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昌樂這條巷子厲害了!出了七位進士!

昌樂這條巷子厲害了!出了七位進士!

在中國大地散佈著很多原始的老街老巷,巷子裡建築物錯落有致,角角落落保存著古老的風情,它是一種地方文化的象徵,也寄託著我們濃濃的鄉情。在轟轟烈烈的城市現代化建設中老街老巷變得越來越少,也變得愈加珍貴,僅存的古街古巷在歷經歲月的淘洗後愈發瀰漫著古銅一般的歷史光澤。今天我們就認識一條屬於濰坊的古巷——昌樂閻家巷。

昌樂這條巷子厲害了!出了七位進士!

在昌樂縣寶都街道的東南村有一條南北狹長的街巷叫閻家巷,巷子位於昌樂縣城中心,在鬧市之中顯得格外寧靜安逸。春節剛過的閻家巷依舊顯露著節日的氣氛,鮮紅的春聯貼在大門之上,過門錢隨風而動。與大多數家庭不同的是“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成為巷子周圍住戶最喜歡貼的對聯。閻敬禹自幼在閻家巷生活至今,他是昌樂閻氏第二十世。喜歡書畫創作的他在習書法的時候,都會將自己家大門上的那副對聯書寫上幾遍,他說這是閻氏家族六百年傳承下來的寶貝,時刻都要謹記。

昌樂這條巷子厲害了!出了七位進士!

閻家巷裡的建築皆為本地傳統民居,一部分因為殘破未修已經無人居住。但是從房屋的建築細節依稀可以看到昔日所經歷過的繁華。這裡講孝道,以孝為先;這裡講忠義,以國為天;這裡講仁理,廣辦義學;這裡重家風,耕讀傳家。

昌樂縣始建於宋初乾德三年公元960年,在元代之前昌樂大族是陳姓。舊時昌樂有句俗語曰:先有陳家塋,後有昌樂城。元代以後,在昌樂城大族是宣武將軍王義一族,劉世傑一族和趙全一族,他們對昌樂縣城的修建,也都做出了貢獻。閻家巷一帶的名字在歷史變遷中經歷過多次易名,由於這裡有很多名人曾在此出生或者居住,最初名叫仕禮巷。

元朝時期昌樂縣事段綺在幾十年間對此地進行了多次擴建,創建文廟、鄉賢祠、學宮等建築。鄉賢祠是孔融的首創, 最初是為紀念劇縣名士甄子然建立的館所,後來天下效仿叫鄉賢祠。

昌樂這條巷子厲害了!出了七位進士!

閻家巷的位置位於昌樂縣城裡中心,以北便是縣大堂。在縣大堂以南,閻家巷以北的十字口處原有一座牌坊,名為保障坊,這座牌坊明代以前名叫德政坊。

昌樂閻氏的始祖閻均大在明洪武年間移民昌樂,最初並不居住在現在的閻家巷,而是在幾公里外的硯家河村。始祖農耕開墾,開始了在昌樂的紮根發展,也拉開了閻家在新土地上創造豐收的大幕。

閻氏七世之前雖都以農耕為主,但並沒有忽略熟讀聖賢書和儒家講求“學而優則仕”的重要性,在滿足自給自足生活的同時,有意識的讓後人開始接受教育。時光的車輪來到了1628年,閻氏八世祖閻介石以詩禮崛起,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被貢院選拔為貢生, 自此奠定了閻氏此後近三百年以科舉興家的基礎。

閻氏的八世祖閻介石學而優則仕之後,仕途並沒有走太遠,之所以閻氏後人把它尊為科舉興家的開創者,則是因為閻介石的文學造詣很高,在山左文壇長期處於領袖地位,其文化底蘊與忠厚傳家的德行對後世影響很大。

昌樂這條巷子厲害了!出了七位進士!

