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一碗油潑面,一聲秦腔,愛恨涇渭兩河邊。

涇河是渭河的支流,在西安和咸陽的界限交匯,渭河濁,涇河清,一清一濁,明明白白,就在這明明白白的地方,就有了清清楚楚的季節,這裡也就成了最適合冬小麥的地方,兩河衝擊的八百里秦川所產小麥筋度大,擀麵很攘,很光。

一碗油潑面,一聲秦腔,愛恨涇渭兩河邊。

麵條的後味十分香甜,麥香陣陣。可能是這裡的面太香了,以至於過多的佐料似乎都成了多餘,所以,西安的麵食也是極端的——要麼味道極重能完全左右本來的味道,要麼幾乎不用佐料,直接品嚐食物最原始的味道。這其中,牛羊肉泡饃是前者,油潑面就是後者 。

一碗油潑面,一聲秦腔,愛恨涇渭兩河邊。

油潑面的原則是:尊重原味。菜不多,一把房前院後種的青菜,半勺自家壓的菜籽油,蒜苗,蔥段,農家熬製的糧食醋,一小勺關中長的線線椒辣面即可。

一碗油潑面,一聲秦腔,愛恨涇渭兩河邊。

燒油,油要燒煎!切蔥,一定要均勻!碾辣面,一定要稍微粗點!醋,一定要熬的紅豔豔和紅酒一樣……

一碗油潑面,一聲秦腔,愛恨涇渭兩河邊。

青菜出鍋了,和麵一起出鍋,蔥花,辣面堆成可愛的小山堆,油翻滾著,緩緩倒向小山堆,小山塌陷了,鮮紅的辣面就勾上了金色的邊,紅、橙、白、綠,又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一碗。

一碗油潑面,一聲秦腔,愛恨涇渭兩河邊。

俗話說的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我們可不可以加一些邏輯推理:什麼水土就養出什麼性格的人?

一碗油潑面,一聲秦腔,愛恨涇渭兩河邊。

讓人很驚奇的是,陝西的人也真是這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性格。你對我好,要一雙鞋,我連襪子也給,你對我不好,我爆炸一樣對你,恨不得生吞活咽。

一碗油潑面,一聲秦腔,愛恨涇渭兩河邊。

所以,陝西方言多“四聲”,說話抑揚頓挫,以至於很多人以為陝西在服務行業的服務態度較差。所以,陝西秦腔才成了中國最老的民間“搖滾”。

這就是陝西的面,這就是陝西人,一切那麼純粹和樸實,純粹地只剩下黃土地上最原始的本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