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有人说清华北大的博士生比不上清华北大的本科生?

活得累活得


首先,是人们认为的资质的差异。

这是不少人认为的北大清华的博士不如它们的本科生的根本原因。

基本上,大家都对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很认可,因为高考的严酷竞争,从中脱颖而出而进入北大清华读本科的,都是出类拔萃的骄子,是千万中选一的人才,资质自然上佳,聪明过人。

而在清华读博的学子,绝大多数都是本科在其他往往明显不如北大清华的学校就读,在高考中的表现通常不如北大清华的本科生。也就是说,很多人通常认为,在其他学校读本科的学子,其资质不如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即便他们一路前进,读到了博士,乃至进了北大清华读博,人们也这么认为。

其次,是被认为接受的教育质量的差异。

高考进大学,正是一个人十七八岁的年纪,其后的几年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黄金时间。本科在北大清华就读,就意味着在一个人最适合接受教育的黄金时间里,接受了中国最好的教育,而其他学校的学子则在这个阶段有差距,这种差距,在人们的观念里,并不会因为这些学子读到了博士而改变。

最后,是被认为潜力的差异。

北大清华的本科生资质上佳,又在十七八岁到二十出头的人生接受教育的黄金年龄段接受了最好的教育,那么,理论上说,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而那些同校的博士基本已经定型,潜力已经没有大的想象空间了。

何况,现实中来看,大批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了比北大清华更好的国外的世界一流大学去深造,这不就是证明了它们的本科生就是比博士生厉害吗?

当然,这仅仅是很多人的认知问题,不一定代表实际情况必然是这样,更不会是本科生的能力就比博士生还强。其实质,不过是把未来的预期强化到现在的认知里面罢了。


博雅燕园


君可闻,金本,银硕,铜博,之说。

这个说法的根据,就是第一学历的由来发展,所以这里面清华北大的博士生都是指外校考进来的,而不是本校直升的;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对于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来说,本科的教学要求事实上,在国内是稳稳压过其他学校的,学生进清华北大的四年间,其忙碌的程度,非其他学校所不能比;

但是清华园和燕园的同学都知道,研究生和博士生很水的,大家可以看看考研导师张雪峰,雪峰老师的言论很犀利,但是雪峰老师的出发点都是找到一份好工作!

有多少人,是真的追求学术而去考研的?

当然,我也承认,也有真的同学去追求学生研究,但是大部分人存在这样的心理去的,所以,大家都心里清楚,很水的!

水! 怎么可能水! 那可是清华北大的博士生啊!

是的同学,那是因为比起清华北大本科的学习,部分博士生的学习,真的很水,也就是说相对很轻松,记住,水不是假的意思,是相对简单的意思!

故而,行内人认为,金本,银硕,铜博,也就导致了,清华北大的本科生比外校考进来博士生要好的说法。


红烧肉加碗饭


首先在国内上本科目前还是主流趋势,所以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的高三学生都参加了各省的高考,这也就为清华北大录取本科生提供了很多好苗子,即便是目前在国内存在着各省高考录取分数各异、高考录取率不同的情况下,还是保证了清华北大所录取的学生应该都是数一数二的成绩优秀学生。

然而目前清华北大本科生去国外著名大学进一步的读研深造,又是一个主流趋势,这也现实存在了相当一部分优秀人才不会选择清华北大考研读研。

另外清华北大之外一些学校的本科生为了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在出国留学之外更会继续报考清华北大之类的研究生,从而让自己得到提升。

不可避免,这就存在了清华北大的本科生整体素质肯定还是优于清华北大硕士博士生的整体素质。


海阳fall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句话——清华读博,基本无本校生。

清华本科生毕业后,牛的都出国深造去了,剩下的基本都上班去了,偶尔一些清华本校生直博的无非都是为了免推资格。

还有一句话叫做——来清华读博士的,不叫考博,叫申博。

是以学术审查为主、以考试为辅的模式,据说最早的人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就要与导师沟通联系了!这和高考才能进的清华本科生比,谁的竞争优势强,大家心里自然清楚。

综上所述,有人说清华博士生比不上清华本科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至于北大,这种情况没清华那么强烈,北大本科直升本校的有一半左右,毕竟文科没有理工那么大压力亟需与世界接轨。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大河向北


个人从事多年人才工作,尤其是人才招聘工作,对这个问题深有体会。这么多年,学校招聘的清华北大博士不少,至少是不稀奇。前几年我每年到清华参加博士后专场招聘会,每次都能收到不少清华博士的简历。但是,在学校这么多年招聘的教师中,本科是清华的只有2个,本科是北大的一个都没有,不是应聘之后不想来,而是投简历的都寥寥无几。