昌樂閻氏自閻介石奠基後,其後世子孫學識淵博,科第蟬聯,文學、理學領域成就卓越,家族聲望日益提高,家族規模不斷擴大,閻氏世家進入形成期。

閻世繩,字寶貽,號丹崖,生於1633年,為閻氏九世祖。閻世繩幼時正值明末清初戰亂,社會動盪,父親閻介石又不幸病故,為躲避兵災,隨母親田氏遷徙於鄉下山中的親戚家借住。

昌樂這條巷子厲害了!出了七位進士!

有一次土寇攻打城邑,十歲的閻世繩隨母親避難於城東南的舅家。當時正值冬月,日暮時土寇突然竄至村中,母子慌忙逃竄到山岩洞穴當中才倖免於難。閻世繩十七歲府考和入學均為第一名。十九歲娶青州狀元趙秉忠侄孫女為妻。清康熙十五年,43歲的閻世繩以殿試第三甲第三名考取進士,御試《漢書》第二名,授翰林院檢討。1685年,主編重要歷史文獻《大清會典》,越年八月,欽點東宮講官文華殿會講,曾為當時太子胤礽和四皇子胤禎講學。

昌樂這條巷子厲害了!出了七位進士!

閻世繩一生著述豐富,任翰林院檢討期間,修《鑑古集覽》歷時三年告成。他還校閱《日講易經解義》,康熙皇帝稱其"品行端凝,文思淵博,艱鉅詞苑,奉職無衍"。 1688年,鑑於閻世繩的功績,康熙帝授其為奉直大夫。第二年,五十六歲的閻世繩休致歸裡,定居在現在的閻家巷。告老還鄉的閻世繩並沒有享受世外桃源,而是致力於振興家鄉教育事業。

據《昌樂縣誌》記載,其所建“義學二區”為昌樂的最早書院。在閻世繩首奪閻氏第一名進士後,其長子閻愉,於康熙三十五年山東鄉試考得解元,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

昌樂這條巷子厲害了!出了七位進士!

1714年閻愉被敕授文林郎,第二年因病迴歸故里。回到家鄉昌樂的閻愉將父親建造的敬業堂修葺一新,繼承先輩遺志,開辦學堂,興學講學。他的兒子閻廷佶在雍正二年,甲辰科會試考取二甲二名進士,後為廣西省賓州府知府。閻廷佶他的四個兒子均登科第,其中三子閻循琦成就最大。閻循琦自幼聰敏過人,乾隆三年中舉人,七年中進士,初仕為工部主事。開始為官的閻循琦明幹忠勤,升遷較快,登上了閻氏仕途的頂峰,深受統治者青睞。

閻氏十二世祖中除閻循琦登進士第外,他的親叔兄弟閻循觀也考中了進士,為清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詩人。昌樂閻氏五世七進士最後兩名進士分別是閻循琦的三子閻學淳和五子閻學海。兩人都特別聰穎,德行很高,並遵行父輩為官清廉、造福一方之道。這時候的閻氏家族已經來到了其最鼎盛的階段,一直到清末民初其家族後人仍一直沿續著這份輝煌。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將閻拂塵也出生在閻家巷。

閻家巷,這條僅僅兩百米的巷子,在幾百年的發展變遷中見證了這裡的輝煌。閻氏一門,人才濟濟,鴻儒滿門,為地方培養了大批人才,推動了當地文化教育的發展。老巷與城市相生相伴,與老巷的人相伴相知,閻家巷見證著昌樂城的歷史。

昌樂這條巷子厲害了!出了七位進士!

每條老巷裡都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有傳統的民族氣質和生活氣息,有著許許多多的文化記憶和人文故事,這裡凝聚著人們太多美好的記憶。保護老巷就是保護一座城市的文化,守望人們的精神家園。讓我們一起重視歷史文化的傳承,用豐厚的文化積澱提高城市魅力,延續人們的鄉愁和記憶,讓城市永遠煥發生機和活力,讓老巷留住更多人的“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