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日本女人天天背個枕頭幹什麼?

雲哥是誰


這個“枕頭”,實際上只是一個“腰帶結”。

在日本女性的和服背後,有一個類似於小枕頭的小東西,有人就比較好奇,這個類似枕頭的東西有什麼用處?難道是日本女性為了方便隨時隨地睡覺而刻意設計出來的?

這裡金兔就聊聊這個“小枕頭”吧。

古時候,由於大和民族的起源較晚,自身沒有什麼文化,所以日本就特別喜歡學習和模仿中國的文化。其中,唐朝對日本的影響是最為深遠的,當時日本還派了遣唐使,想把唐朝的優秀文化成果統統帶回日本。

日本的遣唐使來華後,當他們看到了大唐的服飾,瞬間就喜歡上了,於是,在這些遣唐使回到日本後,他們就仿照唐朝的服飾風格製作了和服。而這也是日本和服的起源。

桃山時代(1573年至1603年),豐臣秀吉積極倡導海外貿易,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隨後,有許多西方傳教士來到了日本,而這些西方傳教士來到日本後,他們的服飾再一次吸引了日本人。傳教士的服飾風格是:一件長長的袍子,用繩子狀的腰帶圍繞著腰身繫著。當時日本人見了覺得非常好看。

於是,日本人就模仿西方傳教士,也想用繩子繫住自己的腰身。然而,由於繫腰身的和服帶子太長,日本女性在系和服時,往往要裹上好幾層。而這樣一來,日本女性好看的身材就被掩蓋了,看起來顯得特別臃腫。

日本的女性為了突出自己曼妙的身材,就用打結的方式,將腰帶系在和服上。不過,把這長長的腰帶系在和服前面,看起來也不美觀,於是乎,日本女性就把腰帶結放在了背後。而遠遠望去,日本女性背後的腰帶結就特別像日本女人揹著一個“小枕頭”。

簡單來說,日本女性背的這個“枕頭”,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好看,為了突出身材。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女性和服上的腰帶結,不同的系法也代表了不同的含義。

例如,如果女子系的是蝴蝶結形狀,則代表該女子未婚;而如果女子系的是正正方方的枕頭形狀,則代表該女子已經成婚了。


金兔歷史


日本傳統和服,從背面看去,彷彿日本女人揹著一個枕頭。這個“枕頭”實際上是個腰帶結,性質相當於一個大號的蝴蝶結。


日本女人為什麼要揹著那玩意,給人感覺隨時隨地要躺下似的?實際上“腰上背枕頭”的目的是為了美觀。

古代日本女人最漂亮的地方是脖子,其他地方乏善可陳,腿短且粗,這是共識。所以用用寬鬆、豔麗的服飾把軀體包裹起來,就更沒有什麼曲線可言了。所以胸部以下、臀部以上用寬大的腰帶束縛起來,美感立馬出現了。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時,若是腰帶的結紮在腹前,顯得腹部拱起,那就適得其反了。而背後通常是彎的,把這個“蝴蝶結”紮在背後,立刻效果就出來了。


而“枕頭”就是為了裝飾這個腰帶結的,目的就是為了美麗。但是“枕頭”可能不是日本人發明的。

而是我們先民發明的。最早的和服被稱為“吳服”,是三國時期,在東吳和日本的商貿活動中,蠶絹等紡織品及衣服縫製方法大量傳入日本。後來到了隋唐時期,又效仿隋唐服飾,至室町時代,和服在沿承唐朝服飾基礎上再次進行了改進。

而“腰上背的枕頭”應該出現得比較早,屬於最早服飾保留項目。

因為傳說甄宓曾經在死前讓人把自己的“金縷玉帶枕”送給了曹植。雖然有點香豔,但是這或許也能說明那時候,漢人女子也是有類似裝扮的。據說和服發展到現在,腰帶結有289種不同的結法,不過不管怎麼結都像“背了個枕頭”。


