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衡水中学仍被一些人不断“黑”着,如果你的孩子考上了衡水中学,你会让你的孩子去就读吗?

wt813929


每年高考前,衡水中学都会被拿来炒一番,衡水模式一直备受争议。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高考一线的老师,我觉着衡水模式值得肯定。用北京大学曹和平教授的话说“这个学校了不起”!

我先举个例子吧:当高中班主任多年,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有的班主任带班,学生特别容易出心理问题,而且是“成窝”出,有人说这种问题容易传染,但是据我观察,这些班主任的管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管的松!


有的人可能认为管的紧的容易出问题,其实管的松的更容易出问题,因为这些学生最终要参加高考的,你前期不努力,玩游戏、谈恋爱等等,成绩下滑了,后来想努力也努力不起来,向提高也提高不了的时候,就会出现抑郁。

相反,那些天天忙着学习的学生,生活单调踏实的学生,那些在学习中能感受到成就感的学生,是很少出现抑郁的。


一、高考本来就需要有不同的模式!

有人攻击衡水中学是应试教育,我觉着这个没有问题,纵使衡水中学如何包装,也无法摆脱这个标签。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否定衡水模式。

1、我们也想进行素质教育,但是实力不允许啊!

我们学校和复旦附中有合作,复旦附中的学生,每年都来我们这里游学一周,而我们的学生从来没有去复旦附中游学,原因很简单,我们抓得紧啊,不紧能行吗?人家985大学的录取率比你211大学录取率都高很多,人家本科录取率能达到几乎100%,你有的比吗?全国能达到这个水平的有几个,其他地方的学生,不拼高考拼什么?

2、同样是应试教育,衡水更专业!

所以,全国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在进行应试教育,既然如此,你有什么资格“黑”衡水中学?只因为人家应试教育做的更专业吗?

你说衡水中学的学生没有创造力,但是衡水如果采取素质教育,多数学生都考不上好大学甚至是考不上大学的时候,学生就会有创造力了吗?一个北大毕业生和一个饭店服务员,谁对国家贡献大?谁对家庭贡献大?谁更有前途?



二、学习的苦和生活的苦,你总得吃一个!

另外,有人认为衡水中学的学生太苦了,不愿意让孩子去吃苦,在这里我想说:学习的苦和生活的苦,多数孩子是必须选一个的。

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舒舒服服,过辛苦日子!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就是那么几个节点,高中是学生最不应该放松的时候,否则一生受苦。

高中辛苦,考上了好大学,接触的人群就会不一样,眼界就会不一样,他即便不优秀,名牌大学也给他一个光环,一张保护网,保护他不至于跌入深渊。



其实,孩子苦不苦,有时候也是大人的看法,真正的学霸,能苦中作乐,能在做题和学习中找到成就感,所以他们的生活未必是苦的。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高考一线的老师,我认为高中生没有轻松的,同样都吃苦,如果衡水中学能给你一个更好的未来,为什么要“黑”它呢?你说是吧?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有句话说:要想成为优秀的人,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所以我会把孩子送去衡中,现在中,我儿子就在衡中读了三年高中。衡中是个很大的平台,那里有优秀的老师,有优秀的学生。我说的优秀,并不止于学习,其他方面同样出色。好多人说书呆子、高分低能,我不敢说一个没有,但我看到的衡中孩子都充满朝气,他们勤奋拼搏,乐观善良。衡中带给孩子的不只是成绩,还有良好的习惯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而这些财富会伴随孩子一生。






本物琴心三叠


衡水中学虽然近期来一直被人所诟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它依然是最成功的。因此能进衡中,依旧是每个孩子和家长的希望。



应试教育下的孩子,进入高中时期,没有人会觉得是轻松的。其他的高中不见得就比衡水中学更加的人性化,甚至有些做法,在孩子的教育上来说,会更加的辛苦,只不过是衡中因为出名了,便放大了它在人们眼中所谓不堪的那一面而已,也就是被过度的解读了。

记得我们以前上高三的时候,早上五点多起床,洗漱之后,赶在六点到达教室,晚上上完晚自习十点半,然后放学回家,简单的吃一点晚饭之后,再把各科留的作业做一做,基本上到了夜里一点半才能休息,每天都是这样循环往复,从不间断。



那个时候,人都比较的累,上课的兴致不高,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便想出了一招,号召学生去校长的办公室门口去做朗读,谁去的次数最多,背的效果越好,奖励越高。没想到这招起到了效果,可是校长办公室门口的地方毕竟有限,最后就改为去自己的班主任办公室门口背。



学校为了让学生充分的利用好每一分钟的时间,想了好多的办法。最有名气的一种就是,在早上上操的时候,因为去操场排队需要时间,所以学校就建议每个学生去排队的时候拿一些需要背诵的资料,先到的人先读书记诵,等后面的人全部到齐之后,大家再停止读书,一起上操。



