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农村俗语:“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有什么含义?你们怎么过立春?

说说那些历史


大家好我是老王。农村地区流传着很多的俗话,这些俗话都是我们祖辈根据生活的经验总结而来,富含着很深的人生道理。当然一些俗话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难以跟上现在形势的发展,但还是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其中一句老话这么说:“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那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意思是良家女子在正月十五的时候,不能出去观赏花灯,而踏实能干的男人,不要进行鞭春这一活动。

鞭春是古时人们庆祝“立春”的一种活动,人们用鞭子抽打耕牛,好让耕牛在立春之后耕地的时候卖力一点。

我们知道在古代,女子讲究不能抛头露面,出去观赏花灯容易让人们认为不安分容易说三道四。观赏花灯属于一种娱乐,在古人看来女子参与这样的场合是不好的表现。我个人认为呢,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一些喜欢抛头露面不安分的女子,往往招蜂引蝶,很难找到最佳的归宿。

而耕牛作为古人耕地的帮手,用鞭子使劲的抽打耕牛,说明这个人没有感恩之心,对自己提供帮助的帮手尚且如此心狠手辣,何况对待别人呢?因此对于这种人要远离不可深交。

至于到了“立春”节气,万物复苏,我们这里通常人们进行踏春采挖野菜,不仅作为一种娱乐,还能品尝到美味的大自然馈赠。

各位朋友,这就是关于“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的分析,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一起交流。


乡知老王


今年的立春是2月4日,在我们北方立春的时候会有一些迎春汇演,我们村子就是一起扭大秧歌,然后放鞭炮,迎接春天的到来,也是预示着今年庄稼红红火火,丰收大吉。我们是种地的农民,立春肯定离不开鞭春的习俗,南方是鞭牛,我们这是鞭马,寓意着农民的生活快马加鞭,蒸蒸日上。像今天题主说的这个“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小农人认为这个俗语是相对而言的,下面小农人就给大家讲讲这个相对是什么意思。

一,好女不观灯

在古代,女子为“闺养”,不成家很少让出门的,都说古代在大街上很少能看见美女,主要还是跟这个生活教养有关,但在古代有些节日是可以允许女子外出的,比如正月十五的花灯,很多大家闺秀会打扮的非常漂亮,出门去观赏美丽的花灯,在古代权钱比较明显的社会,女子出门是非常容易让哪个公子看上的,好人倒是罢了,如果遇到坏人,那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很多家有闺女的家主,为了免于闺女被别人骚扰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基本上很少让女子出门观灯的。

二,好男不鞭春

鞭春是立春的一个重要习俗,鞭牛、鞭马、鞭驴都是为了预示着今年能赶一个好年头,可为什么在农村还要流行好男不鞭春呢,其实在过去封建制度下,很多人是分三六九等的,尤其在公共场合,而在鞭春的时候,很多有钱的公子为了讨个好彩头,总是争相的去抢鞭子,在争抢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如果遇到脾气倔强不服气的,肯定会难免惹来一身麻烦,所以老人们为了避免发生这个事情,就会编造出“好男不鞭春”的俗语。

立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而在农村,迎春、咬春、抢春都是寓意着春天带来的生机,所以在这里,小农人也是祝愿广大农户朋友,在立春的日子里,春风徐来、万亩粮开。


布衣小农人


农村人虽然文化水平有限,但是他们能说出一大堆寓意深刻的俗语老话,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农村俗语:“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有什么含义,到底有没有道理。

这句俗语老话虽然有一定的时效性,但是流传至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小平就来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


好女不观灯

封建社会的女子没有地位,被当作男人的附属品,她们在家随父,出嫁随夫,不管是大姑娘或者是小媳妇,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躲在闺房里,从不抛头露面,生怕出去被不轨之徒骚扰,甚至闹出背叛夫家的事情。每年的元宵佳节,古人都有外出观灯的习惯,灯会上更是人山人海,相互之间磕磕碰碰,摩擦也是在所难免,人群中也会有一些地痞流氓,专门调戏大姑娘小媳妇,所以好女人们一般都不去观灯,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好男不鞭春