其實和服腰上的“枕頭”和“作風”真的掛鉤。

因為和服腰帶結特別繁瑣,所以要保證“枕頭”整齊的樣子非常麻煩。對日本女人的言行舉止要求很大。不太能夠有太大幅度的動作,更別提躺下等動作,一旦動作過猛,這個“枕頭”就會變得不整齊了,重新收拾再復原整齊,又需要很長的時間。

所以日本男人回家,看一下女人背後的枕頭是否和自己出門時一樣整齊,整齊的情況下,系法是否和原來一樣,就大致能判斷出情況了。


炒米視角


和服,日本的傳統服飾,每當在重要的節假日,日本人都要穿上它。和服其實和中國的古代服裝還是比較類似的,有證據表明,日本和服的產生,靈感確實來自唐朝。

但是,和服和中國唐代服飾又有不同,和服後面有個“小枕頭”,這就有點奇怪了,這到底是幹什麼的呢?帶著這麼一個小枕頭難道不難受?

從野史來看,“小枕頭”有妙用

一看到“野史”兩個字,有人眼睛就放光了,於是,開始大開腦洞,天馬行空地想象小枕頭的妙用。

在野史當中,和服小枕頭的作用,有兩種說法。

一說,和服的小枕頭,後面是個結。每天,丈夫出門工作時,就精心打好那個結,放好那個小枕頭。如果,丈夫晚上回來後,發現那個結非常凌亂,打的結完全不是自己的手法,那麼就可以確定老婆給他戴綠帽子了。碰到這種情況,丈夫就可以收拾妻子,甚至休了妻子。

二說,和服的小枕頭,是為了方便男士,也是為了保護女士。至於如何方便男士,又是如何保護女士,這一點大家可以自行腦補。

總之,在野史當中,小枕頭的發明,是有妙用的,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

從正史來看,小枕頭就是種裝飾

當年,日本從唐朝學習了唐裝,感覺很美麗。

但是,唐朝人以胖為美,所以衣服總是整得寬寬大大。如此一來,身體缺了料的女子,完全顯不出身材來。

在豐臣秀吉時代,日本和西方的接觸大量增多,而西方人此時有寬帶束腰的習慣。束了腰的人,男人看起來精神,女人身材顯得比較好。

於是,日本女人開始用寬布帶束腰,然後在背後腰間打個結。隨著時間的發展,那個結越打越大,有些結是暗的,打好結之後,結就被看似小枕頭的布料擋住了。有些結是明結,直接在背後打一個大結,看著像一個張開翅膀的蝴蝶。

那時,衣服的款式本來大同小異,但背後的結可以讓日本女人與眾不同。據日本有關機構的調查,現在,穿和服時有近300種打結的方法。這太厲害了。

總體上來說,關於日本和服背後的小枕頭,有兩種說法,一說來自野史,是丈夫為了監督女性,或者方便自己和老婆而設計的。二說小枕頭的存在純粹是為了裝飾。

仔細分析,當裝飾品的概率更高,因為這個小枕頭並不是真的小枕頭,只是看起來像,其實就是布片,哪裡能起到什麼其它的作用?只是一些人的想像罷了。


藍風破曉


日本女性的傳統服裝通常都是指的和服,和服後面揹著的"枕頭",其實並不是枕頭,而是腰帶結。由於和服十分寬大,因此腰帶也比較寬大,結在背後就類似於一個枕頭。腰帶結成蝴蝶形,表示此女尚未婚配;腰帶結成方形,表示此女已經嫁為人婦。據統計,日本和服上的腰帶的普通結法就有289種。帶,一般長3~4米,需在腰上纏三四圈。值得特殊介紹的是一種供日常系用的“名古屋帶”,這種帶寬30釐米,長3.6米。

和服是日本的一種傳統文化服飾,跟中國的“漢服”一樣,每逢參與一些活動祭祀時都會統一穿上和服,和服有著一種唯美、優雅的氣氛,所以深受日本女性喜愛。日本的和服,是以橫幅男裝為基礎逐漸演經而成的。所謂的橫幅,就是將未經裁剪的布圍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在日本出土的公元4至7世紀的古墓的人偶埴輪上,已經有了各種和服的形象資料。公元8世紀,中國唐代服裝傳入日本,對起源於日本本土的和服產生了影響。