清华北大现在是真正的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数量超过了本科生的数量。此前有统计,清华大学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本校继续上研究生,研究生中有只有一部分继续在本校攻读博士(通常都是硕博连读,学校也要留住优秀人才),也就是说,在清华大学的硕博生中,大部分是外校的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来看,硕博群体的生源质量一定是低于本科生群体的。

另一方面,清华北大由于生源的原因,本科教育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国内无出其右。但在硕博的培养上,与其他985差距并不大。一个非清华北大本科的学生,在清华北大读研究生和在其他一些985高校读研究生,在社会认可度上没有很大的差别。正是这种研究生培养的同质化,使得清华北大的本科生显得非常珍惜。

当然,这是从我们这个层次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的。而从我接触到的清华北大本科毕业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少独特之处,他们在求职的时候也会非常焦虑,因为他们目标更高预期更高,比如说去世界顶级的公司、考国家部委,或者去世界名校申请全奖。所以,在一些知名公司、国家机关等单位,清华北大毕业生比比皆是,也并没多少稀缺性。


高校人才真经


原因很简单,社会对本科生和博士生本身的期望和要求就不同,本科生看的是潜力,到了博士生这个阶段很多时候已经要求你能做事而且要做出成果了。

这么说吧,本科生的视野和气质由学校决定,而研究生的视野和气质由老板,与学校关系不大。毕竟硕博阶段主要在实验室工作和生活,你和周围人都在同一个老板的指导下工作。耳濡目染下,他的眼界,做派和科研能力直接决定了你在科研初期的水平。他的社会地位和人际能力决定了毕业后一两年内你在业界的层次。

清华北大毕竟是国内顶尖名校,也是世界一流的学校,所以培养出的本科生潜能还是很大的,放到世界上也不输绝大多数名校,所以每年你看清华北大出国读研上名校的占很大比例。但是到了博士生这个阶段,我们国内有多少教授博导能够说在国际上是第一流的呢?那他手下的学生呢?当然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超越老板,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是容易成功一些,不是吗?


天道留学


这个假设只是大家的意淫,特别是清华北大本科生的意淫。如果你是个大公司,名企的HR,你放着同一个学校的博士不要非要招本科生,估计被老板开的可能已经不远了,不管是哪个公司,特别是高端的或者搞研发的公司在介绍自己公司概况时都是说有多少博士多少研究生多少本科生,从不会在公司概况上说总有多少清华北大生多少浙大复旦生,众所周知特别是研发类,本科学的就是基础真正能研发出东西的还是得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有些牛逼的研究院或者五百强企业,本科即使你是清华北大的也很难进,人家底线就要求的至少是研究生,博士生优先。高考能考上清华北大的是很牛逼,但是高考时没考上清华北大的也有很牛逼的人,怎么能仅凭一纸本科文凭就秒杀了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相信的人真是天真的可爱


改个名字咋就这么难难难


有人说清华北大的博士生比不上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其实只是看问题的本质不一样而已。

基本上,大家都对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很认可,因为高考的严酷竞争,从中脱颖而出而进入北大清华读本科的,都是出类拔萃的骄子。

而在清华读博的学子,绝大多数都是本科在其他往往明显不如北大清华的学校就读,在高考中的表现通常不如北大清华的本科生。也就是说,很多人通常认为,在其他学校读本科的学子,其资质不如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即便他们一路前进,读到了博士,乃至进了北大清华读博,人们也这么认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认为清华北大的都是人才,博士会的,清华本科就已经会了,已经足够用了。读博的相对于本科生基数自然是小很多,当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在职场上驰骋的时候,享受外界的掌声时,清华北大的博士生还在象牙塔里深造,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曝光率自然不如本科生。


流书雨


首先我们先做这样一个判断,清北本科生,清北博士生都是学习,学业上的顶级优胜者。比较他们的优劣不过是笑谈的一个判断。最后谁的事业成就大留给时间自会给出答案。说清北本科生厉害。首先他们在一个中国最公平的一场学习竞赛中取得优胜。给一个时间节点,十八岁的时候。在他们毕业的时候大部分都去了国外的一流学校,麻省理工,哈佛。无论复读的考大学怎么考出好成绩。在数学,物理这两门仿佛有个智力瓶颈难以跨越。读博的来自别的学校,因为有些学生由于学校教学水平限制也没发挥至极致,一旦有高水平点拨。展现了很强的后发优势。有些博导,有些国家千人青年计划领头人,不是北清本科生但非常有实力。有人18岁少年得志,有人28岁如日中天。只能说北清本科生18岁赢过。牛。


校师大伟


全中国当年最牛的小孩高考时候上了清华,北大,后来再一次选拔可能有些书呆子就留在清华北大了,精英都出国留学了。

有些比较牛的上了985,其中一部分当年可能高考时候并没有发挥出来的牛人,在大学里面才真正发挥出其能力,后来也去了国外读研究生,而剩下的可能会去清华北大读研究生。

那么我们国家最牛的学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