在古代,每年的立春节气民间都会有一些习俗,有一项就是男人们都拿着鞭子抽打耕牛,意思是催促耕牛去春耕春种,让庄稼有一个好收成。这项活动俗称为“鞭春”。这一天就像过年一样,很多男人都去鞭春,大家在抢夺鞭子时难免会发生矛盾,有的甚至大打出手,闹出人命的也不是没有,因此一些文雅之士一般都不去凑热闹。

总结:元宵节灯会和立春节气的“鞭春”会场都是人山人海,可以说是是非之地,因此一些不好事的男女都不去凑热闹,难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这句农村俗语也告诫现在的人们要洁身自好,不要招惹是非。

感谢阅读,我是豫南小平,喜欢我的分享别忘了关注我哦!

豫南小平


在农村流传着各种各样、朗朗上口的俗语,这些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在生活和劳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俗语的覆盖面很广,比如关于未来的天气变化、节气、种植等俗语以外,还有很多俗语讲的是如何做人做事,比如今天咱们要说到的俗语“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到现在还有道理吗?立春时有哪些讲究呢?

好女不观灯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做花灯节,在这一天,大街上会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人们都会从家中走出来去赏灯。但是对于“男尊女卑”的古代来说,女人就不能像男人那么自由,可以在元宵节去赏灯。因为在以前女人要遵从“三从四德”,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由于元宵节这一天赏灯的人会特别多,大家在赏灯时难免会磕磕碰碰,再加上有些地痞流氓会穿梭在人群中,借机占还未出嫁的大姑娘或刚刚成亲的小媳妇的便宜,被占了便宜的大姑娘和小媳妇是有口难辩,还会被众人排挤,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在一些大户人家,在元宵节时,是禁止女人出门赏灯的。

好男不鞭春

鞭春是古代立春节气时的一个重要活动,立春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春暖花开,人们把春天看成是希望,所以在古代,人们对立春这一天特别的重视,还会在立春节气这一天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迎接立春的到来,鞭春就是众多活动的其中之一。

鞭春指的是在立春这一天,乡镇上会从乡里的壮年中选出一位身强力壮的男性来鞭春,这位男性手里拿着鞭子,鞭打土牛,打的越带劲,寓意着当年的收成会特别好,所以有幸被选择鞭春的男性,也会得到乡里乡亲的尊重,因此很多男性在立春到来前会为了争夺鞭春的荣誉而打得头破血流。但是鞭春只是虚名,对于理智的人来说,没必要为虚名争的头破血流,所以便有了“好男不鞭春”的说法。

这句“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是以前人们对男女如何做人的依据,虽然现在男女平等,女人也可以顶起半边天,并不存在像以前一样“男尊女卑”的状况,但是这句俗语依然告诉我们,女人要做女人自己的事情,不能越权,男人也不要为了虚名而打的头破血流。

立春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立春节气这一天,除了有鞭春的讲究以外,还有吃春饼、咬春、祭祖、踏春等风俗习惯。你们那里在立春时有哪些讲究呢?欢迎大家回复讨论。


悠悠乡村路


农村俗语:“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在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中,男主外,女主内,讲究三从四德,对妇女思想禁固非常严!而花灯节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候,从大年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华灯绽放,五光十色,五彩缤纷,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平民百姓都非常喜欢观灯,而花灯节上,各种杂耍,说书唱戏,以及各种美味小吃香飘十里,烟花爆竹,火树银花,热闹异常!

有的达官贵人携女着赏花灯,也有的社会闲散人员混迹其中,坑蒙拐骗,趁机拐骗妇女,行非法之事!更有些豪强土匪恃强凌弱,明目张胆強抢民女!

很多小说,评书中英雄好汉在花灯节见义勇为,英雄救美,演绎出才子佳人万古情缘!