各種和服在款式和穿著方式上有大同,也有小異,正是這些小異,具有服裝的一項重要功能:顯示身份、年齡、所屬的社會階層。 女性和服款式多樣, 色彩豔麗,腰帶寬,不同的和服腰帶的結法也不同,還要配不同的髮型。已婚婦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當今的日本大街小巷很少能看到身穿和服的女性,但在一些較為正式的場合,和服依然是日本女性首選,例如,元旦、成人式、婚禮、殯葬式等。


大秦鐵鷹劍士


日本女人會天天穿和服嗎?

不適合當成常服穿

雖說,和服能體現出女子唯美優雅的神韻,而深受日本女性的喜愛。但也存在一些不便之處,致使和服不能被當成平常的衣服天天穿著。

  • 一是走路累。穿著和服,感覺如同裹著的筒裙,且和服的下襬以剛剛遮住腳面為易,這就被迫性限制了走路的步幅大小,只能以小碎步前行。所以,一旦摔倒就很是尷尬。對此,有體驗過和服穿著的人回憶:感覺身體被綁著似的,腰帶勒的自己喘氣都費勁,而且和服相對平常的衣服重了數倍,一天下來如同減肥鍛鍊。同時,據當地人講,時間一長有些人的腹部因悶熱還會長出許多的痱子。

  • 二是清洗難。由於和服的衣料較為寬大和沉重,且衣料上的許多花飾都是手工縫製,清洗、保養以及保存等方面都十分的麻煩。

  • 三是穿衣難。由於和服穿著的配飾較多,且穿起來非常費力,有時一個人都無法完成。所以,穿和服非常的費時。

  • 四是木屐硬。穿和服配木屐,是必備的穿著禮儀,而木屐鞋底較硬,根本不適合長時間行走。

因此,日本女人又怎麼可能天天穿著和服呢,自然也就無法天天背個“枕頭”了。

不是什麼場合都可以穿的

日本的合服主要分為振袖和服、留袖和服等類,而不同的和服穿著的場合則不合。

  • 振袖和服:根據袖長又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是小姐們的第一禮服,主要適宜於成人儀式、畢業典禮、宴會、晚會、訪友等場合。但是,由於這種和服較為時尚,就算是已婚婦女喜愛“中振袖”的也越來越多。

  • 留袖和服:主要分為黑留袖和色留袖,是女性參加親戚的婚禮,或儀式、典禮等正式場合的禮服。

  • 訪問和服:近年來流行的簡易禮裝,是女性參加朋友宴會、晚會、茶會等場合的首選禮服,並且沒有年齡和婚否限制。

  • 小紋和服:是年青女性首選的半正式晚會禮服。如:戀愛約會、購物等。

所以,提主的“日本女人天天背個枕頭”的說法是不對的。

不是誰都能穿得起的

據日本傳統和服店京友禪推出的2018新款四季振袖和服,標價10.8萬日元(約6500元人民幣),另有配套的帶締標價1.29萬日元(約700元人民幣)、外置的寬腰帶標價9.8萬日元(約人民幣5500元)、髮簪標價1.35萬日元(約800元人民幣)、手包和木屐標價4.7萬日元(約2700元人民幣)。共計為27.94萬日元,約合2.15萬元人民幣。

如此價格,可不是誰都能消費得起的。

所以,有些家庭的和服傳了幾代,而多數女性則選擇租和服穿。如:和服出租店根據衣料和做工的優劣,將價格定為每天3000日元、5000日本、10000日本等各類標準。

和服市場嚴重萎縮,也說明和服不會成為日本女人的常服

據日本經濟產業部門的調查數據顯示,1975年,傳統和服市場規模為1.8萬億日元(約1058億元人民幣);2008年,傳統和服市場規模降到了4065億日元(約234億元人民幣),2016年,傳統和服市場規模再次降到了2785億日元(約163億元人民幣)。