学校为了我们的学习,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孩子也受了很多的苦,可是我们学校一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也不过就三四个,比起衡中根本不值一提。

上其他高中的孩子,不见得就比衡中的学生更加的轻松,有时候反而更累,但是比起衡中的成果却又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有上衡水中学的机会,还是建议大家去衡水中学。因为吃同样的苦,在衡中你收获的结果会更好。


行止将将


背景:作为一个河北人,打算去衡中复读,去了转了一圈,没去;其实衡中的高升学率并不是因为教学,你可以查查每年外地复读生的数量以及成绩,一本以上分数线在复读的都不在少数,老师大部分就是监督作用(很多都是刚毕业的,有些还是专科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靠自学,试卷等都是一些牛叉老师出题而已;那种的学习氛围扼杀创造力,培养高级工人而已;因为军事化管理,很多到了大学一下就松懈了,没有学习动力(个人觉得是在透支学习);其次,对于河北其他学校的学生也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恶性竞争而已,所以河北教育局应该统筹,不能跨地区就读,不喜勿喷!


文字分析


不会,我绝不会让我的孩子去衡水中学,除非孩子自己极力要求要去。负责我绝不会主动让孩子去衡水中学上学。

虽然说我的话过于绝对,我也没有真正的去过衡水中学,也就没有真正的了解过衡水中学的学生等情况。但是我想我主要反对或者说不喜欢的是那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习惯。

教育是一个长久的培养孩子的行为,不单单是在初中,在高中,或者是在大学这样的学校教育,同样也不单单是对课本上知识的学习等。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学生,从未说过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一批每天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课本上那狭隘的知识上的学生,也从未说过是为了培养学生考试考个好的成绩,取得好的大学,这样的就算是教育。

这都不算是教育的目的,何况是连基本的休息时间和吃饭时间都要放在学习上的教育方式,学生时时刻刻都要处于一种高压力下生活,每天的休息时间短短的几个小时,远远不够青少年应该休息的至少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其次,看来一些其他的回答,有一个观点说我们这些不在衡水上学的人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还有一个说是我们总说衡水中学的学生累,辛苦,但是在衡水中学上学的学生不会觉的累,反而觉得很充实。

我相信的确是有这样的学生存在,但是我想问一句,如果老师,家长不再向孩子传输“学习是你唯一的出路、只有好好学习,考出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大学,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等”这样的思想。那些学生还会觉得自己不累吗?或者说还会一如既往的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吗?


我不是说学习无用,我想要表达的是,学习是重要的,也是可以为我们拼来一个好的将来,但是不是所有的好学生都可以的。

而衡水的教育,几乎将这个观点和观念完全的确定下来。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做法,甚至觉得这样会增加孩子轻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

我深刻的觉得当今的教育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

以上,仅是我个人针对中国问题给出的观点和看法,勿误解,有不同看法可以在下方讲述讨论


不语姑娘


不会

一张表告诉你为什么(以分数表示每项满分5)

衡水学生 一般中学学生

升 学 率 5 4

高校录取率 4 3

压 力 5 3

语 言 交 流 1 5

社会实践能力 1 5

师 资 力 量 5 5

衡水中学学生能考上高校,并不是因为学校好,而是因为学生优秀。如果让一个脑残到衡水,我绝对不相信这人能考上大学,可能技校都考不上。而一个优秀的学生到一所差劲的学校,凭他自己的努力刻苦,考上大学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由此得出,让自己的孩子到一个不谈自由

的学校痛苦上学,还不如到一般学校开心地上学。(补充一句中国古话“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称山


黑"衡中”完全没有必要。

这些人动机皆不同,有的是嫉妒其高考成绩;有的是以讹传讹,认为它是“集中营”式管理;有人是安于现状,不愿让孩子吃大苦;还有人自以为是,不屑一顾。如此等等。关键在于:心态错和想当然。

其实,在中国教育以应试为主的大背景下,各校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办学模式和特色,但都摆脱不了高考的束缚。有的地方学校自我标谤是搞素质教育,故而嘲笑衡中,就没有心胸和自以为是了。

各校抓高考的力度不同,水平和策略也大不相同!特别强调,各校抓高考的水平和策略差别大矣!