好观灯,就意味着惹是生非,自古老人教育孩子,别去娱乐场所,就连现在学校都禁止未成年学校出入娱乐场所!

而那个年月,花灯节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娱乐场所,再加上那时候没有电,通讯不发达,如果有歹徒趁机作乱,很可能会与家人走散,发生意外!

好奇心害死猫,一个女人不安分,总想看外面的花花世界,让人觉得不是过日子人,因此就有了:“好女不观灯”之说!

耕牛是人的好伙伴,是人的好帮手,在古代,没有机械,生产全靠牛拉犁耕田,可以说牛是人的恩主,牛是六畜之一,而春天以后是牛辛勤劳作的开始!

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鞭打春牛,让人觉得无情无义,忘恩负义,这样的人谁也不喜欢!

耕牛开始耕作,正常的人家提前给耕牛加料,给牛储备体力,达到人牛合一!

因此就有了“好男不鞭春”之说!


马到成功148659402


宋朝时,陈元良的《帝王时代杂记》记载了为春牛而战的事件:春之初,鞭牛之末,百姓的踩踏,如堵,瞬间分崩离析。打架打劫,伤人的,都是老人了。如果你有牛肉,你的家人适合养蚕,也适合治疗疾病。晚清时,杜文兰的古谣俗语引用元代镇江虞西路志,又加上“好男人不鞭春,好女人不看灯”。

好家伙,别抽春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从汉朝开始。据说从汉代开始,人们在春天的那天就用鞭子抽打牛。后来,他们说用泥牛代替泥牛,这是无法证实的。但在我的家乡,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成年人。在春天的日子里,他用牛鞭在一个空旷的地方抽打。空气发出“啪,啪”的撕裂声。一开始我以为他们在“开什么车”,后来我知道他们在玩“鞭子弹簧”。让我们看看谁的牛鞭响,谁的春耕劲!

好男人如果不鞭策春天,就得提到宋代。宋代的法律法规禁止一切屠宰牛的活动,即把耕牛视为“动物保护”。不要被《水浒传》中吃牛肉的情节所迷惑,那就是表达“梁山英雄”的“叛逆”,轻视当时的法律法规,就像吃牛肉一样。不得不说,宋代的养牛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人民的生产力。因此,宋代的经济发展仍然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据陈元良《皇帝时代杂记》记载,当时人们有鞭打春天的习俗。为之而战的人们将农场的牛鞭打致死,然后被迫食用牛肉,造成现场混乱和人身伤害。清朝后期,杜文兰的古谣、古谚被引用于元代镇江虞西路志中,他还说“好男人不抽春,好女人不看灯”。

好女人不看灯:因为在封建社会,对女人有很多限制,从心理到身体,比如“包小脚”。真的好看吗?其实,女性正常的“活动”是有限的,走路也很困难;还有一些做法,如“三从四德”和寡妇“贞节牌坊”。在今天看来,有些价值观是正确的、积极的,有些糟粕需要去除,没有人可以效仿。

退一步讲,古人的娱乐内容相对较少。每逢佳节,一些地方都会举办灯会,在南方比较流行。正月十五,灯火通明。当时,法律并不完善。小媳妇或大姑娘晚上都会在灯火通明的地方旅行,灯火通明的地方又拥挤又熙熙攘攘,很容易被一些好色之徒“踢翻”。那么,严肃的女人就不会去“对错的地方”。如果他们去玩,就故意让人“擦掉”的意思,这被说成是“不敬或不听话”而不是一个好女人。事实上,那可能是当时的情况。从史料中我们只能学到一点。

在我们当地,当我们过去种牛的时候,我们在春天的第一天给牛的头上涂上红色(用红纸染色)。过去,大人用鞭子抽打空气,一个是鞭打春天,另一个据说能赶走所有的厄运。然而,现在村子里没有耕牛,也没有牛鞭,所以打春天的习俗自然消失了。每年正月十五,都要放灯笼,看灯笼,猜灯谜。大约有三五个朋友。文明地看灯笼没什么不对。


一般


农村的俗语,是对生活的总结,还具有劝谏的意思,劝谏人们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有善意提醒的作用。

农村俗语:“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有什么含义?你们怎么过立春?