以此來看,日本的和服市場行情是十分的慘淡,這也足以說明和服不會成為日本女人的常服,她們也不會對和服十分的偏愛。

日本女人所穿和服背後的“枕頭”是幹什麼的

據《字解日本》、《和服裁縫技術鑑定》和《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法》等資料記載,日本女人所穿和服背後的“枕頭”名為“帶枕”,又名“錦結”。

又據《蝶千種》一書描寫,帶枕的打結方法叫“太鼓結”,是在腰後打結處的腰帶內墊有一塊紙或布做的芯子,看上去像個方盒,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枕頭”。

由此可知,這個帶枕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僅起到一個和服的美觀輔助作用。

後來,出現的文庫結、立矢結和太鼓結被稱為三大帶枕打結系列,而三大系列中的結法卻有289種,較為流行時尚的打結方法是“太鼓結”。

如:太鼓結,因枕墊高,形狀像個太鼓而得名,也就是我們說的“枕頭”;花結,兩端有像蝴蝶結一樣垂下來的尾巴,有種“蝶戀花”的美感,看起來較為可愛,是年青女性較為喜歡的樣式;文庫結,款式簡單易學,透漏著一種簡潔樸素之美;雀結,背上像背了一對雲雀的翅膀等。

日本女人所穿和服背後“枕頭”的探源

據《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記載:“用布一幅,中穿一洞,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這應該是中國史書較早記載倭人和服的雛形吧。

之後,日本的和服又經過了奈良時代、鎌倉時代,最終在明治時代以後才逐漸定型成如今我們看到的和服款式,背後有一個“枕頭”。

這事還得從上世紀60年代說起,當時日本開始了傳統文化振興運動,而和服文化則是其中的一大核心內容。

例如:1964年,日本專門成立了“裝道禮法著物學院”,培養出了大量的和服專家。為此,政府頒佈了《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法》,而教育振興會則推動實施了《和服裁縫技術鑑定》政策,從而使和服有了固定的式樣,並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包括和服背後的“枕頭”。

但是,和服背後的“枕頭”式樣卻出現於明治時代。據說,當時日本實施“脫亞入歐”政策後,大力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於是,基督教傳教士腰間繫帶打結的服飾特點也影響到了日本和服文化。為此,最先日本和服的腰帶結如同基督教傳教士一樣是打在前面的,後來才移到了身後。

對此,《字解日本》中也有記載:“把結由前轉後”。所以,和服背後的“枕頭”也稱“改良帶”和“文化帶”,只是起到了一個美觀的裝飾作用。至於網絡上說的和服背後“枕頭”的作用,與井上、田中、松下、山口、竹下等日本姓氏有關的說法,應是無聊的戲談。


祥子談歷史


日本女人真的會天天背一個枕頭嗎?

這是我們對日本女人的一種誤解吧,很多人把日本女人和服背後的那一個東西,叫做枕頭,其實人家這個是一個裝飾品,真的不是枕頭。

既然題目裡把這個東西叫做枕頭,那麼我們姑且也就稱它為“枕頭”吧。

說到這個日本和服上為何會有這個枕頭,野史上還有一種傳說的,這個說法也十分的清新脫俗,你肯定會喜歡?

野史上的記錄,說這個枕頭是丈夫讓妻子專門帶上的,而且這個枕頭是系在和服上的,若是想要把和服給脫下來,必須要把枕頭給解開。

丈夫每到外出的時候,他們就會把枕頭系在妻子和服的後面,當然了要用別人不會系的方法把枕頭給繫好。

丈夫回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這個枕頭有沒有人動過,若是有人動過,那麼就表示妻子背叛了丈夫。

這時候丈夫就會對妻子實施報復,或者把妻子給休掉的。

當然了若是枕頭沒有人被動過,說明妻子是忠於丈夫的。

不得不說這種說法,是有點不可靠的。

畢竟隔壁老王,若是能把這個枕頭給解下來,以他們的智商,也是可以把很好的把它們給還原回去的。

所以說野史上記錄的並不是靠譜的東西,我們聽聽樂樂就算了。

再說了人家也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尤其是各種老師,都是大眾十分熟悉。

那麼,日本女人穿的和服的後面,有一個枕頭的目的,到底是有什麼作用呢?

