爸妈妈,这群高龄父母逼迫自己开始新生活。除了保持一个积极年轻的心态,还要经常加强身体锻炼,甚至在衣着打扮上,也要多增加一些亮色。浙江的秋叶刚满50岁,但头上戴着青春的蝴蝶发卡,身着靓丽的衣裙,俨然30多岁。

秋叶的女儿今年7岁,读二年级,孩子喜欢跳舞,许多活动需要父母出场。“不是我有多爱美,而是我要让女儿知道,妈妈也年轻。”秋叶说出了心里话。

“为什么爸爸妈妈这么老?”不同的父母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有人从小就向孩子坦陈家庭变故和孩子的身世,也有父母有所保留,希望等孩子长大后慢慢明白。

湖南人“大海”说,这个群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但无论怎么解释,我们都想告诉这群特殊的孩子,你不是一个另类,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小朋友的和你一样。”活动的组织者大海说,这正是他们不定期组织这样的活动的初心。


阿璃手作


失独是人生悲剧,失独是人生缺憾,失独夺去本该快乐幸福的生活。失独让更多家庭从此陷于泥潭。生活救助、精神救助,生命关怀,需要社会多一点关怀。


失独家庭是一很特殊的群体,在自己年过半百,子女突然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无情的打击折磨着将近年迈的父母,谁能承受如此之伤,撕心裂肺、终日以泪洗面,是非常凄惨的。

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接触到这样的群体,有的孩子出了车祸,有的孩子癌症夺去生命,有的孩子心梗离世,有的孩子自杀,有的孩子溺亡,情况之多,让很多父母措手不及。

全部的心血,一夜之间全部崩塌,叫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所有的悲伤只能自己去承受和消化。特别是在节日的时候,别人一家团聚,失独家庭只能哭诉衷肠。别人过节,他们是逃难。

年老了,想起自己的一生,更是无法诉说。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失独家庭,一起来关心失独老人!让社会多一些爱心,政府多一些帮助。


大漠飞雪


我很明白一个母亲失去独生子后的心情,屋子里失去了孩子的欢歌笑语变得空荡荡的,母亲悲痛欲绝又无处可去,她可能会迫切地想再要个孩子以慰藉她的寂寞,哪怕这孩子是丈夫和别人生的,可是一旦变成现实,她会更难过,如果丈夫和别人有了感情,或者第三方纠缠不休,她会更加被动,有可能遭受失去孩子之后又失去丈夫的双重打击,酿成更大的悲剧,所以这时候丈夫应该多陪妻子出去走走,散散心,为妻子报些插花班,绘画班什么的,让妻子从阴影里慢慢走出来,夫妻相扶相伴,不要在此时轻易地做出草率的决定,以免后患一生


无言的三丫


失独是夫妻双方共同面临的情感问题。由于独生子女意外亡故,作为母亲,悲伤不会亚于父亲。所以,此时,不应该感情用事,而要理性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真的需要养一个孩子,也应该通过现代科学或者领养的方式,这样才不会失去原有家庭的平衡关系。

如果让男方再找一个女人养一个孩子,这后果可能会比离婚更糟糕。



赵小娴


我觉得还是领养一个或者找那种代孕机构,用男人的精子、女人的卵子、代孕妈妈共同生一个属于夫妻俩的孩子吧!为什么不建议男人去找别的女人生呢?因为这和离婚没区别。你想有哪个女人会心甘情愿的和你男人生孩子然后孩子再送给你呢?如果你家很有钱或者你老公很有魅力,那这个女人肯定更想取代你的位置。如果你家没钱或者你老公没啥魅力,那估计也没女人愿意为你们生孩子吧,估计连上床都悬。现在大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不像以前,有些女孩子会为了钱做一些事情


栗子姐姐1129


失独,对于男女双方来说都是最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在中国人“无后为大”和香火传承的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下,失独无异于失去生命。这个问题不在于有没有钱,和身份地位无关。

女方希望男方再找一个女人生孩子,这个做法有失偏颇。首先,男方再找一个女人生一个,女人怎么办,随着年龄增大孩子怎么办?当父母白发苍苍,孩子还是天真无邪。其次,女人认为传宗接代是自己的事情,但是这并非是不能生而是意外。

领养一个太小的,看不见结婚生子;领一个大一点的,没有感情基础,不合适。如果仅仅为了养老,当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体系日渐完善,不用担心老了没人照顾。

所以失独如何正确处理,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乌鸦长得像键盘



淘尽铅华醉风流62


现在可以人工培育婴儿的哦。式管婴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