一、好女不观灯。

是说在平代,闺女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平时都是在家里活动。到了春节和元宵节,都会举行灯展活动,在举办灯展活动时,富贵人家的小姐出门时,都会有家丁跟从,但是贫苦人家的小姐,出门时没有人跟随,会被不怀好意的人伤害,所以,遇到灯展时,劝谏好女人不去观灯为好。

二、好男不鞭春。

在古代到春节时,会举行斗牛大赛,通过抽打春耕的牛,参加斗牛大赛,来寻求乐趣。但有两个弊端,一是把春耕的牛赶云参加斗牛大赛,牛会受伤,严重影响春耕生产。二是在斗牛过程中,都是有钱的富家子弟参加,大家会攀比,都争着第一个去鞭打斗牛,会发生冲突,大家闹矛盾。所以劝戒好的男子不参加斗牛,不去鞭打春耕的牛。

三、家乡立春的活动。

今年的立春是2月4日,在南方,我们在立春那天,会举行跳花灯,耍龙和舞狮活动,非常热闹,通过跳花灯,耍龙和舞狮活动,庆祝立春到来,庆祝春天到来,希望能给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总结

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是指在古代,劝戒好女人不去参加灯展,好男人不去鞭打春耕牛。当然,在现代,春节时,观灯展,看斗牛活动,已经是安全的事,可以放心去参加。


以文温暖三农


农村有很多老话特别有意思,现在虽然说知道老话的年轻人不多,但是多多少少也听身边的人念叨过,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些老话已经不那么有道理了,而很多关于农业种植的还有为人处事的,还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我们来看看这句“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是什么意思。

好女不观灯。看过古装剧的人应该对这个场景印象深刻,那就是在古代,经常会有大户人家的小姐想要在节日里去街上看灯,这个时候可不能光明正大的就去看灯,要乔装打扮一番,穿成公子哥的样子才敢出门,为啥呢,因为过去可以上街光明正大玩耍的只能是男子,姑娘是不能随随便便出门的,尤其是正经人家的姑娘,在看灯的时候车多人多,人多手杂,为了避免被挤被趁机揩油,这样的时候是不能出门看热闹的。所以老人们说“好女不观灯”,意思就是说大户人家的好姑娘,是不能上街去看热闹的。



好男不鞭春。鞭春是很多地方立春的习俗,不过不是拿着鞭子抽打真牛,而是用泥捏的或者其他材质做的假牛,立春是一年的开始,是万物复苏之始,是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的日子,在农村也算是个大日子大节气了,可是鞭春是个肢体接触的活动,难免抽着抽着牛就抽到人身上去了,都是阳刚之气的小伙子,一言不合就生气了,再动手的话就闹的个不愉快,明明立春鞭春是个高兴的事,结果却吵吵闹闹的打起来,所以好男就不去“鞭春”了,只参加和和气气安全的活动。



不过这句老话放到现在好像没有什么意义了,现如今正月十五展示花灯的都少了,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年正月十五,市里的广场上都会有花灯展,虽然天寒地冻,但还是喜欢去凑热闹,也没有好女不能去看灯的说法。对于“鞭春”的习俗,虽然我们当地没有,但是很多地方原来都有这个习俗,只是现在立春鞭牛的也不多了。

今年的立春是在春节后的十多天,往年立春一般是在过年之前,今年的立春有点晚,所以冷的也有点晚,马上就要辞旧迎新,又到新的一年,大家可以准备踏青鞭春啦。



一品小十六


今天已经是腊月十七了,春节越来越近了,我们又可以观看各式各样的花灯和村头的唱戏大集了。题主说的“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这句俗语有局限性,如今是开放的,节日里观花灯,看各种演出,是农民节日里的最期待的啦。