其實人家背後的枕頭就是一種裝飾品而已,有了這個枕頭看上去就會好看一些。當然了這個是日本人的審美觀。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和服,是有中國的漢服演化而成的。他們就是在漢服的基礎上加了一個枕頭,然後就變成了日本人的特色服裝。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女人平日裡並不是穿和服的,只有在盛大節日的時候,他們才會穿上漂亮的和服。

所以,和服背後的枕頭,也僅僅就是一個裝飾品而已。


漢史趣聞


日本婦女穿的衣服後腰的“枕頭”是幹什麼?看著很奇怪很多聯想,其實作用很簡單。


日本古時稱東贏扶桑,日本人稱大和民族,古代日本與咱們有友好來往的,因此日本很多生活中所見的技術就古代從咱們這傳過去的,比如文字,房子,服裝,傳到日本進行適合了他們生活的一些改良,經過歷史變遷就形了他們自己特性的文化。

日本女性重大節日所穿的一種服裝叫和服,就是到現在日本人要過的重要日子都會自發穿上傳統的和服表示莊重,慶祝。有人會發現日本女性穿的和服後腰上會出一個枕頭一樣的東西,有些人對和服的這個枕頭進行猜測傳言,有人說是睡覺時用的,有人說是當坐墊用的,五花八門,其實用途很簡單。



那麼日本女性穿的和服後腰的“枕頭”做什麼的呢?

其實就是腰帶束身的作用。還有就是一種服裝美觀裝飾作用。和服像裙子一樣鬆散寬大,這時候就需要腰帶來束身,日本為了好看束身要打成各種形狀的結,據說打個結就有200多種的形狀打法。



牛頭馬面兩鬼


為了好看唄,難道還是為了隨時隨地睡覺專用?

而且,日本女人身穿和服背後的那個“枕頭”,也不是什麼揹包,其實是叫腰帶結!

這個腰帶結嘛,還得從日本的和服說起。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模仿慾望超級強烈的國家。而和服,就是模仿我們中國的漢服。

追溯到漢朝時期,日本就從中國學習了很多技術,和服就是其中之一。

而和服最初模仿的即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東吳的吳服,所以現如今日本還要很多地方將和服稱作吳服。

到了豐臣秀吉的桃山時代,由於豐臣秀吉鼓勵海外貿易,後來西方的很多傳教士級來到了日本。

西方傳教士的袍子基本上都是用帶子繫住的,日本人於是也紛紛效仿起來。

後來日本又深受朝鮮傳統服裝寬腰帶的影響,和服之中又加入了寬腰帶的風格。

仿中國、仿西方、仿朝鮮的和服這個時候基本上是定型了。

但是問題來了,和服的腰帶漸漸變寬了,這不僅將日本女性的三圍隱沒了起來,整個身子都粗成圓柱形。

這很影響別人的審美啊。

於是日本女人就想出了在腰帶上打結的方法。

她們最早的打結是打在身子前面的,並儘量讓打結靠近胸部來強調身材的曲線。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結打得越來越大,大到後面都看不到腳趾,走起路來嘛,很不方便的得小心翼翼,看過去就像挺了個啤酒肚。

江湖時代,日本女人直接乾脆地將腰帶結移到了背後,這就有了如今日本女人背後的“枕頭”了。

如今看來,日本女人和服後面的腰帶結也是人家的一種文化,是日本女性愛美的象徵。

另外,日本和服背後的腰帶結,大致分為兩種:太鼓結和蝴蝶結!