可以说,在各校中,衡中抓高考的力度最强,水平和策略最高,效果也最突出,这就是它遭人嫉恨的主要原因。

衡中培养的学生大都胸怀思想,意志坚定,专心致志,自律自强,学习优秀等。所以它才能是中国民航和军队特需人才的基地,这点是中国绝大部分学校办不到的。

当然,要具备这些突出的优秀品质必须经过持续的艰苦的磨炼,必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肌肤”,学生肯定比一般学校学生苦得多。这是不必忌讳的。

因此问题就来了,你可以让你的孩子去,也可以不让你的孩子去。这完全取决于你们的情况。如底层急欲改变命运的家庭及子女,或急切希望培养孩子特殊优秀品质的家长,就可以考虑。

必须肯定的是,其它在别的学校读书的学生同样可以成功成才,只不过没有经历衡中那样终生受用的艰苦磨炼罢了。


长江树A


毫无疑问,我会让我的孩子就读衡水中学,并且,如果有条件,我会让家里的一位大人跟着陪读。

网上有很多人在黑衡水中学,我想这部分人不是在黑衡水中学,他们是在批判当前的中国教育。中国教育如何,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虽然教育政策日新月异、甚至推陈出新,但目前的现状却是教育被越改越乱,教育越来越不公平,教育成本逐年加大,学生怨不敢言、家长忍辱负重、教师唉声叹气,如此情况之下,衡水中学能够给孩子带来希望、带来一个坦途,摆在你面前,作为家长,你难道不动心?

当前,虽然这类的超级中学极大破坏了整个教育系统的生态环境,但区域教育的不平衡发展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改变,而孩子的教育却在眼前,难道让我们家长放弃孩子的前途,忽视孩子自己的奋斗考上衡水中学,去为整个教育贡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我想父爱、母爱的是伟大的,但更是无私的,哪怕背负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骂名也无所顾忌。

孩子能够考上衡水中学,意味着孩子只要好好努力,不出意外的话,985、211不再是梦想,甚至清华北大也有可能,吸引力不可谓不大。我想问,父母奋斗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孩子,孩子既然能考上,父母不去帮扶就算了,难道还要去拉后腿,如此父母只怕太不负责任。

总之,孩子如果考上衡水中学,我会毫不犹豫的给他准备好各种优质条件,更不在乎网络对衡中的评价,毕竟在中国,考不上好大学意味着平凡普通。


迷途远望


能考上衡中的,都是尖子生。他们的智力能力和承受力远比普通生强。强到普通人不可想象。很多人黑衡中,是在用普通人的水平去担心优等生。一万只乌鸦也拼不过一只凤凰。这是在用潘长江的身高,去忧虑姚明投不了三分篮。在普通人看来的高压学习,对他们来说,不算事。也更不用担心他们进了清华北大之后会不适应,变差。他们是尖子,不是智商低。你见过哪个985学校的学生自甘堕落? 当然,花钱去借读的除外。我见过一个,朋友家亲戚的孩子。家里花钱送她去借读,没半个月就回来了,受不了,回来后对衡中充满鄙视,对那里的学生全是嘲笑,说他们是废物,只会学习。前年她高考355分。上个高职,一个月要2500的生活费。


必修一二三四五


首先,对类似于衡水中学这样的名校,我配服它们的教学成绩,配服学校的严格管理,更敬佩学校教师的尽责与付出。

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这些名校长期仅以一种“特殊现象"存在于教育界,那么它对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总体上,我有三点看法:

一、存在掐尖、跨区招生行为的“名校",对整个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很大伤害性。

也正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教育部门一再发文,加以禁止。

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学校之间保持一种均等的竞争机会,而不是一开始就让某学校失去竞争的能力。

比如:某地区共3所中学,A校全区第一次掐尖,B校第二次择优,C校最后捡漏。这种招生模式,基本上让C校的教育等同于放弃。但如果按国家要求,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则3校间可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更有利于地区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因此,这种“名校"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牺牲大多数大的利益,维护少数人的利益。



二、名校自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具有一定的假象性或欺骗性。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优秀人才,是长期受到良好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结果。各校仅三年的高中教育,怎可将一个优秀人才的全部教育功劳独揽私吞?

真正的"优秀人才"坯子,决不是只有所谓的“名校"才培养得出来。有句话叫做:“是金子,放哪都会发光的。"

何况,即使没有这些“名校",每年高考考取清北的学生照样一个不少。



三、这些所谓“名校"的存在,其最大的能力就是将学生的“素质"教育成“分数"。

这些“名校"不仅可以获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也会得到某些教育者的追捧,这点并不奇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名校就就的学生及其家长,只要能考上学校,他们自然会将功劳归属于“名校"。同样,一些教育工作者,也早已习惯于只看结果。当一所普通学校的升学率远远低于这些“名校"时,他们完全可以将这些"普校"贬诉到地下十八层。

这种教育功利性观念下,素质教育的发展之路,仍然显得十分艰难。

综上所述,我认为,类似衡水中学这些“名校"并不是总被人“黑",而是本身就存在“黑"的一面。如果我的孩子,真能考出优秀成绩,我想我不会跨校区非送他去衡中不可。因为他本来就考得上的,万一送他去后考不上,他不仅会怪我,我也怕后悔。

当然,如果我的孩子成绩很差,我可能会想尽办法送他去“名校",至少孩子不会怪我,我也不会后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