在我们当地小县城,每年的正月初一有花灯节,各式各样的花灯造型很是惹人喜欢,十二生肖的动物造型都被花灯点亮了,前来观看的人们欢声笑语中就能感觉到人们的高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家出动,在一起过难得的团圆时光。

但是我最期待的还是现代科技的风光秀,不过这个灯光秀要50元门票,看过后,还是觉得挺值的。因为是全现代科技打造,水幕屏幕,也就是通过外围的喷泉,然后灯光投射到喷泉水幕上,就出现各式各样的人物、天体、动物、图形等有声有色的造型,就像一台水幕电影一样,小孩看了都舍不得走。


而说到的“鞭春”活动,我们因为是农业大县,农业种植面积大,每年的立春节气这天我们还会举行古代的“鞭春”民俗。就是选择一个当地农业发达的乡镇,然后制作些耕牛模型,然后挂上红绸布,这样象征性的拿个鞭子鞭打耕牛,以祈福来年耕牛听话,帮农民干农活。当然这是民俗而已,如今农村耕牛很少了,大部分都已经用上了机械化了。

这句话虽然说有时效性,但是还是有点告诫作用的,告诫我们要洁身自好,不要招惹是非,要远离是非之地。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三农小黄鸭


我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以“短小精悍,意义深刻”的特点,广受人们的喜欢。

比如“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这句俗语,到现在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好女不观灯”的意思是指:在古代,名门闺秀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为美德,以“笑不露齿,行不露足”为风范。

也就是说,好女人的标准是安静、稳重,不抛头露面,在家相夫教子。

古代观灯一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进行,是一个热闹的节日,观灯场面人群熙攘,各色人等摩肩接踵。

儒家思想宣扬“男女授受不亲”,好女人不会让其他男人看到自己和接触到自己,因此好女人不会去观灯。

再就是观灯时容易出现肢体冲突,比如你踩我脚了、挡我路了等等。

据说唐朝杨贵妃得宠时,她的亲戚在正月十五去观灯,其奴仆很狂妄,仗着杨贵妃的权势,竟然把唐玄宗李隆基的子孙打了一顿,要是普通人碰到这种事还不被打死吗?

有鉴于此,未出阁的好女子不喜欢这种场面,不去观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好男不鞭春”的意思是指:

当立春这一天,民间都要举行“鞭春牛”的活动。

原来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历朝历代都对农业很重视,在立春这天,古人用泥塑的黄牛代替耕牛,从乡邻里选出一个男人当代表,套上泥牛,挥鞭扶犁耕田。

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表示“人勤春早”和重视农业的意思。

由于只能选一个代表人物,乡邻很看重这种荣誉,因此竞争很激烈。

人人都想当“鞭牛”代表,谁不想风光一次?久而久之,一些不安分的人动起了坏脑筋,不惜用下三滥的手段争当代表。

一个有意义的活动随之变味,好男人对此深恶痛绝和不屑一顾,慢慢就远离了这种活动,于是出现了“好男不鞭春”这句话。

这句话要表达的是“与世无争”的理念。

“辞旧迎春”,立春代表着一年的新生活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在古代是重要的节日,南方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踏青,走亲访友沟通感情。

现在各地庆祝活动不尽相同,我们这里打春的时候病人要坐起来。即立春时,病人忌讳躺在床上,据说立春时阳气上升,羽毛会自动飞起来,病人呼吸阳气对身体有好处。

北方踏青一般在春分和清明节前后,我国幅员辽阔,气温相差很大。

除了踏青外就是“咬春”吃春饼,立春仍是“春寒料峭”的季节,适当补充能量是养生之道。

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一些过去节日,到现在越来越淡,甚至被忽略。我认为这是现代人的悲哀,物欲横流最终挤占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