在日本,一般認為的是,已婚女士以太鼓結為主,而蝴蝶結大多為未婚女士。

從中也可以看出,日本作為一個傳統國家,對女子的儀態要求還是很注重的,這也不失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三顧歷史


“和服”是日本民族傳統服飾,相傳早在盛唐時期,日本遣唐使把唐朝的木屐和唐宮裡的唐衣帶回了日本。

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異益。本邦通中華也始於漢,盛於唐世時。

和服最初叫吳服,男女皆穿,男人穿和服看上去像穿了一襲“道袍”。

日本女性發現,和服並不完全適合其身材,日本女人身材嬌小玲瓏,穿上“道袍”一樣的和服顯得很臃腫。

怎麼辦呢?這難不倒日本女人,最初她們把和服腰部多餘的部分用布條束在腰前,腰線倒是顯現了出來,小肚子卻鼓了出來。

經過一段時間,女人們把前面這個“包”束在了腰後。這就避免了大肚子的尷尬。

隨著審美觀的出現,後面這個“包”被手巧的女人刻意打成了一個結,看上去像一個“小枕頭”。

其實和服後面的這個東西不是“小枕頭”,它沒有枕頭的功能,它是和服上的一種裝飾,翻譯過來名字叫“錦結”,意思是錦上添花的一種結。

過去有人說日本女性很開放,穿和服不穿內褲,後面帶個“小枕頭”是為了便於和情人幽會,其實這都是誤傳。

在20世紀前,日本女性穿和服確實不穿內褲,這是因為和服打結會把內褲固定住,如廁時還要解開錦結,打錦結又是繁瑣的事情,為了方便,日本女人乾脆不穿內褲了。

經過時代的演變,和服後面打結的方法不下300種,女人們根據年齡、氣質、穿著場合打不同的結。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和服穿起來很繁瑣,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年輕的日本女性只在傳統盛大節日穿和服。

和服的裁剪也有了改進,沒有原來那麼寬鬆了,強調突出女人的曲線美,甚至出現了一種現成的“錦結”,因此現代女性穿和服都穿內褲了。

綜上所述,和服的演變和我國旗袍有異曲同工之妙,隨著社會的發展有所改變,傳統服飾也會煥發出青春。


秉燭讀春秋


放眼亞洲,日本女人外表不見得算多美,但是論起禮貌和受教養程度,無出其右。即使是沒到過日本的人,在電視劇裡也一定對日本女人的溫良恭讓印象很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進口的日本電視劇中的女主角,荒木由美子扮演的小鹿純子,山口百惠扮演的幸子,吉永小百合扮演的舞女薰,多是心地善良,青春洋溢,卻清純嬌憨,敢愛敢恨,不知道征服了多少中國男人。

假如你對日本女人的外貌無感,那也至少對她們的賢惠勁兒有深刻印象,給你個日本老婆,早起給你做好飯菜,你下班回來給你鞠個躬然後舉案齊眉,睡覺時給你端上溫熱的洗腳水。你就說,這樣的女人美不美吧?


前幾日看了一名14歲的日本小女孩,在日本大阪街頭冒著凜冽寒風,懷抱捐款箱,拼命向路人鞠躬,為武漢抗擊"新冠肺炎"募集資金的視頻後,更不能為日本女性的美而擊節感嘆。

日本作家谷崎在他的小說《細雪》中這樣寫道:"日本女性溫柔如水,意志卻如鋼鐵般堅毅,矜持、沉默外表下是一顆無比純潔善良的心,日本女性像玉一樣恬靜的外表下,有一種厚積薄發的、無聲的卻無法抗拒的力量。"

說起日本女性,就有說不完的話題,今天給大家說說日本女性身穿和服時,為什麼背後都揹著一個“枕頭”。

有人說日本女性走在大街上揹負一個“枕”頭,是為了向世人表示日本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太低,不受尊重,就像被一座大山壓著,抬不起頭來。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

日本女性對自己的地位即使不滿,也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去維權,國內國外那麼多婦女組織,可以為她們伸張正義,維護權利,完全不必用這種“行為藝術”方式。

那麼日本女人背上的枕頭到底起什麼作用?

