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很多人都讀錯了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繁峙縣來說,人口超20萬,隸屬於山西省地級忻州市。繁峙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太行山西麓,北緯38°58′至39°27′,東經113°09′至113°58′之間。北倚恆山,南臨五臺山,滹沱河自東向西從境內流過,總面積為2369平方公里。並且,對於繁峙縣這一地名,名字很多人都讀錯了。對此,你能讀對嗎?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很多人都讀錯了


首先,就繁峙縣的“峙”字,存在兩個讀音,分別為[zhì]和[shì]。其中,讀[zhì]時,表示聳立;屹立。這也是這個字的常見讀音,比如對峙。讀[shì],則僅僅表示繁峙這一地名,所以可謂一讀就錯。繁峙縣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在地理位置上,繁峙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太行山西麓,北緯38°58′至39°27′,東經113°09′至113°58′之間。北倚恆山,南臨五臺山,滹沱河自東向西從境內流過,總面積為2369平方公里。繁峙縣東於靈丘縣接壤,西與代縣交界,南與五臺縣和河北省阜平縣相連,北與應縣和渾源縣為鄰,也即該縣地處山西、河北兩省的交界處。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很多人都讀錯了


就繁峙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為霍人邑。在歷史上,晉國鼎盛時期,地域包括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到了戰國時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繁峙縣一帶成為趙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忻州市繁峙縣一帶屬代郡這一建制。西漢時期,在該地區設立滷城縣,屬代郡,後屬太原郡。東漢時期,該地區仍稱滷城縣,屬雁門郡,東漢末年,廢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繁峙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很多人都讀錯了


西晉時期,在該地區設立繁峙縣,屬雁門郡,永嘉年間,廢繁峙縣這一建制。北魏時期,再次設立繁峙縣,後廢。由此,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開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再次設立繁峙縣,初屬代州,後改屬雁門郡。對於繁峙縣這一地名的由來,據明朝于慎行《遷城記》:“繁峙,雁門塞下邑也。城于山麓,群山環而拱之,故曰繁峙。”唐朝建立後,繁峙縣屬代州。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在位時,繁峙縣改屬雁門郡,後又屬代州。金貞佑三年(1215年),金國升繁峙縣為堅州,屬太原府。元朝這一歷史階段,堅州屬太原路。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很多人都讀錯了


最後,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改堅州為繁峙縣,屬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清朝取代明朝後,繁峙縣屬山西省太原府。到了1913年,繁峙縣屬雁門道。1928年,繁峙縣直屬於山西省。1983年,繁峙縣屬忻州地區。2000年,撤銷忻州地區,設立地級忻州市,繁峙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繁峙縣總面積達2369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27萬人。在山西省的各個縣中,27萬的人口,顯然不是一個人口較多的縣。對於繁峙縣,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