我的朋友在前幾年曾經在日本出差幾年,我特意向她請教了一下,終於找到了答案。


日本女性的傳統服裝通常都是指的和服,和服後面揹著的"枕頭",其實並不是枕頭,而是腰帶結。

它所起的作用第一是美觀,就像蝴蝶結一樣,讓日本女人走路的時候,翩翩如蝴蝶一樣,步履輕盈如飛,溫柔婉約,飄然欲仙。

這裡要強調一點,背後腰帶結打成蝴蝶結的形狀,代表這是一位未婚少女,打成方結代表著人家是已婚婦女。通常我們看著像“小枕頭”的物體,那只是方結而已,那是在含蓄地提醒人們,我已經嫁為人婦了。


日本女性脖子細長,臉型多半是清一色的瓜子網紅臉,性感嫵媚。日本女性身材也保養的好,體態修長勻稱,三圍標準殺傷力很大。

但女性的身材不是一成不變的,一不小心就會變胖,腰部就會滾圓,對於吃貨女生和俄羅斯女神更是如此。所以女性都怕胖,怕失去了線條美,會用各種方法瘦身減肥,日本女性也不例外。

女為悅己者容,日本女性也想得到心愛男人的垂青不是。

所以她們就把腰部束縛起來,在背部打成結,這樣一是好看,可以突出腰部的魅力,第二走起路來挺直腰部,顯得身材纖美勻亭,第三就是讓腰部受力,真要有熱量沒有地方跑,想長肉的時候壓迫它往別處長,哪怕跑到胸部臀部,也不能往腰部來招呼。

大家一定記得國內以前有個矯正身姿的神器——背背佳書包,靠廣告密集轟炸發了很多年的財,人家商家利用的就是這個原理,書包帶子拉得比較緊的時候,對孩子有塑身的作用,孩子成長過程中就不容易駝背。別看日本女子喜歡鞠躬致意,但要是真正束腰之後,背部“小枕頭”的存在感也時時刻刻在提醒著她們,自己走起路來儘量要昂首挺胸,這樣才能不哈腰駝背,永葆秀美身姿。


除此之外,日本女性的傳統和服原本寬鬆,寬袍大袖穿著倒是非常舒服,但顯不出女性的線條,美中不足。在近代史上,隨著日本打開國門,迎來了外國傳教士群體,再加上朝鮮半島的穿衣風格的影響,她們就開始學著束起腰來,背上多了一個"枕頭",線條馬上就顯現出來,魅力立刻就增加了許多。

其實和服並非是日本人的專利,它的知識產權在我們中國。

由於中日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中國文化有源遠流長,日本又是擅長虛心學習的民族,他們借鑑了中國文化中很多東西,也包括服飾文化。日本的和服據考證也是來自中國。

最早的和服在中國被稱為"吳服",流行於江浙一帶,在三國的時候趨於成熟,最為盛行,後來才漸漸傳到中原,在古都許昌一代風靡。


日本跟中國的交往最頻繁的還是沿海,在三國時期,東吳的沿海邊境跟日本的貿易也興盛一時。在兩"國"的國際貿易中,大量的絲織品被販運到日本,生活方式也帶到了日本。

到了唐代,出現貞觀之治,長安成了世界經濟、文化、政治的中心,日本遣唐使越來越多,中日官方和民間的交往也更加頻繁,唐朝生活方式成為日本的標杆,服飾也就在日本固定下來並得到發揚光大。

日本女性後背上的“枕頭”還真不是睡覺用的枕頭那麼簡單,實際上有著非常多的用途,日本女性走在大街上,真像一道道靚麗的風景,叫人目不暇接。


當然日本也同樣出產野史,野史認為的確是還有一種心理晦暗的男人,娶了老婆沒有自信,老想著自己的老婆會不會出軌,所以回家後就看自己的老婆"枕頭"上的帶子是否整齊,因為和服穿戴程序複雜無比,通常要有幾十道工序,僅是打那個蝴蝶結就費時費力,一旦解開,再恢復原狀要很長時間。如果自己老婆真的發生意外事故,回家一眼就能看出端倪。


最後還要補充一點,很多人在日本看到女性在參加夏季祭禮、節日和花火大會時穿的浴衣,會誤以為是和服,這是常識性的錯誤。

要分清它們之間的區別其實很簡單,浴衣是單層的,和服是多層的,日本姑娘在參加成人禮、畢業典禮、婚禮等重大場合,不用猜,穿的肯定是和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